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强度超声促进兔骨-肌腱结合部早期恢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钢 陈鸿辉 +4 位作者 杨小红 王文 叶惠贞 梁佩红 秦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7-769,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强度超声对骨-肌腱结合部位恢复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 16只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 超声组每日接受低强度超声刺激, 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术后6、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n=4) 做大体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目的: 观察低强度超声对骨-肌腱结合部位恢复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 16只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 超声组每日接受低强度超声刺激, 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术后6、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n=4) 做大体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大体见超声组腱-骨结合部愈合较早; 组织学观察显示超声组6周可以看到骨-肌腱结合部纤维母细胞、成骨细胞增生活跃, 12周出现软骨带, 部分胶原纤维长入新生的骨质中, 恢复较对照组迅速。结论: 低强度超声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 骨-肌腱结合部 损伤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董飞 陈鸿辉 +5 位作者 杨小红 王文 沈雁 梁佩红 谭见容 梁伟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6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uronic F-127载体材料结合后,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6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uronic F-127载体材料结合后,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植入细胞。在术后6、12、18周进行X线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评估。[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6、12、18周实验组骨-肌腱结合部新生骨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骨-腱结合部愈合较早。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6周有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增生,并可见新骨形成;12周,髌腱与松质骨接触面软骨细胞移行带形成;18周,纤维软骨移行带排列更有序。Safranin0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6周,基质染色较深,部分骨-腱结合处可见相对浓染区;12周,基质染色范围明显减少,沿类软骨细胞走行分布;18周,类软骨细胞集中的区域染色较12周有所减退。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6、12、18周骨-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较对照组迅速。[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细胞增生,促进其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肌腱结合部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肌腱结合部损伤愈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江斌 陈鸿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年第5期296-298,共3页
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中重建正常的纤维软骨移行带是恢复肌肉-肌腱-骨关节间动力传导功能的关键。纤维软骨带结构复杂,再生能力较差,致使骨-肌腱结合部的再生十分困难而缓慢。研究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中特征性结构纤维软骨移行带的... 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中重建正常的纤维软骨移行带是恢复肌肉-肌腱-骨关节间动力传导功能的关键。纤维软骨带结构复杂,再生能力较差,致使骨-肌腱结合部的再生十分困难而缓慢。研究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中特征性结构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机制,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后康复锻炼具有深远意义。影响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的因素很多,手术重接技术、局部固定方法、局部生物力学环境、术后康复锻炼方案等,均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及纤维软骨移行带重建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就近年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肌腱结合部 组织修复 损伤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在骨-肌腱结合部纤维软骨带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小红 陈鸿辉 +3 位作者 王文 梁佩红 谭见容 秦岭 《广州医药》 2007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BTJ)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部分髌骨切除模型,超声组在术后3天开始为期6周的LIPUS治疗;对照组在术后不给予治疗;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BTJ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BTJ)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部分髌骨切除模型,超声组在术后3天开始为期6周的LIPUS治疗;对照组在术后不给予治疗;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BTJ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评估其疗效。结果①组织学结果显示,超声组术后6周在截骨界面有大量新骨生成,BTJ可见大量新生软骨细胞;术后12周纤维软骨带初步形成;术后18周可见具有过渡结构的纤维软骨带。而对照组术后6周纤维母细胞增生,无新骨形成;术后18周出现大量新生软骨细胞,但缺乏纤维软骨带的过渡结构。