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照博观 烛幽探微:《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评介
1
作者 陈鹏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信阳师范大学张振龙主持、匡永亮参与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结项成果《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下文简称“张著”),2023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张著从考察文人的文化活动入手,对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 信阳师范大学张振龙主持、匡永亮参与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结项成果《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下文简称“张著”),2023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张著从考察文人的文化活动入手,对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拓展了魏晋文学的研究领域,更难得的是在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魏晋文学 文献整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博观 九州出版社 文学创作 学术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文献整理与文学互动研究的创新之作——评《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
2
作者 刘保昌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6期124-126,共3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魏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无论是文人的文学创作实践和取得的实绩,还是文人对文学特性、本质的认识而形成的文学观念与思想,与前代相比,均有了新的拓展与质的飞跃,开启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新格局。与魏...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魏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无论是文人的文学创作实践和取得的实绩,还是文人对文学特性、本质的认识而形成的文学观念与思想,与前代相比,均有了新的拓展与质的飞跃,开启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新格局。与魏晋文学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学界对魏晋文学的研究也一直是中古文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们在刘师培、鲁迅等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人心态、艺术精神、文人集团、文学思想、政治、文化等视角,对魏晋文学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学 文学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创作实践 魏晋文人 文学特性 文人心态 文人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例谨严,求实出新——评《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
3
作者 王允亮 关思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0-112,共3页
魏晋是文人文献整理的繁荣时期,各类型的文献整理蔚为大观。与之前的文献整理相比,魏晋文献整理的文学色彩较为浓厚。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文献整理和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互动共生的关系,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张振龙教授等所著《魏晋文... 魏晋是文人文献整理的繁荣时期,各类型的文献整理蔚为大观。与之前的文献整理相比,魏晋文献整理的文学色彩较为浓厚。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文献整理和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互动共生的关系,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张振龙教授等所著《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一书,对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一部魏晋文学研究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 魏晋文学 文献整理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翔鹤与魏晋文人的现代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希凡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67,171,共3页
作为一位纵跨现当代的小说家,陈翔鹤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作家到学者的身份转徙之后,又在60年代初的特殊际遇中先后写成了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在对魏晋文人陶渊明和嵇康的现代书写中,寄寓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体... 作为一位纵跨现当代的小说家,陈翔鹤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作家到学者的身份转徙之后,又在60年代初的特殊际遇中先后写成了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在对魏晋文人陶渊明和嵇康的现代书写中,寄寓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体验和命运感知。本文着力探索了陈翔鹤首选魏晋文人与他独异的心灵体验;深度的"嵇、陶"体认与独异的书写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现代书写 心灵体验 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才华横溢难济世 政绩斐然亦悲情——从潘岳文化现象看魏晋文人的命运
5
作者 陈会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153-155,共3页
魏晋年间,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不堪。面对黑暗动乱的社会现实,许多有才华的文人虽然最初怀有实现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却莫名其妙地被卷入党争,惨遭杀戮。潘岳作为魏晋文人的代表,他才华横溢,至情至性;积极入世,为政清明,却仕途多舛,... 魏晋年间,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不堪。面对黑暗动乱的社会现实,许多有才华的文人虽然最初怀有实现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却莫名其妙地被卷入党争,惨遭杀戮。潘岳作为魏晋文人的代表,他才华横溢,至情至性;积极入世,为政清明,却仕途多舛,卷入党争,落得三族夷灭的悲惨结局。这是整个魏晋时代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潘岳 济世 党争 悲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闲情赋》主旨探微魏晋文人心态
