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阳补肾方对哮喘小鼠骨髓树突细胞TLR信号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清清 黄伟玲 +7 位作者 董志毅 鞠立霞 张素芳 屠洪斌 苏晋梅 李岚 韩明权 王丽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11期84-90,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哮喘小鼠骨髓树突细胞的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TLR2和TLR4)在骨髓树突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温阳补肾方对TLR信号介导的骨髓树突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 目的通过观察哮喘小鼠骨髓树突细胞的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TLR2和TLR4)在骨髓树突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温阳补肾方对TLR信号介导的骨髓树突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10只。各组进行相应干预。小鼠肺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形态结构及炎症浸润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的IL-4、IL-5、IFN-γ的含量;分离培养各组小鼠的骨髓树突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树突细胞的形态变化;RT-PCR检测骨髓树突细胞中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结果肺组织病理可见模型组小鼠气道黏膜层增厚,周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各治疗组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表达水平上调,INF-γ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IL-4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均可上调INF-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骨髓树突细胞中TLR2、TLR4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均可下调骨髓树突细胞中TLR2、TLR4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补肾方可以降低哮喘小鼠的气道阻力和减轻气道炎性反应,这可能是温肾方通过介导BMDC-TLR2/TLR4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显著上调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下调Th2型细胞因子表达,进而调节Th1/Th2的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骨髓树突细胞 温阳补肾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处理的骨髓树突细胞诱导CTL应答
2
作者 侯亚莉 王亲民 《生物制品快讯》 2004年第3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霍乱毒素 骨髓树突细胞 CTL应答 IG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成熟与不成熟树突状细胞中RelB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8
3
作者 包杰 郑磊 +3 位作者 王前 顾春瑜 裘宇容 李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成熟与未成熟DC中核转录因子RelB(avianreticuloendotheliosisviral(v-rel)oncogenerelatedB)基因的表达。方法:无菌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取出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骨髓前...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成熟与未成熟DC中核转录因子RelB(avianreticuloendotheliosisviral(v-rel)oncogenerelatedB)基因的表达。方法:无菌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取出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骨髓前体细胞产生未成熟的DC,未成熟的DC在培养结束前18h经LPS刺激获得成熟的DC,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它们的表型,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熟与未成熟DC中,RelB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未成熟的DC中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6和CD40)呈低水平表达;而成熟的DC则呈高水平表达。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均显示,RelB基因在未成熟的DC中呈低水平表达;而在成熟的DC中呈高水平表达,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elB基因的表达与小鼠骨髓来源的DC的成熟状态密切相关。抑制DC中RelB基因的表达,有可能诱导产生具有耐受原性的未成熟的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B基因 小鼠 骨髓树突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pcDNA3-hCEA转染疫苗的抗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幼田 董子明 +6 位作者 赵明耀 杨洪艳 张义国 郑智敏 马俊芬 汤黎明 陈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17-1323,共7页
目的 :将pcDNA3 -hCEA转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Cs) ,观察其诱导BALB/c小鼠对CT2 6(hCEA+ )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采用rmGM -CSF和rmIL - 4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DCs;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hCEA ;并用lipofectamine将其转染DCs,制... 目的 :将pcDNA3 -hCEA转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Cs) ,观察其诱导BALB/c小鼠对CT2 6(hCEA+ )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采用rmGM -CSF和rmIL - 4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DCs;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hCEA ;并用lipofectamine将其转染DCs,制备DCs(pCDNA3 -hCEA)疫苗 ;同时制备CT2 6(hCEA+ ) ;采用RT -PCR检测DCs(pCDNA3 -hCEA)中CEAmRNA的表达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DCs(pCDNA3 -hCEA)培养上清中CEA的含量 ;使用DCs(pCDNA3 -hCEA)疫苗体外诱导小鼠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靶向性杀伤。