②术后6、12和18周的力学测量结果显示,各组BTJ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建,三个时间点超声组的极限拉应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PUS可使骨、软骨等多种细胞增生,通过促进新骨形成及重建纤维软骨带而加快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软 骨-肌腱结合部 低强度脉冲超声 生物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早期愈合的动物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董飞 陈鸿辉 +4 位作者 杨小红 王文 沈雁 梁佩红 谭见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uronic F-127载体材料结合后,...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uronic F-127载体材料结合后,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植入细胞。在术后6、12、18周处死动物取标本(n=4)进行生物力学检测评估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愈合恢复情况。[结果]生物力学结果显示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拉断负荷及极限拉应力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结论]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拉断负荷、极限拉应力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力学特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细胞早期愈合,提高其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肌腱结合部 愈合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骨-腱结点动物模型的建立及MRI动态观察
6
作者 梁佩红 李爱国 +5 位作者 何敏聪 钟敏之 陈松 梁治平 杨小红 王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建立骨-肌腱结点愈合过程的动物模型并进行MRI观察。方法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行兔髌骨部分切除后,再行髌腱结合术,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进行大体和MRI检查。结果大体和MRI检查动态显示术后2、4、8、12周骨-肌腱结合部组... 目的建立骨-肌腱结点愈合过程的动物模型并进行MRI观察。方法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行兔髌骨部分切除后,再行髌腱结合术,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进行大体和MRI检查。结果大体和MRI检查动态显示术后2、4、8、12周骨-肌腱结合部组织愈合过程,该过程以松质骨再生和骨-肌腱愈合接点纤维软骨带的再生为特征,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恢复。结论经改良的动物模型不影响骨-肌腱结点愈合,有利于MRI的正确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肌腱结合部 愈合 动物模型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疗法促进髌骨-髌腱结合部损伤早期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鸿辉 杨小红 +3 位作者 王文 梁佩红 徐钢 秦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LIPUS)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 (BTJ)损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周龄成年雌性新西兰兔63只,建立髌骨部分切除模型,随机分为超声组、复合组和对照组。超声组在术后3 d开始为期6周的LIPUS治疗,...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LIPUS)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 (BTJ)损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周龄成年雌性新西兰兔63只,建立髌骨部分切除模型,随机分为超声组、复合组和对照组。超声组在术后3 d开始为期6周的LIPUS治疗,复合组在术后1-4周给予LIPUS治疗,在 5-12周给予FES治疗。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BTJ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1)组织学结果显示,超声组和复合组术后6周在截骨界面均有大量新骨生成,BTJ可见大量新生软骨细胞;术后12周纤维软骨带初步形成;术后18周可见具有过渡结构的纤维软骨带。对照组术后6周纤维母细胞增生,无新骨形成;术后18周出现大量新生软骨细胞,但缺乏纤维软骨带的过渡结构。(2)术后 6,12和18周的力学测量结果显示,各组BTJ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建,3个时间点超声组、复合组的极限拉应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IPUS和FES可使骨、软骨等多种细胞增生,通过促进新骨形成及重建纤维软骨带的过渡结构,从而加快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肌腱结合部 低强度脉冲超声 功能性电刺激
原文传递
兔前交叉韧带BTJ损伤愈合模型中Tob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价值研究
8
作者 贾一鑫 沈锋 +1 位作者 王进 康一凡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2期20-23,共4页
目的 研究兔前交叉韧带骨-肌腱结合部(BTJ)损伤愈合模型中Tob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价值.方法 取2.0~3.5 kg新西兰大白兔(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BTJ损伤愈合组、BTJ损伤愈合+si-Tob注射组,检测... 目的 研究兔前交叉韧带骨-肌腱结合部(BTJ)损伤愈合模型中Tob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价值.方法 取2.0~3.5 kg新西兰大白兔(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BTJ损伤愈合组、BTJ损伤愈合+si-Tob注射组,检测Tob基因的mRNA水平、蛋白水平及生物力学指标:肌腱开始断裂负荷、完全断裂负荷.结果 BTJ损伤愈合组的开始断裂负荷[(27.3±4.9)N比(42.9±8.4)N,t=9.472,P=0.014]、完全断裂负荷[(44.2±7.8)N比(68.8±12.1)N,t=6.783,P=0.028)]均低于假手术组,Tob基因的mRNA水平[(192.6±30.6)比(100.0±13.4),t=11.874,P=0.009)]和蛋白水平[(228.3±37.9)比(100.0±14.9),t=13.273,P=0.003]均高于假手术组;BTJ损伤愈合+si-Tob注射组的开始断裂负荷[(38.5±7.2)N比(27.3±4.9)N,t=6.374,P=0.029)]、完全断裂负荷[(63.1±11.4)N比(44.2±7.8)N,t=6.938,P=0.025)]均高于BTJ损伤愈合组,Tob基因的mRNA水平[(120.3±20.3)比(192.6±30.6),t=8.993,P=0.023)]和蛋白水平[(135.8±18.9)比(228.3±37.9),t=10.374,P=0.018]均低于BTJ损伤愈合组.结论 Tob蛋白参与BTJ的损伤修复过程,抑制Tob的表达,有助于提高肌腱的强度和极限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肌腱结合部 Tob蛋白 前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