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2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谈高阳氏的族属问题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廷洽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有关“三皇五帝”传说中的帝颛顼(即高阳氏)是最难明瞭又颇为重要的人物。说重要性,他仅次于炎黄二帝;说难以明瞭,因为有关他的记载十分驳杂及其缺乏显赫的武功。按照传统的说法,他是华夏族的一位英明领袖。可是近代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
有关“三皇五帝”传说中的帝颛顼(即高阳氏)是最难明瞭又颇为重要的人物。说重要性,他仅次于炎黄二帝;说难以明瞭,因为有关他的记载十分驳杂及其缺乏显赫的武功。按照传统的说法,他是华夏族的一位英明领袖。可是近代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昆仑西方氏族说、东夷说、北方大神说、南蛮祖先说,也有坚持华夏说的。本文从探讨确定高阳氏族属问题的原则着手,可以使大家看到,传统的说法不一定没有根据,近代提出的各种新说未必具有科学性,从而可以明了我国上古时期出现的民族融合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氏
氏族
古文献
黄帝
祀典
华夏族
皋陶
世系
祖先神
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颛顼高阳氏”
被引量:
1
2
作者
龚维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44-144,共1页
徐旭生先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认为“帝颛顼之为高阳氏,毫无疑问。”事实上,颛顼高阳氏原为两家。我们知道,(?)秦族原在东方,属于古东夷族团,后始迁于西陲。所以,秦族肇始的图腾感生全同于东夷殷族的图腾感生神话“天命玄鸟,降而生...
徐旭生先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认为“帝颛顼之为高阳氏,毫无疑问。”事实上,颛顼高阳氏原为两家。我们知道,(?)秦族原在东方,属于古东夷族团,后始迁于西陲。所以,秦族肇始的图腾感生全同于东夷殷族的图腾感生神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只变易(殷)祖妣简野狄浴吞玄鸟卵生子为(秦)祖妣女修织时吞玄鸟卵生子,故而迁徙至西方的秦族“自以为主少皥之神,作西畴,祠白帝”。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陕西凤翔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石磬铭文云:“天子匽喜,龚(共),(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以鼐”,系标准大篆,这是秦族出于高阳氏的铁证。秦族既隶属古东夷族团,以此逆推高阳,也应该属于东夷。《史记秦·本纪》说秦族是“帝颛顼之苗裔”,那是西汉时代的司马迁采用了颛顼、高阳“联宗”后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氏
八十年代中期
颛顼
东夷族
中国古史
传说时代
感生神话
司马迁
玄鸟
图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高阳氏的族属问题
3
作者
俞锦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48-53,共6页
高阳氏即帝颛顼,在“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说到重要性,他和黄帝的功过各有千秋,黄帝之功在武力,而帝颛顼的功绩却在于“绝地天通”,重新使民神相分,各不相扰,对原始宗教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但有关他的记...
高阳氏即帝颛顼,在“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说到重要性,他和黄帝的功过各有千秋,黄帝之功在武力,而帝颛顼的功绩却在于“绝地天通”,重新使民神相分,各不相扰,对原始宗教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但有关他的记载却又比其他祖先神贫乏和模糊,有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氏
《山海经》
《左传》
原始宗教
“绝地天通”
《史记·五帝本纪》
古文献
顾颉刚
黄帝
华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解——屈原先世考
被引量:
5
4
作者
吴静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55-58,共4页
王泗原先生说:“皇考不是父。”此说恐未必然。在钟鼎彝器中,一般都用皇考作为父的称呼。《礼记·曲礼》:“祭王父曰皇祖考,父曰皇考。”是有它的根据的。《礼记·祭法》的说法则不可靠。据《祭法》说:“诸侯五庙,考庙,王考庙,...
