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氮平、氯丙嗪对人骨髓粒细胞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宪章 《武汉医学杂志》 1992年第2期73-74,共2页
氯氮平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之一,其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毒副作用一直是临床讨论的焦点。本文对应用氯氮平的患者,采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再换算出各系统各阶段有核细胞的绝对值与氯丙嗪对照,以进一步探讨氯氮平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氯氮平 氯丙嗪 骨髓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苯中毒引起罕见的骨髓粒细胞增多症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炳森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1-411,共1页
关键词 苯中毒 骨髓粒细胞增多症 实验研究 病理
原文传递
骨髓粒细胞与红细胞表面CD55 CD59缺失对血液疾病的诊断意义研究
3
作者 童秀珍 梁树 +5 位作者 李娟 苏畅 罗绍凯 彭爱华 周振海 郑冬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粒细胞、红细胞表面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CD55、CD59缺失(CD55-、CD59-,也称PNH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诊治的正常人、阵发性睡眠... 目的探讨骨髓粒细胞、红细胞表面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CD55、CD59缺失(CD55-、CD59-,也称PNH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诊治的正常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多发性骨髓瘤(MM)及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缺失,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人骨髓粒细胞CD55-高于外周血(P<0.05);PNH患者骨髓红细胞CD55-、CD59-高于外周血(P<0.05);正常人、AA、MDS、AML、MM及营养不良性贫血各组间骨髓粒细胞CD55-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一骨髓粒细胞CD55-表达升高特异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5 CD59 骨髓粒细胞 细胞 血液系统疾病 流式细胞
原文传递
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XIAP、TLR4、CXCR2表达及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于睿鹏 范潇婷 +3 位作者 童宏选 邓恺文 罗广彬 马志涛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Toll样受体4(TLR4)、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mR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对得到的中性粒细胞使用... 目的:观察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Toll样受体4(TLR4)、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mR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对得到的中性粒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喜树碱加药处理1h。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XIAP、TLR4、CXCR2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喜树碱作用1h后,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XIAP、TLR4、CXCR2 mRNA表达水平下降,其中喜树碱浓度为2μmol/L和20μmol/L时,上述指标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与空白组相比,喜树碱作用1h后,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略有升高。结论:喜树碱因其具有的拓扑异构酶I毒性诱导骨髓造血干细胞凋亡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同时还可能通过抑制骨髓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诱导其凋亡,减少进入血液前往炎症和肿瘤部位的中性粒细胞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骨髓中性粒细胞 XIAP TLR4 CXCR2 细胞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刺激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成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颜彬 李艳丽 +5 位作者 马全富 周志刚 郭玉琳 戴璇 高晗 吴绪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用下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TBM-PMN)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对U14宫颈癌细胞成瘤、血管生成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TBM-PMN,在体外实验中用G-CSF刺激TBM-PMN产生...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用下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TBM-PMN)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对U14宫颈癌细胞成瘤、血管生成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TBM-PMN,在体外实验中用G-CSF刺激TBM-PMN产生NET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ETs的生成。体内实验研究U14肿瘤细胞与TBM-PMN混合成瘤后,用G-CSFR干扰G-CSF作用或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研究其对U14肿瘤细胞成瘤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在体外实验中将U14肿瘤细胞与TBM-PMN共培养,用anti-G-CSF阻断G-CSF作用或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U14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G-CSF刺激TBM-PMN产生NETs。在体内实验中TBM-PMN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加入G-CSFR或DNA酶Ⅰ后其促肿瘤生长作用及促血管生成作用减弱。在体外TBM-PMN与U14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用anti-G-CSF阻断G-CSF作用或者用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后其抑制凋亡的能力可部分恢复。结论 G-CSF作用下小鼠TBM-PMN能够产生NETs,其对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株具有促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促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正合剂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后骨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寇小妮 朱江(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究养正合剂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后骨髓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以环磷酰胺(CTX)致骨髓功能抑制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rhG-CSF组、养正合剂1组、养正合剂2组,10只/组,连续5 d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 目的:探究养正合剂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后骨髓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以环磷酰胺(CTX)致骨髓功能抑制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rhG-CSF组、养正合剂1组、养正合剂2组,10只/组,连续5 d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2 ml、生理盐水0.2 m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30μg/kg、养正合剂4 mg/kg和8 mg/kg腹腔注射。测定不同时刻可溶性L-选择素(sCD62L)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及血小板(PLT),并分析脾指数及骨髓形态学改变。结果:除空白组外的4组小鼠CTX注射后第7天,血清sCD62L、GM-CSF及外周血WBC、RBC、HGB、ANC、PLT降低,与d 0时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第10天、第14天,rhG-CSF组GM-CSF逐渐达到空白组水平,但sCD62L处于较高水平;养正合剂1组、养正合剂2组sCD62L恢复至空白组水平,此时外周血象指标均接近空白组水平;第14天,血清sCD62LrhG-CSF组>模型组>正合剂1组>养正合剂2组,血清GM-CSF及外周血RBC、HGB、ANC、PLT模型组<养正合剂1组<养正合剂2组<rhG-CSF组,rhG-CSF组、养正合剂1组、养正合剂2组WBC均高于模型组(P<0.05)。末次给药后,rhG-CSF组、养正合剂1组、养正合剂2组脾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骨髓腔面积中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占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养正合剂2组改善效果优于养正合剂1组(P<0.05),但与rhG-CSF组、空白组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rhG-CSF促进造血祖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不同,养正合剂可通过保护骨髓粒细胞系统、调节骨髓粒细胞释放功能障碍,促进骨髓粒细胞释放,继而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象、提升骨髓造血功能,且其促进骨髓粒细胞释放的作用缓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正合剂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骨髓粒细胞 骨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分离纯化及活性检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琳 田蕾 +2 位作者 周璇 杨乐 李丽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分离纯化,并进行鉴定以及活性的检测。