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超声对骨盆环疾病孕产妇经阴道分娩后的盆底功能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余显梅 黎俊余 +2 位作者 谭春梅 廖兰 方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后骨盆环疾病孕产妇应用超声检查评估其盆底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骨盆环疾病经阴道分娩孕产妇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孕产妇60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扫描盆底结构,分别在静息状态和屏气用力呼吸、咳嗽等(Valsalva)...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后骨盆环疾病孕产妇应用超声检查评估其盆底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骨盆环疾病经阴道分娩孕产妇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孕产妇60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扫描盆底结构,分别在静息状态和屏气用力呼吸、咳嗽等(Valsalva)动作,检测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移动距离(BND)、盆膈裂孔前后径(LHAP)、肛提肌裂孔左右径(LHLR),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和肛提肌厚度。结果静息状态时,观察组PUA、BND、LHAP、LHLR、肛提肌厚度及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结果为(124.70±11.46)°、(28.48±2.90)mm、(3.25±0.32)cm、(5.13±0.57)cm、(6.42±0.58)mm、(20.44±2.86)cm^(2),高于对照组的各项数值(116.92±12.05)°、(24.62±2.97)mm、(2.60±0.29)cm、(4.70±0.61)cm、(8.13±0.64)mm、(18.26±2.70)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后观察组PUA、BND、LHAP、LHLR、肛提肌厚度及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结果为(139.98±15.23)°、(31.48±3.17)mm、(3.76±0.41)cm、(5.90±0.65)cm、(7.52±0.96)mm、(22.87±3.16)cm^(2),高于对照组的各项数值(131.82±14.17)°、(26.14±2.85)mm、(3.11±0.37)cm、(4.65±0.73)cm、(9.60±0.91)mm、(19.79±2.9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后,观察组BSD为(16.21±2.30)mm和(17.25±2.23)mm,低于对照组(18.59±2.27)mm和(19.04±2.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后骨盆环疾病孕产妇应用超声进行扫描,能全面立体观察盆底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检查 骨盆环疾病 孕产妇 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超声评估骨盆环疾病孕妇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舒红艳 李玮健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评估骨盆环疾病孕妇经阴道分娩后的盆底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定期产检并行经阴道分娩的初次产妇150例(妊娠期间患骨盆环疾病)为病例组,以及无骨盆环疾病者1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经阴道分娩后42 d...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评估骨盆环疾病孕妇经阴道分娩后的盆底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定期产检并行经阴道分娩的初次产妇150例(妊娠期间患骨盆环疾病)为病例组,以及无骨盆环疾病者1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经阴道分娩后42 d使用二维、三维、四维盆底超声分别评估其盆底功能,比较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膀胱颈下降距离(BND)、膀胱尿道后角(PUA),以及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LHAP)、肛提肌裂孔左右径(LHLR)、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肛提肌厚度的差异,分析两组孕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二维盆底超声检查显示,病例组Valsalva状态下BND低于对照组,BSD及PU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显示,病例组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LHLR、LH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维盆底超声检查显示,病例组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均高于对照组,肛提肌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产后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准确评估骨盆环疾病孕妇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变化,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二维 三维 四维 骨盆环疾病 经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环损伤的分类及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丁真奇 练克俭 杨立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00年第3期224-226,共3页
