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意义及其对骨髓细胞瘤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玉峰 段江洁 +2 位作者 李琳 卞修武 余时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911-1921,共11页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aldehyde dehydrogenase family 18 member A1,ALDH18A1,又称为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预后判断意义,探讨ALDH18A1与骨髓细胞瘤原癌基因(mye...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aldehyde dehydrogenase family 18 member A1,ALDH18A1,又称为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预后判断意义,探讨ALDH18A1与骨髓细胞瘤原癌基因(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MYC)的相关性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比较ALDH18A1在人结直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的表达,列联表分析ALDH18A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ALDH18A1的预后判断意义;四唑化合物(methyl-thiazolyldiphenyl-sulfo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S)检测下调ALDH18A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ALDH18A1与MYC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低ALDH18A1后MYC基因的表达,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讨ALDH18A1与MYC下游靶基因活化的关系。结果 ALDH18A1在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相关(风险比为1. 996,95%置信区间为1. 012~3. 939,P=0. 046);下调ALDH18A1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ALDH18A1与MYC表达正相关;下调ALDH18A1抑制MYC基因表达;ALDH18A1高表达患者中,c-MYC靶基因显著富集。结论 ALDH18A1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因子,并可能通过调控MYC基因表达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 生存分析 细胞增殖 骨髓细胞基因 基因集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与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田中伟 宋向凤 +2 位作者 冯捷 彭振辉 毕新岭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C和癌旁组织皮损中HPV及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HPV和FHIT蛋白在癌旁正常皮肤鳞状上皮组织、非典...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C和癌旁组织皮损中HPV及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HPV和FHIT蛋白在癌旁正常皮肤鳞状上皮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及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FHIT蛋白在分化不同的肿瘤组织表达具有差异性(P<0.01);HPV和FHIT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PV和FHIT共同参与了SCC的发生,FHIT表达状况与SCC的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皮肤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癌基因对鸡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宁 于莹莹 +4 位作者 王珊珊 乔书培 王伟 闫晓红 李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2,共6页
人乳头瘤病毒的16型E6和E7癌基因已广泛用于建立哺乳动物的永生化细胞,但能否用于建立鸡的永生化细胞尚不清楚。试验究克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和E7癌基因,分别构建这两个病毒癌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成逆转录病毒颗粒,... 人乳头瘤病毒的16型E6和E7癌基因已广泛用于建立哺乳动物的永生化细胞,但能否用于建立鸡的永生化细胞尚不清楚。试验究克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和E7癌基因,分别构建这两个病毒癌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成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鸡前脂肪细胞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E6和E7基因对鸡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7基因显著促进鸡前脂肪细胞增殖,而E6基因则作用不明显。本研究为E6和E7基因在鸡细胞永生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E6基因 E7基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癌基因E6和E7对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淼 孙峥嵘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2361-2364,共4页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PV感染细胞可通过癌基因E6和E7靶向细胞途径引起多种细胞改变,主要包括调节细胞周期进展、逃避细胞凋亡、诱导DNA损伤、影响细胞代谢等,最终在细...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PV感染细胞可通过癌基因E6和E7靶向细胞途径引起多种细胞改变,主要包括调节细胞周期进展、逃避细胞凋亡、诱导DNA损伤、影响细胞代谢等,最终在细胞内发挥其致瘤作用。本文将主要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癌基因E6和E7引起的细胞改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基因E6 基因E7 细胞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转化基因E_7的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广 黄洪章 李金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05-108,共4页
