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逆归顺:《魏书》对入北南臣的形象构建及评价
1
作者 马翊恬 王琪琳 《保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入北南臣是指原本仕于东晋南朝,后归附北朝,政治立场发生转变的南方臣子。《魏书》从维护北朝正统性的角度出发构建入北南臣形象,主要书写内容包括“复仇形象”和“扬武抑文”两个方面。塑造“复仇形象”是为了凸显北南统治者的霄壤之别... 入北南臣是指原本仕于东晋南朝,后归附北朝,政治立场发生转变的南方臣子。《魏书》从维护北朝正统性的角度出发构建入北南臣形象,主要书写内容包括“复仇形象”和“扬武抑文”两个方面。塑造“复仇形象”是为了凸显北南统治者的霄壤之别,在对比中巩固北魏的正统地位。强调“扬武抑文”则是史家奉北为正朔的观念投射,同时也蕴藏着鲜卑统治者缄之于心却无法宣之于口的自卑感,而南臣的投效恰逢其时地满足了鲜卑政权被认可的需要。因此,在《魏书》的评价体系中,“归诚之功”也取代其他功业成为评价入北南臣的核心标准,入北南臣的形象构建最终成为彰显北朝“膺箓受图”正统所在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入北南臣 历史书写 正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及其相关文献中的喻四纽与定纽
2
作者 储泰松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4,共10页
《魏书》中有几条避讳材料,涉及到喻四与定纽的关系,自古以来意见不一,而同期文献里,也出现了不少。通过相关材料的排比分析,并结合北方阿尔泰语系语言中辅音d-与j-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中古时期汉文文献中喻四与定纽的混读是受到阿尔泰... 《魏书》中有几条避讳材料,涉及到喻四与定纽的关系,自古以来意见不一,而同期文献里,也出现了不少。通过相关材料的排比分析,并结合北方阿尔泰语系语言中辅音d-与j-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中古时期汉文文献中喻四与定纽的混读是受到阿尔泰语系语言影响所致。正因为阿尔泰语系在中古时期正经历d->j-这一变化,使得边疆地区常与鲜卑、突厥/回鹘、蒙古语言接触的汉语方言里仍然保留喻四与定纽读音交错的现象,虽然在同期汉语通语里这一变化已经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音 喻四纽 定纽 魏书 阿尔泰语系语言 语言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纸背文书释录订补一则
3
作者 杨鹏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99,共1页
国家图书馆藏《魏书》纸背存有元代江浙行省公文,杜立晖教授一直对此关注研究,其新近发表的论文,披露了10件元代军官仕历文书(杜立晖、郭兆斌:《国图藏〈魏书〉纸背文献所见元代军官承袭程序--兼论元代的怀孟万户府与常州万户府》,《文... 国家图书馆藏《魏书》纸背存有元代江浙行省公文,杜立晖教授一直对此关注研究,其新近发表的论文,披露了10件元代军官仕历文书(杜立晖、郭兆斌:《国图藏〈魏书〉纸背文献所见元代军官承袭程序--兼论元代的怀孟万户府与常州万户府》,《文史哲》2023年第1期),其中编号为GT·WS[J17:4]的文书,所录人名有误,释读与推断亦过简。本文拟订误错字并补述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文史哲》 国家图书馆 万户府 江浙行省 纸背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一代青年导演的历史角色与自由命题:魏书钧导演作品论
4
作者 韦思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出生于1991年的魏书钧,是当下中国新一代青年导演群体中稍显特殊的一位。他14岁主演影片《戈壁母亲》(沈好放,2007),以演员身份进入影视圈,后又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录音专业。毕业后,幕前幕后的多重身份令魏书钧具备了对电影创作的独特... 出生于1991年的魏书钧,是当下中国新一代青年导演群体中稍显特殊的一位。他14岁主演影片《戈壁母亲》(沈好放,2007),以演员身份进入影视圈,后又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录音专业。毕业后,幕前幕后的多重身份令魏书钧具备了对电影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掌控能力,他的个人风格也在逐渐成熟的创作中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历史角色 电影创作 多重身份 个人风格 掌控能力 魏书 录音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与王沈《魏书》所载乌桓、鲜卑史料对比研究
5
作者 王石雨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18,共6页
将《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与王沈《魏书》所载乌桓、鲜卑史料进行细致对比可以发现,二者虽然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在具体细节和详略程度上仍有不少差距。因此,不能仅因成书时间即断定前者完全抄录自后者。成书于刘宋时期的《后汉书&#... 将《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与王沈《魏书》所载乌桓、鲜卑史料进行细致对比可以发现,二者虽然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在具体细节和详略程度上仍有不少差距。因此,不能仅因成书时间即断定前者完全抄录自后者。成书于刘宋时期的《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主要参考《东观汉记》中对乌桓、鲜卑的记载,其无疑是研究汉代乌桓与鲜卑历史最重要的专传,尤其是对东汉中后期及之前乌桓、鲜卑的记载更具价值。对王沈《魏书》中所载乌桓、鲜卑史料应一分为二看待。王沈《魏书》对东汉中后期以前乌桓、鲜卑的记载史料价值较低,而与曹魏相关的乌桓、鲜卑史料则价值较高,后者也基本被陈寿《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桓 鲜卑 《后汉书》 王沈《魏书 价值
