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飞 林涧 +3 位作者 洪旭 林海青 薛来恩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2,156,共4页
目的评估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11月,根据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式的解剖资料,在足背内侧切取面积为6.0 cm×4.9 cm^3.0 cm×2.1 c... 目的评估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11月,根据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式的解剖资料,在足背内侧切取面积为6.0 cm×4.9 cm^3.0 cm×2.1 cm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足损伤8例。结果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供区创面修复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触之有弹性,色泽与周围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丰富,为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手术方法简便实用、血供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马梓昆 卢志祥 +2 位作者 范志远 梁磊 刘志昂 《哈尔滨医药》 2025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预防PVP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128例行PV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分成渗漏组...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预防PVP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128例行PV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分成渗漏组(n=31)与非渗漏组(n=97)。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obb角(OR=2.304,95%CI:1.266~12.102,P=0.034)、骨水泥弥散形态(OR=4.937,95%CI:1.626~15.274,P<0.001)、椎内裂隙征(OR=3.167,95%CI:1.072~11.625,P=0.029)、骨水泥黏度(OR=3.607,95%CI:1.446~19.823,P<0.001)为行PVP治疗患者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为0.869(95%CI:0.817~0.936),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8。结论基于术前Cobb角、骨水泥弥散形态、椎内裂隙征、骨水泥黏度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根据预测风险值早期识别行PVP治疗患者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高危群体,并针对风险因素制定科学性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行PVP治疗患者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水泥椎间隙渗漏 危险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斌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拟行PFNA治疗的66例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拟行PFNA治疗的66例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3,采取粗隆块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33,采取股骨大粗隆入路)。两组术中复位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不同时间段髋关节功能、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从两组的术中复位质量、术中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术后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颈干角、术后4周、8周、12周的Harris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前倾角、术中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PFNA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隙入路 PFNA 粗隆间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截骨间隙处理原则和临床观点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军廷 杨莉平 +2 位作者 吴家恒 苏伟 赵劲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9-926,共8页
目的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截骨间隙的处理原则和临床观点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与OWHTO截骨间隙相关的文献,对截骨间隙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截骨间隙骨延迟愈合、不愈合... 目的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截骨间隙的处理原则和临床观点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与OWHTO截骨间隙相关的文献,对截骨间隙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截骨间隙骨延迟愈合、不愈合是OWHTO主要并发症。以Tomofix为代表的锁定钢板具有角稳定特点,能更好地维持截骨端稳定性,促进截骨间隙愈合,避免矫形角度丢失。截骨间隙处理方式有无骨移植、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骨替代材料移植和增强骨愈合的因子移植。对截骨间隙<10 mm者,无骨移植可达到良好愈合;对于肥胖、外侧合页断裂、截骨间隙较大或矫正角度>10°者,应考虑行骨移植治疗。在截骨间隙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下,自体骨移植仍被认为是治疗金标准。截骨间隙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选择碎片状松质骨或楔形松质骨较好,联合锁定钢板技术也能达到较好骨愈合。截骨间隙应用钙磷类骨替代材料具有骨传导好、生物相容性佳、可吸收的特点,同时应用锁定钢板技术,能实现截骨间隙更好的骨愈合。增强骨愈合的因子对OWHTO截骨间隙愈合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截骨间隙骨愈合还与撑开间隙大小和外侧合页是否断裂相关。结论截骨间隙不管使用哪种方式进行处理,OWHTO均能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功能和缓解疼痛。OWHTO截骨间隙处理方式何者更优,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楔形胫高位截 骨间隙 自体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替代材料
原文传递
钩椎关节拐点辅助定位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截骨融合术与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治疗伴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5
作者 余秋宇 马俊 +5 位作者 杨旭 陈康 李磊 韩尧政 苏林涛 康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1129,共9页
目的:将以钩椎关节拐点为辅助定位标记点的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截骨融合术(anterior intervertebral osteotomy and fusion,AIOF)与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伴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临床... 目的:将以钩椎关节拐点为辅助定位标记点的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截骨融合术(anterior intervertebral osteotomy and fusion,AIOF)与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伴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伴椎间隙狭窄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IOF组与ACCF组。