6
作者 王胜晓 刘芳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1期16-17,共2页
陶渊明的《闲情赋》在其作品中别具一格,其主旨历来也备受争议,“爱情说”和“比兴说”可视为对此赋主旨评论的两种不同观点。本文从《闲情赋》内容本身进行探究,认为其主旨重在“以礼闲情”;同时结合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认为《闲情赋... 陶渊明的《闲情赋》在其作品中别具一格,其主旨历来也备受争议,“爱情说”和“比兴说”可视为对此赋主旨评论的两种不同观点。本文从《闲情赋》内容本身进行探究,认为其主旨重在“以礼闲情”;同时结合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认为《闲情赋》言情的主旨不仅是陶渊明真率自然美好人格的展现,更是整个魏晋文人群体的自由心态的体现,而这种自由心态恰恰源于魏晋乱世造成的文人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闲情赋》 主旨 魏晋文人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文人与音乐
7
作者 马良怀 《北方论丛》 2019年第2期93-96,共4页
文人是战国时期从士人中分离出来的,但作为一个阶层而活跃于历史的舞台,则是在汉魏之际,其标记是建安年代邺下文人集团的出现。正是魏晋时期一大批"为艺术而艺术"的文人的不懈努力,使音乐摆脱了政治的束缚而走进艺术的殿堂,... 文人是战国时期从士人中分离出来的,但作为一个阶层而活跃于历史的舞台,则是在汉魏之际,其标记是建安年代邺下文人集团的出现。正是魏晋时期一大批"为艺术而艺术"的文人的不懈努力,使音乐摆脱了政治的束缚而走进艺术的殿堂,显现出自己独立的生命和地位。自此以降,文人与音乐相知相得,生命与音乐不离不弃。于是,历史的长河里也就有了一个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音乐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文人集形成确立之原因及影响析论
8
作者 刘明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6-92,共7页
魏晋在汉魏六朝文集史中属形成和确立的阶段,表现在编集子代替史传等作为保存文章的基本手段。文人集得以形成确立,是各体文章创作繁盛、子学衰微和专门设置典籍整理职官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文人集作为著述的新门类,其影响主... 魏晋在汉魏六朝文集史中属形成和确立的阶段,表现在编集子代替史传等作为保存文章的基本手段。文人集得以形成确立,是各体文章创作繁盛、子学衰微和专门设置典籍整理职官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文人集作为著述的新门类,其影响主要是促动集部的形成和文集体例基本定型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形成 确立 原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精神与魏晋文人的生命形态
9
作者 张嘉林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庄子精神 魏晋文人 生命形态 哲学思想 文学研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文人集会活动所凸显的文化意蕴
10
作者 邱少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85-86,共2页
从魏晋文人三次著名的集会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父子与建安诸子宴饮游园赋诗活动的影响;还可以看到,这类聚会由最高统治者出面组织逐步发展到成为由具有共同文学爱好的人士自由组成,文人的独立自由意识在增强。不仅如此,魏晋文人的集... 从魏晋文人三次著名的集会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父子与建安诸子宴饮游园赋诗活动的影响;还可以看到,这类聚会由最高统治者出面组织逐步发展到成为由具有共同文学爱好的人士自由组成,文人的独立自由意识在增强。不仅如此,魏晋文人的集会活动还体现了某种哲学意蕴和民俗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集会活动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本然”与“物我同然”:魏晋文人“自然”的音乐教育观
11
作者 张业茂 应乐 《艺苑》 2023年第4期66-71,共6页
魏晋时期文人的音乐教育中蕴含了“自然”属性。文章从道家哲学角度出发,将魏晋文人音乐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分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涉及道家本体问题的“有无本然”以及人与音乐教育、与自然之间同一化的“物我同然”。二者之间以对... 魏晋时期文人的音乐教育中蕴含了“自然”属性。文章从道家哲学角度出发,将魏晋文人音乐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分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涉及道家本体问题的“有无本然”以及人与音乐教育、与自然之间同一化的“物我同然”。二者之间以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体现了魏晋文人音乐教育思想追求自然与人平衡统一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 主客体 自然 魏晋文人 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文人对楚辞的接受
12
作者 樊露露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94-97,共4页
魏晋文人对楚辞的接受呈现出颇具时代特色的选择性。楚辞鲜明的艺术精神,如艳逸的才藻、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坎咏怀的抒情方式被继承发展,并由此开创了优秀的文人五言诗传统。但身逢乱世、玄学流行,魏晋文人对屈原人格精神进行了选择... 魏晋文人对楚辞的接受呈现出颇具时代特色的选择性。楚辞鲜明的艺术精神,如艳逸的才藻、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坎咏怀的抒情方式被继承发展,并由此开创了优秀的文人五言诗传统。但身逢乱世、玄学流行,魏晋文人对屈原人格精神进行了选择性吸收,表现为对存君兴国思想的淡化,对露才扬己态度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艺术精神 人格精神 魏晋文人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文人的“仕”与“隐”
13
作者 姜晓娟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3-78,共6页
魏晋知识分子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常处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自尊与被驯服要求以及寂寞处境与利益追求的矛盾运动中。面对这种矛盾,他们或因个人能力不足以改变社会风气而焦虑,或因才华不得施展而痛苦。在困厄状态下,为求自我解脱,... 魏晋知识分子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常处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自尊与被驯服要求以及寂寞处境与利益追求的矛盾运动中。面对这种矛盾,他们或因个人能力不足以改变社会风气而焦虑,或因才华不得施展而痛苦。在困厄状态下,为求自我解脱,一部分知识分子归隐山林,成为隐士。但隐士仍注重现实礼法,敢于对不合礼法的社会现象做出反抗。魏晋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犹豫与徘徊,有着鲜明的封建时代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知识分子 内在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与自远——论魏晋文人的饮酒精神