王泗原先生说:“皇考不是父。”此说恐未必然。在钟鼎彝器中,一般都用皇考作为父的称呼。《礼记·曲礼》:“祭王父曰皇祖考,父曰皇考。”是有它的根据的。《礼记·祭法》的说法则不可靠。据《祭法》说:“诸侯五庙,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故陈直以皇考为曾祖。至泗原用此义。王闿运、闻一多均承《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高阳氏
礼记
两周金文
彝器
十三年
陈直
齐桓公
诸侯
文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禹文化西兴东渐简论
被引量:
15
5
作者
谭继和
《四川文物》
1998年第6期8-13,共6页
关键词
夏部族
先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
成都平原
白石崇拜
闻一多
高阳氏
高辛氏
农村公社
夏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秦、楚两族同源疏证
被引量:
3
6
作者
龚维英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认为古秦、楚两族同源,他们的远祖为高阳氏;秦、楚两族均为东夷高阳氏后裔,因为战争、种族压迫及其他原因,发生了氏族大迁徙;秦、楚两族的诸多风俗习惯也相似,从而更加证实了两族同源。
关键词
秦
楚
族源
部族文化
高阳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离骚》的开头、结尾与创作地点的关系
被引量:
2
7
作者
赵逵夫
《浙江学刊》
1986年第6期67-71,共5页
清人胡文英《屈骚指掌》在《离骚》题解中说:“《离骚》先述祖、父,中及其姊,末曰‘国无人’。玩其严整,应是初被疏放时回秭归故居所作。”虽胡氏所谓“初被疏放”及“回秭归故居”之说缺乏根据,但他意识到了《离骚》的开头、结尾与创...
清人胡文英《屈骚指掌》在《离骚》题解中说:“《离骚》先述祖、父,中及其姊,末曰‘国无人’。玩其严整,应是初被疏放时回秭归故居所作。”虽胡氏所谓“初被疏放”及“回秭归故居”之说缺乏根据,但他意识到了《离骚》的开头、结尾与创作地点有关,却不能不说是卓识。我在《【离骚】的创作时地》一文中已论证了《离骚》作于怀王二十四、五年被放汉北之后的两三年中,具体说来当作于二十五年到二十七年之间。《抽思》中说的“江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始封地
楚国
丹阳
屈氏
先王
王二
史记
高阳氏
先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离骚》首八句考释
被引量:
2
8
作者
董楚平
《浙江学刊》
1984年第5期31-40,共10页
本文对《离骚》的艺术特点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离骚》虽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却是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折光表现出来的。《离骚》的“吾”是受天之托从天而降的神胄。楚的宗神是祝融而不是高阳,《离骚》称“吾”是“帝高阳之苗裔”,...
本文对《离骚》的艺术特点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离骚》虽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却是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折光表现出来的。《离骚》的“吾”是受天之托从天而降的神胄。楚的宗神是祝融而不是高阳,《离骚》称“吾”是“帝高阳之苗裔”,乃是一种艺术虚构,其目的是为了渲染诗主人公“吾”的“内美”。同样,生辰、名、字等,也都不是作者生平的实录,而是出自艺术需要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氏
先秦古籍
始祖
左传
吕氏春秋
史记
玄鸟
高辛氏
先王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少皞部族的活动与迁徙述论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玉洁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5期1-4,共4页
少皞部族原是东夷地区的重要部族 ,与中原地区的轩辕氏、颛顼氏都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并遭到失败。失败后 ,少氏的主要力量迁到今山西汾水地区 ,仍有少部分留在东夷。
关键词
蚩尤
东夷部族
《史记·五帝本纪》
太白
东夷部落
高阳氏
《左传》
述论
台骀
《吕氏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商代甲骨文之“■”“■”释夏氏族的起源
被引量:
2
10
作者
顾乃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78-81,共4页
商代甲骨文是具有"史料"性质的"文字"。根据周代共识性"夏"的字素、字义特点,及商周时期特有的异体字发展规律,"■""■"是可释读为"夏"的商代甲骨文之"夏"。颛...