采用DCs(pcDNA3 -hCEA)疫苗预防免疫BALB/c小鼠 ,观察其对于荷临界致瘤量CT2 6(hCEA+ )小鼠的抗肿瘤效应。结果 :经G41 8筛选 ,DCs(pCDNA3 -hCEA)有 1 4 %的获得率 ;RT -PCR检测表明DCs(pCDNA3 -hCEA)内CEAmRNA呈阳性表达 ;放射免疫法检测表明DCs(pCDNA3 -hCEA)能微量表达人CEA ;DCs(pCDNA3 -hCEA)能够有效诱导CEA靶向免疫杀伤。DCs(pcDNA3 -hCEA)疫苗延长荷CT2 6(hCEA+ )瘤小鼠生存期 1周至 4周。结论 :编码肿瘤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树突状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树突细胞 pcDNA3-hCEA 癌胚抗原 肿瘤 免疫效应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骨髓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分类和计数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东侠 林海荣 +3 位作者 王亚哲 常艳 郝乐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55-1260,共6页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两种四色抗体组合检测并计数国内健康个体骨髓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检测35例健康骨髓中Lin-HLA-DR+CD11chiBDCA1+的mDC和Lin-HLA-DR+CD123hiBDCA2+的pDC数量,并与普遍采用的Lin-HLA-DR+CD11chi的mDC和Lin...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两种四色抗体组合检测并计数国内健康个体骨髓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检测35例健康骨髓中Lin-HLA-DR+CD11chiBDCA1+的mDC和Lin-HLA-DR+CD123hiBDCA2+的pDC数量,并与普遍采用的Lin-HLA-DR+CD11chi的mDC和Lin-HLA-DR+CD123hipDC的三色设门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骨髓中DC亚群的绝对计数和pDC的相对计数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男性DC亚群的绝对计数值高于女性(p<0.05)。三色和四色设门方法均显示健康个体骨髓和外周血DC亚群的分布不同(p<0.05)。外周血中mDC含量较高,两种方法检测的mDC与pDC的比值分别为2.70和2.31;骨髓与外周血截然不同,骨髓中含有大量pDC,mDC与pDC的比值分别为0.90和0.71。三色和四色的流式分析方法显示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对计数mDCr=0.86;pDCr=0.96,绝对计数mDCr=0.95;pDCr=0.98)。两种方法检测的DC亚群计数除在外周血pDC检测无明显差异外,外周血中的mDC和骨髓中mDC与pDC计数均明显不同(p<0.001),三色方法确定的值明显高于四色方法,因三色方法确定的mDC与pDC中分别存在一定比例的Lin-HLA-DR+CD11chiBDCA1-细胞和Lin-HLA-DR+CD123hiBDCA2dim/-细胞,在骨髓中这些细胞比例较高。结论:标本来源,性别,年龄和有核细胞计数是健康人DC绝对计数的影响因素(p<0.05)。四色抗体组合可以界定更加严格意义的骨髓DC亚型。骨髓和外周血的DC分布不同,外周血含有大量的mDC,而骨髓中以pDC为优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树突细胞 BDCA 外周血树突细胞 PDC M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揭志军 郭雪君 +2 位作者 徐卫国 王山泽 Kevin Harrod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Ⅰ型干扰素(IF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6孔板中过夜,然后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RSV感染细胞,用...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Ⅰ型干扰素(IF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6孔板中过夜,然后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RSV感染细胞,用RT-PCR法检测RSV的非结构蛋白-1(NS-1)和非结构蛋白-2(NS-2)基因在BMDCs中表达。在另一组实验中,BMDCs经RSV感染24 h后,分别用IFN-β或IFN-γ刺激,然后收集细胞和提取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FN信号通路的STAT1、STAT2及磷酸化的STAT1(P-STAT1)、STAT2(P-STAT2)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以不同MOI的RSV感染BMDCs 24 h后,RSV NS1和NS2的表达随着感染MOI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说明RSV病毒能在BMDCs细胞中复制。RSV感染能增加IFN-β信号通路STAT1和STAT2蛋白的表达,但却抑制了P-STAT1和P-STAT2的表达,而紫外线灭活的RSV(UV-RSV)感染对它们的表达却没有影响;而且RSV感染对Ⅱ型IFN(IFN-γ)诱导的STAT1的磷酸化也没有抑制作用。结论RSV感染BMDCs后,能特异性地抑制Ⅰ型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磷酸化,从而抑制Ⅰ型IFN信号通路,这可能是RSV逃避宿主抗病毒免疫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骨髓树突细胞 干扰素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霉素调节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慧 史蓓蕾 +5 位作者 俞黎娅 黄莉莉 宗扬勇 彭鑫 申卫红 邵启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对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rat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cells,RBM-DCs)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SD大鼠骨髓细胞,经重组大鼠GM-CSF(recombinated rat GM-CSF,rrGM-CSF)4 ng/ml+重组大... 目的:探讨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对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rat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cells,RBM-DCs)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SD大鼠骨髓细胞,经重组大鼠GM-CSF(recombinated rat GM-CSF,rrGM-CSF)4 ng/ml+重组大鼠IL-4(recombinated rat IL-4,rrIL-4)4 ng/ml+Dox 100 ng/ml,500 ng/ml和1 000ng/ml诱导8天,同时设立rrGM-CSF 4 ng/ml+rrIL-4 4 ng/ml为对照组。