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点亲和聚合修饰高磁饱和强度磁流体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黄波 布和巴特尔 +2 位作者 张晓臣 李鹏 迟佳龙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3期1-5,10,共6页
以有机铁为原料、有机碱为反应剂、N-甲基吡咯烷酮为反应溶剂制备纳米Fe_(3)O_(4)磁性颗粒,并对磁粉进行共聚物表面改性,以使磁粉在高磁粉含量条件下仍可均匀稳定地与癸烯均聚体基载液形成磁流体体系。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透射电镜、... 以有机铁为原料、有机碱为反应剂、N-甲基吡咯烷酮为反应溶剂制备纳米Fe_(3)O_(4)磁性颗粒,并对磁粉进行共聚物表面改性,以使磁粉在高磁粉含量条件下仍可均匀稳定地与癸烯均聚体基载液形成磁流体体系。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仪、红外光谱仪等对磁粉进行表征与分析,并对癸烯均聚体基磁性流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表面共聚物修饰的磁粉所制备的磁性流体在外加1.2T磁场作用下1400h后仍未产生磁液分离现象,磁饱和强度达到700G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流体 癸烯均聚体 多点亲和聚合修饰 高磁饱和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板坯后续工艺流程中的织构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文科 吴忠旺 +5 位作者 任慧平 张慧敏 郭欢 赵小龙 罗晓阳 狄彦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共5页
基于采用低温加热工艺制备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板坯,利用EBSD技术分析了热轧、常化、冷轧和初次再结晶阶段织构的主要组成和Goss织构的分布。结果表明,热轧板的表层是高斯织构的起源,在过渡区{100}、{110}和{111}三种面织构都有一定的占比... 基于采用低温加热工艺制备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板坯,利用EBSD技术分析了热轧、常化、冷轧和初次再结晶阶段织构的主要组成和Goss织构的分布。结果表明,热轧板的表层是高斯织构的起源,在过渡区{100}、{110}和{111}三种面织构都有一定的占比,中心形变区域占比最多的是{100}<110>立方织构。常化板的表层存在较多的{110}<112>黄铜织构和{110}<001>Goss织构,过渡区和中心形变区都有较多的{114}<418>织构,中心形变区占比最多的是{112}<110>α线织构。冷轧织构以{112}<110>α织构为主,还有较多的{100}<110>织构。经过脱碳退火和渗氮工艺后,初次再结晶以{114}<418>织构和{111}<112>γ线织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低温加热 织构
原文传递
高磁感取向硅钢组织、织构演变分析
3
作者 董丽丽 黄禄璐 +1 位作者 谢丽 刘宝志 《包钢科技》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采用蔡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检测手段分析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钢)在生产各个阶段的组织形态和宏观织构。结果表明,高磁感取向硅钢各生产阶段的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经脱碳渗氮退火后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28.92μm,经过高温退火... 采用蔡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检测手段分析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钢)在生产各个阶段的组织形态和宏观织构。结果表明,高磁感取向硅钢各生产阶段的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经脱碳渗氮退火后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28.92μm,经过高温退火后完成二次再结晶,成品平均晶粒尺寸为2 cm左右。热轧板次表层织构类型主要是三种典型的剪切织构。冷轧板织构主要由α线织构以及旋转立方织构{001}<110>组成,脱碳退火后主要以α*织构和γ线织构{111}<112>为主,高温退火后的宏观织构主要为高斯织构。高磁感取向硅钢经拉伸平整退火后,织构为单一的位向准确的高斯织构且强度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显微组织 织构演变 常化退火 温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高磁感电工钢带改善涌流影响技术研究
4
作者 孙杰 金钧 《电器工业》 2024年第11期42-46,共5页
