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李蓉 宁艳红 +3 位作者 孟飞燕 徐伟江 田瀚吉 范丽仙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为了探究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段澜沧江水系的10条高体鳑鲏鱼类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片段.此外,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6种鳑鲏属鱼... 为了探究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段澜沧江水系的10条高体鳑鲏鱼类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片段.此外,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6种鳑鲏属鱼类COI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的COI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657 bp,碱基A+T含量(52.5%)大于G+C含量(47.5%),序列变异位点21个,单倍型4个;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值0.711,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值0.008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值5.400,中性检验Tajima's D值-1.35378(P>0.10);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与保山高体鳑鲏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05),与济南鳑鲏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96);云南澜沧江水系高体鳑鲏与保山高体鳑鲏的序列聚为单系支(支持率100%),苦味鳑鲏与科尔沁达鳑鲏、南方鳑鲏聚为一支,济南鳑鲏、朝鲜鳑鲏均单独聚为一个单系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鳑鲏 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和个性影响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对同性及异性同类的偏好
2
作者 郑世龙 周岢莹 +5 位作者 付世建 王兰 蒲浩 黄容容 陈于思 付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459-11471,共13页
动物体型的大小和活跃性的高低与基因质量乃至后代的存活率密切关联,因此是动物性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可作为性内竞争能力的重要参数。为研究个性的差异是否会影响鱼类对不同大小或活跃性个体(包括同性和异性)的偏好,以繁殖期的... 动物体型的大小和活跃性的高低与基因质量乃至后代的存活率密切关联,因此是动物性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可作为性内竞争能力的重要参数。为研究个性的差异是否会影响鱼类对不同大小或活跃性个体(包括同性和异性)的偏好,以繁殖期的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为对象,测定了高体鳑鲏的活跃性、勇敢性和攻击性等3种个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体鳑鲏偏好与个性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1)活跃性、勇敢性和攻击性彼此成正相关,且雌鱼的勇敢性和攻击性均显著高于雄鱼;(2)雌鱼对大个体以及活跃的雄鱼有着明显的偏好,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雄鱼偏好小个体的雌性个体;(3)胆大、攻击性高的雌性高体鳑鲏更偏好体型较大或较活跃的同性个体,此外胆大的雌性高体鳑鲏也更偏好体型较大或较活跃的异性个体;但雄鱼所有的个性指标均与偏好(包括同性和异性)不相关。雌鱼对体型较大或较活跃的雄性个体的偏好可能有利于提高后代的存活率以及竞争能力,而雄鱼对体型较小雌鱼的偏好可能与雌鱼较强的攻击性有关。另外雌鱼对异性及同性个体的偏好行为与个性的关联均符合“行为相似性”原则,即选择与自己行为接近的个体,这无论对于与配偶协调完成繁殖活动还是与同伴(同性)合作完成其他日常活动都是十分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好 高体鳑鲏 体型大小 活跃性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鳑鮍的生物学资料及个体发育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增兰 郭延蜀 +2 位作者 胡锦矗 张孝春 张勤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20 0 3年 2月~ 2 0 0 4年 4月对高体 (Rhodeusocellatus)的生物学特性及个体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高体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体中 ,其生活温度为 4~ 40 2℃ ;1龄即性成熟 ,繁殖期在每年的 2~1 0月 ,卵巢的成熟系数为 1 0 5 4%... 20 0 3年 2月~ 2 0 0 4年 4月对高体 (Rhodeusocellatus)的生物学特性及个体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高体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体中 ,其生活温度为 4~ 40 2℃ ;1龄即性成熟 ,繁殖期在每年的 2~1 0月 ,卵巢的成熟系数为 1 0 5 4%± 4 0 5 % (n =68) ,输卵管长 (2 8 3 2± 1 0 97)mm(n =68) ,精巢的成熟系数为 6 1 9%± 3 46% (n =45 ) ,输精管长 (2 73± 1 46)mm(n =45 ) ,产卵期水温 1 2 6~ 2 2 3℃ ;亲鱼分批产卵 ,每批成熟卵子的绝对量为 2 0~ 69粒 ,平均 47粒。