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州市高空测报灯下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动态 被引量:4
1
作者 钟景伟 吴娇 +3 位作者 张有志 丁成泽 何瑞池 陆永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1-289,共9页
为了明确粤西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发生动态,在广东茂名高州设置了高空测报灯,2020年5月-2021年12月连续观察了灯下该虫成虫数量及性比。研究结果表明高州地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全年均可发生,总体动态情况如下:(1)年度... 为了明确粤西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发生动态,在广东茂名高州设置了高空测报灯,2020年5月-2021年12月连续观察了灯下该虫成虫数量及性比。研究结果表明高州地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全年均可发生,总体动态情况如下:(1)年度间蛾量消长动态(蛾量、盛期、高峰日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日均蛾量2020年为18.58头,2021年为8.11头,降低了56.35%;(2)3-11月均可能出现盛期和高峰期,其中5-8月为全年盛期,蛾量较大、盛期明显,3-4月及9-11月蛾量较少、盛期不显著,12月-次年2月蛾量进入低谷期;(3)每个盛期均会出现多个发蛾高峰日,以2~3个为主;(4)发蛾盛期时间长度一般为7~17 d,平均13.2 d;(5)灯下以雄蛾为主,占总蛾量79.1%,且不同季节雄蛾比例不同,最高达98.9%;(6)灯下虫源性质是不断变化的,以混合型为主,典型的居留型(包括迁入型)和迁出型比例均较低;(7)全年本地成虫应可发生8个代次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高空测报灯 蛾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空测报灯监测迁飞性害虫的特点及优势
2
作者 王蕾 《乡村科技》 2020年第3期82-83,共2页
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辽宁省彰武县高空测报灯监测迁飞性害虫的实践为例,探讨其特点及优势,以为高空测报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空测报灯 迁飞性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测报灯监测粘虫区域性发生动态规律探索 被引量:30
3
作者 姜玉英 刘杰 曾娟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1-199,共9页
【目的】为探索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成虫种群监测的有效工具。【方法】2014年在全国17个省(市、区)设立了19个高空测报灯观测点,通过各地全年系统监测逐日蛾量。【结果】掌握了粘虫全年南北往返迁飞的种群发生动态,总结出了粘... 【目的】为探索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成虫种群监测的有效工具。【方法】2014年在全国17个省(市、区)设立了19个高空测报灯观测点,通过各地全年系统监测逐日蛾量。【结果】掌握了粘虫全年南北往返迁飞的种群发生动态,总结出了粘虫全年发生代次(时间)、发生区域和发生数量。【结论】高空测报灯诱测数据反映了粘虫各代次发生时间规律,反映了粘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体现出区域间种群数量相关性,种群数量变动关系密切的因子有待探讨。此方法为做好其他迁飞性害虫的监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测报灯 粘虫 发生规律
原文传递
高空测报灯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黏虫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12
4
作者 焦桂华 曾娟 +1 位作者 尚秀梅 刘杰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1-44,47,共5页
为进一步掌握黏虫的迁飞规律,河北省滦县设立了高空测报灯监测点。对比分析2014—2016年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数据表明,高空测报灯监测黏虫数量变化动态与自动虫情测报灯基本一致,能反映出黏虫在当地的代次区别。与自动虫情... 为进一步掌握黏虫的迁飞规律,河北省滦县设立了高空测报灯监测点。对比分析2014—2016年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数据表明,高空测报灯监测黏虫数量变化动态与自动虫情测报灯基本一致,能反映出黏虫在当地的代次区别。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相比,高空测报灯监测黏虫的终见日更晚、有效监测期更长,对当地主发代2代成虫峰期的反映更为明显、峰日诱蛾量高,且峰期和峰值与当地3代幼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有一定相关性。同时,高空测报灯也能监测到3代成虫回迁峰,对指示黏虫在全国的大区迁飞动态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测报灯 黏虫 代次
原文传递
两种测报灯对浙中地区玉米田害虫的种群监测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海亮 章金明 +5 位作者 董航顺 陈斌 王桂跃 徐红星 吕仲贤 赵福成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4期78-84,共7页