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ox对RBM-DCs形态学变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BM-DCs表面标志的变化;最后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反应检测RBM-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未发现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别;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不同剂量的Dox均可下调未成熟RBM-DCs表面CD11c,OX62,MHC-Ⅱ,CD86和CD80分子的表达;经Dox处理的RBM-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结论::Dox可能通过调节RBM-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来调节RBM-DCs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 强力霉素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对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华 钟翠平 +3 位作者 周播江 顾云娣 冯久贤 吴超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 研究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C)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构建TGFβ1 pcDNA3质粒并转染未成熟DC。检测转染后DC的TGFβ1表达及其功能变化 ,输注 1周后检测TGFβ1 DC在受者脾和淋巴结的分布、... 目的 研究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C)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构建TGFβ1 pcDNA3质粒并转染未成熟DC。检测转染后DC的TGFβ1表达及其功能变化 ,输注 1周后检测TGFβ1 DC在受者脾和淋巴结的分布、T细胞凋亡水平及T细胞端粒酶表达。  结果 TGFβ1 pcDNA3质粒转染DC能有效抑制DC的成熟和分化 ,并下调DC的多种功能。TGFβ1基因转染不仅能降低DC对LPS的反应 ,同时抑制DC在MLR中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TGFβ1 DC输注受者后 ,1周内可在脾和淋巴结内形成微嵌合 ,并有效诱导T细胞的凋亡 ,抑制T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表达。 结论 TGFβ1基因能有效抑制DC的多种功能 ,可用于诱导机体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转染 大鼠 骨髓树突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壁酰二肽对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玲 孙立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63-96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对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及成熟的影响。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DC以含10%FC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实验1组:D... 本研究旨在探讨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对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及成熟的影响。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DC以含10%FC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实验1组:DC单独应用胞壁酰二肽;培养实验2组:DC用rhGM-CSF+rhIL-4+rhTNF-α培养;实验3组:DC用rhGM-CSF+rhIL-4+rhTNF-α+MDP培养,分别诱导培养DC。每日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培养8天后,计数各组细胞数量,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①实验各组均得到一定数量典型的DC,对照组DC数(0.85±0.23)×105/L,而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DC数分别为(2.31±0.24)、(3.26±0.37)及(4.16±0.34)×105/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1组DC数低于2组及3组(p均<0.01);实验3组DC数明显高于2组(p<0.01)。②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HLA-DR细胞比例分别为19.98±3.74、37.24±4.32、58.81±2.08、77.48±5.5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p<0.01)。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CD1a细胞比例分别为11.46±2.43、28.71±6.64、46.92±4.78、57.03±3.0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t=3.98,p<0.01)。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CD83细胞比例分别为(13.05±5.70)%、(36.32±5.61)%、(54.95±7.83)%、(75.70±6.6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p<0.01)。结论:MDP不仅对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DC有扩增作用,而且能促进其成熟,并能协同细胞因子促进DC增殖和成熟,但MDP促进DC增殖的能力弱于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壁酰二肽 骨髓树突细胞 急性白血病 细胞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和DC2.4中RelB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磊 包杰 +3 位作者 王前 顾春瑜 裘宇容 李娟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745-748,772,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marrow-deriveddendriticcells,BM-DC)和DC2.4中核转录因子RelB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无菌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取出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体系扩增骨髓... 