在动车组执行过分相操作时,车载主变压器因为空载合闸会产生励磁涌流,这是引起网压互感器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采用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为网压互感器铁心,首先经过分析得到该铁心材料可以有效减小内涌流的大小。然后... 在动车组执行过分相操作时,车载主变压器因为空载合闸会产生励磁涌流,这是引起网压互感器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采用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为网压互感器铁心,首先经过分析得到该铁心材料可以有效减小内涌流的大小。然后利用Ansys Maxwell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建立具有饱和特性的网压互感器有限元模型,最后考虑变压器励磁涌流对高磁感取向电工钢卷制铁心的网压互感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使用高磁感取向电工钢,可以增大互感器容量,和应涌流幅值由32.91mA减小至19.38mA,在90kV过电压工况下热点温度由原来的112.3℃减小至90.7℃,有效提高互感器过负荷的能力。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动车组网压互感器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网压互感器 涌流 高磁感电工钢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氮温度对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氮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付兵 廖建军 +1 位作者 胡金文 王海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80-391,共12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能谱仪(EDS)与选区电子衍射(SEAD)对渗氮条件下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析出相进行表征分析,探讨渗氮过程氮化物析出与转变的机制。结果表明:渗氮处理前,硅钢中固有氮化物以AlN,AlN+MnS与A...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能谱仪(EDS)与选区电子衍射(SEAD)对渗氮条件下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析出相进行表征分析,探讨渗氮过程氮化物析出与转变的机制。结果表明:渗氮处理前,硅钢中固有氮化物以AlN,AlN+MnS与AlN+CuxS为主,尺寸分布在40~150 nm,析出相在基体中的分布较为弥散,主要在晶粒内部析出,晶界上的析出量较少;经750,900℃渗氮处理,渗氮板表层出现大量新析出的氮化物,析出相均分布于晶界及附近与晶粒内部,随渗氮温度的升高,析出相的种类与形貌更复杂多样,尺寸分布范围由50~150 nm减至20~100 nm,其中在120 nm以下析出相的分布密度由9.449×10^(8)个/cm^(2)增至1.649×10~9个/cm^(2),平均尺寸由90 nm减至55 nm,体积分数由5.55%减至3.63%;氮化物析出相沿整个渗氮板厚度方向分布不均匀,但900℃渗氮板中心层析出相的分布密度与含量明显更高,平均尺寸明显更小,提高渗氮温度可大幅改善渗氮板中的氮含量与氮化物在板厚方向上分布的均匀性;渗氮温度由750℃升高至900℃,氮化物析出种类由非晶结构富Mn的Si3N4→正交晶体结构的MnSiN2或(Si,Mn)N→(Si,Mn,Al)N或(Si,Al,Mn)N→(Al,Si,Mn)N或(Al,Si)N进行转变;渗氮温度对氮化物的热稳定性、氮原子的扩散路径与扩散系数的影响是造成氮化物种类与分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 取向硅钢 渗氮温度 氮化物 析出 新能源汽车 驱动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家村高磁闪石型氧化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6
作者 李钢 武春光 +2 位作者 党阳 张朝燕 郧志刚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8期134-137,共4页
袁家村高磁闪石型氧化矿原矿TFe品位为32.15%,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铁闪石,铁的赋存形式以赤(褐)铁矿、磁铁矿为主,其中赤(褐)铁矿分布率高达65.88%,为典型的闪石型氧化矿。为给该铁矿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 袁家村高磁闪石型氧化矿原矿TFe品位为32.15%,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铁闪石,铁的赋存形式以赤(褐)铁矿、磁铁矿为主,其中赤(褐)铁矿分布率高达65.88%,为典型的闪石型氧化矿。为给该铁矿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3 mm)采用预选—磨矿—三盘磁选—焙烧—磁选—再磨—磁选—反浮选工艺,可以获得TFe品位66.96%、回收率67.26%的铁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闪石型氧化铁矿 焙烧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磁感冷轧硅钢产品炉辊结瘤缺陷控制分析
7
作者 李磊 冯岗 +2 位作者 霍广超 赵涛 高维才 《中国金属通报》 2024年第13期28-30,共3页
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冷轧产品是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工业电机、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核心关键材料.文中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分析针对薄规格高磁感硅钢冷轧产品,连续退火工艺碳套辊结瘤缺陷产生机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控制措施.