【目的】准确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粘膜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的感染状况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从 30例未经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 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粘膜切... 【目的】准确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粘膜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的感染状况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从 30例未经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 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粘膜切取标本 ,液氮冷冻保存 ;常规提取组织DNA ,设计HPV16E7转化基因特异性引物 ,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对PCR结果进行检测 ,记录结果。【结果】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检测到 11例HPV16阳性 ,感染率 36 7% ;30例正常对照组中检测到 4例HPV16阳性 ,感染率 11 1%。经 χ2 检验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结论】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有一定关系 ,但HPV1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病毒 口腔肿 基因E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B细胞淋巴瘤Epstein-Barr病毒感染与癌基因
6
作者 顾依群 刘淑云 +4 位作者 贾鲲鹏 李宁 李敏 钟博南 高子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 :研究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的Epstein Barr(EB)病毒感染、p5 3、p2 1ras基因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对瘤细胞进行免疫表型研究 ,CD2 0、CD45RA、CD79a鉴定瘤细胞的B细胞分化 ,CD45RO、CD3除外瘤... 目的 :研究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的Epstein Barr(EB)病毒感染、p5 3、p2 1ras基因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对瘤细胞进行免疫表型研究 ,CD2 0、CD45RA、CD79a鉴定瘤细胞的B细胞分化 ,CD45RO、CD3除外瘤细胞T细胞分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瘤细胞 p5 3基因表达、p2 1ras基因表达。EB病毒寡核苷酸探针 (EBER)原位杂交 ,观察瘤细胞EB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34例肠道B细胞淋巴瘤好发部位为回肠和结肠 ,以单发瘤结节多见 ,常伴有表面溃疡形成。 34例中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9例 (2 6 .5 % ) ,19例为惰性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ZL MALT型 ) (5 5 .9% ) ,6例为MZL MALT型伴高度恶性转化(17.6 % )。EBV EBER原位杂交检测 ,全部病例为阴性。p5 3蛋白表达共有 2 3例 ,占全部病例的 6 7.6 % (其中高度恶性占 47.8% ) ;16例有 p2 1ras的表达 ,为 47.1% (其中高度恶性占 43.8% )。有 15例同时检出 p5 3蛋白和p2 1ras的表达 ,占病例数的 44 .1%。结论 :34例肠道B细胞淋巴瘤以惰性为多见 ,但恶性转化明显。EBV的研究提示肠道B细胞淋巴瘤有别于T细胞淋巴瘤 ,与EBV感染无关。p5 3蛋白的表达高于 p2 1ras,p5 3和 p2 1ras的共同表达检出率较高 ,提示癌基因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B细胞淋巴 Epstein—Barr 病毒感染 基因 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Ki67-siRNA的溶瘤腺病毒抑制人肾癌ACHN细胞Ki67基因表达及增殖研究
7
作者 史震 郑骏年 +4 位作者 毛立军 郑宏祥 温儒民 李望 刘俊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0-793,799,共5页
目的:研究表达Ki67-si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Ki67)对肾癌ACHN细胞Ki67基因表达及增殖抑制作用。方法:ZD55-Ki67、溶瘤腺病毒ZD55、表达Ki67-siRNA的增殖缺陷腺病毒Ad-Ki67感染人肾癌ACHN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E1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 目的:研究表达Ki67-si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Ki67)对肾癌ACHN细胞Ki67基因表达及增殖抑制作用。方法:ZD55-Ki67、溶瘤腺病毒ZD55、表达Ki67-siRNA的增殖缺陷腺病毒Ad-Ki67感染人肾癌ACHN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E1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检测Ki67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结果:感染ZD55-Ki67、ZD55的ACHN细胞表达E1A;抑制Ki67表达作用依次为ZD55-Ki67>Ad-Ki67>ZD55。ZD55-Ki67、ZD55、Ad-Ki67感染的ACHN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6.3±3.1)、(25.3±2.5)、(37.0±3.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2.1)(P<0.01),每种病毒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存活率(%)分别为(40.9±2.2)、(71.3±6.6)、(86.8±3.1),每种病毒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ACHN细胞的细胞毒作用ZD55-Ki67>ZD55>Ad-Ki67。