原文传递
魏澹《后魏书》考
6
作者 王梓茜 唐燮军 《文教资料》 2022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迥异于魏收《魏书》的笔法和框架重新书写拓跋魏的国史,是隋初史官魏澹受诏编纂《后魏书》的缘起和目标。尽管《后魏书》在帝纪编列、史论设置等方面,较诸《魏书》确实多有不同,但两书对于同一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的记载或评论,绝... 以迥异于魏收《魏书》的笔法和框架重新书写拓跋魏的国史,是隋初史官魏澹受诏编纂《后魏书》的缘起和目标。尽管《后魏书》在帝纪编列、史论设置等方面,较诸《魏书》确实多有不同,但两书对于同一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的记载或评论,绝不可能截然相反,《后魏书》也因此曾被用于弥补《魏书》之佚失。事实上,《后魏书》不但有助于补阙,而且该书以西魏为正统的政治立场、叙事结构及其史论设置原则又给《西魏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后魏书 《西魏书 义例 正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拓跋鲜卑部的早期历史——读《魏书·序纪》 被引量:27
7
作者 姚大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7,共9页
《魏书·序纪》是考察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但是,由于它所采口传史的叙事特征及其限制,也由于建立北魏之后的拓跋族在追述其先世历史时所受到的中原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这篇历史资料包含着诸多难解之处。本文试图在细读... 《魏书·序纪》是考察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但是,由于它所采口传史的叙事特征及其限制,也由于建立北魏之后的拓跋族在追述其先世历史时所受到的中原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这篇历史资料包含着诸多难解之处。本文试图在细读“序纪”的基础上,对拓跋先世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稍作清理,使我们的认识能更接近当日的实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黄帝 檀石槐 魏书·序纪》 拓跋力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魏书》典志的历史编纂学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志刚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6,共6页
《魏书》十志自觉继承和发展了汉晋以来的典志撰述传统,准确地记录和反映了北朝社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其中《食货志》、《官氏志》和《释老志》的编纂尤其显示了北朝史家不同凡响的史识、史才和创新精神,从而再一次强化和丰富... 《魏书》十志自觉继承和发展了汉晋以来的典志撰述传统,准确地记录和反映了北朝社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其中《食货志》、《官氏志》和《释老志》的编纂尤其显示了北朝史家不同凡响的史识、史才和创新精神,从而再一次强化和丰富了中国史学重视典志撰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典志体 创新精神 北朝史学 历史编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广平王元怀传》补疑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军 《古代文明》 CSSCI 2013年第4期65-71,111,共7页
广平王元怀是北魏宣武皇帝的同母弟弟,他见证了洛阳政局的演变和宗室政策的转轨。这般重要的历史人物,《魏书》其本传却极简略,现今仅存一残句。校勘者历来认为此传魏收原文早已亡佚,今文乃后人增补。然若细致考查元怀与宣武帝的关系,... 广平王元怀是北魏宣武皇帝的同母弟弟,他见证了洛阳政局的演变和宗室政策的转轨。这般重要的历史人物,《魏书》其本传却极简略,现今仅存一残句。校勘者历来认为此传魏收原文早已亡佚,今文乃后人增补。然若细致考查元怀与宣武帝的关系,就会发现事情绝非如此简单。元怀是孝文帝太和末年夺嫡之争的见证人和皇位潜在的有力竞争者,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演绎出人间悲剧。北魏史官慑于"国史狱",对元怀事迹中涉及宫闱隐秘者加以删改讳饰,魏收修史承袭其弊,才会产生这个问题。只有联缀相关史料及出土碑志,方能粗略勾画出元怀独特的人生轨迹,并解答元怀传记严重残阙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广平王元怀 宣武帝 宗室 王朝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魏书》非“秽史” 被引量:11
10
作者 瞿林东 《江汉论坛》 1985年第5期70-75,共6页
一千四百三十年前,即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史学家魏收(505-572)撰成《魏书》一百三十卷.当时,北齐的一些显赫人物,针对此书的有关的内容,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后魏收对所争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修改.八十二年后,即唐太宗贞观十年(636)... 一千四百三十年前,即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史学家魏收(505-572)撰成《魏书》一百三十卷.当时,北齐的一些显赫人物,针对此书的有关的内容,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后魏收对所争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修改.八十二年后,即唐太宗贞观十年(636),李百药在他所撰的《北齐书·魏收传》里,以北齐人之口,把《魏书》"号为’秽史’".此后,《魏书》为"秽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魏收 李百药 北齐 唐太宗 评价 史书 门阀士族 赵翼 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北史》卷一衔接系统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丽 邓奇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8-122,共5页
