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早期、早期及晚期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1
作者 王红娟 张媛春 +3 位作者 逄凌云 袁海成 刘凤娟 高强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66-71,共6页
目的对比及分析超早期、早期及晚期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4年6月期间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神经内镜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按照... 目的对比及分析超早期、早期及晚期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4年6月期间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神经内镜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时期将其分为超早期组(出血到手术时间<6 h,n=34)、早期组(出血到手术时间6~12 h,n=45)和晚期组(出血到手术时间>12 h,n=41)。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B型钠尿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并发症。结果早期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超早期组的82.35%、晚期组的78.05%(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SF-36、ADL评分均升高,且早期组高于超早期组、晚期组(P均<0.05);三组患者CRP、BNP均降低,且早期组低于超早期组、晚期组;三组患者NSE均升高,且超早期组、晚期组高于早期组(P均<0.05)。早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95.56%,明显高于超早期组的67.65%、晚期组的65.85%(P<0.05)。早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0%,明显低于超早期组的55.88%、晚期组的48.78%(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出血6~12 h内进行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及血清指标水平,并改善患者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手术时机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谢虎 盛文国 +1 位作者 施顺孝 龙连圣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湖州市湖州学院附属医院南太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机器人组(n=77)...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湖州市湖州学院附属医院南太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机器人组(n=77)和引流组(n=63)。引流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机器人组采用手术机器人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脑血肿和脑水肿情况、皮质脊髓束(CST)的各向异性分值(FA)、生活质量相关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呼吸机支持天数、住院时间均短于引流组,尿激酶使用次数、定位误差,术中失血量少于引流组(P<0.05)。机器人组术后残余血肿体积和术后水肿峰值体积均低于引流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引流组(P<0.05)。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两组健侧和患侧CST的FA值均升高,且机器人组高于引流组(P<0.05)。术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巴氏量表(BI)评分均升高,且机器人组高于引流组(P<0.05)。机器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引流组(χ^(2)=3.916,P=0.048)。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有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周隆善 刘昆 +1 位作者 刘杰 薛秀杰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1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和传统开颅组51例。神经内镜组接受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组接受... 目的探讨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1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和传统开颅组51例。神经内镜组接受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组接受显微镜下经颞开颅手术。比较两组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总量、术后血肿残余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神经内镜组全麻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总量、术后血肿残余量低于传统开颅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传统开颅组(P均<0.05)。神经内镜组术后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颅组,Barthel评分高于传统开颅组(P均<0.05)。结论与开颅手术相比,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更为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神经内镜技术 经额入路 开颅手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入路和经颞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谭适 覃重桥 余松祚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额入路和经颞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BGH的患者180例,将其中接受经额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对比观察经额入路和经颞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BGH的患者180例,将其中接受经额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经颞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及血肿清除率;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手术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经颞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经额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提高HBGH患者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且能更好地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经额入路 经颞入路 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薛铁栓 李丽 陈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53-555,562,共4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入路手术...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入路手术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和研究组(n=43例,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分析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24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48h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研究组术后24h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h血肿总清除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d额Barthel指数均较术后7d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经颞叶皮质入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24hGCS评分,提升患者术后48h血肿清除率,促进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出血 血肿清除术 经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质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田化宁 史培慧 《大医生》 2024年第13期39-41,共3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于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显微镜开...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于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显微镜开颅手术)和观察组(神经内镜手术),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再出血和血肿清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均更短,术中出血量相较于对照组更少,术后GCS评分和血肿清除率≥90%占比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DL分级相较于对照组更优(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相较于显微开颅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可更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手术 显微镜开颅手术 血肿清除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参与式护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梁菲 宋莎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聊城市脑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各43例...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聊城市脑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属参与式护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2组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更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更低(P均<0.05);2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血清指标、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锻炼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底节区出血 家属参与式护理 反馈式健康教育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的研究现状
8
作者 李锦鸿 周虎 +4 位作者 杨世强 罗洪涛 李杰 舒俊逸 杨安强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3期1259-1265,共7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神经外科较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多发于丘脑、基底节区等部位,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目前,微创穿刺引流术因手术创伤小且预后良好在我国HICH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医学技术不... 高血压脑出血是(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神经外科较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多发于丘脑、基底节区等部位,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目前,微创穿刺引流术因手术创伤小且预后良好在我国HICH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目前追求微创、精准、简单、快捷的手术方式,神经导航在高血压脑出血中能精准定位血肿部位和边界,规划手术路线,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本文对神经导航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进行综述。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 is a common critical condition in neurosurgery. It is mostly located in thalamus, basal ganglia, and has a high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At present,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and drainage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ICH in China due to low surgical trauma and good prognosi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minimally invasive, accurate, simple and fast surgical methods are currently pursued. Neuronavigation can accurately locate the site and boundary of hematoma in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plan surgical routes, thus reducing surgical trauma, and is widely used in surgical operation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drainage of neuronavigation in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cerebral hemorrh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出血 神经导航 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小章 钱志茹 +3 位作者 徐兴华 高建亮 龙海成 李晓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92例,随机分两组,各96例,均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92例,随机分两组,各96例,均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高压氧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疗法联合复方麝香注射液10~20 m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及脑水肿体积、血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1. 25%低于观察组91.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量表、BI指数及脑水肿体积、血清AQP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量表为(11. 20±3. 25)(7. 35±3. 10),BI指数为(51. 32±8. 94)(60. 55±11. 34),脑水肿体积为(8. 51±4. 23) mL、(5. 65±3. 57) mL,血清AQP4为(0. 11±0. 07)U/mL、(0. 05±0. 04) U/mL,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未出现头晕、气压伤、氧中毒、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确切,可降低脑水肿和AQP4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且患者可耐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麝香注射液 高压氧 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水肿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吕新兵 张洪兵 +4 位作者 尹连虎 王刚 王长江 曹文军 田力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患者预后以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评定:1-2分为预后不良,3-5分为预后较好。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患者预后以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评定:1-2分为预后不良,3-5分为预后较好。结果患者预后较好43例,预后不良37例。单因素分析示:GCS评分、脑内血肿量、脑疝、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肺部感染、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10项与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疝(P=0.002,OR=9.000,95%CI 2.269-35.701)、术前GCS评分(P=0.023,OR=1.335,95%CI 1.040-1.71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预后相关因素主要有脑疝、术前GCS评分,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外科手术 预后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3