关键词 骨盆环损伤 分类 治疗 骨盆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应力影响骨盆环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郭磊 赵玉岩 +1 位作者 范广宇 高鹏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应用三维光弹力学实验 ,研究垂直应力对骨盆环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敏材料E - 5 1环氧树脂制作人体骨盆三维光弹模型共 8具 (16个髋关节 )。骨盆模型加载垂直作用力 ,模型应力冻结 ,测量和分析骨盆环的应力分布及应力改... 目的 :应用三维光弹力学实验 ,研究垂直应力对骨盆环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敏材料E - 5 1环氧树脂制作人体骨盆三维光弹模型共 8具 (16个髋关节 )。骨盆模型加载垂直作用力 ,模型应力冻结 ,测量和分析骨盆环的应力分布及应力改变。结果 :双腿站立及垂直应力作用下 ,等色线条纹集中在骶髂关节和髋臼附近 ,垂直应力主要通过骶髂关节、髂骨弓状线处、髋臼穹顶及骶骨传导 ;随着垂直应力的增加 ,骶髂关节、髂骨弓状线处、髋臼穹顶及骶骨等部位的应力明显增大 (P <0 .0 5 ) ;耻骨上支的应力也增大 (P >0 .0 5 )。结论 :垂直应力作用下 ,骨盆环的应力分布复杂 ,骨折易发生在骶髂关节、髂骨、髋臼穹顶及骶骨等部位 ;耻骨上支传导部分垂直应力 ;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时应复位及内固定上述损伤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应力 骨盆环 应力分布 实验研究 骨折骨盆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4
5
作者 姬涛 高相飞 +1 位作者 郭卫 郝智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25-1628,共4页
利用螺旋CT数据通过Mimics 12.0建立具有高度几何相似性的左、右骨盆、骶骨、股骨近端复合体的面模型,利用Abaqus 6.5进行实体建模。根据各单元CT值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材料属性赋值,再根据解剖部位建立骨盆主要韧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 利用螺旋CT数据通过Mimics 12.0建立具有高度几何相似性的左、右骨盆、骶骨、股骨近端复合体的面模型,利用Abaqus 6.5进行实体建模。根据各单元CT值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材料属性赋值,再根据解剖部位建立骨盆主要韧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6.5对S1椎体上终板施加600 N静载荷模拟站立位骨盆受力环境,计算特征部位位移、最大应变及von Mises应力。有限元模型在静载荷下的特征部位应力、应变值基本能够反应骨盆特有的力学结构特性,模型的准确性较高。在几何外形近似的情况下,特征材料赋值建模能够提高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准确性;在有限元计算时应通过更为接近生理状况下的边界及载荷条件进行模拟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有限元法 骨盆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环区域骨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8
6
作者 范清宇 马保安 +9 位作者 周勇 张明华 叶军 李军 裘秀春 沈万安 郭爱林 郑联合 刘振东 侯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2期1017-1023,共7页
评价半骨盆截除术、内半骨盆切除体外灭活再植或单纯旷置术、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水治疗骨盆部骨肿瘤;部分切除术及前后联合入路局部刮除并辅助以局部单纯放疗或(和)置管持续灌注化疗术治疗舱骨肿瘤的效果.探讨骨盆... 评价半骨盆截除术、内半骨盆切除体外灭活再植或单纯旷置术、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水治疗骨盆部骨肿瘤;部分切除术及前后联合入路局部刮除并辅助以局部单纯放疗或(和)置管持续灌注化疗术治疗舱骨肿瘤的效果.探讨骨盆环区域骨肿瘤的各种外科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便更有效地治疗该部位肿瘤.方法:7a中外科治疗骨盆环区域各类良、恶性骨肿瘤146例,其中应用半骨盆截除术治疗晚期骨盆骨肿瘤44例;内半骨盆切除体外灭活再植或单纯旷置术治疗骨盆部骨肿瘤Ic例;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术治疗骨盆部骨肿瘤42例;部分切除术及前后联合入路局部刮除术后局部单纯放疗或(和)置管持续灌注化疗术治疗各类船骨肿瘤SO例.平均随访3a以上,从肿瘤学、肢体关节功能学、并发症等方面综合评价上述各种外科治疗方法的代、缺点.结果:44例半骨盆截除患者仅存活16例.仅有少数年轻患者术后可佩带假肢行走,但步态极差;内半骨盆截除后体外灭活再植或旷置水1o例患者中,复发1例;死亡2侧;感染3例;肢体关节功能优良率为4o%.应用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骨盆骨肿瘤42例;8例局部复发,其中5例死亡.其余34例中肢体关节功能25例为优。9例尚可.2例感染,1例坐骨神经热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盆环区域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骨重建骶骨肿瘤段切除后骨盆环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众利 王继芳 +1 位作者 王岩 肖嵩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应用冷冻干燥异体骨及短哈式棒重建骶骨肿瘤段切除后骨盆环,恢复骨盆的完整。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骶骨肿瘤5例。术前经血管栓塞后,经后路或(和)前路,切除骶骨肿瘤,然后用一段冷冻异体干燥骨和短哈氏棒紧贴腰5椎体下面,连结两侧... 目的:应用冷冻干燥异体骨及短哈式棒重建骶骨肿瘤段切除后骨盆环,恢复骨盆的完整。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骶骨肿瘤5例。术前经血管栓塞后,经后路或(和)前路,切除骶骨肿瘤,然后用一段冷冻异体干燥骨和短哈氏棒紧贴腰5椎体下面,连结两侧髂骨。结果:患者全部存活,无1例切口感染。经重建后,骨盆环完整、稳定,患者疼痛消失,可坐、卧及行走,二便功能恢复。异体骨无脱位,患者无不适。结论:骶骨肿瘤的治疗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冷冻干燥异体骨加短哈氏棒重建骶骨切除后骨盆环是一种生物学固定,方法简单、经济、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 冷冻干燥异体骨 重建 骶骨肿瘤 短哈式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环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8