高体个体发育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及成鱼期 6个时期 ,分别记述了各阶段外部形态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发育以及不同时期出现的集群、摄食等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鳑鮍 生物学特性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重金属离子对高体鳑鲏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万光 郭志君 +1 位作者 邓平平 周芬娜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汞、铅、锌对高体鳑鲏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24、48、72、96 h的LC50,Hg2+分别为0.6123、0.4734、0.3921、0.3621 mg/L;Pb2+分别为14.1421、13.7405、13.5261、13.1867 mg/L;Zn2+分别为24.4688、20.3542、1...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汞、铅、锌对高体鳑鲏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24、48、72、96 h的LC50,Hg2+分别为0.6123、0.4734、0.3921、0.3621 mg/L;Pb2+分别为14.1421、13.7405、13.5261、13.1867 mg/L;Zn2+分别为24.4688、20.3542、19.5449、17.8608 mg/L。Hg2+、Pb2+、Zn2+对高体鳑鲏鱼苗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62、1.3186、1.786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鳑鲏 鱼苗 重金属离子 急性毒性 安全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渔药对高体鳑鮍幼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万光 刘飞 +3 位作者 凡秀丽 王琳丹 邓平平 周芬娜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3-205,共3页
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4种渔药对高体鳑鮍(Rhodeus ocell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硫酸铜、强氯精、敌百虫及氯化钠对高体鳑鮍幼鱼在24 h的LC50分别为1.144 908、1.464 314、15.832 20、9 760.550 mg/L,在48 h的LC50分别... 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4种渔药对高体鳑鮍(Rhodeus ocell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硫酸铜、强氯精、敌百虫及氯化钠对高体鳑鮍幼鱼在24 h的LC50分别为1.144 908、1.464 314、15.832 20、9 760.550 mg/L,在48 h的LC50分别为0.875 261、1.344 526、13.619 61、9 215.374 mg/L,对高体鳑鮍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5、0.34、3.02、2 464.40 mg/L。这4种渔药对高体鳑鮍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强氯精>敌百虫>氯化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药 高体鳑鮍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蓝对高体鳑鮍鱼苗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万光 屈菊平 周芬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132,共2页
在水温25(±2)℃条件下,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亚甲基蓝对高体鳑鮍鱼苗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对高体鳑鮍鱼苗的24、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5.30mg/L和18.76mg/L,安全浓度(SC)为0.96mg/L。
关键词 亚甲基蓝 高体鳑鮍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氯制剂对高体鰟鮍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万光 刘飞 +1 位作者 凡秀丽 王琳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2-164,共3页
为高体鰟鮍的疾病防治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小型鱼类的养殖提供参考,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漂白粉和三氯异氰脲酸对高体鳑鮍(Rhodeus ocell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漂白粉和三氯异氰脲酸在24 h对高体鳑... 为高体鰟鮍的疾病防治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小型鱼类的养殖提供参考,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漂白粉和三氯异氰脲酸对高体鳑鮍(Rhodeus ocell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漂白粉和三氯异氰脲酸在24 h对高体鳑鮍幼鱼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414 897 mg/L和1.463 144 mg/L,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53 411 mg/L和1.343 347 mg/L;漂白粉和三氯异氰脲酸对高体鰟鮍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33 mg/L和0.3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粉 三氯异氰尿酸 高体鳑鮍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态氮对高体鰟鮍鱼苗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万光 凡秀丽 王琳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02-103,共2页
