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
1
作者 侯娟 普芳丽 刘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05-200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rt-PA静... 目的 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根据治疗后24 h内HT发生情况分为HT组与无HT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治疗前血清MBP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MBP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关系。结果 105例患者中15例存在HT,发生率为14.29%;HT组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无HT组,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无HT组,血清MBP水平高于无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BP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血清MBP水平均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血清MBP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40(95%CI:0.606~0.874),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MBP水平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风险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出血转化 髓鞘碱性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鞘碱性蛋白(MBP)对脑损伤判断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晓波(综述) 史克珊 史克珊(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是神经髓鞘的一种结构蛋白,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和血液中MBP变化可反映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有无实质性损害,目前MBP作为一种脑损伤评估的生化指标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体... 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是神经髓鞘的一种结构蛋白,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和血液中MBP变化可反映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有无实质性损害,目前MBP作为一种脑损伤评估的生化指标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体液中MBP及抗MBP抗体在急性颅脑损伤、急性脑血管病、脑肿瘤及多发性硬化中的变化及与各疾病程度及预后关系和临床意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碱性蛋白 脑损伤 生化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与髓鞘碱性蛋白(MBP)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劲睿 李元朋 +3 位作者 张明石 陈梓桂 单孝军 臧志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年第6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髓鞘碱性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碱性髓鞘蛋白、D-二聚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患者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燕 赵丽霞 +3 位作者 高钟生 李海云 何文静 王丽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碱性髓鞘蛋白(MB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D-二聚体(D-D)与患者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选取74例恶性肿瘤合并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单纯恶性肿瘤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BP、D-D...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碱性髓鞘蛋白(MB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D-二聚体(D-D)与患者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选取74例恶性肿瘤合并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单纯恶性肿瘤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BP、D-D、MMP-9水平及临床基本资料。根据TOAST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小动脉闭塞(SAO)型、心源性栓塞(CE)型、其他病因(OC)型、隐源(UND)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血清D-D、MBP、MMP-9水平;分析MBP、D-D、MMP-9与恶性肿瘤合并ACI的关系。结果:观察组MBP、D-D、MMP-9、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合并吸烟史、高血压史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LAA组MBP及MMP-9在所有分型中水平最高;D-D水平高于SAO、OC、UND组(均P<0.05);CE组D-D在所有分型中水平最高,MBP及MMP-9水平明显高于SAO、OC、UND组(均P<0.05);SAO组MBP水平显著低于OC、UND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OC、UND组,D-D水平显著高于UND组(均P<0.05);OC组MBP及D-D水平显著高于UND组,MMP-9水平低于U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BP、D-D、MMP-9合并LDH、纤维蛋白原及高血压史均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发生AC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MBP、D-D、MMP-9联合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发生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20,高于单项检测(均P<0.05)。结论:血清MBP、D-D、MMP-9水平在恶性肿瘤合并ACI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TOAST分型密切相关,三者均是影响恶性肿瘤发生ACI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OAST分型 D-二聚体 血清碱性髓鞘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泛素耦联酶2C、髓鞘碱性蛋白、乳酸脱氢酶/白蛋白联合检测的预测作用
5
作者 郭武军 邢振义 +4 位作者 郑杰 胡红旗 王磊 刘善闲 齐攀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2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泛素耦联酶2C(UBE2C)、髓鞘碱性蛋白(MBP)、乳酸脱氢酶/白蛋白(LAR)水平联合检测对其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泛素耦联酶2C(UBE2C)、髓鞘碱性蛋白(MBP)、乳酸脱氢酶/白蛋白(LAR)水平联合检测对其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脑胶质瘤患者纳入研究,随访3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6)和存活组(n=55)。