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
1
作者 刘嘉荣 商行 +2 位作者 崔英子 郭家娟 李双娣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HTN-HLP)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局指标,为相关核心指标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综合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Web of Scie...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HTN-HLP)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局指标,为相关核心指标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综合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Web of Science、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2014年1月—2024年1月的相关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HTN-HLP RCT的结局指标。结果:纳入文献17篇,结局指标分为中医病证指标、血压指标、血脂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安全性指标。结论:中医药治疗HTN-HLP RCT结局指标的选择仍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在开展RCT前需明确主要、次要结局指标,选择具有中医特色的结局指标,注重远期疗效、经济学和安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防治高尿酸血症炎症损伤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晓禹 范姝媛 +3 位作者 杨慧聪 刘树民 于栋华 柳长凤 《江苏中医药》 2025年第4期79-82,共4页
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以多靶点、多途径方式干预HUA炎症损伤的发生与发展,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Toll样受体(TL... 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以多靶点、多途径方式干预HUA炎症损伤的发生与发展,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Toll样受体(TLRs)、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等相关信号通路以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肝肾组织损伤,达到防治HUA炎症损伤的目的。目前,中药活性成分防治HUA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多聚焦于单一信号通路,未来可以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实验研究进一步挖掘新靶点、新通路,并通过临床多中心和队列研究进行验证,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损伤 信号通路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合并代谢性疾病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振兴 李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案例中,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不再是单一发病,而常与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病、糖脂代谢紊乱等伴发。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西医治疗此类疾病虽然效果明显,但仍有弊端;而中医药在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案例中,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不再是单一发病,而常与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病、糖脂代谢紊乱等伴发。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西医治疗此类疾病虽然效果明显,但仍有弊端;而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作者主要通过查阅、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合并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及进展相关文献,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用药依据、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痛风 代谢性疾病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相关疾病病机与研究进展
4
作者 柳璇 庞彩霞 +5 位作者 何秋婷 谭淑慧 李宜桓 阙嘉露 刘翠玲 梁奇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3期251-256,共6页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诱因广泛,与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痛风、肾脏系统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中医理论认为高尿酸血症为本虚标实之证,由脾亏肾虚所致,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以病因病机为基础,通...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诱因广泛,与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痛风、肾脏系统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中医理论认为高尿酸血症为本虚标实之证,由脾亏肾虚所致,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以病因病机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缓解患者症状,减轻脏器损伤,体现中医药治疗的诸多优势。对高尿酸血症及相关疾病的病机与治则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管疾病 肾脏系统疾病 代谢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朱楠 黄捡 +2 位作者 石行 潘赐明 陈云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86-89,I0017-I0020,共8页
目的围绕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开展系统的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全面了解近20年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2000年1月—2022年12月收录的所有相关文献为对象,开展计量学分析。... 目的围绕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开展系统的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全面了解近20年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2000年1月—2022年12月收录的所有相关文献为对象,开展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55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高作者分别为陈娜、杨滨,发文量最高的机构分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痛风、黄嘌呤氧化酶、尿酸转运蛋白是出现最高的关键词,西红花、番红花去柱头花部、痰湿瘀阻证是近年受关注的主题。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被分成13个聚类,包括辨证论治、痛风、尿酸、炎症、健脾渗湿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桃红四物汤、痛风性关节炎、复方土茯苓颗粒等。结论图谱初步直观地展示了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发展趋势,中医方剂挖掘、中药对尿酸生产及代谢过程干预、痰湿瘀阻证型是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热点,探索中药有效成分干预尿酸生成及代谢机制将是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研究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中医药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张影 冯邵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07-0110,共4页