作者 孙换强 孔建中 郭晓山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骨盆环损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对48例不稳定骨盆环损伤患者,分别行闭合复位、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按Tile分型:B1型4例,B2.1型8例,B2.2型10例,B3型4例,C1型11例,C2型7例,C3型4例。39例前后环损伤...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骨盆环损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对48例不稳定骨盆环损伤患者,分别行闭合复位、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按Tile分型:B1型4例,B2.1型8例,B2.2型10例,B3型4例,C1型11例,C2型7例,C3型4例。39例前后环损伤均固定,4例仅固定前环损伤,5例仅固定后环损伤。以术前骨盆的三位X线片(前后位、入口位及出口位)及CT片判断骨盆的稳定性及移位情况,术后以X线片及CT片评估复位情况及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手术时间15~95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15~150ml,平均60ml,术中及术后无输血。48例患者共植入空心钉157枚,每人2~8枚,平均3.3枚。术后行骨盆CT检查42例(共植入135枚空心钉),发现123枚空心钉位置准确,占91.11%;7枚空心钉因偏向或超长而侵入盆腔或髋臼(但均<0.5cm);5枚位置偏差干扰骶管或骶孔,但均未引起任何症状。随访8~49个月,平均13个月,45例患者骨盆环移位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均I期愈合。40例恢复原工作,4例末次随访时尚处康复期,其余4例因坐骨神经损伤或下肢截肢而不再工作。参照Lindahl改良的骨盆损伤后功能评定标准,优35例,良10例,可3例,平均得分78.7分。结论:在对骨盆环及其毗邻血管神经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良好的透视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环损伤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 创伤和损伤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固定治疗骨盆环损伤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海章 吴文元 +6 位作者 魏金栋 石晶 陈著学 高乐才 刘阳 武永东 王峰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4期305-306,共2页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的发展,骨盆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骨盆骨折程度及移位情况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传统上对骨盆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如骨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定等方法,致残率高达50%-60%。近年来,...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的发展,骨盆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骨盆骨折程度及移位情况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传统上对骨盆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如骨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定等方法,致残率高达50%-60%。近年来,随着对骨盆骨折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在骨盆的解剖、生物力学、影像技术、治疗器械方面的发展,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手术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自2003年5月至2008年9月对23例患者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 损伤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环重建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春晖 倪卫东 高仕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12-1613,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40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C型骨折,对前、后环严重损伤者行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复位固定重建骨盆环。结果:随访36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40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C型骨折,对前、后环严重损伤者行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复位固定重建骨盆环。结果:随访36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结论:骨盆C型骨折手术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方法恢复解剖关系,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 C型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骨骨折骨盆环前后联合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强 王锋宝 +1 位作者 陈庆胜 蒋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目的探讨经骶骨骨折骨盆环前后联合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9例经骶骨骨折骨盆环前后联合损伤患者均行前后路切开复位骨盆重建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6例,良2例,可... 目的探讨经骶骨骨折骨盆环前后联合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9例经骶骨骨折骨盆环前后联合损伤患者均行前后路切开复位骨盆重建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7%。结论经骶骨骨折骨盆环前后联合损伤,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有许多优点。