商代甲骨文是具有"史料"性质的"文字"。根据周代共识性"夏"的字素、字义特点,及商周时期特有的异体字发展规律,"■""■"是可释读为"夏"的商代甲骨文之"夏"。颛顼高阳氏是与夏氏族关系密切的五帝之一。据商代这类"夏"字的形、义特点及远古帝族因德命氏的原则,"颛顼""高阳氏"是具有"■"之形蕴的名号,"高阳氏""颛顼"实际上就是颛顼时代夏氏族的族称与始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颛顼
高阳氏
夏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皋陶与其裔族的族属和史实的辨识
被引量:
1
11
作者
龚维英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7,共3页
对皋陶与其裔族的族属和史实的辨识龚维英皋陶和皋陶族众隶属古东夷族团。东夷族团里有不少族先后融入古华夏族团,两大族际的畛域很早就泯灭了。皋陶生活的年代大致在夷、夏合流的早期。那时,夷、夏融合的气氛虽然融洽,但毕竟不能画...
对皋陶与其裔族的族属和史实的辨识龚维英皋陶和皋陶族众隶属古东夷族团。东夷族团里有不少族先后融入古华夏族团,两大族际的畛域很早就泯灭了。皋陶生活的年代大致在夷、夏合流的早期。那时,夷、夏融合的气氛虽然融洽,但毕竟不能画上等号。皋陶不是炎黄裔孙,他属于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皋陶
东夷族
《史记·五帝本纪》
高阳氏
华夏族团
《左传》
鸟图腾
《史记·夏本纪》
传说时代
黄帝子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见道弥深 仰之弥高──中舒先生在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
被引量:
1
12
作者
谭继和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3期42-46,共5页
先师中舒先生人品之朴直古道,学问之谨严精深,并世学者中实为卓然特立的大师。余有幸于60年代初期在先生门下作研究生治先秦史。“文革”后,由京返蓉,又有幸每年数次向先生候问起居,实为继续授学答疑的机会。盖先生性格讷言敏学...
先师中舒先生人品之朴直古道,学问之谨严精深,并世学者中实为卓然特立的大师。余有幸于60年代初期在先生门下作研究生治先秦史。“文革”后,由京返蓉,又有幸每年数次向先生候问起居,实为继续授学答疑的机会。盖先生性格讷言敏学,师生之间舍学问无它杂虑絮语可交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
文化阐释
母系社会
《左传》
狩猎部族
历史观
历史内核
黄河流域
高阳氏
高辛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怀川文明与温姓之源
被引量:
1
13
作者
马世之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温氏的主源出自河南省温县。晋公族至应为温的得姓之祖。古老的怀川文明,孕育了高阳氏与唐叔虞这两大支脉的温氏,温姓满天下,祖根在覃怀。
关键词
怀川
温姓
高阳氏
唐叔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歌·东皇太一》篇题解
被引量:
1
14
作者
张鹤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4-97,共4页
作为《九歌》中的第一篇,《东皇太一》所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应为楚国神祀系统中的元始天神,高于其他一切神祗。结合先秦传世文献和近年来出土文献的记载,"太一"其实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他超越于天地,居于北方,能生水并藏...
作为《九歌》中的第一篇,《东皇太一》所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应为楚国神祀系统中的元始天神,高于其他一切神祗。结合先秦传世文献和近年来出土文献的记载,"太一"其实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他超越于天地,居于北方,能生水并藏于水,是至高无上的天神。而"东皇"之名与楚国祭祀的方位、氏族发展源流及择日有关。再联系楚国历史与屈赋文本,东皇太一实则应指楚之始祖天帝颛顼高阳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东皇太一”
“东皇”
“太一”
颛顼帝
高阳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五帝时代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郑杰祥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3期3-8,共6页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历史上存在着一个五帝时代。《周礼·春官》云:"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孔子家语》引孔子云"五帝用说""五帝用记",就是指这样的一个时代。"五帝"指何人?文献记载...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历史上存在着一个五帝时代。《周礼·春官》云:"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孔子家语》引孔子云"五帝用说""五帝用记",就是指这样的一个时代。"五帝"指何人?文献记载略有不同。一说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尚书序》:"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帝王世纪》也云:"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又释云"少昊帝名挚,号曰金天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即有虞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虞氏
陶唐氏
五帝时代
《孔子家语》
高阳氏
少昊
颛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句丽族源论稿(下)
被引量:
1
16
作者
耿铁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7-30,共4页
三、高句丽人是帝高阳的后代商人东迁的一支 《晋书·慕容云载记》有“慕容云字子雨,宝之养子也。祖父和,高句丽之支庶,自云高阳氏之苗裔,故以高为氏焉。“《三国史记·高句丽本记》载,广开土王“十七年春三月,遣使北燕,且叙宗...