目的比较研究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marrow-deriveddendriticcells,BM-DC)和DC2.4中核转录因子RelB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无菌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取出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体系扩增骨髓前体细胞的方法产生未成熟的BM-DC,未成熟的BM-DC在培养结束前18h经LPS刺激获得成熟的BM-DC;DC2.4细胞系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于37℃,5%CO2条件孵箱中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它们的表型,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熟的BM-DC、未成熟的BM-DC和DC2.4,RelB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在未成熟的BM-DC和DC2.4中均呈低水平表达,在成熟的BM-DC中则呈高水平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在成熟的BM-DC和DC2.4中均呈高水平表达,而在未成熟的BM-DC中呈低水平表达。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均显示,RelB基因在未成熟的BM-DC和DC2.4中均呈低水平表达;而在成熟的BM-DC中呈高水平表达,成熟的BM-DC与未成熟BM-DC及DC2.4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RelB基因的表达与小鼠BM-DC的成熟状态密切相关。RelB基因在DC2.4中呈低水平表达,提示DC2.4是一种不成熟的DC细胞系。DC2.4具有的未成熟DC的特点可能与RelB基因的低水平表达有一定关系。抑制骨髓DC中RelB基因的表达,有可能诱导产生具有耐受原性的未成熟的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源性树突细胞 DC2.4 RELB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与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和功能鉴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博 张珍珍 +4 位作者 袁厅 张磊 王海燕 甘源 冯志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为比较来源于猪骨髓来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两种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从猪骨髓和外周血中分离前体细胞,经重组猪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分化为猪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和猪单核... 为比较来源于猪骨髓来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两种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从猪骨髓和外周血中分离前体细胞,经重组猪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分化为猪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和猪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MoDC),对这两种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型鉴定以及功能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MDC和MoDC均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基本功能;BMDC和MoDC的分子表型为CD172a^(+)MHC II^(+),经LPS刺激后表达升高;BMDC和Mo DC均具有吞噬功能,BMDC吞噬能力较强;在TranswellTM迁移实验中,Mo DC具有更好的迁移能力;BMDC和MoDC均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B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率高于MoDC。本研究可为不同体外模型中DCs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树突细胞 单核细胞树突细胞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SM1抑制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被引量:2
12
作者 霍毅 陈功金 +5 位作者 申彦彦 李柄毅 李玉芳 席文锦 杨安钢 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吞噬、抗原提呈、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的骨髓细胞,在体外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 目的研究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吞噬、抗原提呈、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的骨髓细胞,在体外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DC,利用小干涉RNA(siRNA)下调MYSM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微球实验检测BMDC的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的抗原提呈功能、实时定量PCR检测BMDC的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MYSM1下调后DC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下调MYSM1的表达后,BMDC的吞噬功能无显著变化,抗原提呈功能增强,IL-6、TNF-α的表达增强。结论 MYSM1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可以抑制BMDC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 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 骨髓来源树突细胞(BMDC) 固有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SF、IL-3诱导扩增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13