11
作者 林发牧 许小兵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24-2226,共3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及显微手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53例神经内镜手术(内镜组)及112例显微手术(显微镜组)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及显微手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53例神经内镜手术(内镜组)及112例显微手术(显微镜组)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ADL、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内镜组与显微镜组在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ADL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总费用方面优于显微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显微手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显微手术 完全内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牵拉技术辅助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被引量:19
12
作者 袁军辉 石东付 +2 位作者 吕岩松 方丹东 许梦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6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无牵拉技术辅助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 目的探讨无牵拉技术辅助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无牵拉技术辅助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对照组施行经颞叶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统计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术前、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预后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血肿残留量较对照组少,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较对照组(30.00%)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两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做无牵拉技术辅助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血肿残留量,缩短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 无牵拉技术 神经功能 预后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苑亚东 靖明 +2 位作者 夏云忠 郭瑞波 孟阳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881-883,共3页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至2014-02收治的191例接受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免疫球...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至2014-02收治的191例接受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结果患者出院前CD19^+-CD25^+(0.91%±0.29%)、CD19^+-CD25^-(10.74%±2.33%)较入院后(1.36%±0.58%,12.27%±4.01%)显著降低(P<0.05),其总淋巴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Ig A、Ig G、Ig M及C_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1例均获得有效随访,其中2例死亡,均因肺部感染。ADL分级:Ⅰ级43例,Ⅱ级101例,Ⅲ级35例,Ⅳ级7例,Ⅴ级3例,有效率94.7%(179/189)。结论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紊乱状态,但对其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外侧裂入路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免疫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万刚 刘虓 +1 位作者 黄勇 林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05-306,共2页
神经外科疾病中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十分常见[1],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从血... 神经外科疾病中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十分常见[1],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从血肿复发、清除率、住院时长、并发症、死亡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情况观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的疗效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出血患者 神经外科疾病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56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大鹏 吴雷 +4 位作者 涂斌锋 涂伟 沈晓黎 祝新根 程祖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95-1795,共1页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ypertensive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56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手术治疗 外侧裂 HEMORRHAGE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及显微手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护理措施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丽萍 高阳 杨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4-6,25,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和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和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6个月ADL、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术后7d的GC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ADL等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则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时,采用立体定向手术能让手术时间缩短、让术中出血量减少,同时让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缩短住院时间,让治疗费用降低,应用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显微手术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樊玉良 朱春雷 +3 位作者 赵义 赵小林 刘欢 党福欣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使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比... 目的研究临床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使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比较2组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率、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消除血肿率高于对照组,复发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GCS评分、MMSE评分较对照组优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机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ADL分级Ⅰ级、Ⅱ级比例、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Ⅲ~Ⅴ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能够提高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效果好,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预后,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疗效 手术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手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国豪 江勇豪 +2 位作者 陈沛林 李松燕 黄玉萍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353-1354,共2页
目的:比较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采取开颅手术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4例的治疗效果,其中36例为开颅手术,设置为开颅组,另38例为微创手术,设置... 目的:比较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采取开颅手术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4例的治疗效果,其中36例为开颅手术,设置为开颅组,另38例为微创手术,设置为微创组。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结果:微创组患者与开颅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5%,且微创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少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取微创引流手术,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微创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钟军 将其俊 甘正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309-531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实施微创手术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3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为31.6%,预后良好组109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实施微创手术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3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为31.6%,预后良好组109例,预后不良组84例。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与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手术时机、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术后并发症呈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8.124,5.161,4.096,6.358;P<0.05)。结论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军 郑虎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5期1989-1990,共2页
目的比较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治疗的8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选用单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进行治疗的40例为单管组,... 目的比较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治疗的8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选用单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进行治疗的40例为单管组,选用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的49例为双管组,治疗后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在脑出血量大于50mL的患者中,双管组疗效结果明显优于单管组(P<0.05);在脑出血量小于50mL的患者中,两组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远期疗效优于单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穿刺外引流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出血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