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EM理念的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1
作者 李旭洋 朱坤林 郭力 《对外经贸》 2025年第3期132-135,共4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愈发重要,创新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方向。积极培养经济学创新型人才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发展对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愈发重要,创新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方向。积极培养经济学创新型人才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发展对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学专业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传统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需要加快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基于STEM理念,从教学建设、实践应用与培养模式等角度深入探究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改革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理念 经济学创新人才 培养路径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背景下食品合成生物技术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
作者 刘龙 吴溁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1期159-161,共3页
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已成为我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趋势,不仅涉及传统食品的生产与加工,更强调从更广泛的大食物观出发,探索食品来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江南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博士研... 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已成为我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趋势,不仅涉及传统食品的生产与加工,更强调从更广泛的大食物观出发,探索食品来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江南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博士研究生考核选拔机制、建设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实践成立学科交叉研究中心等举措,有效提升了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国食品科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合成生物技术 高水平创新人才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路径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经济学”实验班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文 臧雪伊 向冠春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2,共9页
新文科建设中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以价值引领和目标导向为原则,从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技术适应力等方面设置选拔标准。通过设立全国首个以“中国特色经济学”命名的实验班,中国... 新文科建设中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以价值引领和目标导向为原则,从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技术适应力等方面设置选拔标准。通过设立全国首个以“中国特色经济学”命名的实验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就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进行创新性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主要经验包括高度重视选拔工作、坚持将理想信念作为第一要求、注重考查学生人文素养、让人才培养回归经济学教育本质、在选拔过程中实现交叉融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中国特色经济学 拔尖创新 人才选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水平大学应用经济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崔立志 李海云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年第6期4-7,共4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应用经济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面临的重要机遇和历史使命。文章从人才需求的层次性、优势学科的特色性和人才培养的领域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水平大学应...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应用经济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面临的重要机遇和历史使命。文章从人才需求的层次性、优势学科的特色性和人才培养的领域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水平大学应用经济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同时指出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注重知识方法传授,忽视创新人格培养;重视学科专业教育,缺乏尊重和批判的教育文化;强调学科属性相关性,轻视学科交叉重要性的问题。基于此,从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能力;加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更新优化课程内容设置,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三个层面提出完善和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水平大学 应用经济学 人才培养模式 拔尖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娟美 张诗雨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11期5-9,共5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现状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类专业创新...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现状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对策,包括实现跨专业、跨学科及跨区域“三跨界”;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及“双创”融合“三融合”;创新教学模式,重构课堂内容,持续更新内容;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类专业 创新人才 新文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田素华 张毅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6-34,124,共10页
响应党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号召,根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部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围绕“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经世济民、追求卓越”的行动指南,坚持“强化价值引领、夯实经济理论、加强方法训练、扎根中国实践、紧盯学科前沿”... 响应党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号召,根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部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围绕“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经世济民、追求卓越”的行动指南,坚持“强化价值引领、夯实经济理论、加强方法训练、扎根中国实践、紧盯学科前沿”的教育内涵,立足复旦大学坚实的经济学学科基础,重塑课程内涵,调整课程设置,打造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深化落实“2+X”培养体系,以课程教学改革和荣誉项目为着力点,全面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从教学团队建设入手,通过完善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等手段提高教师参与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以及从评优和升学等角度完善本科生参与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积极性,全面型塑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成长空间,实现了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 教学组织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民办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逻辑、挑战及实践路径
7
作者 李强 王宇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2,共7页
高水平民办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其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水平民办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理论逻辑、机制逻辑、专业逻辑、市场逻辑等多重合理性支撑。同时,高水平民办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面临着... 高水平民办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其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水平民办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理论逻辑、机制逻辑、专业逻辑、市场逻辑等多重合理性支撑。同时,高水平民办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面临着社会认可度偏低、分类管理政策有待完善落实,培养经费不足、科研平台建设滞后,缺乏优秀教师人才、难以吸引优质生源等现实挑战。为此,高水平民办高校应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与内部建设,包括:获取社会舆论支持,改善资源获取条件;扩大办学经费来源,提高培养经费投入;依据特色专业优势,搭建科研实践平台;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增加优秀教师数量;专注培养质量提升,优化学习激励机制;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科研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民办高校 拔尖创新人才 逻辑 现实挑战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例
8
作者 欧阳华生 徐玉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139-144,共6页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学科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本文以经济学为例,探讨了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学科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本文以经济学为例,探讨了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实证)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全球胜任力和家国情怀,并提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围绕核心素养重构教学目标矩阵,更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核心素养 课程思政 拔尖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台同频共振培养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伍先福 彭雨轩 《高教论坛》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教学、科研、竞赛、实践等多平台同频共振的基本原理,并将这种同频共振的原理贯穿课程教学改革中.针对专业基础课程,可采用由教学平台主导的“1+3>4”同频共振教学改革模式;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可采用双...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教学、科研、竞赛、实践等多平台同频共振的基本原理,并将这种同频共振的原理贯穿课程教学改革中.针对专业基础课程,可采用由教学平台主导的“1+3>4”同频共振教学改革模式;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可采用双平台一体化互动的“2+2>4”同频共振教学改革模式;针对专业实践课程,可采用四平台多向互动的“4^N>4”同频共振教学改革模式.综合应用三种同频共振模式,广西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采取搭建同频共振育人平台、组建课程教学改革小组、编制同频共振式教学大纲、推进同频共振式教学改革等举措,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台同频共振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课程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科研驱动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伟平 尹碧波 +1 位作者 刘拓知 陈子归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高水平科研驱动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逻辑机制表现为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加强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以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导向为前提,优化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为基础,加强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从改善... 高水平科研驱动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逻辑机制表现为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加强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以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导向为前提,优化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为基础,加强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从改善外部科研环境、打造优质科研平台、优化科研激励制度等方面夯实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科研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经济学”研究性教学探析