关键词 新能源 高磁感冷轧硅钢产品 薄规格 结瘤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轧高磁感取向硅钢板常化组织及析出相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若平 黎世德 +3 位作者 方泽民 毛炯辉 李平和 许光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4,共6页
对低温热轧Fe-3%Si高磁感取向硅钢板不同温度常化处理后的组织及析出相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在950~1 120℃范围常化处理时组织无明显变化,为铁素体+珠光体,随常化温度的提高基体带状组织变窄且逐步消失,当常化温度为1 12... 对低温热轧Fe-3%Si高磁感取向硅钢板不同温度常化处理后的组织及析出相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在950~1 120℃范围常化处理时组织无明显变化,为铁素体+珠光体,随常化温度的提高基体带状组织变窄且逐步消失,当常化温度为1 120℃时,钢板表层和次表层晶粒明显长大,晶粒的不均匀性增大。热轧板和常化板析出相是以AlN为主的复合相,主要由AlN+CuS或AlN+MnS+CuS构成,同时存在少量单一AlN,其中热轧板和950℃常化板析出相形态主要为不规则片状、条状,1 020℃和1 120℃常化板析出相形态主要为球状;3种常化工艺中以1 020℃常化析出相尺寸最小。常化加热温度为1 020℃和1 120℃时取向硅钢的平均磁性能分别达到P1.7/50=1.194 W.kg-1,B800=1.891 T和P1.7/50=1.002 W.kg-1,B800=1.912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常化处理 组织 析出相
原文传递
南海东北部高磁异常带成因的地球物理反演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胡登科 周蒂 +1 位作者 吴湘杰 何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南海东北部的高磁异常带是南海北部磁场最显著的特征,目前对其成因尚有不同推测。选取一条穿越该异常带的剖面,在多道地震解释及相关地质资料的约束下进行地球物理反演研究,验证其晚中生代俯冲增生带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东沙隆起... 南海东北部的高磁异常带是南海北部磁场最显著的特征,目前对其成因尚有不同推测。选取一条穿越该异常带的剖面,在多道地震解释及相关地质资料的约束下进行地球物理反演研究,验证其晚中生代俯冲增生带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东沙隆起带的前新生代基底中2.5—6km的深度上、宽约150km、密度2.65 g.cm-3、剩余磁化强度700×10-3A.m-1的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带可产生南海东北部的高磁异常带,与浙闽东部高磁异常带的成因相同,与晚中生代古太平洋向东亚陆缘的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高磁异常 地球物理反演 俯冲增生带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磁感取向硅钢中微观结构与抑制剂质点的TEM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蒙肇斌 赵宇 +1 位作者 何忠治 吴宝榕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5-28,共4页
采用透射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磁感取向硅钢中微观结构与析出抑制剂质点的形态,证实铸坯经1300℃与1360~1380℃加热轧制后硫化物的析出区域(包括位错、层错及晶界、亚晶界等处)和析出数量未产生差异,但13... 采用透射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磁感取向硅钢中微观结构与析出抑制剂质点的形态,证实铸坯经1300℃与1360~1380℃加热轧制后硫化物的析出区域(包括位错、层错及晶界、亚晶界等处)和析出数量未产生差异,但1300℃加热时,常化后AlN的析出更弥散,其析出区域与硫化物的情况类似。另外,还观察到AlN的析出存在着一定的惯习面,有{100}α、{110}α、{120}α和{121}α四种类型,形貌上AlN呈现平行条束状分布。从而证实AlN在亚晶界、位错等亚结构处析出和依特定惯习面弥散析出,将有助于提高AlN抑制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的能力,这对于改善钢的磁性能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 硅钢 抑制剂质点 微观组织结构 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高磁密时叠置硅钢片的铁芯损耗计算式改进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劲松 杨庆新 +1 位作者 李永建 张长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4-1002,共9页
已有的铁芯损耗计算式并未考虑高频高磁密时频率和磁密对损耗系数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铁芯损耗计算式。基于几种典型硅钢片的出厂原始数据,以及通过构建的新型3维磁特性测试系统实验所得的宽频铁耗数据,采用改进计算... 已有的铁芯损耗计算式并未考虑高频高磁密时频率和磁密对损耗系数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铁芯损耗计算式。基于几种典型硅钢片的出厂原始数据,以及通过构建的新型3维磁特性测试系统实验所得的宽频铁耗数据,采用改进计算式研究了涡流集肤效应和动态磁滞回线对损耗系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新的铁芯损耗曲线,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该计算式所得铁耗与实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能显著提高计算精度,使最大误差由35%降低到10%以下;同时验证了在高频高磁密时,损耗系数应当随着频率和磁密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置硅钢片 铁芯损耗 滞损耗 涡流损耗 异常损耗 3维特性测试系统 高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高磁异常带成因:来自地震反射剖面的新证据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文山 李江海 +3 位作者 周肖贝 李维波 王洪浩 杨静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87,共7页