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得到的中性粒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和高内涵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Ly6G的表达。同时对得到的细胞加入佛波酯(...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分离纯化,并进行鉴定以及活性的检测。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得到的中性粒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和高内涵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Ly6G的表达。同时对得到的细胞加入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刺激后,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释放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表达情况。结果用Histopaque~?-1077、Histopaque~?-1119分离纯化小鼠骨髓细胞后,细胞表达Ly6G,将分离纯化的细胞加入100 nmol/L PMA刺激2 h后检测MPO的表达增强,实验组是对照组的(3.26±0.22)倍。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体外分离纯化、鉴定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中性粒细胞 分离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小粒细胞成份对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意义
8
作者 高世良 包志明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1996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粒细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中性粒细胞系统Agnor分析
9
作者 侯月卿 刘延庆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531-532,共2页
关键词 AGNOR Agnor数 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骨髓中性粒细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权军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22期3965-3966,共2页
本文对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涂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和瑞姬氏染色比较。结果显示同一患者骨髓涂片,甲苯胺蓝染色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瑞姬氏染色。由于CML患者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均有增多,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的高低... 本文对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涂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和瑞姬氏染色比较。结果显示同一患者骨髓涂片,甲苯胺蓝染色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瑞姬氏染色。由于CML患者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均有增多,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的高低与患者的预后又有着一定的关系,故甲苯胺蓝染色应作为CML患者骨髓涂片的常规化学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甲苯胺蓝染色 骨髓嗜碱性粒细胞分类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亦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9期859-861,共3页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血液组沈亦逵小儿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随年龄而不同:(1)白细胞数,新生儿出生时15~20×109/L,婴儿11~12×109/L,儿童5~7×109/L。(2)中...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血液组沈亦逵小儿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随年龄而不同:(1)白细胞数,新生儿出生时15~20×109/L,婴儿11~12×109/L,儿童5~7×109/L。(2)中性粒细胞数,新生儿出生时65%,中性粒细胞绝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 细胞 粒细胞缺乏症 骨髓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增多 粒系细胞 利血生 中幼粒细胞 细胞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小粒细胞观察
12
作者 赵永杰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2期144-145,共2页
观察了 5 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 10例正常人骨髓小粒细胞面积和种类 ,发现再障时骨髓小粒造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 ,且以组织嗜碱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占优势 ,尤其组织嗜碱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人且体积增大 ,... 观察了 5 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 10例正常人骨髓小粒细胞面积和种类 ,发现再障时骨髓小粒造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 ,且以组织嗜碱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占优势 ,尤其组织嗜碱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人且体积增大 ,伪足增长 ,组织嗜碱细胞与浆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粒细胞 诊断 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前后骨髓细胞碱性磷酸酶定量分析
13
作者 张圣明 李建华 +6 位作者 崔为发 白林 刘荣卿 王树庆 李锋杰 胡匡祜 李子孝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7-10,共4页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人骨髓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用MPV—TAS显微分光图象分析仪进行含量测定。同时也做了25例积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图像分析仪做的含量测定和积分半定量分析一致,CAA治疗前NAP明显高于...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人骨髓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用MPV—TAS显微分光图象分析仪进行含量测定。同时也做了25例积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图像分析仪做的含量测定和积分半定量分析一致,CAA治疗前NAP明显高于正常人,经统计学处理,t=3.8185,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基本治愈、缓解后,有些患者低于正常人,有些患者仍高于正常人,统计学处理,t=2.1013,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统计学处理,t=3.2772,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这对探讨CAA发病机理,帮助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骨髓中性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 显微分光图像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的亚群分布及功能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静茹 陈书铖 +2 位作者 许凯明 陈加弟 黄慧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373-378,共6页
目的 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亚群的分布和功能。方法 收集50例初诊DLBCL患者和30例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标本,10例初诊DLBCL患者和10例健康供者的骨髓标本。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 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亚群的分布和功能。方法 收集50例初诊DLBCL患者和30例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标本,10例初诊DLBCL患者和10例健康供者的骨髓标本。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标本中MDSC两大亚群即单核细胞性MDSC(M-MDSC)和粒细胞性MDSC(G-MDSC)的分布情况。从收集的初诊DLBCL患者和健康供者外周血标本中分别随机选取20例,通过DCFH-DA探针法检测其外周血标本M-MDSC和G-MDSC的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M-MDSC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供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间G-MDSC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70)。初诊DLBCL患者骨髓标本中M-MDSC比例亦高于健康供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间G-MDSC比例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13)。G-MDSC的R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供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2组间M-MDSC的ROS表达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99)。结论 初诊DLBCL患者的外周血、骨髓中M-MDSC亚群比例的上调和外周血G-MDSC的ROS表达水平增高可能参与构成异常免疫微环境,介导疾病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 单核细胞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 粒细胞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巴唑引起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三军 陈文准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6年第4X期17-17,共1页