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铵态氮对高体鰟鮍鱼苗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在24、48、72、96 h后,铵态氮对高体鳑鲏鱼苗的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414、8.109、7.078、6.775 mg/L;非离子态氨对高体鳑鲏鱼苗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436、0... 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铵态氮对高体鰟鮍鱼苗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在24、48、72、96 h后,铵态氮对高体鳑鲏鱼苗的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414、8.109、7.078、6.775 mg/L;非离子态氨对高体鳑鲏鱼苗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436、0.8125、0.7095、0.6794 mg/L。铵态氮及非离子态氨对高体鰟鮍鱼苗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80499、0.180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非离子氨 高体鰟鮍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鳑鲏属(Rhodeus)鱼类分布新记录——高体鳑鲏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智晟 赵文阁 彭一良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84-86,共3页
对采自黑龙江省各水系的鳑鲏鱼标本进行整理、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分布的鳑鲏属鱼类共有黑龙江鳑鲏(Rhodeus sericeus)、方氏鳑鲏(R.fangi)、彩石鳑鲏(R.lighti)和高体鳑鲏(R.ocellatus)4种,其中高体鳑鲏为黑龙江省鱼类的分布新记录... 对采自黑龙江省各水系的鳑鲏鱼标本进行整理、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分布的鳑鲏属鱼类共有黑龙江鳑鲏(Rhodeus sericeus)、方氏鳑鲏(R.fangi)、彩石鳑鲏(R.lighti)和高体鳑鲏(R.ocellatus)4种,其中高体鳑鲏为黑龙江省鱼类的分布新记录;并对黑龙江省鳑鲏属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鳑鲏 高体鳑鲏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鳑鲏和麦穗鱼对不同颜色背景的选择偏好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飞 李艳艳 刘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37,共4页
将水族箱分成左右2等份,每部份为0.50 m×0.45 m×0.50 m,一侧为白色背景,另一侧用不同颜色的卡纸贴于箱外底部及背面,形成不同颜色的背景,在水深0.25 m的增氧曝气48 h自来水和自然光照下,研究全长3.4~5.3 cm的高体鳑鲏Rhodeus ... 将水族箱分成左右2等份,每部份为0.50 m×0.45 m×0.50 m,一侧为白色背景,另一侧用不同颜色的卡纸贴于箱外底部及背面,形成不同颜色的背景,在水深0.25 m的增氧曝气48 h自来水和自然光照下,研究全长3.4~5.3 cm的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和全长3.2~6.1 cm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对不同颜色背景的选择偏好性。每天8:00~17:00随机从暂养缸中取1尾鱼从试验水族箱的中央部位,即2种背景颜色底部的分界线处放入,自由活动3~5 min后,在距离水族箱5 m外,连续观察20 min,用手机秒表软件记录其停留在白色背景和其他彩色背景中的时间。每尾鱼在每种彩色背景下仅测试1次。共测定14尾高体鳑鲏对红、橙、黄、绿、青、蓝和紫色等七种彩色的颜色背景的选择偏好性;测定35尾麦穗鱼对红、绿、蓝三种彩色背景的选择偏好性。结果显示:与白色背景相比,高体鳑鲏对绿色背景的时间选择显著较长(P<0.05),麦穗鱼对绿色和红色背景的时间选择更加显著较长(P<0.01),而它们对其他彩色背景与白色背景的时间选择无显著差异(P>0.05);它们对各彩色单色背景间的时间选择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高体鳑鲏对绿色背景,麦穗鱼对绿色和红色背景有明显的选择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鳑鲏 麦穗鱼 颜色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d^(2+)和Co^(2+)对高体鰟鮍鱼苗的急性毒性
11
作者 陈万光 王琳丹 凡秀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4,共3页
为给高体鰟鮍的开发利用及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重金属Cd2+、Co2+对高体鳑鮍(Rhodeus ocellatus)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24h、48h、72h及96h,Cd2+和Co2+对高体鳑鮍鱼苗的LC50分别为18.019mg/L... 为给高体鰟鮍的开发利用及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重金属Cd2+、Co2+对高体鳑鮍(Rhodeus ocellatus)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24h、48h、72h及96h,Cd2+和Co2+对高体鳑鮍鱼苗的LC50分别为18.019mg/L、14.330mg/L、10.462mg/L及8.622mg/L,和163.885mg/L、147.786mg/L、129.402mg/L及89.978mg/L。结论:Cd2+和Co2+对高体鳑鮍鱼苗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862 2mg/L和8.997 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鰟鮍 重金属 CD CO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鳑鲏的性选择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廖彩萍 曾燏 +1 位作者 唐琼英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2-1117,共6页