三、高句丽人是帝高阳的后代商人东迁的一支 《晋书·慕容云载记》有“慕容云字子雨,宝之养子也。祖父和,高句丽之支庶,自云高阳氏之苗裔,故以高为氏焉。“《三国史记·高句丽本记》载,广开土王“十七年春三月,遣使北燕,且叙宗族。北燕王云遣侍御史李拔报之。云祖父高和,句丽之支属,自云高阳氏之苗裔,故以高为氏焉。慕容宝之为太子,云以武艺侍东宫。宝子之,赐姓慕容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人
原始文化
族源
《史记·殷本纪》
殷商文化
高句丽民族
高阳氏
《三国史记》
《吕氏春秋·十二纪》
论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颛顼为女性考
被引量:
5
17
作者
龚维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古帝颛顼为楚族的远祖.故楚王族的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代表作《离骚》内,首句即言:“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即颛顼,《史记·五帝本纪》即称“高阳氏颛顼”,虽然太史公的说法是据汉儒整理的《大戴礼记·五帝德》诸篇而来,但高阳与...
古帝颛顼为楚族的远祖.故楚王族的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代表作《离骚》内,首句即言:“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即颛顼,《史记·五帝本纪》即称“高阳氏颛顼”,虽然太史公的说法是据汉儒整理的《大戴礼记·五帝德》诸篇而来,但高阳与颛顼关系十分密切,则是自古而然的.早年,徐旭生先生尝论及“帝颛顼之为高阳氏,毫无疑问”.可是,颛顼其人,乃是一个女性.则是前人所未论及的.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神抵与人王(酋长)应该是很多的.但古藉记载却恰好相反,我国远古诸神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高阳氏
美人鱼
大戴礼记
偏枯
闻一多
苗裔
五帝德
古藉
楚王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苍梧族的源流与南迁
被引量:
5
18
作者
何光岳
《学术论坛》
1982年第4期78-82,共5页
苍梧是我国一个古老的部族,源流绵远,在帝颛顼高阳氏时业已产生,可是,到汉朝紉年已不为人们所知。它究竟是溶合于其他民族,还是发展成新的民族?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古老成员所形成和演进的过程。一、苍梧族的...
苍梧是我国一个古老的部族,源流绵远,在帝颛顼高阳氏时业已产生,可是,到汉朝紉年已不为人们所知。它究竟是溶合于其他民族,还是发展成新的民族?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古老成员所形成和演进的过程。一、苍梧族的起源早在帝颛顼高阳氏的时候,有才子八人,第一个就是苍舒,即苍梧部族的首领。舒与梧同属音韵豫部,其音相通转。梧与吾亦同。吾,《尔雅·释诂》:“我也。”即人的自称。苍梧亦作仓吾(《逸周书·王会解》)。舒亦含有吾、予与仲之义。所以苍舒即苍梧,后来以苍舒为首的部族便以苍梧为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氏
源流
逸周书
尔雅
所知
山海经
起源
汉水
部落联盟
吕氏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帝颛顼考
被引量:
2
19
作者
叶林生
《学海》
1994年第6期84-90,共7页
帝颛顼考叶林生被国人视为中华先祖之一的帝颛顼,历来颇负盛名。《史记·五帝本纪》中位居黄帝之次;《山海经》中凡17见,居首位,为其他人(神)所望尘莫及,足见其声名显赫。正因为名声愈大,传者愈众,“加工”者也就愈多,...
