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考招生综合评价的三种实现方式
1
作者 边新灿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共4页
高考招生综合评价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广义的理解是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改革方向;狭义的理解是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和高校正在试点实施的一种特殊评价选拔模式,各省、校的名称有异,其共同的特征为多要素量化合成总... 高考招生综合评价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广义的理解是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改革方向;狭义的理解是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和高校正在试点实施的一种特殊评价选拔模式,各省、校的名称有异,其共同的特征为多要素量化合成总分录取。实行综合评价,是对“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是高考制度完善长期探索的改革方向。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把综合评价作为高考招生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形成了三种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制度 高考招生 高考改革 全面考核 综合评价 择优录取 试点实施 部分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招生与志愿填报的上海经验
2
作者 常生龙 《教育家》 2024年第21期10-11,共2页
上海是最早实行新高考的城市,关于志愿填报的科学性,上海进行了哪些探索,积累了哪些经验?志愿填报是新高考综合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志愿填报的质量对高校招生录取、稳定招考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在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落地的过程中... 上海是最早实行新高考的城市,关于志愿填报的科学性,上海进行了哪些探索,积累了哪些经验?志愿填报是新高考综合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志愿填报的质量对高校招生录取、稳定招考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在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落地的过程中,志愿填报各有特点,上海采用的是按照院校专业组进行填报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填报 高考招生 高考综合改革 高校招生录取 专业组 科学性 上海 落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带队赴湖南开展高考招生宣传调研
3
《中学生英语》 2024年第39期F0002-F0002,共1页
6月3日至4日,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姚浪,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副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舰,外国语学院实习工作负责人李正林,《中学生英语》编辑部主编肖正清,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 6月3日至4日,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姚浪,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副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舰,外国语学院实习工作负责人李正林,《中学生英语》编辑部主编肖正清,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项目主管张爱,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吴波一行赴湖南,通过召开在湘重点生源中学招生宣传座谈会、开展访企拓岗等方式,强化与在湘重点生源中学和企业联系交流,推进我校2024年湖南省招生及就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宣传 校友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 团委书记 高考招生 编辑部主编 项目主管 宣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带队赴湖南开展高考招生宣传调研
4
《中学生英语》 2024年第35期F0002-F0002,共1页
6月3日至4日,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姚浪,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副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舰,外国语学院实习工作负责人李正林,《中学生英语》编辑部主编肖正清,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 6月3日至4日,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姚浪,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副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舰,外国语学院实习工作负责人李正林,《中学生英语》编辑部主编肖正清,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项目主管张爱,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吴波一行赴湖南,通过召开在湘重点生源中学招生宣传座谈会、开展访企拓岗等方式,强化与在湘重点生源中学和企业联系交流,推进我校2024年湖南省招生及就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宣传 校友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 团委书记 高考招生 编辑部主编 项目主管 宣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带队赴湖南开展高考招生宣传调研
5
《中学生英语》 2024年第34期F0002-F0002,共1页
6月3日至4日,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姚浪,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副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舰,外国语学院实习工作负责人李正林,《中学生英语》编辑部主编肖正清,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 6月3日至4日,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姚浪,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副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舰,外国语学院实习工作负责人李正林,《中学生英语》编辑部主编肖正清,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项目主管张爱,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吴波一行赴湖南,通过召开在湘重点生源中学招生宣传座谈会、开展访企拓岗等方式,强化与在湘重点生源中学和企业联系交流,推进我校2024年湖南省招生及就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宣传 校友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 团委书记 高考招生 编辑部主编 项目主管 宣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带队赴湖南开展高考招生宣传调研
6
《中学生英语》 2024年第38期F0002-F0002,共1页
6月3日至4日,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姚浪,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副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舰,外国语学院实习工作负责人李正林,《中学生英语》编辑部主编肖正清,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 6月3日至4日,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麻旎,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姚浪,我校湖南招生宣传组副组长、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舰,外国语学院实习工作负责人李正林,《中学生英语》编辑部主编肖正清,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项目主管张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宣传 校友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 高考招生 编辑部主编 外国语学院 项目主管 宣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考招生匹配市场中的算法设计及公平激励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建荣 《运筹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5,共11页