语篇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本文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以衔接系统理论为框架,对《魏书》、《北史》二书的卷一从照应、连接、重复和搭配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对比试析,得出如下结论:《魏书》更多依赖词汇手段... 语篇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本文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以衔接系统理论为框架,对《魏书》、《北史》二书的卷一从照应、连接、重复和搭配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对比试析,得出如下结论:《魏书》更多依赖词汇手段达到衔接,而《北史》则更多利用语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衔接 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 照应 连接 重复 搭配 魏书 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图藏《魏书》纸背文献所见元代军官承袭程序——兼论元代的怀孟万户府与常州万户府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立晖 郭兆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104,166,167,共17页
国家图书馆藏《魏书》纸背文献载录元代军官历仕文书10件,其展现了至元及大德时期军官的不同承袭流程,而由此进一步发现,元代对于军官承袭的管理,具有前松后紧、军官完成承袭时间长短不一、承袭资格长期有效等特点。同时,该批文书还为... 国家图书馆藏《魏书》纸背文献载录元代军官历仕文书10件,其展现了至元及大德时期军官的不同承袭流程,而由此进一步发现,元代对于军官承袭的管理,具有前松后紧、军官完成承袭时间长短不一、承袭资格长期有效等特点。同时,该批文书还为认识元代的怀孟万户府、常州万户府达鲁花赤、万户、千户、千户所等职官、机构的设置,提供了珍贵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纸背文献 元代 军官承袭程序 怀孟万户府 常州万户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的编纂特色与史学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魏书》编纂的成功与北魏政府长期重视本族史料的储备和魏收本人的史官生涯、修史经历、学术识见密切关联。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魏书》长期背负"秽史"的污名。实际上,魏收的著述旨趣在于编纂一部实录式的史学名著,这已为... 《魏书》编纂的成功与北魏政府长期重视本族史料的储备和魏收本人的史官生涯、修史经历、学术识见密切关联。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魏书》长期背负"秽史"的污名。实际上,魏收的著述旨趣在于编纂一部实录式的史学名著,这已为当代史家所阐明,同时亦被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所印证。魏收以恢宏的视野梳理一代历史发展大势,将北魏历史的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其间体现了他对北魏历史盛衰的思考。《魏书》设置"十志",弥补了自《汉书》撰成至唐初近六百年间正史无志或有志而缺食货、刑法等重要内容的缺陷;《魏书》的编纂又突破前史体例,新设《官氏志》《释老志》,反映了北魏重门阀、崇佛教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历史编纂 实录精神 历史盛衰 典志 时代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拓跋鲜卑基本史料比较研究——《魏书》与《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系辨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8,共6页
自两晋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家对早期拓跋鲜卑有详略不同的记载。《魏书·序纪》最早系统地记述了拓跋鲜卑早期历史,是研究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基本史料。《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于拓跋鲜卑的内容是以《魏书·序纪... 自两晋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家对早期拓跋鲜卑有详略不同的记载。《魏书·序纪》最早系统地记述了拓跋鲜卑早期历史,是研究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基本史料。《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于拓跋鲜卑的内容是以《魏书·序纪》为蓝本的后代史家记述,没有补充新史料,只能作为二手资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拓跋鲜卑 魏书 《北史》 《通典》 《文献通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北史》相同史实部分用语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4,共6页