帝颛顼考叶林生被国人视为中华先祖之一的帝颛顼,历来颇负盛名。《史记·五帝本纪》中位居黄帝之次;《山海经》中凡17见,居首位,为其他人(神)所望尘莫及,足见其声名显赫。正因为名声愈大,传者愈众,“加工”者也就愈多,他就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以致连研究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绝地天通”
东夷族
原始宗教
三星堆文化
五帝德
《左传》
《史记·五帝本纪》
原始时代
高阳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凶”小考
被引量:
1
20
作者
平心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61-67,共7页
“四凶”小考平心“四凶”这一称呼的源头大概来自《尚书·虞书》中的一段话:“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成服。”其中“四罪”之“四”,当是“四个人”的意思;“罪”乃“定罪”、“被判...
“四凶”小考平心“四凶”这一称呼的源头大概来自《尚书·虞书》中的一段话:“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成服。”其中“四罪”之“四”,当是“四个人”的意思;“罪”乃“定罪”、“被判罪”之意。后来《左传》表述得更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氏族部落
三苗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图腾
共工
高阳氏
穷奇
《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谈高阳氏的族属问题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廷洽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文摘
有关“三皇五帝”传说中的帝颛顼(即高阳氏)是最难明瞭又颇为重要的人物。说重要性,他仅次于炎黄二帝;说难以明瞭,因为有关他的记载十分驳杂及其缺乏显赫的武功。按照传统的说法,他是华夏族的一位英明领袖。可是近代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昆仑西方氏族说、东夷说、北方大神说、南蛮祖先说,也有坚持华夏说的。本文从探讨确定高阳氏族属问题的原则着手,可以使大家看到,传统的说法不一定没有根据,近代提出的各种新说未必具有科学性,从而可以明了我国上古时期出现的民族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
高阳氏
氏族
古文献
黄帝
祀典
华夏族
皋陶
世系
祖先神
部落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颛顼高阳氏”
被引量:
1
2
作者
龚维英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44-144,共1页
文摘
徐旭生先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认为“帝颛顼之为高阳氏,毫无疑问。”事实上,颛顼高阳氏原为两家。我们知道,(?)秦族原在东方,属于古东夷族团,后始迁于西陲。所以,秦族肇始的图腾感生全同于东夷殷族的图腾感生神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只变易(殷)祖妣简野狄浴吞玄鸟卵生子为(秦)祖妣女修织时吞玄鸟卵生子,故而迁徙至西方的秦族“自以为主少皥之神,作西畴,祠白帝”。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陕西凤翔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石磬铭文云:“天子匽喜,龚(共),(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以鼐”,系标准大篆,这是秦族出于高阳氏的铁证。秦族既隶属古东夷族团,以此逆推高阳,也应该属于东夷。《史记秦·本纪》说秦族是“帝颛顼之苗裔”,那是西汉时代的司马迁采用了颛顼、高阳“联宗”后的说法。
关键词
高阳氏
八十年代中期
颛顼
东夷族
中国古史
传说时代
感生神话
司马迁
玄鸟
图腾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高阳氏的族属问题
3
作者
俞锦霞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48-53,共6页
文摘
高阳氏即帝颛顼,在“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说到重要性,他和黄帝的功过各有千秋,黄帝之功在武力,而帝颛顼的功绩却在于“绝地天通”,重新使民神相分,各不相扰,对原始宗教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但有关他的记载却又比其他祖先神贫乏和模糊,有时...