作者 李杰 赵川莉 +4 位作者 宋强 李丽珍 秦平 侯明 Magdalena Plebansk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GM-CSF IL-3 诱导 扩增 骨髓树突细胞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b1基因转染对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新华 钟翠平 +4 位作者 周播江 梁春敏 顾云娣 冯久贤 吴超群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B08期51-51,共1页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离和体外扩增方法,构建TGF-b1重组质粒并转染DC,研究TGFb1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DC成熟分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F344大鼠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在GM-CSF作用下经手法筛选,...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离和体外扩增方法,构建TGF-b1重组质粒并转染DC,研究TGFb1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DC成熟分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F344大鼠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在GM-CSF作用下经手法筛选,纯化、培养并扩增DC。构建TGFb1-pcDNA3质粒并转染未成熟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树突细胞 DC 免疫功能 基因转染 分化 骨髓造血 PCDNA3 纯化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E. coli LLO/OVA刺激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徐曼 戴明燊 米粲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2-405,408,共5页
目的 研究重组大肠杆菌疫苗E.coli LLO/OVA刺激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探讨该疫苗对BM-Dc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以E.coli OVA为对照,采用基因芯片、RT-PCR和ELISA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检测E.coli LLO/OVA刺激C57BL/6小鼠骨髓树... 目的 研究重组大肠杆菌疫苗E.coli LLO/OVA刺激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探讨该疫苗对BM-Dc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以E.coli OVA为对照,采用基因芯片、RT-PCR和ELISA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检测E.coli LLO/OVA刺激C57BL/6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经E.coli LLO/OVA刺激后4~24 h,BMDC出现一系列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尤其在刺激后4~8 h BMDC的细胞因子基因上调表达明显,其中G-CSF和IFN-γ的表达明显高于E.coli OVA刺激后的BMDC RT-PCR检测也证实E.coli LLO/OVA刺激8 h后BMDC的IFN-γ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E.coli OVA刺激的BMDC FLISA结果显示E.coli LLO/OVA刺激BMDC后12~24 h,培养上清液内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E.coli OVA刺激后的BMDC,而IL-10的含量则明显降低.结论 E.coli LLO/OVA刺激小鼠BMDC上调表达一系列细胞因子,并且较E.coli OVA刺激的BMDC更明显上调G-CSF和IFN-γ基因表达.ILO作为重组疫苗E.coli OVA的免疫佐剂在刺激BMDC表达促进机体免疫的细胞因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树突细胞 重组大肠杆菌 李斯特溶素O 卵白蛋白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l-6细胞热休克后裂解蛋白致敏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瘤苗的抗肿瘤免疫学效应
16
作者 李日伦 周爽 +3 位作者 秦杰 张浩如 梁春敏 罗国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1,F0002,共6页
目的:研究Hepal-6细胞热休克后裂解蛋白致敏的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的抗肿瘤免疫生物学效应.方法:用Hepal-6细胞热休克后裂解蛋白致敏BMDCs制成瘤苗,瘤苗的效应通过C57BL/6J小鼠肝细胞癌模型验证.皮下接种Hepal-6细胞8d后,成... 目的:研究Hepal-6细胞热休克后裂解蛋白致敏的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的抗肿瘤免疫生物学效应.方法:用Hepal-6细胞热休克后裂解蛋白致敏BMDCs制成瘤苗,瘤苗的效应通过C57BL/6J小鼠肝细胞癌模型验证.皮下接种Hepal-6细胞8d后,成瘤小鼠随机分实验组,足垫部皮下注射Hepal-6细胞热休克后裂解蛋白致敏BMDCs;无血清RPMI-1640注射组、BMDCs注射组和单纯Hepal-6细胞裂解蛋白致敏BMDCs注射组.取肿瘤组织分离成细胞悬液,FACS检测CD11c+细胞、CCR7+细胞、CD80+细胞和CD86+细胞;取淋巴结、脾、肿瘤冷冻切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淋巴结、脾、肿瘤内Foxp3+细胞浸润的改变;ELISA检测瘤内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肿瘤组织比各对照组有更多的CD11c+细胞、CCR7+细胞、CD80+细胞和CD86+细胞浸润;与各组对照相比较,实验组Foxp3+细胞在淋巴结、脾、肿瘤内浸润明显减少;实验组细胞因子TGF-β1、IL-10低于各对照组,IFN-γ、IL-2则高于各对照组.结论:Hepal-6细胞热休克后裂解蛋白致敏的BMDCs瘤苗能促进DCs在瘤内浸润和成熟,减少Foxp3+细胞在肿瘤内的浸润,下调免疫抑制细胞因子TGF-β1、IL-10和上调免疫促进因子IFN-γ、IL-2分泌,有较强的抗肿瘤免疫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l-6细胞热休克后裂解蛋白 骨髓来源树突细胞 免疫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婷婷 孟一鸣 单风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通过研究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BMDCs)功能调节的机制,进一步阐明香菇多糖的免疫活性。本实验将BMDCs分成脂多糖(LPS)阳性对照组、LNT处理组和RPMI1640空白对照组,应用酸性磷酸酶... 通过研究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BMDCs)功能调节的机制,进一步阐明香菇多糖的免疫活性。本实验将BMDCs分成脂多糖(LPS)阳性对照组、LNT处理组和RPMI1640空白对照组,应用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吞噬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BMDCs表型和功能的各种指标。结果显示,LNT(50μg/mL)处理组BMDCs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BMDCs吞噬能力比RPMI1640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BMDCs表面MHCⅡ、CD40、CD83、CD80、CD86和DEC205的表达增加;BMDCs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增加。证明了适宜浓度的LNT可以促进BMDCs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骨髓树突细胞 表型 功能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淑君 周放 +4 位作者 吴乐 高雪丽 刘超男 吕晓萍 郑世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71-2577,共7页
