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塑性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施有志 《岩土工程技术》 2006年第6期271-274,共4页
结合一工程实例,通过浸水CBR试验,分析高塑性土在毛细饱水情况下的强度特征,揭示高塑性土的路用特性,并将室内研究成果结合现场工艺试验,研究在不添加外掺剂的前提下,直接利用高塑性土填筑路基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塑性土 路用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粉煤灰高塑性土底基层施工技术
2
作者 莫远春 郭大进 +2 位作者 肖卓贤 叶松 顾宝兵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7,20,共3页
淮江高速公路沿线土的塑性指数较高 ,天然含水量大 ,施工难度较大。本文针对此类高塑性土 。
关键词 石灰粉煤灰 高塑性土 底基层 施工技术 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塑性土路基沉降变形的数值模拟
3
作者 张燕清 吴存兴 +2 位作者 吴昌兴 陈礼彪 邓捷 《华东公路》 2008年第6期84-86,共3页
将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应用于高塑性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计算。通过室内试验了解高塑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应用简化的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及邓肯—张模型进行有限元建模,采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W和SIGMA/W模块进行仿真计算。
关键词 沉降 数值模拟 高塑性土 Duncan—Cha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塑性土回填碾压工艺性试验
4
作者 孙钰博 孙勇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5年第11期45-47,52,共4页
主要介绍了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禹州长葛段第三施工标段的高塑性土回填碾压工艺性试验情况。试验取得了合理的碾压遍数与干密度及沉降值的关系,确定了能满足设计高塑性土填筑标准的压实方法。
关键词 高塑性土 干密度 回填碾压工艺 沉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漳(州)高速公路高塑性土质及其掺拌水泥填筑路基施工简介
5
作者 陈炜 《路基工程》 2001年第6期60-62,共3页
通过厦漳高速公路工程实践,介绍高塑性土质及其掺拌3%水泥改良前后的路用性能,改良土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效果分析。
关键词 速公路 填筑 路基施工 高塑性土 掺拌 水泥 改良处理 路用性能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六公路高液限、高塑性土和湿土施工技术分析
6
作者 江小凤 《西部交通科技》 2018年第8期51-54,共4页
文章以兴六公路为例,针对施工过程中的高液限、高塑性土和湿土施工环节,探讨了相应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以期提升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关键词 兴六速公路 液限 高塑性土 湿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里屯沟排水倒虹吸高塑性土碾压试验总结
7
作者 蔡小超 《科技信息》 2013年第23期360-361,共2页
五里屯沟排水倒虹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辉县七标左排建筑物之一,高塑性土填筑是五里屯沟排水倒虹吸渗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进行高塑性土填筑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参数,指导高塑性土填筑施工。
关键词 南水北调 左排 高塑性土 工艺性试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塑性土路基压实与压实标准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立坚 陈礼彪 +2 位作者 张燕清 吴存兴 吴昌兴 《公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5,共3页
我国南方地区存在大量的高塑性土。高塑性土路用性能差,如何合理利用是公路建设者关注的课题。从路面对路基的要求出发,详细分析了高塑性土的路用特性,以确保路基的强度与稳定为目标,在总结多个工程实例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塑... 我国南方地区存在大量的高塑性土。高塑性土路用性能差,如何合理利用是公路建设者关注的课题。从路面对路基的要求出发,详细分析了高塑性土的路用特性,以确保路基的强度与稳定为目标,在总结多个工程实例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塑性土的适用范围、压实标准与施工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塑性土 路用特性 压实标准 施工工艺
原文传递
TDR技术在高塑性土路基含水率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存兴 张燕清 +2 位作者 吴昌兴 陈礼彪 邓捷 《公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3-47,共5页
时域反射法(TDR)是一种快速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方法。将TDR技术应用于高塑性土路基的含水率监测,克服了传统含水率测试无法进行路基深层、连续、定位观测的缺点。介绍了室内标定试验和路基现场监测方法,以及在福建某高速公路的现场监测应... 时域反射法(TDR)是一种快速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方法。将TDR技术应用于高塑性土路基的含水率监测,克服了传统含水率测试无法进行路基深层、连续、定位观测的缺点。介绍了室内标定试验和路基现场监测方法,以及在福建某高速公路的现场监测应用,并对测试误差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反射 高塑性土 路基 含水率
原文传递
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加固高塑性软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永华 侯晋芳 高志义 《岩土工程技术》 2010年第6期290-293,共4页
为处理常规排水固结法难以处理的高塑性软土,进行了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加固的大比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试验首先对塑性指数为26~29的高塑性软土进行真空预压的加固,待固结度达到80%后启动电渗进行加固。试验中对电流、电势和表层沉降等... 为处理常规排水固结法难以处理的高塑性软土,进行了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加固的大比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试验首先对塑性指数为26~29的高塑性软土进行真空预压的加固,待固结度达到80%后启动电渗进行加固。试验中对电流、电势和表层沉降等进行了全面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电极反转、间歇通电技术有利于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土体强度由加固前的0~7.1kPa增长到加固后的18.2~26.2kPa。后期电渗对强度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 真空预压 塑性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塑性土碾压工艺试验分析研究
11
作者 高萌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第20期66-67,共2页
在土方填筑工程中,对选用的回填土料进行了现场碾压试验,取得了合理的碾压遍数、铺土厚度、干密度及土料含水率等参数,分析研究确定达到设计回填标准的压实方法。