关键词
高阳氏
《山海经》
《左传》
原始宗教
“绝地天通”
《史记·五帝本纪》
古文献
顾颉刚
黄帝
华夏族
分类号
K81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解——屈原先世考
被引量:
5
4
作者
吴静安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55-58,共4页
文摘
王泗原先生说:“皇考不是父。”此说恐未必然。在钟鼎彝器中,一般都用皇考作为父的称呼。《礼记·曲礼》:“祭王父曰皇祖考,父曰皇考。”是有它的根据的。《礼记·祭法》的说法则不可靠。据《祭法》说:“诸侯五庙,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故陈直以皇考为曾祖。至泗原用此义。王闿运、闻一多均承《祭法》
关键词
左传
高阳氏
礼记
两周金文
彝器
十三年
陈直
齐桓公
诸侯
文王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禹文化西兴东渐简论
被引量:
15
5
作者
谭继和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
出处
《四川文物》
1998年第6期8-13,共6页
关键词
夏部族
先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
成都平原
白石崇拜
闻一多
高阳氏
高辛氏
农村公社
夏禹
分类号
K2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秦、楚两族同源疏证
被引量:
3
6
作者
龚维英
机构
安徽省社科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9,共5页
文摘
本文认为古秦、楚两族同源,他们的远祖为高阳氏;秦、楚两族均为东夷高阳氏后裔,因为战争、种族压迫及其他原因,发生了氏族大迁徙;秦、楚两族的诸多风俗习惯也相似,从而更加证实了两族同源。
关键词
秦
楚
族源
部族文化
高阳氏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骚》的开头、结尾与创作地点的关系
被引量:
2
7
作者
赵逵夫
机构
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浙江学刊》
1986年第6期67-71,共5页
文摘
清人胡文英《屈骚指掌》在《离骚》题解中说:“《离骚》先述祖、父,中及其姊,末曰‘国无人’。玩其严整,应是初被疏放时回秭归故居所作。”虽胡氏所谓“初被疏放”及“回秭归故居”之说缺乏根据,但他意识到了《离骚》的开头、结尾与创作地点有关,却不能不说是卓识。我在《【离骚】的创作时地》一文中已论证了《离骚》作于怀王二十四、五年被放汉北之后的两三年中,具体说来当作于二十五年到二十七年之间。《抽思》中说的“江潭”。
关键词
十七年
始封地
楚国
丹阳
屈氏
先王
王二
史记
高阳氏
先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骚》首八句考释
被引量:
2
8
作者
董楚平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浙江学刊》
1984年第5期31-40,共10页
文摘
本文对《离骚》的艺术特点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离骚》虽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却是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折光表现出来的。《离骚》的“吾”是受天之托从天而降的神胄。楚的宗神是祝融而不是高阳,《离骚》称“吾”是“帝高阳之苗裔”,乃是一种艺术虚构,其目的是为了渲染诗主人公“吾”的“内美”。同样,生辰、名、字等,也都不是作者生平的实录,而是出自艺术需要的创造。
关键词
高阳氏
先秦古籍
始祖
左传
吕氏春秋
史记
玄鸟
高辛氏
先王
诗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少皞部族的活动与迁徙述论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玉洁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5期1-4,共4页
文摘
少皞部族原是东夷地区的重要部族 ,与中原地区的轩辕氏、颛顼氏都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并遭到失败。失败后 ,少氏的主要力量迁到今山西汾水地区 ,仍有少部分留在东夷。
关键词
蚩尤
东夷部族
《史记·五帝本纪》
太白
东夷部落
高阳氏
《左传》
述论
台骀
《吕氏春秋》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商代甲骨文之“■”“■”释夏氏族的起源
被引量:
2
10
作者
顾乃武
机构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78-81,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周合葬与社会结构变迁研究"(编号:15BZS033)
文摘
商代甲骨文是具有"史料"性质的"文字"。根据周代共识性"夏"的字素、字义特点,及商周时期特有的异体字发展规律,"■""■"是可释读为"夏"的商代甲骨文之"夏"。颛顼高阳氏是与夏氏族关系密切的五帝之一。据商代这类"夏"字的形、义特点及远古帝族因德命氏的原则,"颛顼""高阳氏"是具有"■"之形蕴的名号,"高阳氏""颛顼"实际上就是颛顼时代夏氏族的族称与始祖。
关键词
颛顼
高阳氏
夏氏族
分类号
K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皋陶与其裔族的族属和史实的辨识
被引量:
1
11
作者
龚维英
机构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7,共3页
文摘
对皋陶与其裔族的族属和史实的辨识龚维英皋陶和皋陶族众隶属古东夷族团。东夷族团里有不少族先后融入古华夏族团,两大族际的畛域很早就泯灭了。皋陶生活的年代大致在夷、夏合流的早期。那时,夷、夏融合的气氛虽然融洽,但毕竟不能画上等号。皋陶不是炎黄裔孙,他属于东...