为了探讨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并分析鸡树突状细胞(DCs)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鸡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纯化后获得单个核细胞,然后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 为了探讨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并分析鸡树突状细胞(DCs)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鸡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纯化后获得单个核细胞,然后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分化,细胞培养后第7天再加入脂多糖(LPS)继续培养48 h刺激成熟,分别于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变化观察,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鸡骨髓细胞培养7 d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长出树突状小突起,细胞表面高表达MHCⅡ和CD11c分子,经LPS刺激后,突起伸长变粗,扫描电镜观察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细胞表面MHCⅡ表达显著升高,依据上述方法成功获得大量而高纯度的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禽类DC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树突细胞 鉴定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OMP10介导的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活化及其对小鼠T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朕宇 王月丽 +8 位作者 易继海 童志霞 邓肖玉 杨宁宁 徐明国 王勇 孟闯 苗玉和 陈创夫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4-1090,共7页
为探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10(OMP10)介导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的活化机制及其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培养BMDC细胞6 d后,将重组OMP10(rOMP10)与BMDC共孵育24 h,经流式细胞术分析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 为探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10(OMP10)介导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的活化机制及其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培养BMDC细胞6 d后,将重组OMP10(rOMP10)与BMDC共孵育24 h,经流式细胞术分析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rOMP10孵育BMDC能够诱导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同时采用ELISA检测共孵育后BMDC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IL-12、IL-10、IL-4)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rOMP10孵育BMDC能够诱导其细胞因子(IL-6、IL-12、TNF-α、IFN-γ)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但IL-4和IL-10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01)。进一步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共孵育后BMDC的Toll样受体(TLRs)和MHC-I、MHC-II类分子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rOMP10能够诱导BMDC的TLR2和TLR4(P<0.05),以及抗原递呈相关分子MHC-I和MHC-II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另外,将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与rOMP10预处理的BMDC共孵育后,经MTT试验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效率,结果显示,rOMP10处理组比PBS组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增加2倍以上,且在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DCs:T)为1:50时,rOMP10处理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效率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实布鲁氏菌OMP10能够诱导BMDC的活化,促进抗原递呈分子的转录,从而介导T淋巴细胞的高效增殖,该结果为解析布鲁氏菌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奠定实验基础,同时也为布鲁氏菌新型亚单位疫苗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外膜蛋白OMP10 小鼠骨髓树突细胞 抗原递呈 T淋巴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巩栋梁 雍艳红 +4 位作者 韦美兰 石琳 李俊玉 陈进军 巨向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3-446,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DC功能及诱导其分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法麻醉受试猪,以骨髓采集针从髋骨处抽取骨髓,裂解红细胞后,差速贴壁法获得前体细胞后,...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DC功能及诱导其分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法麻醉受试猪,以骨髓采集针从髋骨处抽取骨髓,裂解红细胞后,差速贴壁法获得前体细胞后,添加重组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诱导其分化,以形态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特征。结果显示,骨髓前体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具有典型的DC形态,其标记分子分化抗原簇1在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达65.13%(p<0.01)和56.5%(p<0.01),标记分子二型猪白细胞抗原(SLA-IL-DR)在诱导后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为86.87%(p<0.01)和84.60%(p<0.01)。本研究建立了活体猪骨髓源DC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方法,为基于DC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骨髓树突细胞 CD1 SLA-II-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