结论:表达Ki67-siRNA的溶瘤腺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肾癌ACHN细胞Ki67基因表达、诱导凋亡、杀伤肾癌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KI67基因 RNA干扰 ACHN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人抑瘤素M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胡朝全 孙诚谊 +1 位作者 孙连生 王玉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构建了含人抑瘤素M(HOSM)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HOSM,观察其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2在体外生长抑制情况,为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含HOSM基因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HOSM,报告基因AD-GFP... 目的构建了含人抑瘤素M(HOSM)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HOSM,观察其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2在体外生长抑制情况,为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含HOSM基因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HOSM,报告基因AD-GFP检测腺病毒的对胰腺癌细胞系的转染效率;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2转染含HOSM基因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HOSM后,用RT-PCR法检测外源HOSM基因在其中的表达;苔盘兰染色、细胞计数法检测AD-HOSM对Capan-2的体外增殖抑制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AD-HOSM,AD-HOSM对胰腺癌细胞Capan-2有较高的转染效率,HOSM基因在转染细胞能有效的表达。休外试验示AD-HOSM明显抑制CAPAN-2的的生长。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HOSM表达能有效抑制Capan-2在体外的增殖,提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OSM基因治疗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载体 素M 基因转移 逆转录PCR 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溶瘤腺病毒策略进行肝细胞癌基因治疗的思考
9
作者 陈泽建 陆应麟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研制有效的肝细胞癌生物治疗制剂 ,作为现有治疗手段的有益补充或替代 ,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采用腺病毒溶瘤策略开展肝细胞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是一个新的方向。文章概述了此方向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 细胞 基因治疗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Ⅴ.人乳头瘤病毒与细胞原癌基因协同致癌的可能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兵兵 李昆 司静懿 《合肥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3-7,共5页
本研究以α—^(32)P—dCTP标记的c—myc,c—fos和c—Ha—ras癌基因为探针,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对15例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基因组已发生整合的宫颈癌标本中上述三种癌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含有HPV... 本研究以α—^(32)P—dCTP标记的c—myc,c—fos和c—Ha—ras癌基因为探针,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对15例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基因组已发生整合的宫颈癌标本中上述三种癌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含有HPV—16基因组整合的大多数宫颈癌组织(10/15)中,细胞myc(c—myc)原癌基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增或(和)重排,个别宫颈癌组织同时存在着c—ras原癌基因的重排,而HPV—16阳性但未发生整合的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亚临床乳头瘤病毒感染)无类似的分子改变,提示c—myc原癌基因的扩增或(和)重排可能与HPV—16的整合有关,并协同参与致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人乳头病毒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与癌基因C-myc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王继群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97-99,共3页
本文从分子水平对喉鳞癌的病毒病因学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病毒病因学机制,试图揭示喉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该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数。第一部分:采用DNADotblot杂交技术对21例喉鳞癌、4例喉乳头状... 本文从分子水平对喉鳞癌的病毒病因学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病毒病因学机制,试图揭示喉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该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数。第一部分:采用DNADotblot杂交技术对21例喉鳞癌、4例喉乳头状瘤、2例喉角化症及6个正常喉组织进行HPV11和HPV16DNA同源序列研究。其结果为(1)两型HPV在喉鳞癌中的总感染率是6666%(14/21),4例喉乳头状瘤均有HPV感染,6例正常喉组织中仅有1例HPV11感染。喉癌及癌前期病变的HPV感染同正常喉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5)。(2)HPV16型为致癌的高危险性病毒,HPV11型为致癌的低危险性病毒。HPV16的感染率分别占喉鳞癌、癌前期病变及正常喉组织的3809%、25%及0%,这说明HPV16与喉鳞癌的发生有关。第二部分:采用PCR技术在HPVE1区设计包括13个亚型的公共引物(主要有6、8、11、13、16、18、30、31、32、33、45及51型)对25例喉鳞癌、9例鳞癌颈清淋巴结(病理证实5例有癌转移)、8例喉乳头状瘤、2例喉角化症及6个正常喉组织进行研究。结果提示与喉鳞癌有关的HPV亚型较多,HPV-E1片段可能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乳头病毒 基因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p16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与扁桃体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
12