关键词
皋陶
东夷族
《史记·五帝本纪》
高阳氏
华夏族团
《左传》
鸟图腾
《史记·夏本纪》
传说时代
黄帝子孙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见道弥深 仰之弥高──中舒先生在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
被引量:
1
12
作者
谭继和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3期42-46,共5页
文摘
先师中舒先生人品之朴直古道,学问之谨严精深,并世学者中实为卓然特立的大师。余有幸于60年代初期在先生门下作研究生治先秦史。“文革”后,由京返蓉,又有幸每年数次向先生候问起居,实为继续授学答疑的机会。盖先生性格讷言敏学,师生之间舍学问无它杂虑絮语可交谈...
关键词
文化史
文化阐释
母系社会
《左传》
狩猎部族
历史观
历史内核
黄河流域
高阳氏
高辛氏
分类号
K09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怀川文明与温姓之源
被引量:
1
13
作者
马世之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所
出处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文摘
温氏的主源出自河南省温县。晋公族至应为温的得姓之祖。古老的怀川文明,孕育了高阳氏与唐叔虞这两大支脉的温氏,温姓满天下,祖根在覃怀。
关键词
怀川
温姓
高阳氏
唐叔虞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歌·东皇太一》篇题解
被引量:
1
14
作者
张鹤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4-97,共4页
文摘
作为《九歌》中的第一篇,《东皇太一》所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应为楚国神祀系统中的元始天神,高于其他一切神祗。结合先秦传世文献和近年来出土文献的记载,"太一"其实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他超越于天地,居于北方,能生水并藏于水,是至高无上的天神。而"东皇"之名与楚国祭祀的方位、氏族发展源流及择日有关。再联系楚国历史与屈赋文本,东皇太一实则应指楚之始祖天帝颛顼高阳氏。
关键词
《九歌》
“东皇太一”
“东皇”
“太一”
颛顼帝
高阳氏
Keywords
Nine Songs
East Emperor Tai Yi
Dnghuang
Taiyi
ZhuanXu Emperor
Gao Yangshi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五帝时代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郑杰祥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3期3-8,共6页
文摘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历史上存在着一个五帝时代。《周礼·春官》云:"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孔子家语》引孔子云"五帝用说""五帝用记",就是指这样的一个时代。"五帝"指何人?文献记载略有不同。一说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尚书序》:"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帝王世纪》也云:"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又释云"少昊帝名挚,号曰金天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即有虞氏"。
关键词
有虞氏
陶唐氏
五帝时代
《孔子家语》
高阳氏
少昊
颛顼
分类号
K20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句丽族源论稿(下)
被引量:
1
16
作者
耿铁华
机构
通化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7-30,共4页
文摘
三、高句丽人是帝高阳的后代商人东迁的一支 《晋书·慕容云载记》有“慕容云字子雨,宝之养子也。祖父和,高句丽之支庶,自云高阳氏之苗裔,故以高为氏焉。“《三国史记·高句丽本记》载,广开土王“十七年春三月,遣使北燕,且叙宗族。北燕王云遣侍御史李拔报之。云祖父高和,句丽之支属,自云高阳氏之苗裔,故以高为氏焉。慕容宝之为太子,云以武艺侍东宫。宝子之,赐姓慕容氏。”
关键词
高句丽人
原始文化
族源
《史记·殷本纪》
殷商文化
高句丽民族
高阳氏
《三国史记》
《吕氏春秋·十二纪》
论稿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颛顼为女性考
被引量:
5
17
作者
龚维英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10-111,共2页
文摘
古帝颛顼为楚族的远祖.故楚王族的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代表作《离骚》内,首句即言:“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即颛顼,《史记·五帝本纪》即称“高阳氏颛顼”,虽然太史公的说法是据汉儒整理的《大戴礼记·五帝德》诸篇而来,但高阳与颛顼关系十分密切,则是自古而然的.早年,徐旭生先生尝论及“帝颛顼之为高阳氏,毫无疑问”.可是,颛顼其人,乃是一个女性.则是前人所未论及的.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神抵与人王(酋长)应该是很多的.但古藉记载却恰好相反,我国远古诸神祗中。