通过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IF-1α、UBE2C、MBP、LAR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IF-1α、UBE2C、MBP、LAR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术式为非全切、病理分级Ⅲ~Ⅳ级、肿瘤直径>3 cm、术前卡氏评分≤60分、未放化疗结合的比例更低(P<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HIF-1α、UBE2C、MBP、LAR水平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式非全切、病理分级Ⅲ~Ⅳ级、术前卡氏评分≤60分、未放化疗结合、血清HIF-1α、UBE2C、MBP、LAR水平升高为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血清HIF-1α、UBE2C、MBP、LAR四项指标联合诊断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IF-1α、UBE2C、MBP、LA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0.783、0.817、0.774、0.941,联合检测均最高(Z分别为3.352、2.938、2.492、3.104,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式非全切、病理分级Ⅲ~Ⅳ级、术前卡氏评分≤60分、未放化疗结合、血清HIF-1α、UBE2C、MBP、LAR水平升高等,联合检测血清HIF-1α、UBE2C、MBP、LAR水平对其的预测作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低氧诱导因子-1Α 泛素耦联酶2C 髓鞘碱性蛋白 乳酸脱氢酶/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生长因子与髓鞘碱性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马书玉 谭博 王志远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髓鞘碱性蛋白(MBP)及血清炎症因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髓鞘碱性蛋白(MBP)及血清炎症因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GF、MBP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认知功能评分,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各指标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BP、IL-1β、IL-6、IL-1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范畴流畅性(CF)、简明精神分裂症认知评估-符号编码测验(BACS-SC)、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韦氏记忆量表-第三版:空间广度(WMS-ⅢSS)、神经心理成套测验(NAB)、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连线测验(TM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GF水平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r<0,P<0.05),MBP、IL-1β、IL-6、IL-12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P<0.05)。结论NGF水平在精神分裂患者中呈低表达,与临床症状呈负相关关系;MBP及炎症因子在精神分裂患者中呈高表达,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关系,可在临床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生长因子 髓鞘碱性蛋白 炎症因子 精神分裂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涂刚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6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江西省精神病院收治的8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予以阿立哌唑治疗,2组在治疗期间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连续干预15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认知功能、血清MBP、GDNF水平、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NSS评分、完成分类数(categories completed,CC)和持续性错误数(perseverative responses errors,RPE)评分、M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持续性应答数(response persistent,RP)评分、GDN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MBP水平,提高血清GDNF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认知功能 髓鞘碱性蛋白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血清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祝惠华 杨思达 +3 位作者 何馨 何旦莎 夏学峰 邓维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2-203,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CNS) 疾病脑脊液(CSF) 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 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寻找反映小儿CNS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 证实为CNS疾病的患儿85 例,其中男58 例,女27 例,年龄1 月... 目的 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CNS) 疾病脑脊液(CSF) 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 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寻找反映小儿CNS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 证实为CNS疾病的患儿85 例,其中男58 例,女27 例,年龄1 月~13 岁。采用ELISA 法对病例血清及部分病例CSF标本作MBP定量测定。结果 疾病组中CNS感染、颅内出血、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病例中CSF和血清MBP均值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任何原因导致CNS髓鞘结构的破坏时,其MBP在CSF的水平升高,当血清MBP含量也升高时,提示血脑屏障(BBB) 破坏,通透性升高。结果显示对CSF和血清MBP的检测,可作为一项反映CNS损伤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S 血清 mbp CSF 脑脊液 升高 髓鞘碱性蛋白 标本 通透性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兴阳 许德河 +1 位作者 贾方增 罗利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阿立哌唑片治疗,先予5 mg/次,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阿立哌唑片治疗,先予5 mg/次,1次/d,2周内逐渐增加剂量至维持量15 mg/d;对照组予以奥氮平片治疗,先予5 mg/次,1次/d,2周内逐渐增加剂量至维持量(10~20)mg/d。两组均连用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血清MBP、S100B蛋白和NSE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和MBP水平较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2±0.54)分vs.(4.34±0.81)分,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优于奥氮平,能明显改善其阳性和阴性症状,且不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MBP、S100B蛋白和NSE指标及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央氮平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B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m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修敏 杨健军 +1 位作者 吕涌涛 秦敬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469-547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探讨微创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1例和内科治疗组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血清MBP水平,取40名健康查体者作...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探讨微创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1例和内科治疗组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血清MBP水平,取4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1微创术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10 d血清M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手术组在第5、10天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脑出血患者第1、5、10天血清MBP含量均与当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成正相关。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MBP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HICH)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髓鞘碱性蛋白(m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0