作者 刘锡滨 张春梅 +1 位作者 王佳明 李振恺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7期66-68,共3页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p16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与扁桃体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7例扁桃体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PV感染、p16基因、E...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p16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与扁桃体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7例扁桃体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PV感染、p16基因、EGFR检测。观察患者HPV感染情况和p16基因、EGFR水平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7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11例(27.73%),阴性26例(70.27%);p16基因高表达12例(32.43%),低表达25例(67.57%);EGFR阳性18例(48.65%),阴性19例(51.35%)。HPV感染阳性率、p16基因高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EGFR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扁桃体鳞状细胞癌患者HPV感染阳性率、p16基因高表达、EGFR阳性率均较高,且HPV感染阳性率、p16基因高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分级有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鳞状细胞 人乳头病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素结构域家族蛋白3促进MYCN扩增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体外增殖
13
作者 张瑶 张璇 +4 位作者 贾安娜 战世佳 郭金鑫 常艳 郭永丽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探究嗅素结构域家族蛋白3(OLFM3)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功能。方法利用R2基因组分析及可视化平台分析OLFM3在NB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和v-myc禽类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神经母细胞瘤衍生同源基因(MYCN)扩增和患儿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究嗅素结构域家族蛋白3(OLFM3)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功能。方法利用R2基因组分析及可视化平台分析OLFM3在NB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和v-myc禽类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神经母细胞瘤衍生同源基因(MYCN)扩增和患儿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Depmap数据库中OLFM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以及OLFM3表达与MYCN扩增的关系;在NB细胞系SK-N-BE(2)、SH-SY5Y和SK-N-AS中利用靶向siRNA干扰OLFM3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LFM3敲低水平;结晶紫染色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观察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R2数据库分析发现MYCN扩增型NB肿瘤样本的OLFM3表达水平更高(P<0.001);OLFM3高表达组患儿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Depmap数据库分析发现OLFM3在NB中表达水平较其他肿瘤高,MYCN扩增型细胞系中OLFM3的表达水平高于MYCN非扩增型细胞系(P<0.01);在MYCN扩增型NB细胞中,OLFM3敲低后,细胞增殖能力(P<0.001)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0.001),但对MYCN非扩增型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OLFM3特异性促进MYCN扩增型NB细胞增殖,但对MYCN非扩增型细胞影响较小,是MYCN扩增型高危NB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v-myc禽类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神经母细胞衍生同源基因扩增(MYCN) 嗅素结构域家族蛋白3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Caspase-3、c-Myc表达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杨帅 陈芙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Myc)的表达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DLBCL患者作为DLBCL组,另选取同期9... 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Myc)的表达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DLBCL患者作为DLBCL组,另选取同期96例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RHL)患者作为RHL组。比较两组术前组织中Caspase-3、c-Myc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DLBCL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组织中Caspase-3和c-Myc表达的相关性;根据1年后随访结果,比较生存患者与病死患者组织中Caspase-3和C-Myc的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DLBCL组组织中Caspase-3、c-Myc阳性表达率低于RHL组(P<0.05)。不同病理参数患者的Caspase-3比较:Ann Arbor分期Ⅰ~Ⅱ期高于Ⅲ~Ⅳ期,non-GCB型低于GCB型,IPI评分0~2分患者高于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阳性表达率比较:IPI评分0~2分患者高于3~4分患者,结内低于结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织中Caspase-3表达与病理分类呈正相关(P<0.05),与Ann Arbor分期、IPI分数呈负相关(P<0.05);c-Myc表达与IPI评分、原发部位呈负相关(P<0.05)。生存患者组织中Caspase-3和c-Myc阳性表达率低于病死患者(P<0.05)。联合检测Caspase-3和c-Myc的敏感度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DLBCL组织中Caspase-3、c-Myc的表达与DLBCL的疾病进程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管家基因shRNA的双调控溶瘤腺病毒抑制肾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15