以高体鳑鲏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个体大小不同的雌鱼和雄鱼进行性选择实验并验证性选择理论,对雌鱼的怀卵量和雄鱼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也进行了检测。雄鱼对雌鱼的性选择实验结果表明,雄鱼对大个体雌鱼有明显的选择偏好;雄鱼选择雌鱼的次... 以高体鳑鲏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个体大小不同的雌鱼和雄鱼进行性选择实验并验证性选择理论,对雌鱼的怀卵量和雄鱼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也进行了检测。雄鱼对雌鱼的性选择实验结果表明,雄鱼对大个体雌鱼有明显的选择偏好;雄鱼选择雌鱼的次数及停留时间与雌鱼的体长、体高、产卵管长度等特征呈正相关。推测雄鱼是基于直接收益的角度,即最大限度的获得较多的后代及较高的后代存活率对雌鱼进行选择,因为大个体雌鱼拥有长的产卵管及绝对多的处于Ⅴ时相的成熟卵粒,可以提供较多的后代及较高的后代存活率。雌鱼对雄鱼的性选择结果表明,雌性高体鳑鲏对大个体雄鱼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雌鱼选择雄鱼的次数及停留时间与雄鱼的体长、体高呈正相关;大个体雄鱼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比小个体强,能更快捷地找到并占领质量好的河蚌而成为领域鱼。从直接收益的观点看,雌鱼选择大个体的雄鱼可能是因为大个体雄鱼可以更加容易、迅速和便捷地寻找到质量好的河蚌引领雌鱼进行产卵,从而保证子代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鳑鲏 性选择 选择偏好 直接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虾青素对高体鳑鲏生长、体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新 刘文钊 +5 位作者 王建国 姜海波 王权 李伟 董春燕 朱爱文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52-56,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虾青素对高体鳑鲏生长、体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360尾高体鳑鲏,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在高体鳑鲏基础饵料中添加0(对照组)、50、100、150、200、250 mg/kg虾青素。试验期56 ...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虾青素对高体鳑鲏生长、体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360尾高体鳑鲏,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在高体鳑鲏基础饵料中添加0(对照组)、50、100、150、200、250 mg/kg虾青素。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虾青素添加量为150~200 mg/kg时,高体鳑鲏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虾青素的添加量为100~250 mg/kg时,高体鳑鲏的眼、鳍、皮肤、肌肉等组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尾鳍色度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虾青素的添加量为100~250 mg/kg时,高体鳑鲏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虾青素添加量150~200 mg/kg时,高体鳑鲏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150~200 mg/kg虾青素可有效促进高体鳑鲏生长,改善体色,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鳑鲏 虾青素 生长性能 体色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鳑鲏幼鱼集群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覃英莲 柏杨 +2 位作者 彭姜岚 李秀明 付世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6,共6页
为了探究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幼鱼的集群行为,选取248尾幼鱼,分别了组成单独1尾个体和2、4、8和16尾高体鳑鲏幼鱼的群体(N=8),在(25±1)℃水温条件下进行15 min的视频拍摄,随后进行运动轨迹的提取和分析,得到游泳速度以及... 为了探究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幼鱼的集群行为,选取248尾幼鱼,分别了组成单独1尾个体和2、4、8和16尾高体鳑鲏幼鱼的群体(N=8),在(25±1)℃水温条件下进行15 min的视频拍摄,随后进行运动轨迹的提取和分析,得到游泳速度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1)高体鳑鲏的自发游泳速度在0~10 cm/s,1、2、4、8和16个体组的速度中位数分别为4.3 cm/s、4.1 cm/s、3.6 cm/s、3.2 cm/s和4.6 cm/s,其中8个体组的速度中位数显著低于1和16个体组(P<0.05)。各组游泳速度的同步性较高,且随群体大小的上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2)焦点鱼和群体中其它个体的最近邻距离(NND)出现在0~10 cm,2和4个体组的NND分别为3.1 cm和2.7 cm,显著大于8和16个体组的1.9 cm和2.4 cm(P<0.05);(3)2和4个体组排列的极性为91.5%和91.2%,显著高于8和16个体组的82.6%和77.2%(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体鳑鲏幼鱼具有显著的集群性特征,可能为其适应复杂的生境、提高觅食效率和降低捕食压力的结果;群体大小对高体鳑鲏集群行为特征有显著影响,随群体大小的上升,其群体凝聚力上升,但协调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鳑鲏 集群行为 极性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标影响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玉蓉 刘焕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使用采集于湖北省大冶市保安湖的16尾性成熟的雌性高体鳑鲏为实验对象,利用T形迷宫装置,研究在有一个标记物和无标记物情况下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结果表明高体鳑鲏具有很好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而且在有一个标记物(视觉提... 