11
作者 裘艳梅 侯洪涛 +4 位作者 王炜 叶秀春 张会丰 李月梅 马素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病例45例作为实验组,无脑损伤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病例45例作为实验组,无脑损伤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别在出生后第1天和第7天取动脉血查血气分析,并留取静脉血检测MBD和S100B。结果:实验组血气分析p H、PCO2、乳酸值、BE值和S100B蛋白、MBP的水平第7天与第1天存在明显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分别比较各指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后第1天检测动脉血气分析、S100B蛋白和MBP水平能够帮助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S100B 血气分析 早产儿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大鼠海马组织髓鞘相关蛋白MBP、MAG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世容 王龙 +4 位作者 刘蕊 李玫 瞿浩 顾然 胡晓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癫痫大鼠海马组织髓鞘碱性蛋白(MBP)、髓鞘相关糖蛋白(MAG)表达,探讨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大鼠)、假手术组(仅安装电极不诱发癫痫)、实验1组(诱发癫痫后3 h,急性惊厥发作期)和实验2组(诱发... 目的观察癫痫大鼠海马组织髓鞘碱性蛋白(MBP)、髓鞘相关糖蛋白(MAG)表达,探讨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大鼠)、假手术组(仅安装电极不诱发癫痫)、实验1组(诱发癫痫后3 h,急性惊厥发作期)和实验2组(诱发癫痫后自发性反复发作30 d,慢性惊厥发作期)。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生理学情况,RT-q PCR法检测各组MBP、MAG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BP、MA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紧密,神经细胞层次变少,染色较淡,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稀疏;部分神经细胞核深染、固缩,呈杆状或三角形,核仁不明显,细胞周围间隙增大。假手术组、实验1组、实验2组大鼠海马组织MBP、MAG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降低,实验1组、实验2组均较假手术组降低,实验2组较实验1组降低(P均<0.05)。结论癫痫大鼠急性惊厥发作期和慢性惊厥发作期的海马组织MBP、MAG表达均降低,二者可能在癫痫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髓鞘碱性蛋白 髓鞘相关糖蛋白 少突胶质细胞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发作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光乾 林忠东 +3 位作者 焦颖 施旭来 叶秀云 胡鸿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是否引起脑损伤 ,生化标志物能否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癫痫发作后 2 4h内患儿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 10 0 β蛋白 (S 1...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是否引起脑损伤 ,生化标志物能否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癫痫发作后 2 4h内患儿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 10 0 β蛋白 (S 10 0 β)、髓鞘碱性蛋白 (MBP)水平的含量。 结果 癫痫非反复发作组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均 P <0 .0 1) ;癫痫反复发作组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又明显高于非反复发作组 ,差异有显著性 (均 P <0 .0 5 ) ;持续状态组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亦显著高于非反复发作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均P <0 .0 1) ;但癫痫反复发作组与持续状态组比较 ,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5 )。各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 >0 .0 5 )。结论 癫痫发作后 2 4h内血清和CSF中NSE和S 10 0 β已明显升高 ,两者均能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的早期指标 ;MBP不能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4
作者 周莉 胡昌恒 +3 位作者 袁光固 徐文桢 陈俊杰 赖立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62-366,共5页
作者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法对34例急性脑血管病(CVD)、30例脱髓鞘疾病(DMD)及26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的髓鞘碱性蛋白(MBP)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急性CVD患者血清MBP平均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DMD与0ND的患者,差... 作者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法对34例急性脑血管病(CVD)、30例脱髓鞘疾病(DMD)及26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的髓鞘碱性蛋白(MBP)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急性CVD患者血清MBP平均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DMD与0ND的患者,差别有显著性(P<0.06).在脑脊液(CSF)标本中,急性CVD与DMD患者的MBP含量均明显升高,与OND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急性CVD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MBP的含量之间呈正直线相关(r=0.72,P<0.01)。血清MBP含量与急性CVD的严重程度、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的程度、CT扫描显示的脑损害程度和部位呈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髓鞘碱性蛋白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OC曲线评价髓鞘碱性蛋白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田作军 赵薛旭 +5 位作者 李作汉 张帆 曹福田 李少明 邵明 董亚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CSF)及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诊断多发性硬化(MS)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MS组(45例)患者CSF及血清中MBP水平,并与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相比较。运用ROC曲...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CSF)及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诊断多发性硬化(MS)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MS组(45例)患者CSF及血清中MBP水平,并与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相比较。