作者 李连涛 张宝福 +1 位作者 李慧忠 郑骏年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564-568,共5页
目的研究荷载管家基因GAPDH shRNA的溶瘤腺病毒(TD-GAPDH)对人。肾癌细胞OSRC增殖抑制的作用。方法病毒TD—GAPDH、TD55、ZD55-EGFP感染OSRC细胞、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Western blot法检测E1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研究荷载管家基因GAPDH shRNA的溶瘤腺病毒(TD-GAPDH)对人。肾癌细胞OSRC增殖抑制的作用。方法病毒TD—GAPDH、TD55、ZD55-EGFP感染OSRC细胞、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Western blot法检测E1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GAPDH的mRNA、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结果TD—GAPDH、TD55、ZD55-EGFP感染的OSRC细胞均表达E1A,HK-2细胞均不表达;抑制OSRC细胞GAPDH表达作用依次为TD—GAPDH〉TD55〉ZD55-EGFP。TD—GAPDH、TD55、ZD55-EGFP感染OSRC细胞的凋亡率(%)依次为(48.0±3.17)、(32.3±6.68)、(23.6±5.43),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10MOITD—GAPDH、TD55、ZD55-EGFP感染OSRC细胞,4天后存活率(%)依次为:(26.1±2.98)、(47.2±3.10)、(61.2±2.52)、PBS(10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对OSRC细胞的毒性作用依次为TD—GAPDH〉TD55〉ZD55-EGFP。结论TD—GAPDH能在肾癌OSRC细胞复制,具有显著的抑制肾癌OSRC细胞GAPDH基因表达、诱导凋亡、杀伤肾癌细胞作用。为溶瘤腺病毒进一步荷载癌基因的shRNA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GAPDH基因 短发夹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对妇女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娟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对妇女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某院收取的40例宫颈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同期将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作为研究1组,40例宫颈腺癌组织作为研究2组,借助PCR技术...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对妇女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某院收取的40例宫颈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同期将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作为研究1组,40例宫颈腺癌组织作为研究2组,借助PCR技术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HPV感染23种基因进行分型,对比分析3组的HPV感染率与HPV感染基因型具体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组相较于研究1组和研究2组,HPV感染阳性率较低(P<0.05),且研究2组的HPV感染阳性率相较于研究1组较低(P<0.05);3组患者一重感染、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例数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43基因型的比例(40.00%)最高,研究1组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43.24%)与HPV-18(40.54%)基因型比例最高;研究2组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33.33%)与HPV-18(36.67%)基因型比例最高(P<0.05)。结论:HPV-16与HPV-18基因型与宫颈鳞癌、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均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且积极参与到宫颈癌患者的多重HPV感染中,因此临床需要密切关注HPV的感染,对宫颈癌预防且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感染基因 妇女宫颈鳞状细胞 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对妇女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慧科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7期697-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对妇女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7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患者的5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6例宫颈腺癌组织、54例宫颈正常组织分别作为鳞癌组、腺...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对妇女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7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患者的5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6例宫颈腺癌组织、54例宫颈正常组织分别作为鳞癌组、腺癌组和对照组。收集并分析各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各组发生的HPV感染阳性率、一重感染率、二重感染率、多重感染率,统计HPV感染阳性患者23种HPV基因型构成比。结果:鳞癌组、腺癌组和对照组病程、BMI、高血压疾病史、糖尿病疾病史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V感染持续时间为(7.60±1.03)天,明显短于鳞癌组(21.42±3.15)天和腺癌组(22.84±3.26)天,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共发现47例HPV感染阳性患者,HPV感染阳性率为90.38%;腺癌组共发现34例HPV感染阳性患者,HPV感染阳性率为73.91%;对照组共发现6例HPV感染阳性患者,HPV感染阳性率为11.11%;腺癌组一重感染率最高,鳞癌组二重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最高,对照组一重感染率、二重感染率及多重感染率最低,各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47例HPV感染阳性患者共检测出104例HPV基因型,其中HPV-16基因型占比最大,为40.38%;腺癌组34例HPV感染阳性患者共检测出69例HPV基因型,其中HPV-16基因型占比最大,为30.43%;对照组6例HPV感染阳性患者共检测出8例HPV基因型,其中HPV-43基因型占比最大,为62.50%。结论:HPV感染持续时间可能与宫颈鳞癌、宫颈腺癌发生有关,宫颈癌患者组织中二重感染或者多重感染发生率较高,HPV-16、HPV-43基因型感染可能与宫颈鳞癌及宫颈腺癌发病机制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感染基因 宫颈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前列腺癌并携带SATB1基因shRNA溶瘤腺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毛立军 郑骏年 +3 位作者 李望 王军起 陈家存 孙晓青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9-683,共5页