分析中医药治疗痰湿浊阻型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痰湿浊阻型高脂血症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常规方法加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体重指数和腰围... 分析中医药治疗痰湿浊阻型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痰湿浊阻型高脂血症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常规方法加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体重指数和腰围、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体重指数和腰围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常规方法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于痰湿浊阻型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顺青 赵泉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0,共5页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常伴发高脂血症,故临床合称“糖脂病”。该病的发生与胰岛素分泌障碍合并脂代谢异常相关,单纯西药治疗存在个体不耐受、不良反应大等缺点。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治疗领域取...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常伴发高脂血症,故临床合称“糖脂病”。该病的发生与胰岛素分泌障碍合并脂代谢异常相关,单纯西药治疗存在个体不耐受、不良反应大等缺点。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治疗领域取得可观成效。糖脂病应责之痰、热、瘀、虚四端,乙癸亏虚,虚热灼痰,炼液为瘀,痰瘀搏结,阴阳俱损,故该病以肝肾亏虚为本,痰浊、郁热、瘀毒为标。治宜补虚泻实、调理阴阳,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结合中医外治疗法,以外治内调,综合取效。该文总结中药单味药、药对、验方、针灸等疗法,旨在探究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2型糖尿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61例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及体质类型的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分析
8
作者 王雪可 李天星 +4 位作者 丁虹 关东升 程率芳 王琦 李玲孺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及体质类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及体质辨识调查问卷,选取河南省中医院1161例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及体质类型判定。结果纳入1161例高脂血症患者,以...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及体质类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及体质辨识调查问卷,选取河南省中医院1161例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及体质类型判定。结果纳入1161例高脂血症患者,以男性、中年组(41至65岁)、超重组(24.0 kg/m^(2)≤BMI≤27.9 kg/m^(2))、混合型高脂血症人群居多。证候分布提示,痰湿阻遏证占比最高,其次是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体质分布提示,痰湿质居于首位,其次是湿热质、气虚质和平和质。相关性分析提示,脾肾阳虚证以阳虚质和痰湿质为主,气滞血瘀证以血瘀质和气郁质为主,痰湿阻遏证以痰湿质和湿热质为主。结论高脂血症患者以痰湿阻遏证最为常见,痰湿质和湿热质为其易感体质类型,证候与体质类型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中医体质 治未病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左欣蕾 左莹 +1 位作者 刘光辉 王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5期10-14,I0001,共6页
目的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新思路,研究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22年6月1日前发表在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筛选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 目的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新思路,研究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22年6月1日前发表在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筛选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文献且经过随机数对照实验验证明确有效者,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3.0)对纳入的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研究纳入处方85首,中药148味;高频药物有丹参、山楂、茯苓等,常用药对有丹参-山楂、丹参-陈皮等,药物关联规则中茯苓,陈皮→丹参、山楂→丹参等的置信度较高,最终得到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核心药对11个、新候选处方5首。结论通过对高频药物、功效归类、新候选处方的分析,发现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常使用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及利水渗湿药相配伍,标本兼治,增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研究可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冠心病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俊杰 戴小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2000年1月1日—2023年11月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将其导入CiteSpace软件,...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2000年1月1日—2023年11月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将其导入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170篇文献,455位作者,249个机构。2000—2023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总体发文量较少,有3个阶段发文量较多,分别是2004—2006年、2010—2011年、2015—2016年,从2021年开始发文量呈现降低趋势。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机构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5篇)、北京中医药大学(5篇)、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篇)、南京中医药大学(4篇)、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4篇),其中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与多个本地机构以及江苏省的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而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大多为本省高等医学院校与其附属医院之间的合作。高脂血症、肥胖、血脂、临床研究、炎症因子等为高频关键词。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热点主要为探讨自拟方或经方的作用机制、运用针灸进行干预以及运用中药治疗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后并发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临床研究的证据图分析
11
作者 韩文杰 张赤道 +5 位作者 李兰馨 刘砚泽 武瑞鹏 安宜沛 朱明军 王新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1-1620,共10页