为研究浙中地区不同玉米害虫的发生规律,在东阳市同时使用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东方蝼蛄和斜纹夜蛾进行种群监测。结果表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监测... 为研究浙中地区不同玉米害虫的发生规律,在东阳市同时使用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东方蝼蛄和斜纹夜蛾进行种群监测。结果表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监测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但峰值数量存在差别,高空测报灯诱集的成虫数量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和斜纹夜蛾在浙中地区每年均可发生4—5代,东方蝼蛄每年可发生1代;高空测报灯监测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黏虫的春季高峰均比自动虫情测报灯提早2—6 d。利用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峰值的时间差可有效指示迁飞性昆虫的迁飞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测报灯 自动虫情 玉米害虫 种群监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县草地贪夜蛾高空灯、测报灯、性诱捕器监测及预测应用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荣本强 《江西农业》 2021年第8期43-45,共3页
高空灯可最早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高空灯、测报灯、性诱捕器三种监测设备都不能预测幼虫初始危害日,三种监测设备蛾量峰值日不一定相同。高空灯、测报灯监测单日及5日诱蛾量少,预测应用有一定困难,9个性诱捕器监测蛾量和值最多,便于预... 高空灯可最早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高空灯、测报灯、性诱捕器三种监测设备都不能预测幼虫初始危害日,三种监测设备蛾量峰值日不一定相同。高空灯、测报灯监测单日及5日诱蛾量少,预测应用有一定困难,9个性诱捕器监测蛾量和值最多,便于预测应用,效果好。三种监测设备只要出现5日蛾量1头以上,田间即可发生下一代幼虫危害,5日蛾量5头以上,可以初步估测田间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大发生。应综合三种监测设备监测蛾量数据和卵粒调查数量,结合田间虫情调查、玉米生长发育进度、品种面积分布及气候温度,预测下一代幼虫发生时间、危害程度及防治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高空、性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测报灯在绿色防控中的诱虫效果比较分析
7
作者 覃宝勤 《南方农业》 2019年第14期136-138,共3页
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均在害虫监测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调查这两种测报灯的诱虫效果,在田间设置了对照试验,发现高空测报灯的诱虫效果比虫情灯更明显。高空测报灯的诱虫种类大多为迁飞性的害虫,因此其诱虫数量在各个月表现出... 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均在害虫监测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调查这两种测报灯的诱虫效果,在田间设置了对照试验,发现高空测报灯的诱虫效果比虫情灯更明显。高空测报灯的诱虫种类大多为迁飞性的害虫,因此其诱虫数量在各个月表现出较大的起伏变化。而虫情灯虽然诱虫效果不明显,但是诱虫种类较多。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农区安装高空灯,减少利用农药除虫,从而保护田间原有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测报灯 自动虫情 诱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三)
8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3期48-48,共1页
阳泉区域站高空测报灯累计诱蛾125头,雌蛾比例为46%。其中6月6日至7日蛾峰日分别诱蛾15头、10头。累计解剖雌蛾卵巢49头,其中,1~2级占18%,3~4级占47%。整体我省今年粘虫迁飞路线是沿着晋南和晋东南方向芮城、盐湖、阳城这条路线,自6月2... 阳泉区域站高空测报灯累计诱蛾125头,雌蛾比例为46%。其中6月6日至7日蛾峰日分别诱蛾15头、10头。累计解剖雌蛾卵巢49头,其中,1~2级占18%,3~4级占47%。整体我省今年粘虫迁飞路线是沿着晋南和晋东南方向芮城、盐湖、阳城这条路线,自6月2号以来陆续有小部分粘虫向北扩散,各地6月6日诱蛾量最高。3.卵和幼虫各地玉米、谷子、高粱地调查均未发现二代粘虫卵,也未发现幼虫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粘虫 雌蛾 发生趋势预 诱蛾量 高空测报灯 谷子 迁飞路线 晋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蝼蛄田间种群发生量动态监测 被引量:1
9
作者 付道猛 徐迪 +3 位作者 贾曼 丁希名 张建峰 肖海军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第1期19-21,共3页