使用采集于湖北省大冶市保安湖的16尾性成熟的雌性高体鳑鲏为实验对象,利用T形迷宫装置,研究在有一个标记物和无标记物情况下高体鳑鲏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结果表明高体鳑鲏具有很好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而且在有一个标记物(视觉提示)存在时高体鳑鲏学习能力较强,这可能揭示出不同的学习策略对记忆形成快慢有影响,路标的视觉提示作用能够起到比自身方向感更强烈的刺激记忆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学 空间 学习 记忆 标记物 高体鳑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鳑鲏化学预警响应与“个性”行为的关联 被引量:11
16
作者 夏继刚 刘香 黄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425-6432,共8页
化学通讯是水生动物最原始、最普遍和最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对捕食风险源的回避可以使猎物减少被捕食风险,但如果出现的化学信息并不代表真正的威胁,那么就会导致猎物减少觅食或求偶的机会,从而降低适合度。因此基于能量代价-生态收益... 化学通讯是水生动物最原始、最普遍和最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对捕食风险源的回避可以使猎物减少被捕食风险,但如果出现的化学信息并不代表真正的威胁,那么就会导致猎物减少觅食或求偶的机会,从而降低适合度。因此基于能量代价-生态收益的权衡可能导致动物行为决策与化学通讯模式的分化。“个性”行为(Personality)已被证实与动物的行为决定有关,然而,有关鱼类化学预警通讯与“个性”行为关联的研究至今鲜见报道。推测:“个性”行为是鱼类的化学通讯模式多样化的重要内因。采捕了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的野生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并于半自然状态下探究了:(1)实验鱼对不同化学信息(池水对照组、柠檬新奇信息组、高浓度和低浓度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s,CAC)组)的行为响应,(2)实验鱼在新异环境(被转入新栖息地)、新异刺激(新异物理刺激)、新异食物资源下的“个性”行为及其与化学预警响应的关联。结果发现:(1)不同溶液化学信息对实验鱼静止时间与爆发游泳的变化以及摄食个体的比例等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柠檬组(未知“假风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鱼对不同浓度CAC(已知“真风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行为响应,高浓度和低浓度CAC均导致摄食个体比例下降(P<0.05),但只有高浓度CAC导致静止时间和爆发游泳的变化增加(P<0.05)。可见,实验鱼对外源化学信息有准确高效的行为应答。(2)实验鱼静止时间比对不同溶液化学预警响应的变化与新异刺激下的活跃性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新异环境下的活跃性无关(P>0.05),提示“个性”行为与化学预警响应有关但这种关联可能又有一定的环境依赖性(例如测试环境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通讯 预警信息 个性 鱼类行为 高体鳑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鰟鮍在加入个体数不同的群体时的选择
17
作者 陈明 罗芸芷 +1 位作者 唐琼英 刘焕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集群给动物带来安全、接触配偶机会等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增加竞争的风险。不同的物种以及生活史不同的阶段,动物会采取不同的集群策略。本研究设计实验,检验在繁殖期个体大小不同的高体鰟鮍对由同性个体组成的个体数不同的群体的偏好。... 集群给动物带来安全、接触配偶机会等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增加竞争的风险。不同的物种以及生活史不同的阶段,动物会采取不同的集群策略。本研究设计实验,检验在繁殖期个体大小不同的高体鰟鮍对由同性个体组成的个体数不同的群体的偏好。结果显示,大个体雄性显著偏好于大的群体(第一次选择:V=72,n=12,P=0.0054;第二次选择:V=65,n=12,P=0.022),大个体雌性对不同大小的群体则无显著偏好(第一次选择:V=54,n=12,P=0.13;第二次选择:V=41.5,n=12,P=0.44);小个体雄性(第一次选择:V=59,n=12,P=0.0012;第二次选择:V=78,n=12,P=0.0013)与小个体雌性(第一次选择:V=75,n=12,P=0.0026;第二次选择:V=70,n=12,P=0.0083)均显著偏好于大的群体。这说明在选择加入某一群体时,大型和小型的雄性个体均主要考虑安全因素;而小型的雌性个体主要考虑安全因素,大型的雌性个体则同时考虑安全因素和繁殖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鰟鮍 个体大小 群体大小 群体选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殖期高体鳑鲏对化学预警信息的行为响应及其与生理状态的关联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嫱 付世建 夏继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23-7230,共8页
