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气源灶及其对形成高效气藏的作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赵文智 王兆云 +5 位作者 汪泽成 王红军 张水昌 王云鹏 赵长毅 苗继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9-718,共10页
厘定了高效气源灶的概念和评价指标。高效气源灶是指具有一定分布范围的高有机质丰度气源岩在特定的热力或生物化学营力作用下高效生气,且这一过程与天然气聚集成藏作用在时、空间有良好耦合关系,从而在大中型气藏形成中高效发挥作用的... 厘定了高效气源灶的概念和评价指标。高效气源灶是指具有一定分布范围的高有机质丰度气源岩在特定的热力或生物化学营力作用下高效生气,且这一过程与天然气聚集成藏作用在时、空间有良好耦合关系,从而在大中型气藏形成中高效发挥作用的气源灶。包含两方面涵义,生气的物质基础和生气的热动力学过程。因此,评价指标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气源灶生气强度大,这里沿用戴金星提出的形成大中型气田的评价指标,大于20×108m3/km2;二是主生气期的作用时间短,通过Ⅰ、Ⅱ、Ⅲ型气源岩及原油的生烃动力学研究,以及对我国主要含气盆地气源灶主生气期作用时间统计分析,确定主生气期作用时间小于40Ma,尤以小于20Ma为优;三是主生气期完成时刻距今的时间晚,晚期成藏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高效气源灶对形成高效气藏的贡献在于单位时间内供气数量大,以及由此产生的高效运聚作用和天然气散失数量少等。根据源岩母质类型和生气的动力学过程,我国有三类六种高效气源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气源灶 高效成藏作用 主生气期作用时间 评价指标 油裂解型气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天然气高效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文智 王红军 +3 位作者 单家增 王兆云 赵长毅 汪泽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3-710,共8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具备大中型天然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其中,三叠—侏罗系烃源岩不仅累积生气强度大,而且新近纪以来的快速生、排气过程,形成了一类高效气源灶,为形成克拉2型的高效天然气藏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次,新近纪以来,库车...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具备大中型天然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其中,三叠—侏罗系烃源岩不仅累积生气强度大,而且新近纪以来的快速生、排气过程,形成了一类高效气源灶,为形成克拉2型的高效天然气藏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次,新近纪以来,库车坳陷山前冲断带受挤压作用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盐下白垩系—侏罗系发生垂向叠复使地层出现体积增容。在优质盖层保护下,地层增容产生构造抽吸作用,是克拉2型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重要途径。通过生烃动力学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证实了这些新的认识,并进一步揭示了库车坳陷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效生气及天然气的有效运移聚集成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气源灶 构造抽吸 优质盖层 高效成藏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文智 汪泽成 +1 位作者 王兆云 王红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9-506,共8页
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项目(2001CB209100)关于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气源灶有效性、成藏过程有效性以及要素组合有效性是高效气藏形成的核心研究内容。在两年多研究中,提出了“有机质接力成气演化模式”、“高效气源灶概念与评... 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项目(2001CB209100)关于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气源灶有效性、成藏过程有效性以及要素组合有效性是高效气藏形成的核心研究内容。在两年多研究中,提出了“有机质接力成气演化模式”、“高效气源灶概念与评价方法”、“高效成藏过程的评价指标”、“叠合盆地深层优质储层形成的机理与模式”以及“高效气藏形成的三大要素组合”等认识上的进展。这些进展,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而且对指导高效气藏的勘探、拓展天然气勘探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气藏 接力成气 高效气源灶 高效成藏 能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天然气高效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 被引量:7
4
作者 高伟中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8,共9页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型气田成藏因素及动态匹配关系至今不明。通过针对烃源岩、储层、输导体系及成藏期等成藏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源-储-圈-输”的动态成藏过程分析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气田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始新...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型气田成藏因素及动态匹配关系至今不明。通过针对烃源岩、储层、输导体系及成藏期等成藏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源-储-圈-输”的动态成藏过程分析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气田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始新统宝石组与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不仅生气强度大,而且中新世晚期以来的快速生、排气为中央反转带中北部的大中型天然气藏提供了充足油气源;花港组小于4000 m地层的酸性地层水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关键;中新世晚期发生的龙井运动强烈挤压作用使中央反转带发生了构造变形和断层开启活动,为圈闭和油气输导通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综合“源-储-圈-输”分析认为成藏主控因素在生烃期的有机耦合造就了始新统煤系烃源岩高效生气及天然气的有效运移聚集成藏的全过程。本次研究为研究区大气田的勘探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气源灶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中央反转带中北部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被引量:62
5
作者 赵文智 张光亚 王红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2,共8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发展,陆续揭示了一系列有悖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的现象。对石油地质理论的产生,从以下几方面注入新思想:①富油气凹陷具有“满凹含油”特征,即由于优质烃源岩与席状砂体间互发育,在富油气凹陷内具有广泛的...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发展,陆续揭示了一系列有悖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的现象。对石油地质理论的产生,从以下几方面注入新思想:①富油气凹陷具有“满凹含油”特征,即由于优质烃源岩与席状砂体间互发育,在富油气凹陷内具有广泛的成藏几率,可跳出“二级构造带”的概念,实现满凹勘探。②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有悖于传统的石油地质特征,表现为:高压条件下生烃过程滞后,液态窗变宽变深,从而增加了在深层寻找液态烃的机会;历经多期变动的深层油气藏,其分布不完全遵从“源控论”;受早成藏、晚埋藏、超压抗压实、构造托举与盐岩“悬浮”以及次生作用的控制,深层有好储层;受多期叠加作用形成的二级构造带含油气性变化大;退火背景下,油气超晚期成藏。③由于高效天然气成藏取决于生烃、成藏过程及要素组合有效性的时空配置,因而将生烃热动力学过程引入气源灶评价,提出了高效气源灶概念,并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环境下有效成藏过程及优质要素保持机理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理论 满凹含油论 叠合盆地 成藏特征 高效气源灶 高效成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地质基础研究中的几项新进展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文智 王红军 +2 位作者 王兆云 赵长毅 汪泽成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3-399,共7页
通过不同类型干酪根及原油样品的生烃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不同母质成气特征,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对气源灶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提出高效气源灶的概念和评价新指标,实现了对气源灶的定量评价;认为Ⅰ,Ⅱ型干酪根和液态烃在成气时机和先后贡献上... 通过不同类型干酪根及原油样品的生烃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不同母质成气特征,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对气源灶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提出高效气源灶的概念和评价新指标,实现了对气源灶的定量评价;认为Ⅰ,Ⅱ型干酪根和液态烃在成气时机和先后贡献上构成接力过程,滞留于烃源岩中的分散液态烃是重要的成气母质.煤系成气首先是Ⅲ型干酪根成气,然后是可溶有机质热裂解成气,其中煤系可溶有机质含量高,对成气有重要贡献.以物理模拟与地质分析相结合,指出具备早成藏、晚埋藏、次生作用、构造托举及膏盐悬浮的地质环境利于深层形成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高效气源灶 接力成气 优质储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进步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7
作者 桂传松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9期216-,共1页
本文将结合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具体分析富油漆凹陷"满凹含油论"、叠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高效气源灶形成原理这三种理论、技术,并总结了这三方面进步在资源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石油地质理论 勘探技术 资源评价 满凹含油论 叠合盆地 高效气源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