首次在南昌应用高空测报灯对蝼蛄全年田间发生种群动态进行诱集监测。通过逐日统计灯下蝼蛄诱捕成虫结果表明:南昌地区灯下诱捕到的蝼蛄100%全部为东方蝼蛄。2014年5月15日至12月1日,期间共计诱捕东方蝼蛄4 967头,全年灯下未见华北蝼蛄... 首次在南昌应用高空测报灯对蝼蛄全年田间发生种群动态进行诱集监测。通过逐日统计灯下蝼蛄诱捕成虫结果表明:南昌地区灯下诱捕到的蝼蛄100%全部为东方蝼蛄。2014年5月15日至12月1日,期间共计诱捕东方蝼蛄4 967头,全年灯下未见华北蝼蛄。东方蝼蛄成虫在全年内有多个高峰时期,灯下成虫高峰时期主要分布在6月上旬、6月底至7月上旬和7月下旬,8月5日后至监测结束,成虫零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蝼蛄 种群动态 高空测报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哈尔滨地区园林地空中蛾类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博 刘哲 +1 位作者 霍东博 刘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3-1220,共8页
2017—2018年,利用高空测报灯对哈尔滨地区园林地空中蛾类进行逐日监测记录。共诱集蛾类22科216属334种36083头;其中,沙枣尺蠖Apochemia cinerarius为4月蛾类群落优势种,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5—6月蛾类群落优势种,苹掌舟蛾Phale... 2017—2018年,利用高空测报灯对哈尔滨地区园林地空中蛾类进行逐日监测记录。共诱集蛾类22科216属334种36083头;其中,沙枣尺蠖Apochemia cinerarius为4月蛾类群落优势种,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5—6月蛾类群落优势种,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瘦银锭夜蛾Macdunnoughia confusa及黄紫美冬夜蛾Cirrhia togata分别为7—10月各月蛾类群落优势种。统计得出物种丰富度(S)、个体总数(N)、优势度指数(D)、等级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相似性系数(Cs)相关群落参数。蛾类群落个体总数、等级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均随时间推移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各月间,相似度系数差异较大。依据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对该地区种-多度分布进行了曲线拟合,拟合方程为n_(i)=35.69×1.83×(1.83-1)^((i―1))。研究结果的取得,为该地区开展蛾类发生监测,提供了基础性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测报灯 蛾类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湛江灯下昆虫群落结构监测
11
作者 吴正伟 张奇贤 +2 位作者 邹悦 林境睿 郭良珍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34,53,共10页
为摸清我国南方空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采用高空测报灯诱集法对广东省湛江市空中昆虫种群进行了周年监测。收集到的昆虫通过形态鉴定共有105种,隶属于11目44科84属,其中害虫有4目29科89种,天敌昆虫有7目9科10种,中性昆虫有5目6科... 为摸清我国南方空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采用高空测报灯诱集法对广东省湛江市空中昆虫种群进行了周年监测。收集到的昆虫通过形态鉴定共有105种,隶属于11目44科84属,其中害虫有4目29科89种,天敌昆虫有7目9科10种,中性昆虫有5目6科6种。分析种群特征指数峰值出现时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2021年4月,集中性指数在2021年7月,优势度指数在2021年9月,丰富度指数在2021年12月。主成分分析显示昆虫群落主要受害虫类群的影响,综合来看4月和9月的群落稳定性高于其他月份。监测到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等5种重要迁飞性农业害虫,且均在秋冬季节出现明显高峰,其中又以稻纵卷叶螟最多;春末夏初则达另一个小高峰。掌握我国内地南端空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周年变化规律,可为我国迁飞性害虫的预警防治及昆虫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测报灯 昆虫群落 多样性 迁飞性害虫
原文传递
我国粘虫周年区域动态规律的监测 被引量:23
12
作者 姜玉英 刘杰 曾娟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793,共16页
【目的】探索我国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种群周年北迁南回的动态规律。【方法】2014-2017年分别在全国16、25、24、23个省(市、区)17、28、27、26个县(市、区)设立了17、35、34、31台高空测报灯,系统观测了全年或主要发生期逐日... 【目的】探索我国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种群周年北迁南回的动态规律。【方法】2014-2017年分别在全国16、25、24、23个省(市、区)17、28、27、26个县(市、区)设立了17、35、34、31台高空测报灯,系统观测了全年或主要发生期逐日蛾量。【结果】基本掌握了粘虫在我国全年各代发生区域、发生时间和发生数量,为全国区域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我国华南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区域是我国粘虫成虫发生区域,每年循环发生5个代次;30?N以南区域诱测到越冬粘虫,27?N及以南的观测点虫量较多,冬季未观测到区域间虫源交流;浙江象山、上海奉贤、江苏东台、山东长岛、河北滦县是粘虫北迁南回的主要路径;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东北等区域间观测到虫源交流,华北和东北地区2代、3代可进行虫源交流;东南亚国家或许为我国提供较多虫源,我国粘虫存在种群重建的可能,这有待于今后进行国际合作、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区域动态规律 高空测报灯