目的:构建DD3启动子调控并携带SATB1基因shRNA溶瘤腺病毒,研究其对前列腺癌的特异抗肿瘤作用。方法:以pSilencer3.1-SATB1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SATB1-shRNA表达框并克隆至pZD55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ZD55-SATB1-shRNA。EcoRⅤ和XbaⅠ分别酶... 目的:构建DD3启动子调控并携带SATB1基因shRNA溶瘤腺病毒,研究其对前列腺癌的特异抗肿瘤作用。方法:以pSilencer3.1-SATB1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SATB1-shRNA表达框并克隆至pZD55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ZD55-SATB1-shRNA。EcoRⅤ和XbaⅠ分别酶切pZD55-SATB1-shRNA和pZXC2-DD3-E1A,将目的片段连接重组,获得质粒pDD3-ZD55-SATB1,将其与腺病毒包装质粒pBHGE3共转染293细胞。PCR鉴定正确者即为溶瘤腺病毒DD3-ZD55-SATB1。扩增,纯化,测病毒滴度。结晶紫染色观察对前列腺癌细胞毒性;Western印迹检测E1A在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列腺癌细胞中SATB1基因沉默效果。结果:成功构建DD3启动子调控同时携带SATB1-shRNA的溶瘤腺病毒DD3-ZD55-SATB1,初步证实DD3-ZD55-SATB1复制具有高度的前列腺癌靶向性和特异的SATB1基因沉默效果。结论:成功构建的溶瘤腺病毒DD3-ZD55-SATB1为进一步体内外研究其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3启动子 SATB1基因 RNA干扰 病毒 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人乳头瘤病毒与外阴癌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毅 武昕 +1 位作者 季鑫 吴爱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表达缺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外阴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3例外阴鳞癌,23例外阴基底细胞癌,25例疣状癌,21例VINⅢ级和20例外阴正常皮肤中p16基因和... 目的探讨p16基因表达缺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外阴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3例外阴鳞癌,23例外阴基底细胞癌,25例疣状癌,21例VINⅢ级和20例外阴正常皮肤中p16基因和HPV16D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正常外阴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VINⅢ中为61.90%,在外阴鳞癌中为27.91%,在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中未被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16DNA在正常外阴皮肤和外阴鳞癌中未被检出,在VINⅢ中为90.48%,在外阴基底细胞癌中为78.26%,疣状癌中为92%,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基因在外阴鳞癌Ⅰ~Ⅱ期中阳性表达率为34.62%,Ⅲ~Ⅳ期中为17.65%,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中为42.31%,与中分化和低分化的10%及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中为34.48%,与有淋巴结转移的14.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表达缺失与外阴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外阴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降低呈正相关;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VINⅢ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人乳头病毒 外阴 外阴上皮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感染状况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茜 李建文 +1 位作者 高英堂 刘彤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26-928,共3页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扩增HPV DNA和HPV基因分型芯片技术,对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HPV基因亚型分析。结果:40例子宫...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扩增HPV DNA和HPV基因分型芯片技术,对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HPV基因亚型分析。结果: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2例HPV DNA阳性,检出率为5.0%(2/40),均为HPV6型感染;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3例HPV DNA呈阳性,检出率为15.0%(3/20),分别为HPV6型、HPV11型及HPV11型和HPV6型混合感染;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无HPV DNA阳性表达,检出率为0(0/20)。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HPV感染较少,可能不是HPV复制、成熟的适宜宿主上皮,子宫内膜的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PV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 人乳头病毒11 人乳头病毒6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