关键词
女性
高阳氏
美人鱼
大戴礼记
偏枯
闻一多
苗裔
五帝德
古藉
楚王族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苍梧族的源流与南迁
被引量:
5
18
作者
何光岳
出处
《学术论坛》
1982年第4期78-82,共5页
文摘
苍梧是我国一个古老的部族,源流绵远,在帝颛顼高阳氏时业已产生,可是,到汉朝紉年已不为人们所知。它究竟是溶合于其他民族,还是发展成新的民族?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古老成员所形成和演进的过程。一、苍梧族的起源早在帝颛顼高阳氏的时候,有才子八人,第一个就是苍舒,即苍梧部族的首领。舒与梧同属音韵豫部,其音相通转。梧与吾亦同。吾,《尔雅·释诂》:“我也。”即人的自称。苍梧亦作仓吾(《逸周书·王会解》)。舒亦含有吾、予与仲之义。所以苍舒即苍梧,后来以苍舒为首的部族便以苍梧为名了。
关键词
高阳氏
源流
逸周书
尔雅
所知
山海经
起源
汉水
部落联盟
吕氏春秋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帝颛顼考
被引量:
2
19
作者
叶林生
出处
《学海》
1994年第6期84-90,共7页
文摘
帝颛顼考叶林生被国人视为中华先祖之一的帝颛顼,历来颇负盛名。《史记·五帝本纪》中位居黄帝之次;《山海经》中凡17见,居首位,为其他人(神)所望尘莫及,足见其声名显赫。正因为名声愈大,传者愈众,“加工”者也就愈多,他就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以致连研究古...
关键词
《山海经》
“绝地天通”
东夷族
原始宗教
三星堆文化
五帝德
《左传》
《史记·五帝本纪》
原始时代
高阳氏
分类号
K827.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凶”小考
被引量:
1
20
作者
平心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61-67,共7页
文摘
“四凶”小考平心“四凶”这一称呼的源头大概来自《尚书·虞书》中的一段话:“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成服。”其中“四罪”之“四”,当是“四个人”的意思;“罪”乃“定罪”、“被判罪”之意。后来《左传》表述得更完整:“...
关键词
《左传》
氏族部落
三苗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图腾
共工
高阳氏
穷奇
《尚书》
分类号
K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谈高阳氏的族属问题
王廷洽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说“颛顼高阳氏”
龚维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高阳氏的族属问题
俞锦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解——屈原先世考
吴静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禹文化西兴东渐简论
谭继和
《四川文物》
199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古秦、楚两族同源疏证
龚维英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离骚》的开头、结尾与创作地点的关系
赵逵夫
《浙江学刊》
198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离骚》首八句考释
董楚平
《浙江学刊》
198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少皞部族的活动与迁徙述论
李玉洁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商代甲骨文之“■”“■”释夏氏族的起源
顾乃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对皋陶与其裔族的族属和史实的辨识
龚维英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见道弥深 仰之弥高──中舒先生在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
谭继和
《中华文化论坛》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怀川文明与温姓之源
马世之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九歌·东皇太一》篇题解
张鹤
《衡水学院学报》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略论五帝时代
郑杰祥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高句丽族源论稿(下)
耿铁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颛顼为女性考
龚维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苍梧族的源流与南迁
何光岳
《学术论坛》
198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帝颛顼考
叶林生
《学海》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四凶”小考
平心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