用匹配博弈的方法,研究中国高考招生市场的算法设计及公平激励机制.基于高考招生程序,构建高考招生匹配算法,证明该算法的可行性.证明一个稳定匹配,可以由一个纳什均衡策略经高考招生算法生成,但反之不一定成立.证明一个稳定匹配一定是... 用匹配博弈的方法,研究中国高考招生市场的算法设计及公平激励机制.基于高考招生程序,构建高考招生匹配算法,证明该算法的可行性.证明一个稳定匹配,可以由一个纳什均衡策略经高考招生算法生成,但反之不一定成立.证明一个稳定匹配一定是公平的,反之不一定成立.构建拒绝-接受算法,证明该算法是一个稳定的、策略防御的匹配机制,因而是一个公平的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博弈 中国高考招生市场 中国高考招生算法 拒绝-接受算法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与权衡:代价论视角下高考招生改革的教育机会均等 被引量:13
8
作者 谭敏 王伟宜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1,共6页
教育机会获益的不均衡是高考招生改革的常见代价。高招改革因其动态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存在多种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博弈,并对教育机会均等价值取向产生正负效应。对改革代价进行分类与合理性判断是高招改革理性公平选择的重要依据。高... 教育机会获益的不均衡是高考招生改革的常见代价。高招改革因其动态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存在多种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博弈,并对教育机会均等价值取向产生正负效应。对改革代价进行分类与合理性判断是高招改革理性公平选择的重要依据。高招改革必须改变以往硬性直接干预的线性思路,代之以长效治理为主,短期干预为辅的立体化风险防控与代价补偿机制,在预防和缩小教育机会分化的同时,及时补偿改革对弱势群体可能造成的机会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价论 高考招生改革 教育机会 均等
原文传递
统一高考招生改革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戴亮 杨婉 郭志波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3,共4页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将对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考生等有关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文章结合高校实际,分析研究了改革方案中统一高考招生的变化对高校招生录取、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统一高考招生改革 高校招生录取 教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名春 郭英 荀丽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2,共10页
高考招生制度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影响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考招生改革的成效十分显著,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特点的出现,我国现有高考招生制度的体制性弊端凸显出来,尤其... 高考招生制度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影响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考招生改革的成效十分显著,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特点的出现,我国现有高考招生制度的体制性弊端凸显出来,尤其是考试法制不健全,分省制定招生来源计划、分省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造成教育机会不均衡等矛盾日益突出,深化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立创新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作为方向,以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公平公正"的原则作为价值取向,同时顺应当今国际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并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促进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朝着民主化、科学化、专业化、均权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招生制度 管理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重构之路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庄 王德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4,共3页
教育公平是高考招生录取的核心价值观,但是中国当前的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设计却陷入价值缺失的困境。作为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设计主导者的政府,应通过制度重构确保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教育公平价值的回归。文章将从高考招生录取的价值基点... 教育公平是高考招生录取的核心价值观,但是中国当前的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设计却陷入价值缺失的困境。作为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设计主导者的政府,应通过制度重构确保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教育公平价值的回归。文章将从高考招生录取的价值基点、现实困境、改革策略三个层面阐释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重构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招生录取 教育公平 现实困境 制度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招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规避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阳 林成华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信息获取的有限性和信息解释能力的差异性,使高校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常态。高考招生主要涉及文件类信息、分数位次信息、学生信息以及高校综合信息。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违规违法招生、报考不公平以及... 信息获取的有限性和信息解释能力的差异性,使高校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常态。高考招生主要涉及文件类信息、分数位次信息、学生信息以及高校综合信息。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违规违法招生、报考不公平以及契约精神违背等问题。信息商品化与信息不公平的激化、权利保障和法律救济的不完善、信息资源的非充分交流是影响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为保障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质量,建议从法律完善、第三方监督、报考指导、信息补偿以及契约精神塑造等方面规避信息不对称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招生 信息不对称 规避 契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5
13
作者 储朝晖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1,共7页
当下高考招生制度存在各种问题的根子在于非专业的政府行政部门以计划的方式过度集中了招生和考试权力,改革急需实现的关键目标是将高考招生的主体由政府归还给学生、学校和专业组织,政府由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担当好监督公平公正的职... 当下高考招生制度存在各种问题的根子在于非专业的政府行政部门以计划的方式过度集中了招生和考试权力,改革急需实现的关键目标是将高考招生的主体由政府归还给学生、学校和专业组织,政府由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担当好监督公平公正的职责。仅仅由政府来进行这样的改革就必然进入自己给自己做手术的困境。这一改革的先决条件有: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人性假定的工具定位;二是加快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简政放权,让专业组织生长发育,并逐渐由专业权力回归专业组织;三是加强法治,由全国人大尽快颁布考试招生法,规范各方在考试招生过程中的责权边界。最终建立自主、专业、公开透明、公正的考试招生体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现实路径必须先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着手,只有改变这一制度的管理系统,逐渐完善专业程序,提高专业水平,改革才会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招生 困境出路 招生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招生“硬挂钩”的困境及其突围 被引量:24