AIOF组38例,年龄51.2±16.3岁,随访时间为21.2±7.2个月;ACCF组42例,年龄54.0±13.2岁,随访时间为24.3±8.1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手术节段等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析患者的围术期情况;通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视疼痛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差异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通过X线、CT以及MRI测量脊髓直径、椎管面积、椎间孔面积、颈椎前凸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AIOF组手术时间106.1±35.4min,术中出血量50.6±12.3mL;ACCF组手术时间121.4±42.3min,术中出血量150.3±37.7mL,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IO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ACC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AIOF组JOA评分改善率为(72.3±10.4)%,VAS评分为0.8±0.6分;ACCF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3.7±12.1)%,VAS评分为1.2±0.7分,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IOF组患者的脊髓直径、椎管面积和颈椎ROM分别为5.4±1.1mm、128.2±10.1mm2、25.3°±6.3°,ACCF组分别为5.2±0.7mm、126±12.0mm2、24.2°±4.4°,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椎间孔面积与颈椎前凸角(AIOF组49.7±8.8mm2、14.8°±4.8°vs ACCF组35.9±7.6mm2、6.7°±4.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IOF组1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ACCF组中有1例脑脊液漏、2例C5神经根麻痹、1例吞咽困难、2例融合失败,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伴有颈椎间隙狭窄的颈椎病患者,AIOF在钩椎关节拐点辅助定位下比ACCF更安全地实现椎管内及椎间孔的减压,重建颈椎曲度,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椎间孔减压充分以及术后颈椎曲度改善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钩椎关节拐点 减压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在5·12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丹 刘敏 +4 位作者 马兵 许雪峰 李晨阳 张萍 彭杨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评价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5.12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张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术后,分别采用创面VSD治疗6例,常规外科换药10例。结果创面VS... 目的评价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5.12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张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术后,分别采用创面VSD治疗6例,常规外科换药10例。结果创面VSD治疗组无感染发生,且肢体肿胀消退快,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VSD是一种适合在地震、战争、恐怖袭击等灾害性事件中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间隙综合征 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建非 陶伟伟 +1 位作者 张穹 丁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29-33,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对照、经验总结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的疗效及其治疗指征。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应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闯盘突出征患者2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通过回顾、对照、经验总结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的疗效及其治疗指征。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应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闯盘突出征患者2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70例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130例单纯后路减压全椎板或半椎板摘除椎间盘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术后复发情况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安全可靠。术后椎间隙高度不丢失,残留腰痛症状少,疗效确切。年龄、经济因素对手术的影响较大;相临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目前尚需要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 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间隙的处理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卓睿 柳忠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20-123,127,共5页
即刻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被诸多的学者和临床医生所研讨。它不仅可以缩短牙拔除后种植原需等待的3~6个月的时间,减少一次手术带来的痛苦,而且还可以减轻牙槽突的吸收性萎缩。然而,在即刻种植修复中,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存在着的骨... 即刻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被诸多的学者和临床医生所研讨。它不仅可以缩短牙拔除后种植原需等待的3~6个月的时间,减少一次手术带来的痛苦,而且还可以减轻牙槽突的吸收性萎缩。然而,在即刻种植修复中,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存在着的骨间隙,成为影响种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处理种植体与牙槽窝之间的骨间隙,是否需要植骨,使用何种材料等,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不充填任何材料和选择合适的种植体等即刻种植种植体周骨缺损间隙的处理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缺损间隙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亮 许永涛 佘远举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7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Cobb角:术前21°~49°(39.5°...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7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Cobb角:术前21°~49°(39.5°±5.5°),术后3°~8°(4.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松动断裂、矫形丢失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情况: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14例D级中7例恢复到E级,7例无恢复;10例E级仍为E级。结论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方法较为简便,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陈旧性 后凸畸形 间隙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的临床分型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7-975,共9页
