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成人髋关节间隙与髋臼角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令安 马玉 +1 位作者 王建国 武桂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615-1617,1626,共4页
目的通过CT测量髋关节,探讨正常成人髋臼前唇连线头距、骨关节间隙与髋臼角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因盆腹部病变行CT检查而无髋部症状患者的髋关节进行数据重建、测量,从中挑选X线和CT表现正常的400例髋关节作为统计对象,测量髋臼前唇连... 目的通过CT测量髋关节,探讨正常成人髋臼前唇连线头距、骨关节间隙与髋臼角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因盆腹部病变行CT检查而无髋部症状患者的髋关节进行数据重建、测量,从中挑选X线和CT表现正常的400例髋关节作为统计对象,测量髋臼前唇连线关距、髋关节前、后间隙及LCE角、髋臼角、股骨头覆盖率、臼顶切线角。结果髋臼前唇连线头距与LCE角、股骨头覆盖率呈正相关,与髋臼角负相关;髋关节前间隙与LCE角、股骨头覆盖率呈负相关,与髋臼角不相关;髋关节后间隙与CE角呈负相关,与髋臼角、股骨头覆盖率不相关。根据臼顶切线角的不同,将髋臼分为三种类型,髋臼前唇连线头距及髋关节前后间隙三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Ⅰ型、Ⅱ型均与Ⅲ型有显著性差异,而Ⅰ型与Ⅱ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测量的正常成人髋关节间隙指标与X线测量的髋臼角等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对髋关节的评价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间隙 髋臼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髋脱位Salter截骨术髋臼角的矫正及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峰 范广宇 +1 位作者 刘嵘 王星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2-292,共1页
目的 :研究Salter截骨术术中定量地改变髋臼对髋臼角的影响。方法 :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髋臼前旋、ACM角 (Idelberger角 )减少及髋臼外旋与末梢骨片外移、髂骨张角和Y状软骨间距离增加的关系 ,及其对髋臼角的作用。结果 :Y状软骨间增加... 目的 :研究Salter截骨术术中定量地改变髋臼对髋臼角的影响。方法 :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髋臼前旋、ACM角 (Idelberger角 )减少及髋臼外旋与末梢骨片外移、髂骨张角和Y状软骨间距离增加的关系 ,及其对髋臼角的作用。结果 :Y状软骨间增加的距离与末梢骨片外移、髋臼前旋和外旋正相关。髂骨张角与髋臼前旋和ACM角减少正相关 ,与髋臼外旋负相关。髋臼前旋、ACM角减少和髋臼外旋对髋臼角减少作用显著 ,并且增加髋臼外旋可提高髋臼角一次改善率 ,增加髋臼前旋可提高二次矫正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脱位 SALTER截骨术 髋臼角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角、Sharp角与俯倾角的区别
3
作者 李凤春 晁呈明 石福明 《中医正骨》 2003年第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髋臼角 Sharp 俯倾 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测量髋臼角及头髋距变化对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烟辉 吴清木 +4 位作者 黄莹 梁礼平 黄艺峰 杨毅 陈金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髋臼角 关节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旋转角对髋臼角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严亮 王彭 +1 位作者 汤春平 成红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和正常髋关节的髋臼旋转角(acetabular tilt angle,ATA)是否存在差异,以及DDH中ATA对髋臼角度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1例(39...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和正常髋关节的髋臼旋转角(acetabular tilt angle,ATA)是否存在差异,以及DDH中ATA对髋臼角度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1例(39髋)女性DDH患者作为DDH组,患者年龄18~59岁,平均39岁;另选择31例(31髋)无髋关节疾患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69岁。两组均行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ATA、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anteversion angle,AAA)、髋臼外展角(acetabular inclination angle,AIA)、髋臼近端前倾角(acetabular cranial anteversion angle,ACAA)及髋臼扇形角(acetabular sector angle,ASA);其中以ASA评估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TA与AAA、AIA、ACAA的相关性,以及ATA、AAA及AIA与各方向ASA的相关性。结果 DDH组ATA、AAA、AIA均大于对照组,前侧、上侧、后侧ASA均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8,P=0.523)。DDH组ATA与AAA和ACAA成正相关(r=0.439,P=0.001;r=0.436,P=0.002),与AIA无相关性(r=0.123,P=0.308);对照组ATA与AAA、ACAA、AIA均无相关性(r=–0.004,P=0.724;r=–0.079,P=0.626;r=–0.058,P=0.724)。髋臼覆盖方面,DDH组中,ATA、AAA与前侧ASA成负相关(P<0.05),与后侧ASA成正相关(P<0.05),与上侧ASA无相关性(P>0.05);AIA与前侧、上侧ASA成负相关(P<0.05),与后侧ASA无相关性(r=–0.092,P=0.440)。对照组中,ATA与各方向ASA均无相关性(P>0.05)。DDH前壁缺损18髋(46.2%)、侧方缺损15髋(38.5%)、后壁缺损6髋(15.3%)。