14
作者 徐文翔 《淄博师专学报》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酒对魏晋文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而独特的影响。"魏晋文人的饮酒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自适"与"自远"。要言之,"自适"即借助酒醉的状态,实现对人生负重的消解和本真心灵的追求;"自远&qu... 酒对魏晋文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而独特的影响。"魏晋文人的饮酒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自适"与"自远"。要言之,"自适"即借助酒醉的状态,实现对人生负重的消解和本真心灵的追求;"自远"则为以酒为精神伴侣,向纯然平和、物我两忘的"无我"心境进发——亦即从道德境界自觉地向天地境界进发的过程。对魏晋文人的饮酒精神的论述,有助于深化对魏晋文人精神世界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其对中国文化史与思想史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饮酒精神 自适 自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与魏晋文人的创作心态
15
作者 宗明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290-295,共6页
庄子人生哲学影响到了魏晋文人对自身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 ,使他们认识到个性独立的价值。这一心态变化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 ,并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呈现出力求摆脱一切束缚以求得个性自由的特征 ,而这正是“文学自觉”
关键词 庄子 魏晋文人 创作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文人的审美心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鑫 《学海》 1996年第3期84-86,共3页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文人的审美心理韩鑫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后代虽有继起而难以企及的高峰。书中多记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文人的遗闻铁事,展现了一幅幅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对这部小说...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文人的审美心理韩鑫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后代虽有继起而难以企及的高峰。书中多记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文人的遗闻铁事,展现了一幅幅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对这部小说的理解与评述,实际上是对魏晋志人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文人 审美心理 理想人格 知识分子 文人士大夫 魏晋时期 《庄子》 魏晋士人 《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文人与挽歌 被引量:8
17
作者 卢苇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5期53-56,共4页
魏晋人“敬礼莫崇,傲慢成俗”、“诎周而疵孔,谓傲放为邈世”,一反两汉标举礼乐伦常的积习,企慕摆脱一切羁绊,追求最大限度的人生自由。这种“以傲放相高”的时代风气,在魏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生成和蔓延,无疑有它多方面深刻而复杂的... 魏晋人“敬礼莫崇,傲慢成俗”、“诎周而疵孔,谓傲放为邈世”,一反两汉标举礼乐伦常的积习,企慕摆脱一切羁绊,追求最大限度的人生自由。这种“以傲放相高”的时代风气,在魏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生成和蔓延,无疑有它多方面深刻而复杂的依据。外表的放任,往往是内在痛苦的表现。透过当初那些非礼反俗的任诞行止,常常能窥见某些本质的东西,领悟某种时代感情。挽歌,或称绋讴,古已有之。《庄子》曾提到:“绋讴所生,必于斥苦。”司马彪注:“斥,疏缓也;苦,用力也。引绋所以讴歌者,为人有用力不齐,故促急之也。”由此看来,挽歌最初很可能是挽柩人用以整齐步子的一种简单的调门,而后才配以词,形成为固定的葬礼歌曲。挚虞《挽歌议》云:“汉魏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挽歌。……挽歌因倡和而为惟怆之声,衔枚所以全哀,此亦以感众。”实际上不光王公贵人的葬礼必唱挽歌,民间同样如此,甚至为适应这种需要还产生了“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代 人生自由 历史时期 生死问题 庄子思想 所生 礼乐 挽歌诗 魏晋文人 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魏晋文人的孤独意识与独立人格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文琼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6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魏晋文人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孤独意识 独立人格 社会生活 社会责任感 魏晋六朝 道德良知 知识分子 学术研究 门阀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魏晋文人别集之文献特色
19
作者 马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95-98,103,共5页
魏晋文人别集为《四库全书总目》中别集之肇端,四库馆臣在著录时特别重视文集版本问题,从对版本源流的考察、典籍真伪的考证、错讹疏误的辩证后,能以偏倚有度之态,兼采众说,进行公允评价。这种文献著录特色,是整个集部著录的一个缩影,... 魏晋文人别集为《四库全书总目》中别集之肇端,四库馆臣在著录时特别重视文集版本问题,从对版本源流的考察、典籍真伪的考证、错讹疏误的辩证后,能以偏倚有度之态,兼采众说,进行公允评价。这种文献著录特色,是整个集部著录的一个缩影,对以后各代文人别集颇具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魏晋文人别集 版本 文献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魏晋文人心态——以吕纬甫、魏连殳为中心
20
作者 张红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22-124,共3页
鲁迅主张青年少读或不读中国书,但他自己却对魏晋文化十分钟情,这是因为魏晋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对传统文化的反叛精神给予鲁迅从传统内部寻求批判传统文化的资源,反映在小说创作中,表现为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普遍带有一种魏晋文人心态,... 鲁迅主张青年少读或不读中国书,但他自己却对魏晋文化十分钟情,这是因为魏晋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对传统文化的反叛精神给予鲁迅从传统内部寻求批判传统文化的资源,反映在小说创作中,表现为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普遍带有一种魏晋文人心态,其深层意蕴在于鲁迅想借此实现个人对传统的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知识分子形象 魏晋文人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