《魏书》《北史》相同史实部分用语的不同表现在两书虽然采用了相同的音节形式,但语素却呈现出繁复的局面。本文通过《魏书》《北史》相同史实部分用语的比较,得到如下结论:《北史》使用了唐代常用的语词和发展成熟的句式来改写《魏书... 《魏书》《北史》相同史实部分用语的不同表现在两书虽然采用了相同的音节形式,但语素却呈现出繁复的局面。本文通过《魏书》《北史》相同史实部分用语的比较,得到如下结论:《北史》使用了唐代常用的语词和发展成熟的句式来改写《魏书》的相关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北史》 词汇 句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玄《魏书》蠡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明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5,共9页
西晋著名学者傅玄对三国史的研究,体现在其所撰的《魏书》及其对三国历史的评论上。但长期以来,由于这部书可能未完稿且又亡佚,以至人们对其参撰魏史的活动或有所提及,而对其所撰《魏书》尚部分存世的事实却未予关注。二十世纪八十... 西晋著名学者傅玄对三国史的研究,体现在其所撰的《魏书》及其对三国历史的评论上。但长期以来,由于这部书可能未完稿且又亡佚,以至人们对其参撰魏史的活动或有所提及,而对其所撰《魏书》尚部分存世的事实却未予关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中国史学史专著和教材中,没有一部论及傅玄与《魏书》详细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傅玄 中国史学史 著名学者 三国历史 三国史 亡佚 专著
原文传递
《魏书》编撰性质考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莉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由北齐魏收奉诏纂修的《魏书》,是“二十四史”中第一部以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建政权为记述主体的“正史”,是民族史撰述上的杰作。关于《魏书》的编撰性质,近世史家认为,因其多半成于魏收一人之手,故与私家撰述无异。而仔细考论,《魏书》... 由北齐魏收奉诏纂修的《魏书》,是“二十四史”中第一部以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建政权为记述主体的“正史”,是民族史撰述上的杰作。关于《魏书》的编撰性质,近世史家认为,因其多半成于魏收一人之手,故与私家撰述无异。而仔细考论,《魏书》的官修背景非常明显。全书在撰写过程中不仅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而且在“秽史”问题出现后,北齐三朝皇帝四次下令修改,方流传于世。《魏书》的官修性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秽史 官修史书 私家撰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魏书》《宋书》授官语义场的比较看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丽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3-47,共5页
揭示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和《宋书》收录了大量的授官语词。从语义场角度对两书的授官词汇进行穷尽性调查和细致分析,发现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使用语言更注重规范性。
关键词 授官 语义场 魏书 《宋书》 汉语 南北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魏澹《魏书》义例之批评思想的批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瞿林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7-162,共6页
隋朝人魏澹撰《魏书》以西魏为正统,与北齐人魏收所撰《魏书》以东魏为正统相对待。魏澹《魏书》久已佚亡,其有关"义例"及有关史书"立论"的认识保存在《隋书·魏澹传》,得以流传至今。魏澹《魏书》"义例&q... 隋朝人魏澹撰《魏书》以西魏为正统,与北齐人魏收所撰《魏书》以东魏为正统相对待。魏澹《魏书》久已佚亡,其有关"义例"及有关史书"立论"的认识保存在《隋书·魏澹传》,得以流传至今。魏澹《魏书》"义例",意在批评魏收《魏书》;而关于史书"立论",则侧重批评司马迁。前者可谓得失两存,而后者则所论不当,理应有所辨析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批评 魏澹《魏书 “义例” 史书“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的结揽与官方应对——从国家图书馆藏《魏书》纸背文书谈起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立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新出国家图书馆藏《魏书》纸背元代GT·WS[J62:26]文书,载有多道圣旨及《至元新格》和其他一些公文,其核心要旨在于强调征纳税粮过程中要惩治“结揽”行为。由此并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可见,元代的“结揽”涉足站赤、急递铺管理、食盐... 新出国家图书馆藏《魏书》纸背元代GT·WS[J62:26]文书,载有多道圣旨及《至元新格》和其他一些公文,其核心要旨在于强调征纳税粮过程中要惩治“结揽”行为。由此并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可见,元代的“结揽”涉足站赤、急递铺管理、食盐交易、昏钞倒换等诸多有利可图之域,而从事“结揽”的人员身份复杂,从“官吏”到“差役”,从“权势之家”到“无赖之徒”,从“军事长官”至“僧道人等”不一而足。“结揽”现象的存在,不仅扰乱了国家正常的行政、经济秩序,危及了国家粮食安全,损害了国家经济利益,也损伤了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元政府采取了“张榜禁约”“廉访司、有司等体察禁治”等多种应对举措,但终因吏治腐败,收效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纸背文书 元代 结揽 官方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