前壁、侧方、后壁缺损的ATA分别为(22.91±5.06)、(21.59±3.81)、(15.70±10.00)°,后壁缺损的ATA明显小于前壁及侧方缺损(P<0.05),前壁及侧方缺损的A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H的ATA影响髋臼角度,因此对于髋臼前外侧缺损的DDH行髋臼旋前截骨术合理,对于髋臼后壁缺损的DDH则应避免行髋臼旋前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发育不良 旋转 髋臼角 周围截骨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成人髋臼Sharp角正常值的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治龙 艾力江.阿斯拉 +3 位作者 王明礼 孟庆才 方锐 宋玉成 《新疆医学》 2014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的:测量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成人髋臼Sharp角在各个年龄组的正常值范围.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5所附属医院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哈萨克族正常成年人群的骨盆正位片,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纳入哈萨克族正常人群骨盆正位片423例(... 目的:测量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成人髋臼Sharp角在各个年龄组的正常值范围.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5所附属医院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哈萨克族正常成年人群的骨盆正位片,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纳入哈萨克族正常人群骨盆正位片423例(846髋),测量骨盆正位片的Sharp角,统计分析测得的哈萨克族男、女各年龄组的Sharp角正常参考值.结果: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正常人群髋臼Sharp角男、女在51~60岁之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在20~30岁和31~40岁以及41~50岁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组内女性髋臼Sharp角正常值均大于男性.结论:髋臼Sharp角在性别之间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故在临床运用这些指标评价髋关节发育时需要采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rp 哈萨克族 正常值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影像学测量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胜军 赵丽 +2 位作者 韩永台 金宝城 孙彦豹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设计新的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影像学诊断测量方法,即股骨头中心点上移及外移参数,为影像学诊断髋臼发育不良提供辅助测量方法。方法:对所选病例进行测量,自骶髂关节下缘点A至"泪滴"水平线交点B的垂直距离,由股骨头中心点向A... 目的:设计新的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影像学诊断测量方法,即股骨头中心点上移及外移参数,为影像学诊断髋臼发育不良提供辅助测量方法。方法:对所选病例进行测量,自骶髂关节下缘点A至"泪滴"水平线交点B的垂直距离,由股骨头中心点向AB做垂线交于点C,AC/AB×100%为股骨头上移指数,值越小股骨头上移越多。以耻骨联合中点做人体中轴线,以髋臼外缘、股骨头中心点、"泪滴"最低点做中轴线的平行线,经髂前上棘做这4条线的垂线,交于点O、A、B、C,OB/OA×100%为股骨头中心外移指数,值越小股骨头中心点外移距离越小。AB/AC×100%为股骨头中心外移指数"泪滴"点,值越小股骨头中心点外移距离越大。根据髋关节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CEA)<20°,Sharp角>45°,头臼指数<75%,分发育不良组和正常组,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股骨头中心外移指数最佳诊断分界点为84.45%,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70.5%;股骨头中心上移指数最佳诊断分界点为76.25%,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69.7%;股骨头中心外移(泪滴)指数的最佳诊断分界点为30.15%,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76.6%。结论:股骨头中心上移指数和外移(泪滴)指数以76.25%和30.15%为界,高于此值髋臼发育良好。股骨头中心外移指数以84.45%为界,高于此值髋臼发育不良,可作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 关节中心边缘 髋臼角 指数 X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后方包容角法和Keith法评价髋臼后壁骨折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良庆 韦向东 +1 位作者 蒙世远 苏义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髋臼后方包容角法评价髋臼后壁骨折髋臼后方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例单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在CT上分别采用髋臼后方包容角法和Keith法评估髋臼后方的稳定性,并对判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髋臼后方的完全包容角、稳定包容... 目的探讨髋臼后方包容角法评价髋臼后壁骨折髋臼后方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例单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在CT上分别采用髋臼后方包容角法和Keith法评估髋臼后方的稳定性,并对判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髋臼后方的完全包容角、稳定包容角和不稳定包容角的平均值分别为92.38°±10.53°、73.86°±9.36°、51.90°±6.43°,2名测量人员自身和两者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95,说明此方法的可信度高且可重复性好。Keith法和髋臼后方包容角法对髋臼后方稳定性的判定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824。以髋臼后方稳定性试验为参照,髋臼后方包容角法判定髋臼后方稳定性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均高于Keith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4、0.764、0.904,P>0.05)。结论髋臼后方包容角法与传统的Keith法在髋臼后壁骨折稳定性的判定结果基本一致,但该法不需参照对侧,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尤其适用于对侧髋臼合并骨折或有先天性畸形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壁骨折 稳定性 后方包容 Keith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外移、上移及泪滴基线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自身对照,诊断性试验及预试验结果