目的:介绍脊柱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术(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osteotomy,TIO)的技术理念、临床分型和应用策略。方法:根据TIO技术特点、手术操作过程中截骨切除范围所涉及的解剖结构,将其分为3大类型及2种扩大(+)型:围绕椎间盘及关节... 目的:介绍脊柱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术(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osteotomy,TIO)的技术理念、临床分型和应用策略。方法:根据TIO技术特点、手术操作过程中截骨切除范围所涉及的解剖结构,将其分为3大类型及2种扩大(+)型:围绕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为Ⅰ型,扩大至楔形切除椎间隙一侧终板为Ⅱ型(头尾双侧终板则为Ⅱ+型)。扩大至楔形切除椎间隙一侧椎弓根为Ⅲ型(双侧椎弓根则为Ⅲ+型);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9~69岁(51.4±10.4岁)。由5位脊柱外科医师先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独立评估与分型(间隔2周),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以分析其可信度及可重复性。结果:30例患者中行Ⅰ型TIO 15例,Ⅱ型TIO 6例,Ⅱ+型TIO 3例,Ⅲ型TIO 4例,Ⅲ+型TIO 2例。观察者间一致性的Kappa系数0.806~0.953;观察者内一致性的Kappa系数为0.837~0.953,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满意。结论:经椎间隙截骨临床分型实用可靠,可作为理论基础用于比较不同研究中经椎间隙截骨技术的手术效果,有利于指导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隙 脊柱截矫形术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强 赵永生 +1 位作者 陈修福 张承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191-192,19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病程在1~6年,平均(3.14±3.39)年;单节椎体14例,双节椎体1例,腰3损伤4例,腰4损伤16例,腰5损伤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 双侧减压椎间隙融合内固定改良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智博 魏冬梅 +2 位作者 袁旭芳 张亚楠 杨建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4期2103-2104,共2页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比较VAS(视觉模拟评分法)、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ODI(欧式功能障碍)评分。结果:29例患者平均手术用时为(130.1±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2.3±41.9)ml;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改良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较少,术后腰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 间隙内固定改良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匡威 段建民 +7 位作者 汪维健 谭家莉 王桥 李潇 何黎升 商洪涛 赵晋龙 刘彦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观察期内不经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较术前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减小,术后应防止发生舌咽功能紊乱,并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花龙 任政 刘修信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3期227-228,共2页
目的: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患者,共计48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膝关节进行评分,... 目的: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患者,共计48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膝关节进行评分,在术后半年、1年、2年、3年对患者的优良率进行分析。结果:在术后半年、1年、2年、3年对患者的优良率进行分析分别为95.83%,95.83%,95.83%,93.7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早期治疗效果较佳,临床疗效较为明显,该手术为患者在日后需行膝关节置换手术争取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截 膝内翻 内侧单间隙退变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治疗C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波 朱延娥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6期934-935,共2页
表1手术前后症状及影像指标比较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bP<0.05在脊柱“三柱理论”以及脊柱骨折AO分型中,C型骨折较为严重,存在椎体脱位,且大多合并脊髓、椎间盘等复杂损伤,常见于高处坠落、严重交通事故等高能量创... 表1手术前后症状及影像指标比较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bP<0.05在脊柱“三柱理论”以及脊柱骨折AO分型中,C型骨折较为严重,存在椎体脱位,且大多合并脊髓、椎间盘等复杂损伤,常见于高处坠落、严重交通事故等高能量创伤,手术治疗难度大[1]。本院近年采用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治疗C型胸腰椎骨折,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长节段固定 间隙 C型胸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防治下腰椎不稳临床观察
16
作者 符楚迪 潘兵 黄宏前 《东南国防医药》 2003年第6期424-425,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症 间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前臂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防治(附32例报告)
17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2 位作者 文益民 甄平 石骥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75-76,共2页
自1980年以来,32例小儿前臂严重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病例进行治疗。其中28例由医源性处理不当所致,仅4例是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减压目的是解除神经,血管粘连及减轻组织压力。文中对该综合征的外科处理作了某些新的探讨。
关键词 筋膜间隙 缺血性挛缩 儿童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8例腰椎多节段融合术患者应用小关节间隙植骨疗效观察
18
作者 刘宏超 李英俊 +3 位作者 杨旭东 孙海鹰 徐纯轶 陈德庆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36例同时采用小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2周~5年,平均1年2个月根据Oswestry评分标准,比较2组疗效结果,并观察术后1年的X线、CT,比较2组植骨愈合情况。结果:2组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与术前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得到较高评分。术后1年时2组评分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与CT显示植骨愈合情况相差不明显。结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小关节间隙植骨术与横突间植骨术相比,出血少,术后近期腰腿痛解除效果好,远期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小关节间隙 椎管狭窄症
原文传递
量化牵张成骨术中骨再生动态特征的4D形态学方法
19
作者 濮思顺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62-662,共1页
目的牵张成骨术(DO)通过牵张器对骨骼施加稳定和缓慢的牵张力,刺激截骨间隙内新骨形成,以延长骨骼。量化DO骨再生动态特征有助于揭示DO机理,评价牵张速率和频率等因素对DO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4D形态学方法,对DO过程中新骨形成量... 目的牵张成骨术(DO)通过牵张器对骨骼施加稳定和缓慢的牵张力,刺激截骨间隙内新骨形成,以延长骨骼。量化DO骨再生动态特征有助于揭示DO机理,评价牵张速率和频率等因素对DO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4D形态学方法,对DO过程中新骨形成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连续、定量测定。方法对7只雌性C57BL/6小鼠右侧股骨进行牵张成骨手术,在截骨术后第5、15、25、35、45、50天,利用活体显微CT进行扫描,并在第50天进行切片染色。通过图像配准等技术,建立一种4D形态学测量方法,计算包括骨形成速率(BFR)、骨吸收速率(BRR)、骨体积分数(BV/TV)、骨矿化水平(BML)在内的骨再生参数;并且利用模拟重复扫描和切片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验证结果表明,配准误差较低(3.0±0.9%),该方法获得的骨形态参数与组织切片相似性较好。骨再生过程显示,新骨在第15~25天迅速形成(BFR=13.7±5.1%),在第25天,BV/TV为25.4±9.6%,骨矿化水平较低(BML=52.6±17.9%)。随后,进入骨重塑阶段,BV/TV在第45天左右稳定在25.6±8.2%,此时新骨基本完全被矿化(BML=79.1±12.6%)。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量化DO骨再生特征的4D形态学方法,揭示了在巩固阶段前期骨迅速形成,然后通过骨重建,骨痂区域重塑这一过程,为评价不同因素对DO影响提供了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牵张成 切片染色 重复扫描 形态学方法 骨间隙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隙颗粒植骨治疗腰椎不稳
20
作者 李军 喻景奕 刘鸿豪 《中医正骨》 2009年第10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脊椎前移 腰椎不稳 椎弓根钉内固定 间隙颗粒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