目的通过证据图对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行全面梳理,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方法检索2004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 目的通过证据图对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行全面梳理,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方法检索2004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临床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指南及临床路径的文献,依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后将结果以图表结合的形式进行分析与展示,并采用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中医药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报告规范(PRISMA-CHM)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依据人群、干预、对照、结局、研究设计(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Study design,PICOS)原则进行分析,共纳入1223篇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920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49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49篇,5篇指南/专家共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整体发文量呈下降趋势。高脂血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且趋于年轻化,随机对照研究的样本量大多集中在60~300例;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治疗方案种类较多,其中中药汤剂(50.13%)和中成药(38.41%)占比较高,最低的为中医运动疗法(0.51%),干预措施中试验组中药汤剂对降脂汤关注度最高,中成药对血脂康胶囊关注度最高;方法学设计方面,明确提及随机序列产生方法的有199篇(21.63%),提及分配隐藏的有17篇(1.85%);提及盲法的有37篇(4.02%);对照组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主要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结局指标方面主要包括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凝血指标、不良反应,而中医特色疗效指标、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指标关注度较低。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普遍不高,AMSTAR-2评价等级均为极低,PRISMA-CHM得分平均为15分。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一定优势,但高质量循证证据较少,后续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提供证据支撑,提示未来应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临床实践问题为导向制定系统评价/Meta分析、指南/专家共识的同时,参考国际规范标准,提升其规范性、可靠性,从而提升其证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异常 临床研究 证据图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照 韩佳琳 +2 位作者 张洁 魏叶娜 赵然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5期144-148,共5页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病位在肾,主要累及脾、肺、肝、胃等脏腑,在疾病不同阶段,其病机侧重点不同。糖尿病肾病不是单独某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病位在肾,主要累及脾、肺、肝、胃等脏腑,在疾病不同阶段,其病机侧重点不同。糖尿病肾病不是单独某一个脏腑病变,而是多脏器功能失调,且夹杂湿邪、血瘀、痰浊等,特点是本虚标实。高脂血症属于慢行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疾病进展存在共同的作用因子及机制,并且能够引发糖尿病肾小球硬化及尿蛋白改变,介导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痰证”“瘀证”等范畴,二者属于中医“异病同治”范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确切,可通过调控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BP4)、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等标志物的表达及相关作用机制,达到治疗目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从抑制炎症因子分泌、拮抗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入手,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等优势。研究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目诊仪在高脂血症白睛目络特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13
作者 吴芳颖 任璇璇 +2 位作者 吕旋 费科锋 杨敏春 《中国数字医学》 2025年第2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患者的白睛目络特征,发掘其在高脂血症诊疗中的潜在价值,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以期对诊断和干预提供帮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收集浙江医院中医科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最终纳入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54例及气虚...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患者的白睛目络特征,发掘其在高脂血症诊疗中的潜在价值,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以期对诊断和干预提供帮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收集浙江医院中医科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最终纳入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54例及气虚型高脂血症50例,并招募非高脂血症志愿者30例。利用目诊仪采集所有受试者的眼白睛图像进行目络特征的数字化提取,并分析高脂血症的目络特征与其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脉”表现较健康人有统计学差异,“点”在健康人与痰浊阻遏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丘”在气虚型与痰浊型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气虚型表现为显影较模糊,络脉颜色浅且多呈淡红色;络脉纤细,络脉上有瘀点、斑;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白睛表面及络脉总体显影明显,络脉颜色深且多呈暗褐色;络脉偏粗、分布迂曲,络脉上有明显瘀点、斑、月晕。组间比较结果表明“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数字化目诊仪可作为临床高脂血症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方法,有益于四诊规范化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目诊仪 目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病例特点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高脂血症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郭婉莎 李志青 +2 位作者 周美华 董明国 卢晓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819-826,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病例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高脂血症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组)174例和肠道未见异常者(...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病例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高脂血症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组)174例和肠道未见异常者(非息肉组)87例,收集其相关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脂情况[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动脉硬化指数(AI)]、是否有脂肪肝以及肠息肉的发病部位、数量、大小和病理类型等数据,并对息肉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并分析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病例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联性。【结果】(1)息肉组和非息肉组患者均以41~60岁年龄段为主,前者占59.8%,后者占49.4%,2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直肠息肉发病部位多位于左半结肠,占63.2%;息肉数量以单发为主,占69.0%;息肉大小以1~10 mm为主,占90.2%;息肉类型以非腺瘤性息肉为主,占51.1%。(3)息肉组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脾虚湿滞证,占44.8%;其次为大肠湿热证,占30.5%。