11
作者 沈映春 李跟强 赵雨涵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3期5-8,共4页
研究型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教改重点。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而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学好“发展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发展经济学”课程如何在... 研究型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教改重点。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而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学好“发展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发展经济学”课程如何在其教改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构筑理论、技能、素质的课堂教学同步演进机制,实施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研究相结合的专题式教学,营造科研氛围,拓宽培养科研能力的途径,提升运用经济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去研究并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发展经济学 创新人才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硕创新型人才联动培养模式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
12
作者 陈悦 王倩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20期94-97,共4页
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首先论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然后概述了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核心素质,接着说明了经济学专业本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容,最后阐述了本硕创新型人才联动培养模式,包括组织机构联动、资源平台联动... 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首先论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然后概述了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核心素质,接着说明了经济学专业本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容,最后阐述了本硕创新型人才联动培养模式,包括组织机构联动、资源平台联动、培养方案联动、本硕导师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创新人才 联动培养模式 经济学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财经”视域下创新型和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培养——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
13
作者 乔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20期97-99,共3页
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经济学人才,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本文以“宏观经济学”为例,提出将国内外时事财经新闻案例与本科教学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透彻和深入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有助于学生结合新财经案例和本科... 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经济学人才,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本文以“宏观经济学”为例,提出将国内外时事财经新闻案例与本科教学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透彻和深入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有助于学生结合新财经案例和本科课程的理论模型,给出相应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这种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让本科生与国际接轨,衔接其他经济金融专业课程,有助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经济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财经新闻 宏观经济学 创新 应用型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国家创新驱动需要高水平大学助推
14
作者 王红茹 赵忠秀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第14期66-68,共3页
盛夏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宁静清幽。暑假早已开始,但校长赵忠秀的日程依然排得满满当当。早在1991年,他便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结缘,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系。作为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赵忠秀长期从事国际贸... 盛夏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宁静清幽。暑假早已开始,但校长赵忠秀的日程依然排得满满当当。早在1991年,他便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结缘,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系。作为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赵忠秀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全球价值链研究。而作为高校“掌舵者”,今年是赵忠秀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的第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学 高水平大学 产业经济学 全球价值链 贸易系 第二年 掌舵者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慧力 刘玉平 王杰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2-174,共3页
针对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目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采取分类分层培养模式,设计多... 针对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目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采取分类分层培养模式,设计多样化、弹性化的教学方式与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效果检验,发现"创新型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在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出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9
16
作者 景维民 周立群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1期42-44,37,共4页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经济学专业学科的特点。从社会经济形势和经济学专业特点来看,经济学培养理念对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学人才培养理念及其对经济学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经济学专业学科的特点。从社会经济形势和经济学专业特点来看,经济学培养理念对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学人才培养理念及其对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教育理念 人才培养 目标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教育的地方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7
17
作者 钱书法 崔向阳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8,共3页
地方财经类高校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着力点和核心内容。基于创新教育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五大要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人才培... 地方财经类高校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着力点和核心内容。基于创新教育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五大要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的人才培养过程和完整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 经济学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课程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立 刘凤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2期89-90,92,共3页
创新型课程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经管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高校经济学课程教... 创新型课程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经管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经济学创新教学的思路:整合更新课程教学资源;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使用;开展经济学实践教学活动;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创新人才 创新教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灿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进入新世纪,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及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对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中国经济学教育应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探索经济学拔尖创新... 进入新世纪,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及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对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中国经济学教育应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探索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路径。中国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涉及教育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综合改革,应以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载体,以学科优势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紧紧抓住基础理论教学、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三个基点,把知识、能力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一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基础教育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教育 深化改革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先柱 李伟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90-92,共3页
培养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美国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中国经济学教育实践,培养经济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应注意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课程教学平台、科技实践平台建设,改进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 创新人才 经济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