关键词 高塑性土 碾压工艺 试验 分析
原文传递
汽蒸法分散制备汉中盆地高塑性粘性土的研究
12
作者 赵志刚 叶浩 《西北建筑与建材》 2002年第7期19-21,共3页
本文论述了在液了发值测定中提高温度,压力,采用汽蒸法分散,制备汉中盆地高塑性粘性土的方法,为该类土的制备提出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 汽蒸法 分散 制备 汉中盆地 塑性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搅拌桩对高含水量和高塑性指数软土的加固效果及其应用研究
13
作者 丁忠山 《北方交通》 2009年第10期32-35,共4页
探讨水泥搅拌桩粉喷(干法)和浆喷(湿法)两种施工工艺对高含水量和高塑性指数软土的加固效果,推导水泥土强度、龄期及水泥掺入量的经验关系式,为水泥搅拌桩处理高含水量和高塑性指数软土提供新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水泥搅拌桩 含水量、塑性指数软 加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蠕变的新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毕港 韦健飞 +1 位作者 黄梦昌 牛红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58,共6页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来表征各类土的蠕变行为,共有如下发现:经模型变换后的蠕变试验的应变时间曲线在双对数轴上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为模型的指数n值,且n的取值与模型的参考量无关;该模型不仅适用于本文的三类土(高塑性土、低塑性土、无...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来表征各类土的蠕变行为,共有如下发现:经模型变换后的蠕变试验的应变时间曲线在双对数轴上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为模型的指数n值,且n的取值与模型的参考量无关;该模型不仅适用于本文的三类土(高塑性土、低塑性土、无塑性土),还适用于其他学者的蠕变试验数据,所有的数据都支持n值与应力水平无关,n可以被看作表征土的蠕变特性的一个指标;各类土的n值应力水平曲线相互比较,表明n值不与土的塑性指数直接相关,高塑性土边坡和挡土结构的破坏,不能简单归因于高塑性土的蠕变;n值应力水平曲线还表明,土体的蠕变参数(n值)与应力水平无关,任何应力水平下土体都在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模型 n值 n值应力水平曲线 高塑性土 塑性 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尾水电站心墙坝接触土料质量控制指标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永旭 董育烦 +2 位作者 尹飞 陈梁 王永明 《岩土工程技术》 2020年第6期325-328,共4页
水电水利工程通常采用塑性指数和黏粒含量来判别接触土料质量。土的塑性取决于黏粒部分中含有能与水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的高亲水性黏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而塑性指数越大,土体的水稳定越差。通过分析,现行标准中对接触土料塑性指数和黏粒... 水电水利工程通常采用塑性指数和黏粒含量来判别接触土料质量。土的塑性取决于黏粒部分中含有能与水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的高亲水性黏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而塑性指数越大,土体的水稳定越差。通过分析,现行标准中对接触土料塑性指数和黏粒含量的指标界定不尽合理。提出以塑性指数Ip=10~26、活动性指数Ac=0.75~1.25作为接触土料质量控制指标。苗尾水电站土料黏粒含量低于规范要求,但计算得到活动性指数Ac为1.08~1.25,符合活动性指数要求,可作为接触土料利用。苗尾水电站建成投产后,根据监测资料,两岸接触性黏土位移较小,未发生塑性破坏,从而说明提出的控制指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墙坝 接触黏 高塑性土 活动性指标 塑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河坝水电站大坝两墙之间填筑施工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凯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0-72,共3页
长河坝水电站大坝心墙区主防渗墙与副防渗墙之间的高塑性土填筑施工具有通道布置困难、排水困难、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干扰大等特点,且其施工直接影响大坝心墙区的施工工序与进度,而类似结构在高土石坝中应用很少,为此,对其施工... 长河坝水电站大坝心墙区主防渗墙与副防渗墙之间的高塑性土填筑施工具有通道布置困难、排水困难、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干扰大等特点,且其施工直接影响大坝心墙区的施工工序与进度,而类似结构在高土石坝中应用很少,为此,对其施工方案、施工工序及工艺进行了介绍,供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防渗墙 副防渗墙 两墙之间 高塑性土 填筑 长河坝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施工区弃渣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树彬 李群 潘轶敏 《水电站设计》 2001年第4期42-44,共3页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方案和渡槽方案的弃渣量及其物理特性调查的基础上 ,对高含水塑性废土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结合施工区域环境特点提出推荐方案 ,并对弃土处理场环境条件及弃土方案环保措施进行了研究 ,制订了利用弃土建...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方案和渡槽方案的弃渣量及其物理特性调查的基础上 ,对高含水塑性废土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结合施工区域环境特点提出推荐方案 ,并对弃土处理场环境条件及弃土方案环保措施进行了研究 ,制订了利用弃土建造人工景点和弃土填沟的综合利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穿黄工程 水利工程施工 弃渣 环境保护 处理方法 含水塑性 人工量点 生活垃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olidation Properties of Highly Plastic Clay During Osmotic Pressure Consolidation Test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静 王建华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For the very soft clay with high water content, its void ratio, 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 and permeability varied with stress during consolid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use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 based on the perm... For the very soft clay with high water content, its void ratio, 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 and permeability varied with stress during consolid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use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 based on the permeability-void ratio relationship and effective stress-void ratio relationship to analyze these properties.