他巴唑引起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一例报告陈三军陈文准(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330006)药物是引起粒细胞缺乏的常见病因之一,而他巴唑引起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约为1%。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 他巴唑引起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一例报告陈三军陈文准(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330006)药物是引起粒细胞缺乏的常见病因之一,而他巴唑引起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约为1%。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1995年2月底始因确诊为甲状腺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巴唑 急性粒细胞 缺乏症 粒细胞减少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丙种球蛋白 骨髓中性粒细胞 细胞凝集素 格拉诺赛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引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平 端木祥涛 王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81-181,共1页
本文观察患儿15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4例,过敏性紫癜5例,病毒性脑炎4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上述病人除给予支持疗法及病因治疗外,均采用地塞米松短期应用,按0.25mg/(kg·日)投药,给药前白细胞(5.5~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 本文观察患儿15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4例,过敏性紫癜5例,病毒性脑炎4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上述病人除给予支持疗法及病因治疗外,均采用地塞米松短期应用,按0.25mg/(kg·日)投药,给药前白细胞(5.5~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32~0.62。治疗后第9d~12d患儿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至(20.0~24.8)×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82~0.90。此时15例病人体温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前白细胞 化脓性脑膜炎 过敏性紫癜 病毒性脑炎 细胞总数 支持疗法 骨髓粒细胞 淋巴组织 过敏性紫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鼬干粉胶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姚金华 马骏 +5 位作者 杜志荣 夏小军 段赟 田莹 范晓娜 王生梅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黄鼬干粉胶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X射线+环磷酰胺+氯霉素复合方法复制小鼠AA模型,观察黄鼬干粉胶囊对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 目的:观察黄鼬干粉胶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X射线+环磷酰胺+氯霉素复合方法复制小鼠AA模型,观察黄鼬干粉胶囊对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和骨髓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黄鼬干粉胶囊能明显增加模型小鼠外周血中HGB、RBC、WBC和PLT数量,能增加骨髓BMNC数量,还能升高骨髓CFU-GM和降低血清s ICAM-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黄鼬干粉能明显改善模型小鼠骨髓增生低下和造血灶减少,促进骨髓造血。结论:黄鼬干粉胶囊能改善AA模型小鼠造血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骨髓CFU-GM和血清s ICAM-1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鼬干粉胶囊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外周血象 骨髓有核细胞 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 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PEATED ARSENIC TRIOXIDE INTRAVENOUS INFUSION CAUSES FOCAL BONE MARROW NECROSIS IN TWO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ATIENTS 被引量:1
18
作者 JinZhou RanMeng +1 位作者 Xin-huaSui Bao-fengY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1-281,共1页
关键词 Adult Antineoplastic Agents ARSENICALS Bone Marrow Bone Marrow Diseases Child Female Humans Infusions Intravenous Leukemia Promyelocytic Acute Male NECROSIS Oxi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用药改善血液病治疗效果
19
作者 Walter Alexander 赵绯丽 王小艳 《中国处方药》 2004年第3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病 治疗 白血病细胞 慢性粒细胞骨髓性白血病 C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Filgrastim versus Placebo in Post AIIogent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20
作者 Maoudoud Ines Razgallah Khrouf Myriam +8 位作者 Ben Abdejelil Nour Ghedira Hela Amel Lakhal Marsit Hanene Turki Manel Soussi Mohamed Ali Lazreg Olfa Ladab Saloua Ben Othmane Tarek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6年第6期268-272,共5页
Filgrastim is used to accelerate hematopoietic recovery after ABMT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ts impact on the total cost of patient care remains to be explored. We therefore undertook a cost effecti... Filgrastim is used to accelerate hematopoietic recovery after ABMT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ts impact on the total cost of patient care remains to be explored. We therefore undertook a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in the context of a randomized single blinded clinical trial of Filgrastim versus placebo in post ABMT. A primary endpoint, duration of myelosuppression, and three secondary end points (number of days of fever,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survival at one hundred days) were used to assess efficacy. Direct costs were evaluated and allowe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ICER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 for the major endpoint of the trial. Sixteen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duration of myelosup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Filgrastim arm with medians of 15 days vs. 19 days in the placebo arm (p = 0.023). Cost analysi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arms.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of ICER, Filgrastim was more costly and more effective than placebo for the number of days of aplasia avoided and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fever avoided. Placebo strictly dominated filgrastim for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voided. Filgrastim has proven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duration of aplasia without increasing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LGRASTIM PLACEBO COST EFFECTIVENESS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