根据钻井资料及构造分析,对塔东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和塔中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解释,在该地区震旦系之下识别出断坳二元结构的陆内裂谷,该裂谷由4个断陷沿纬向形成一个裂谷带,其平面分布形态与高磁异常范围极为吻合。结合构造与地层... 根据钻井资料及构造分析,对塔东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和塔中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解释,在该地区震旦系之下识别出断坳二元结构的陆内裂谷,该裂谷由4个断陷沿纬向形成一个裂谷带,其平面分布形态与高磁异常范围极为吻合。结合构造与地层发育特征认为:裂谷期断陷中发育典型陆内双峰式火山岩,是航磁异常带上磁力高的直接表现;高磁异常带轴线与断陷的边界断层位置吻合,异常源具有垂直向下的通道,与基底断裂及深部岩浆上涌有关。正演计算验证了南华纪裂谷带模型的磁异常结果。高磁异常带东段为裂谷成因,向中部、西部裂谷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至巴楚段高磁异常主要由二叠纪玄武岩造成,异常带西段则属于塔南古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央高磁异常带 南华纪裂谷 双峰式火山岩 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高温退火过程织构及析出物的演变行为 被引量:8
13
作者 樊立峰 项利 +1 位作者 唐广波 仇圣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486-3491,共6页
对低温法生产的以AlN为主抑制剂的Hi—B取向硅钢高温退火过程进行了中断实验,借助EBSD及TEM技术对高温退火连续升温过程中织构与析出物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800℃时ODF图出现高斯织构组分,但强度很弱,高斯晶粒偏离角在10... 对低温法生产的以AlN为主抑制剂的Hi—B取向硅钢高温退火过程进行了中断实验,借助EBSD及TEM技术对高温退火连续升温过程中织构与析出物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800℃时ODF图出现高斯织构组分,但强度很弱,高斯晶粒偏离角在10°以上;950~1000℃时高斯晶粒异常长大,偏离角3~6°;高温退火过程析出物主要有球形、规则立方形及不规则多面体形3种形貌,由于渗N的影响,Zener因子先增大再减小,并且析出物在高斯晶界前沿优先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斯织构 二次再结晶 析出物 Zener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研究现状与技术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付兵 项利 +1 位作者 仇圣桃 成国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114,共5页
概述了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研究现状。从流程工序特点、热履历、组织与抑制剂控制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相对传统板坯流程生产高磁感取... 概述了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研究现状。从流程工序特点、热履历、组织与抑制剂控制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相对传统板坯流程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该流程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薄板坯连铸连轧 技术优势 技术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刻痕法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浩 李长生 +1 位作者 蔡般 Nkwachukwa Chukwuchekwa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71-1574,共4页
试验研究了球刻痕法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铁损、矫顽力、相对磁导率、巴克豪森噪声等磁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球刻痕处理后,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铁损明显降低,矫顽力下降,8 mm球刻痕过后铁损值与矫顽力分别下降16.2%和14.7%,且铁损... 试验研究了球刻痕法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铁损、矫顽力、相对磁导率、巴克豪森噪声等磁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球刻痕处理后,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铁损明显降低,矫顽力下降,8 mm球刻痕过后铁损值与矫顽力分别下降16.2%和14.7%,且铁损和矫顽力均随刻痕间距降低而减少.刻痕后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磁导率在高磁感应强度下明显上升,刻痕后巴克豪森噪声值明显降低,经过对比分析确定8 mm为球刻痕的最佳刻痕间距.