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conventional oedometer test, and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stress-void relations of this kind of soil, osmotic pressure consolidation test for highly plastic clay study and the expression of permeability-void ratio are performed. Therefore, the decided properties will be reasonably used for solving the large strain consolidation eq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ly plastic CONSOLIDATION PERMEABILITY void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mechanism on joint of clay core-wall and concrete cut-off wall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玉龙 詹美礼 +1 位作者 盛金昌 吴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578-2585,共8页
The joint of clay core-wall and concrete cut-off wall is one of the weakest parts in high earth and rockftll dams.A kind of highly plastic clay is always fixed on the joint to fit the large shear deformation between c... The joint of clay core-wall and concrete cut-off wall is one of the weakest parts in high earth and rockftll dams.A kind of highly plastic clay is always fixed on the joint to fit the large shear deformation between clay core-wall and concrete cut-offwall,so the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mechanisms on the joint under high stress,high hydraulic gradient,and large shear deformation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dam safety.The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int of the highly plastic clay and the concrete cut-off wall in a high earth and rockfill dam in China were studied by using a newly designed soil-structure contact erosion apparatu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1) Shear failure on the joint is due to the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of stress and seepage failure.The seepage failure will induce the final shear failure when the ratio of deviatoric stress to confining pressure is within 1.0-1.2; 2) A negative exponential permeability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joint denoted by a newly defined principal stress function,which considers the coupling effect of confining pressure and axial pressure on the permeability,is established based on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experiments.3) The variation of the settlement before and after seepage failure is very different.The settlement before seepage failure changes very slowly,while i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seepage failure.4)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is of a strain softening type.5) Flow along the joint still follows Darcian flow rule.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evaluation on the safety of the high earth and rockfill d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earth and rockfill dam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mechanism seepage failure shear fail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astic-plastic study on high building with SRC transferring story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玉荣 裘涛 孙炳楠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07-414,共8页
A new type of transferring structure fo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beams is used in high building. The pushover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ductility of SRC transferring structure... A new type of transferring structure fo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beams is used in high building. The pushover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ductility of SRC transferring structure through consulting pseudo-static test results for the structure. And, the occurrence order and position of the plastic hinge, the weak story and seismic capacity of high building with SRC transferring story were also studied through consulting shaking table test results for the high building, showing that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high building with SRC transferring story is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Transferring structure for SRC beams Static pushover analysis High building Pseudo-static test Shaking table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