9
作者 秦迪 胡世伟 +5 位作者 李会杰 何丽英 吴啸波 吴涛 马文辉 韩永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039-3043,共5页
背景: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常合并髋臼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会使股骨头中心点位置发生改变,这样在使用骨盆X射线成像测量影像学诊断指标——中心边缘角、髋臼角、头臼指数时就会存在误差,从而影响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准确性。目的:试验提出... 背景: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常合并髋臼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会使股骨头中心点位置发生改变,这样在使用骨盆X射线成像测量影像学诊断指标——中心边缘角、髋臼角、头臼指数时就会存在误差,从而影响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准确性。目的:试验提出了3种新的X射线指标测量方法,分别测量股骨头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的变化,这些结果指标均用相对比值表示,可规避测量角度带来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导致的误差,以期对髋臼发育不良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方法:试验在中国河北省,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纳入行骨盆正位X射线片检查的成人患者200例,男女各100例,采用Photoshop CS5软件对X射线图像进行健侧及患侧影像学指标测量及分析。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股骨头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敏感度;次要观察指标为股骨头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股骨头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特异、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股骨头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与中心边缘角、髋臼角、头臼指数的相关性,影响髋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目前试验已得到241例骨盆正位X射线检查的男性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患侧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分别为(86.8±0.6)%,(75.8±2.0)%及(76.2±0.5)%,此3个指数与髋关节CE角、Sharp角及头臼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试验经中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批准号:KE2016-011-1)。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告,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800016375),注册方案版本号1.0。讨论:试验结果旨在证实采用3种新的X射线指标(股骨头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的测量方法,与单纯指标测量中心边缘角、髋臼角,头臼指数相比较,可提高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避免诊断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关节 股骨头坏死 发育不良 成人 股骨头外移指数 股骨头上移指数 股骨头泪滴基线外移指数 中心边缘 髋臼角 指数 关节Harris评分 诊断性试验 敏感性 特异性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髋臼X线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庆兰 姜瑞涛 《青岛医药卫生》 1999年第6期455-455,共1页
髋关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疾病的发生与髋臼结构密切相关。有关髋臼的测量文献已有不少报道,在髋臼深度的测量上,我们认为Murray法以耻骨联合内上角作支点测量髋臼深度有一定价值,但受骨盆形态的影响较大,对扁平形或人猿形骨盆均产生较... 髋关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疾病的发生与髋臼结构密切相关。有关髋臼的测量文献已有不少报道,在髋臼深度的测量上,我们认为Murray法以耻骨联合内上角作支点测量髋臼深度有一定价值,但受骨盆形态的影响较大,对扁平形或人猿形骨盆均产生较大误差;本测量法简单实用,能较准确反应髋臼的形态结构,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角 X线测量 股骨头的血供 临床意 深度 关节 成人 形态结构 关节疾病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全髋置换术中髋杯置入角度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怀宁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1999年第2期 46-48,共3页