(4)不同中医证型的BMI、糖尿病史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中医证型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脂肪肝史以及息肉发病部位、数量、大小、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息肉组患者的高脂血症占比明显高于非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息肉组的TC、TG、LDL-C及AI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2组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发病部位的TC、LDL-C水平及不同中医证型的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不同临床特征(包括息肉发病部位、数量、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的血脂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直肠息肉的中医证型以脾虚湿滞证及大肠湿热证为主,且中医证型分布与BMI及糖尿病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脂血症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且TC、TG、LDL-C及AI的异常与息肉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TC及LDL-C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部位有关,且LDL-C还可能与中医证型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病例特点 中医证型 脾虚湿滞证 大肠湿热证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露 赵桂峰 《光明中医》 2025年第1期212-214,F0003,共4页
高脂血症多由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遗传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如今西医治疗方面,他汀类药物在高效降脂的同时,却具有各种不良反应风险。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众医家灵活运用经方、各家经验方、中成... 高脂血症多由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遗传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如今西医治疗方面,他汀类药物在高效降脂的同时,却具有各种不良反应风险。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众医家灵活运用经方、各家经验方、中成药及各类外治法,在切实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及减少反弹等方面均获佳效,显示了中医于降脂中的独特优势,为临床诊疗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孟晓敏 孙坤举 王新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第2期82-85,共4页
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主要病因之一,是AP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及影响AP预后的重要因素。由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具有病情重、治疗难、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成为... 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主要病因之一,是AP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及影响AP预后的重要因素。由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具有病情重、治疗难、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成为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中医药在治疗HLAP方面具有改善症状、调节血脂、控制炎症反应等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HLAP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药疗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中医 病因病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HIV/AIDS患者ART后高脂血症现状及中医药干预进展
17
作者 任宏霞 何琼 +1 位作者 唐萍 寇翠萍 《中医研究》 2024年第8期89-93,共5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患者日渐增多。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提高了患者预期寿命,但易引起高脂血症等不良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患者日渐增多。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提高了患者预期寿命,但易引起高脂血症等不良反应。目前,老年HIV/AIDS患者ART后高脂血症问题严重,有效降脂并兼顾老年患者基础疾病、ART药物与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及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是老年患者ART后高脂血症治疗的难点。中医药整体观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在老年HIV/AIDS患者ART后高脂血症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介绍老年HIV/AIDS患者ART后高脂血症现状,回顾ART后高脂血症中医药干预进展来探讨老年HIV/AIDS患者病因病机,为老年HIV/AIDS患者ART后高脂血症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的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老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兴建 陈敏 龚一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293-294,共2页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从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进行概述,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高脂血症/中医药疗法 实验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敏 方显明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6期488-490,共3页
从近十年来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在高脂血症的中医症候类型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中医验方成药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机制研究也有待加强,以期进一步地提高高脂血症的中医防治水平。
关键词 高脂血症/中医药疗法 八味茶 当归芍药散 首乌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健康干预的中医药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研究
20
作者 温丽琼 林守伟 +2 位作者 何渊 黄丽娟 杨茂华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5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接受基于移动健康干预的中医药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检索并接受干预的20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 目的 探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接受基于移动健康干预的中医药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检索并接受干预的20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接受基于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模式,实验组提供基于移动健康干预的中医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及偏颇体质转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疾病管理后的血脂指标均低于常规组,P<0.05;疾病管理后,实验组体质转化为平和质的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基于移动健康干预的中医药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促进体质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健康干预 中医药管理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