运用ROC曲线评价CSF及血清中MBP诊断M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MS组中CSF和血清中MBP水平均显著高于GBS组(P<0.01)及对照组(P<0.01)。CSF中MBP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0.037,最佳分界值为0.87pg/ml。以CSF中MBP≥0.87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78.3%。血清MBPROC曲线的AUC为0.761±0.046,最佳分界值为0.25pg/ml。以血清MBP≥0.25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73.9%。两条曲线AUC的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F及血清MBP水平对诊断MS均有一定的准确性,两者联合可以作为诊断MS较为敏感的指标,CSF中MBP比血清MBP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脑脊液 血清 髓鞘碱性蛋白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髓鞘碱性蛋白对H_2O_2诱导人肺癌细胞YTLMC-90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建业 王晓明 +5 位作者 刘戟 陈璟歆 王若菡 彭文珍 程汉华 陈俊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4,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及多种非神经组织之中,而且在肺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检查到MBP的表达。但MBP与癌细胞侵犯神经组织的活性是否相关、与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 背景与目的: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及多种非神经组织之中,而且在肺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检查到MBP的表达。但MBP与癌细胞侵犯神经组织的活性是否相关、与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是否相关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MB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肺癌细胞YTLMC-90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MBPcDNA微基因pSVCEPMBPCAT转染组(试验组)、空质粒pSVCEPCAT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对照组)。将含人Ⅰ型胶原a1链(COLⅠA1)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元件、并在其3′端接MBPcDNA的微基因,转染YTLMC-90细胞,并驱动MBP异位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吖啶橙荧光染色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染色质DNA断裂。结果:200μmol/LH2O2作用24h后,转染组、未转染组和空载体pSVCEPCAT转染组YTLMC-9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6.67%、84.00%和78.67%(P<0.001);对照组YTLMC-90细胞普遍可见凋亡细胞特有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改变,如胞核固缩、染色质断裂,DNA电泳呈梯状条带;而MBPcDNA微基因转染的YTLMC-90细胞未发现上述凋亡特征。结论:MBP促进YTLMC-90细胞增殖和拮抗H2O2诱导的凋亡,明显减少H2O2对YTLMC-90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碱性蛋白 微基因 过氧化氢 肺肿瘤 YTLMC-90细胞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对脑梗死及多发性硬化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晓明 张国元 +3 位作者 龙存国 周京国 付红梅 李秋茹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9-169,共1页
关键词 脑梗死 多发性硬化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碱性髓鞘蛋白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宁 沈建康 +3 位作者 占世坤 赵卫国 李云峰 蔡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研究重型脑损伤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髓鞘蛋白(MBP)浓度在预后的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01/2002-12间40例重型脑损伤住院患者在伤后12h内进行血清NSE,MBP浓度检测,并结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重型脑损伤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髓鞘蛋白(MBP)浓度在预后的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01/2002-12间40例重型脑损伤住院患者在伤后12h内进行血清NSE,MBP浓度检测,并结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NSE,MB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预后组之间NSE,MBP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以伤后12h血清NSE浓度30mg/L,MBP10mg/L浓度为分界标准评估预后,NSE评估预后的特异度为77%,敏感度67%;MBP特异度为64%,敏感度61%。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则显示NSE对预后的评估较MBP更敏感更特异。结论:伤后血清NSE,MBP浓度对评估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NSE浓度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较MBP更为敏感、特异,因此可作为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一种可靠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碱性髓鞘蛋白 脑损伤 NSE mbp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冰凌 周勇 +1 位作者 刘强 李智生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936-938,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64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6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髓...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64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6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并统计治疗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BP、凝血酶水平、水肿体积、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BP及凝血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15 d水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凝血酶的浓度,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脑出血 髓鞘碱性蛋白 凝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伟 王茂德 +2 位作者 王宁 鲍刚 王拓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血肿体积、NIH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血肿体积、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分别为24.00%、36.00%、24.00%,观察组分别为30.00%、40.00%、24.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4.00%vs.84.00%,χ^2=3.55,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可降低脑出血患者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神经节苷脂 脑出血 凝血酶 髓鞘碱性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