髋臼置位是THR中关键步骤之一,其置位直接影响到髋关节功能,国内学术界和临床中在髋臼置位上仍存在着一些分岐,故本文对髋臼植入角度有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专家学者制定统一标准。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假体 前倾 髋臼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子秋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9月~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DDH患儿78例,按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行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对照组行闭合复位铝板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9月~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DDH患儿78例,按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行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对照组行闭合复位铝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手术前后髋臼角、前倾角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疗效评价:实验组优32例,良6例,中1例,优良率为97. 4%;对照组优21例,良10例,中4例,差4例,优良率为79. 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实验组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和切口感染各1例,并发症率为5. 1%,对照组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切口感染4例,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3例,并发症率为25. 6%;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患儿髋臼角、前倾角均较术前1 d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相对于传统固定方法,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儿童DDH有利于促进髋臼角、前倾角恢复正常,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berton成形术 发育性关节脱位 髋臼角 前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失败原因分析
13
作者 张如荣 杨利平 +3 位作者 朱建 金晓明 吴炯 叶文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2-23,共2页
为探讨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失败原因。方法:选择1993年全年共经手法闭合复位患儿60例计79髋,闭合复位失败16例计17髋。测量所有病例闭合复位前后髋臼角和相对髋臼深度的变化。结果:闭合复位失败病例髋臼角由34.60±0.... 为探讨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失败原因。方法:选择1993年全年共经手法闭合复位患儿60例计79髋,闭合复位失败16例计17髋。测量所有病例闭合复位前后髋臼角和相对髋臼深度的变化。结果:闭合复位失败病例髋臼角由34.60±0.56°降至31.90±1.62°.相对髋臼深度由5.50±0.50mm增至6.80±0.40mm;而闭合复位成功病例髋臼角由36.40±3.40°降至26.50±2.53°,相对髋臼深度由5.30±1.02mm增至8.10±1.81mm。结论:闭合复位失败组患儿的髋臼不发育.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闭合复位 髋臼角 先天性关节脱位 失败原因分析 患儿 失败病例 治疗失败 幼儿 深度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诊治
14
作者 邵益民 《交通医学》 2003年第5期524-524,526,共2页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 5例THA术后脱位的病例 ,分析其外展肌力及髋臼角的参数。结论 :THA术后脱位原因多种 ,主要与手术入路、假体位置、软组织张力、体位不当有关 ;闭合复位 +髋人...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 5例THA术后脱位的病例 ,分析其外展肌力及髋臼角的参数。结论 :THA术后脱位原因多种 ,主要与手术入路、假体位置、软组织张力、体位不当有关 ;闭合复位 +髋人字石膏固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关节脱位 术后 影响因素 闭合复位 髋臼角 外展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尔截骨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50例
15
作者 王莹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先天性脱位 沙特尔截骨 髋臼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存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一鸣 徐一宏 徐卫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目前我国关于金属对金属关节系统的髋关节表面置换(HRA)患者缺乏相关临床生存分析结果的报道。文中旨在对金属对金属关节系统的HRA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究影响假体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到2010年5月长海医院关... 目的目前我国关于金属对金属关节系统的髋关节表面置换(HRA)患者缺乏相关临床生存分析结果的报道。文中旨在对金属对金属关节系统的HRA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究影响假体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到2010年5月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行金属对金属关节系统HRA术的113名患者(146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10.2年。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假体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共有17例患者(17髋)进行了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术后10年的Harris评分[(90.3±10.8)分]较术前[(51.4±7.8)分]显著提高(P<0.001)。骨盆平片评估有6例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 I型;2例股骨颈缩窄,2例有透亮线,但无明显松动迹象。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RA术后10年生存率为87.1%(95%CI:80.8%~93.4%)。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相对于髋臼假体外展角45°~55°,>55°相对危险度为2.381,<45°相对危险度为0.251。