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
被引量:
1
1
作者
邢兰坤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809-809,共1页
2016年1~12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17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7~14岁。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7例,Ⅳ型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12 d。...
2016年1~12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17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7~14岁。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7例,Ⅳ型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12 d。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手术。患儿仰卧位。膝关节镜前内、外侧入路,探钩经髌腱中央入路复位骨折块,克氏针临时固定。由胫骨近端内侧向撕脱处骨床的前内、外侧边缘各打入1枚导针,4.5 mm空心钻钻孔形成骨隧道,高强度PDS缝线交叉捆绑,对骨块均匀加压,屈膝30°打结。以石膏或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伤口不渗血即可进行股四头肌肌力练习,2周后开始行膝关节屈伸练习,以不引起疼痛为度。摄X线片复查显示骨痂形成时部分负重,骨折线消失时完全负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骨隧道缝线固定
儿童
胫
骨
髁间嵴
骨
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与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志辉
陈晟
+2 位作者
李晓武
关可立
曾庆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8期841-843,共3页
目的比较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与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7—2020-11手术治疗的42例髌骨下极骨折,21例采用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观察组),21例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技术(对照组)。比较两组骨折...
目的比较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与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7—2020-11手术治疗的42例髌骨下极骨折,21例采用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观察组),21例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技术(对照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与Böstman功能评分。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10~16)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1±0.5)个月,对照组愈合时间为(2.2±0.4)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4,P=0.872)。观察组未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复位丢失。对照组4例(19.0%)锚钉位置改变,其中2例复位轻度丢失,髌骨长轴变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1,P=0.03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34.0±11.6)°,对照组为(133.6±1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5,P=0.893)。观察组末次随访时Böstman功能评分结果:优17例,良4例;对照组末次随访时Böstman功能评分结果:优16例,良5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1,P=0.707)。结论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是一种疗效可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价格更低廉、更容易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
骨
下极
骨
折
经
骨隧道缝线固定
技术
带
线
锚钉
内
固定
原文传递
题名
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
被引量:
1
1
作者
邢兰坤
机构
安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出处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809-809,共1页
文摘
2016年1~12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17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7~14岁。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7例,Ⅳ型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12 d。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手术。患儿仰卧位。膝关节镜前内、外侧入路,探钩经髌腱中央入路复位骨折块,克氏针临时固定。由胫骨近端内侧向撕脱处骨床的前内、外侧边缘各打入1枚导针,4.5 mm空心钻钻孔形成骨隧道,高强度PDS缝线交叉捆绑,对骨块均匀加压,屈膝30°打结。以石膏或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伤口不渗血即可进行股四头肌肌力练习,2周后开始行膝关节屈伸练习,以不引起疼痛为度。摄X线片复查显示骨痂形成时部分负重,骨折线消失时完全负重。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骨隧道缝线固定
儿童
胫
骨
髁间嵴
骨
折
Keywords
arthroscopy
bony tunnel suture fixation
child
tibial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
分类号
R683.42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4.7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与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志辉
陈晟
李晓武
关可立
曾庆强
机构
汕头市中医医院关节骨科
出处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8期841-843,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20619)。
文摘
目的比较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与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7—2020-11手术治疗的42例髌骨下极骨折,21例采用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观察组),21例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技术(对照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与Böstman功能评分。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10~16)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1±0.5)个月,对照组愈合时间为(2.2±0.4)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4,P=0.872)。观察组未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复位丢失。对照组4例(19.0%)锚钉位置改变,其中2例复位轻度丢失,髌骨长轴变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1,P=0.03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34.0±11.6)°,对照组为(133.6±1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5,P=0.893)。观察组末次随访时Böstman功能评分结果:优17例,良4例;对照组末次随访时Böstman功能评分结果:优16例,良5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1,P=0.707)。结论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是一种疗效可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价格更低廉、更容易推广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髌
骨
下极
骨
折
经
骨隧道缝线固定
技术
带
线
锚钉
内
固定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
邢兰坤
《临床骨科杂志》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技术与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比较
郑志辉
陈晟
李晓武
关可立
曾庆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