从磁畴观察、细化磁畴的原理等方面解释了细化磁畴对高磁感取向硅钢性能的影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刻痕 高磁感取向硅钢 铁损 巴克豪森噪声 矫顽力 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坯加热温度和Mo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二相析出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蒙肇斌 赵宇 +4 位作者 何忠治 裴大荣 毛炯辉 王良芳 何礼君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9-23,共5页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铸坯加热温度和Mo对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钢)析出第二相质点(硫化物+AlN)的影响。证实上述两个因素对AlN析出形态有很大影响,而对硫化物析出形态影响较小。铸坯加热温度降低和加钼使AlN析出更加...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铸坯加热温度和Mo对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钢)析出第二相质点(硫化物+AlN)的影响。证实上述两个因素对AlN析出形态有很大影响,而对硫化物析出形态影响较小。铸坯加热温度降低和加钼使AlN析出更加细小、弥散。因此,含钼Hi-B钢的铸坯采用较低温度(1310℃)加热,对于提高第二相质点抑制初次晶粒长大的能力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温度 抑制剂 硅钢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涂层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键 肖福明 张辉宁 《变压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27,共3页
分析了绝缘涂层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片性能的影响,指出利用特殊绝缘涂层可使其受到一定的拉应力,改变磁畴结构,改进磁性,从而降低硅钢片单位重量损耗和减小硅钢片的磁致伸缩。
关键词 变压器 铁心 绝缘涂层 高磁感取向 硅钢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磁感取向硅钢(Hi-B)中AlN抑制剂的固溶析出行为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建军 岳尔斌 +2 位作者 项利 仇圣桃 赵沛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9年第5期55-58,共4页
AlN主要作为Hi-B钢生产的抑制剂来抑制初次晶粒的长大,促进二次再结晶。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Hi-B钢中AlN抑制剂固溶析出行为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抑制剂AlN 固溶析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常化工艺中间冷却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颜建新 樊立峰 +1 位作者 仇圣桃 齐渊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30,37,共5页
借助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对AlN为主抑制剂的Hi-B取向硅钢常化工艺的中间冷却制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化后试样均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在60℃/s冷速下组织最均匀;在合适的冷却制度下常化板表层保留了强的Goss织构,它深入到1/4厚度处,... 借助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对AlN为主抑制剂的Hi-B取向硅钢常化工艺的中间冷却制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化后试样均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在60℃/s冷速下组织最均匀;在合适的冷却制度下常化板表层保留了强的Goss织构,它深入到1/4厚度处,并且形成对Goss织构有利的强{554}<225>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常化 斯织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变压器用高磁感取向硅钢片励磁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汤浩 仇宇舟 +3 位作者 张书琦 李金忠 田宇 陈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59-967,共9页
为确定不同类型取向硅钢片应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时的励磁性能,对普通高磁感和经激光刻痕磁畴细化的2类取向硅钢片试样的单位铁损、磁化特性曲线、激磁功率曲线和磁致伸缩率4项基础磁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对采用2类硅钢片设计成的单相双柱... 为确定不同类型取向硅钢片应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时的励磁性能,对普通高磁感和经激光刻痕磁畴细化的2类取向硅钢片试样的单位铁损、磁化特性曲线、激磁功率曲线和磁致伸缩率4项基础磁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对采用2类硅钢片设计成的单相双柱旁轭式特高压变压器铁芯时的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进行了计算,对2类硅钢片制造成的1 000 k V特高压变压器主体变整机的空载损耗、空载电流、励磁特性曲线和空载噪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经激光刻痕磁畴细化的国产0.27 mm取向硅钢较同厚度进口高磁感取向硅钢片的样品,单位铁损及特高压变压器整机空载损耗小,空载附加损耗系数相近,而两类硅钢样片的磁化电流和磁致伸缩率与特高压变压器整机空载励磁电流和空载噪声无对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变压器 高磁感取向硅钢 特性 单相双柱旁轭式铁芯 通密度 空载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