结论 HRA术后生存率较高,且假体生存率与髋臼假体安放位置(外展角)相关,应注意髋臼假体外展角>55°时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表面置换 无菌性松动 生存分析 假体外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超声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彩霞 崔薇 韩丽莎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3143-314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评估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实施髋关节筛查确诊为DDH的82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收稳定试验分为稳定组(n=59)和不稳定组(n=23)。统计...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评估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实施髋关节筛查确诊为DDH的82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收稳定试验分为稳定组(n=59)和不稳定组(n=23)。统计异常关节类型(Graf分型);比较两组患儿关节超声定量检查结果(髋臼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头耻距),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定量检查结果联合诊断DDH患儿髋关节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月龄DDH患儿骨化中心出现率,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骨化中心出现与月龄的相关性。结果82例DDH患儿中Ⅱa型39.02%,Ⅱb型28.05%,Ⅱc型19.51%,D型10.98%,Ⅲ型2.44%。不稳定组患儿的α角、股骨头覆盖率分别为(49.51±3.57)°、(42.58±2.64)%,明显低于稳定组的(52.20±4.47)°、(45.17±2.44)%,β角、头耻距分别为(67.20±3.38)°、(3.14±0.59)mm,明显高于稳定组的(64.60±3.47)°、(2.26±0.5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定量检查结果联合诊断DDH患儿髋关节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敏感度为95.65%,特异度为93.22%;不同月龄DDH患儿骨化中心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DH患儿骨化中心出现与其月龄呈正相关(r=0.815,P<0.001)。结论超声定量分析可客观准确评估DDH患儿髋关节发育情况及稳定性,随着婴儿月龄增加,其股骨头骨化中心出现率越高,影响超声检查,因此临床需尽早进行检查诊断,有利于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发育性关节异常 α β 股骨头覆盖率 骨化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后方包容角对髋臼后壁骨折稳定性评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钢 李国 沈宁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后方包容角值这一新指标对髋臼后壁骨折稳定性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4例单侧髋臼后壁骨折健侧的CT影像资料进行测量,估算出髋臼后壁完整和骨折20%、50%时髋臼后方包容角的大小,并利用该值对髋臼后壁骨折进行稳定性判... 目的探讨髋臼后方包容角值这一新指标对髋臼后壁骨折稳定性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4例单侧髋臼后壁骨折健侧的CT影像资料进行测量,估算出髋臼后壁完整和骨折20%、50%时髋臼后方包容角的大小,并利用该值对髋臼后壁骨折进行稳定性判定。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对髋臼后方包容角测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将利用该方法进行髋臼后壁骨折稳定性判定的结果与传统Keith法进行比较。结果髋臼后壁完整和骨折20%、50%时髋臼后方包容角分别为(92.47±10.96)°、(74.30±9.5)°、(52.57±6.27)°不同测量者之间的ICC值为0.977~0.996,不同时间的ICC值为0.977~0.996,利用髋臼后方包容角法对髋臼后壁骨折稳定进行判定的结果与利用Keith法的结果之间的Kappa值为0.816。经髋臼后方稳定性试验判定,两者的准确率分别为84.2%和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3,P=0.558〉0.05)。结论髋臼后方包容角测量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对髋臼后壁骨折稳定性进行判定的结果与传统的Keith法一致性好,并且该方法简便、临床应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稳定性 CT 后方包容
原文传递
髋臼成形术失误或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吉士俊 张立军 李连永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06-608,共3页
关键词 成形术 发育性脱位 发育不良 小儿 X线检查 髋臼角
原文传递
新生儿骨盆临床——X线测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恒礼 俞月华 朱学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4-205,共2页
本文报告对494例出生7天之内新生儿所作普查的结果,经骨科临床与X线骨盆前后位摄片对比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笔者认为:(1)临床与X检查结果并不一致,即临床表现异常,而X线表现可在正常范围,相反,临床表现正常者,其X线所见可不正常。因... 本文报告对494例出生7天之内新生儿所作普查的结果,经骨科临床与X线骨盆前后位摄片对比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笔者认为:(1)临床与X检查结果并不一致,即临床表现异常,而X线表现可在正常范围,相反,临床表现正常者,其X线所见可不正常。因此一次性的临床或X线检查,并不能诊断或除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中国新生儿正常髋臼角为20°~30°,超过30°甚至40°者也不一定会发展成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因,不仅有髋臼先天性发育障碍,也必须有股骨头对髋臼的正常活动刺激之缺乏。(4)必须强调,早期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要定期地、系统地对出生一年内的幼儿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角 关节脱位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