对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s,CAC)的识别与应答体现了鱼类在特定生理状态和特定环境下的生态策略,与动物的生存适合度密切相关。由于化学预警通讯和繁殖均为高能耗的生命活动,繁殖期鱼类的CAC通讯是否表现出基于能量代价-收益(C... 对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s,CAC)的识别与应答体现了鱼类在特定生理状态和特定环境下的生态策略,与动物的生存适合度密切相关。由于化学预警通讯和繁殖均为高能耗的生命活动,繁殖期鱼类的CAC通讯是否表现出基于能量代价-收益(Cost-benefit)的权衡成为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以具有特殊繁殖方式的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为实验对象,测定了繁殖IV期不同性别实验鱼对CAC的行为响应,并探究了实验鱼化学预警行为与其繁殖生理状态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体鳑鲏空间分布状态(底栖时间)和活跃状态(静止时间、运动距离、身体不重合度)均对CAC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应答(P<0.05),但逃逸行为(高速运动时间)不受CAC的影响(P>0.05);(2)高体鳑鲏对CAC的响应无性别差异;(3)高体鳑鲏预警行为的变化与繁殖生理状态(性腺指数、产卵管长度、肥满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繁殖期高体鳑鲏依然对CAC展现出一定程度的行为应答,然而其行为响应程度并不受繁殖生理状态以及性别的影响,这可能主要与该物种特殊的繁殖对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预警信息 反捕食行为 繁殖-存活的权衡 性别差异 繁殖期 高体鳑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高体鳑鲏基因表达的性别偏倚
19
作者 刘凯 冯晓宇 +2 位作者 吴燕琴 谢楠 储忝江 《海洋湖沼通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5,共9页
了解基因表达的性别偏倚有助于理解性别相关的表型二态性,它也是研究基因-表型互作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为填补基因数据的空缺及揭示基因表达的性别偏倚,首次开展了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肌肉组织的RNA测序。分别采集雌性和雄性高... 了解基因表达的性别偏倚有助于理解性别相关的表型二态性,它也是研究基因-表型互作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为填补基因数据的空缺及揭示基因表达的性别偏倚,首次开展了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肌肉组织的RNA测序。分别采集雌性和雄性高体鳑鲏各3尾,从鱼体上剥离肌肉组织。剥离的组织置于液氮中研磨,抽提获得总RNA后,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建库、测序并进行了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雌、雄高体鳑鲏样本中分别测序获得6.39 GB和6.70 GB的Clean Data,组装后得到46194个Unigene,大小达到59.68 Mb,序列平均长度达到1354.67 bp。比对数据库后,共注释Unigenes 24754个,占所有Unigenes的53.59%。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25887、21822和10008个Unigenes分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GO分类中。预测转录因子3030个,获得微卫星22560个。差异表达分析显示,雌性与雄性个体之间有321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雄性个体显著上调基因有1796个,显著下调基因1420个。GO富集分析表明,雌、雄个体间基因表达差异多集中在细胞水解酶活性、转运活力和细胞外区域等GO条目上。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疱疹病毒感染、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和蛋白质消化和吸收通路是富集差异基因最多的3个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雌性和雄性个体间存在2个主要的蛋白互作网络,为蛋白酶内肽酶复合物(Psmd1,Psmd3和Psmd5等)等相关基因构成的互作网络和由纤维蛋白原(Fga,Fgb和Fgg)等相关基因构成的互作网络。以上分析表明,雌、雄高体鳑鲏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性别偏倚性。本研究结果补充了高体鳑鲏的转录组信息,揭示了高体鳑鲏基因表达的性别偏倚,也为进一步研究基因表达的性别偏倚与表型互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鳑鲏 转录组 RNA测序 性别偏倚
原文传递
温度驯化对高体鳑鲏热耐受及低氧耐受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付康康 曹振东 付世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6-1590,共5页
为了考察温度驯化对鱼类热耐受及低氧耐受能力的影响,以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为对象,分别在15、20和25℃条件下驯化14 d,随后在不同驯化温度下测定其温度和低氧耐受指标。结果表明:高体鳑鲏的临界高温(CTmax)和致死高温(LT... 为了考察温度驯化对鱼类热耐受及低氧耐受能力的影响,以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为对象,分别在15、20和25℃条件下驯化14 d,随后在不同驯化温度下测定其温度和低氧耐受指标。结果表明:高体鳑鲏的临界高温(CTmax)和致死高温(LTmax)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临界低温(CTmin)和致死低温(LTmin)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下降,说明高体鳑鲏的热耐受性具有温度依赖性;高体鳑鲏在各驯化温度下的温度耐受幅分别为29.34、30.18和28.01℃;高体鳑鲏的低温驯化反应率在15~20℃和20~25℃的驯化温度范围分别为0.23和0.87,说明高体鳑鲏的低温耐受能力在高温段具有更高的温度敏感性;而高温驯化反应率在不同温度范围差别不大(0.40和0.44);高体鳑鲏失去平衡氧压则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表明温度上升降低了高体鳑鲏的低氧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鳑鲏 驯化温度 热耐受 低氧耐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