14
作者 程龙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23,共5页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招生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不同的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目前主要有"不挂钩""硬挂钩"和"逐步挂钩"三种。由于原有政策规定的模糊性,两种评价方式之间的博弈,高校招生...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招生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不同的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目前主要有"不挂钩""硬挂钩"和"逐步挂钩"三种。由于原有政策规定的模糊性,两种评价方式之间的博弈,高校招生录取的"不情愿"和传统评价制度文化的反抗共同阻碍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招生"硬挂钩"的实现。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我们改变单一的人才评价观,确保现有政策规定的落实以及制订基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招生 评价方式
原文传递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与高中学校人才培养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共5页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改革。但现行的高考制度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其公平性也遭遇严峻挑战,因此需要对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入学考试制度和招生录取机制进行改革。高考改...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改革。但现行的高考制度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其公平性也遭遇严峻挑战,因此需要对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入学考试制度和招生录取机制进行改革。高考改革的基本路径和政策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改革评价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地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招生 考试制度 录取机制 高中教育
原文传递
我国高考招生中少数民族考生优惠政策的新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诗亚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共5页
在高考招生中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的优惠政策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条件,为尊重民族差异、体现民族平等和教育公平原则而实施的,对于提高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反思问题症结... 在高考招生中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的优惠政策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条件,为尊重民族差异、体现民族平等和教育公平原则而实施的,对于提高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反思问题症结之所在,本文提出的对策为:应采取国家统筹与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应采取入口不限、出口把关、诊断学习、经费包干的策略;应在综合性大学设置民族院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惠政策 少数民族 高考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要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挑战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和浙江省率先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12月,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公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和浙江省率先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12月,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公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4个配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自选三科”等措施,多年来一把尺子衡量人才的教育模式将被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招生制度 中小学 普通高中学生 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 政策文件 自主招生
原文传递
略论基于公正理念的高考招生制度改进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国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制度公正是实现考试公平的重要条件,没有公正的制度也就没有公平的考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的高考招生制度设计的公正和合理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人们在质疑高考中的不公平现象的同时,期待着高考招... 制度公正是实现考试公平的重要条件,没有公正的制度也就没有公平的考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的高考招生制度设计的公正和合理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人们在质疑高考中的不公平现象的同时,期待着高考招生制度深化改革创新。从考试制度设计公正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考试公平的理念和路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公正 高考招生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孝光 张继珍 吴英策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6-87,共2页
该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考招生体制如何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素质教育和市场经济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考招生制度 高校 招生自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招生计划配置制度的宪法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小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97,共9页
考虑到我国各省基础教育质量差异和教育资源不均衡,为了保障各省考生有大致相当和相对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我国实行分省配置高考招生计划和由此导致分省定额录取的制度安排,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善制"。但这样的制度安排... 考虑到我国各省基础教育质量差异和教育资源不均衡,为了保障各省考生有大致相当和相对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我国实行分省配置高考招生计划和由此导致分省定额录取的制度安排,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善制"。但这样的制度安排存在两个瑕疵:一是高考招生计划配置关系到公民生活机会的分配,且系跨越省域的重要制度安排,不应由无法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某一具体高校作出。二是目前的招生计划配置多"遵循传统",缺少明确、公平、科学的分配规则。借鉴域外制度对类似问题的有益经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作为高考招生计划的配置主体更为合适,利用数学建模以高考人数和分数作为加权考虑因素设计的高考招生计划配置制度更为公平和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招生计划 分省招生计划 分省定额录取 合理差别对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