原文传递
三种方法监测草地贪夜蛾在海南春玉米上种群动态分析
13
作者 张起恺 吕宝乾 +4 位作者 姜玉英 卢辉 唐继洪 邱海燕 万鹏 《应用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0-1098,共9页
【目的】为评价田间调查、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监测效果。【方法】于2022年在海南省儋州市的春季玉米上调查田间幼虫的百株虫量,同时利用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进行诱集,最后对这3... 【目的】为评价田间调查、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监测效果。【方法】于2022年在海南省儋州市的春季玉米上调查田间幼虫的百株虫量,同时利用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进行诱集,最后对这3种监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草地贪夜蛾幼虫在海南春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发生数量大,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高峰日虫量达140头,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乳熟期,高峰日虫量达119头。性诱捕器的诱蛾动态也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且基本与田间幼虫动态吻合,高峰日比田间动态滞后4-6d。高空测报灯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和完熟期有3个小的高峰但高峰期不明显。回归分析表明性诱捕器的单次诱蛾数与田间单次调查数呈显著正相关(R^(2)=0.49,P<0.001)。【结论】田间调查的幼虫种群动态能够最直观反映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发生情况,性诱捕器监测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与田间调查的结果较为吻合,是较为理想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监测方法,而高空测报灯可以监测到空中迁飞种群。3种监测方法应该合理配合使用才能对草地贪夜蛾的地面发生和空中迁飞进行有效监测。本研究可为草地贪夜蛾监测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调查 高空测报灯 性诱捕器 种群监 评价
原文传递
黏虫夏季补充营养蜜源植物种类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培 王高平 +5 位作者 金利杰 樊星杞 何翰林 郭线茹 李为争 原国辉 《华中昆虫研究》 2017年第1期242-242,共1页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害虫,2012年秋季在华北、东北特大爆发。成虫羽化后在蜜源植物上吸食花蜜是其迁飞、繁殖的先决条件。2014和2015年黏虫夏季成虫迁飞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下旬)河南、山西两...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害虫,2012年秋季在华北、东北特大爆发。成虫羽化后在蜜源植物上吸食花蜜是其迁飞、繁殖的先决条件。2014和2015年黏虫夏季成虫迁飞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下旬)河南、山西两省的多点调查发现,荆条Vitex negundo L.var.heterophylla是此时期泌蜜的首要蜜源植物种类,夜间观察发现了该植物附近飞行和其上停歇的黏虫成虫。电镜扫描(SEM)检测6-7月虫情测报灯(黑光灯)(2015、2016)、高空测报灯(2016)和性信息素(2015、2016)诱捕黏虫成虫携带的花粉,在228头黏虫喙上检测出14种花粉,其中59.65%成虫携带香椿Toona sinertsis花粉,27.19%、4.39%个体分别携带女贞Ligustrum sp.、丁香Syringa sp.花粉。卵巢发育Ⅰ、Ⅱ、Ⅲ级且携带香椿花粉的雌蛾数量分别为14头、15头和10头,从1头黏虫喙的内壁上发现了20多粒丁香花粉(大量取食花蜜的标志)。综合分析认为:香椿是黏虫重要的夏季补充营养蜜源植物。高空测报灯诱捕的黏虫中,卵巢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V级的比例分别为43.5%、23.9%、13.9%、8.6%和10.0%,而黑光灯诱捕的黏虫中,卵巢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的比例分别为23.1%、6.0%、11.6%、24.1%和35.2%,表明高空测报灯更适合用于监测黏虫的远距离迁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蜜源植物 花粉 高空测报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