对于有神经损伤患者,术中可行探查减压,重点强调前后路同时手术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盆环 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肿瘤切除ISOLA重建骨盆环稳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兰秀夫 于腾波 +4 位作者 王子明 柳峰 郭庆山 李涛 王爱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ISOLA重建骨盆环稳定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2例骶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均应用ISOLA行腰骶部内固定植骨融合,其中24例行前后联合入路,结扎双侧髂内动脉;8例行单纯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术后经...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ISOLA重建骨盆环稳定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2例骶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均应用ISOLA行腰骶部内固定植骨融合,其中24例行前后联合入路,结扎双侧髂内动脉;8例行单纯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术后感染去除内固定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再手术3例,失访5例,余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植骨融合好,骨盆环稳定,内固定物无松动,未发现断钉断棒现象。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ISOLA重建下腰椎及骨盆环稳定,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ISOLA 骨盆环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技术的骨盆环三维重构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卫军 李郁 《机电工程》 CAS 2014年第8期997-1001,共5页
为解决骨科生物力学中医学影像数据逆向重构的技术问题,利用三维工程设计软件与有限元软件之间的接口技术,将逆向工程技术与有限元技术应用到人体骨盆环的三维重构设计当中,并开展了正常骨盆环在垂直载荷作用下静力学分析,建立了静载作... 为解决骨科生物力学中医学影像数据逆向重构的技术问题,利用三维工程设计软件与有限元软件之间的接口技术,将逆向工程技术与有限元技术应用到人体骨盆环的三维重构设计当中,并开展了正常骨盆环在垂直载荷作用下静力学分析,建立了静载作用下应力和位移之间的云图分布关系,提出了人体骨骼逆向重构的一般性方法与关键技术,在生物力学基础上对重构模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给出的人体骨骼模型逆向重构方法正确、可行;建立的骨盆有限元模型在模拟人体正常生理作用下的承载情况与理论认识和实验研究结果相符,其分析结果可以为后期医学工程分析与医疗器械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 逆向工程 三维重构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艳平 王朝晖 +3 位作者 彭仲财 何波涌 刘建伟 谢仙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9期73-74,共2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骨盆C型骨折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收治的40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骨盆C型骨折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收治的40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方式,而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的骨折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优1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10例,良3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65%。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技术对于骨盆C型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内固定重建骨盆环 骨盆C型骨折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固定骨盆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茂秀 池永龙 郭晓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盆环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周围肌肉作用力影响骨盆环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磊 赵玉岩 +2 位作者 范广宇 高鹏飞 董本涵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1-362,共2页
目的 :利用三维光弹性实验研究骨盆周围肌肉作用力对骨盆环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敏材料E 5 1环氧树脂制作骨盆模型共 4套 ,模型加载 ,模拟骨盆周围 4组肌群收缩作用力 ,测量分析骨盆的应力分布。结果 :当人体双腿站立时 ,应力... 目的 :利用三维光弹性实验研究骨盆周围肌肉作用力对骨盆环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敏材料E 5 1环氧树脂制作骨盆模型共 4套 ,模型加载 ,模拟骨盆周围 4组肌群收缩作用力 ,测量分析骨盆的应力分布。结果 :当人体双腿站立时 ,应力集中在I2 ,S4 ,P5等处 ;随着骨盆负重增大 ,髂骨和耻骨的应力变化不大 ,骨盆环应力分布均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周围肌肉作用力 骨盆环应力分布 骨盆疾病 实验研究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日新 陈选明 +3 位作者 张志刚 刘万新 陈矢明 廖梓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对4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没有并发大出血、神经损伤的患者,在伤后3~5天内先给予大重量骨牵引,纠正骨折垂直移位,1周内在C臂X线透视下通过骨盆... 目的分析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对4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没有并发大出血、神经损伤的患者,在伤后3~5天内先给予大重量骨牵引,纠正骨折垂直移位,1周内在C臂X线透视下通过骨盆正位、人口位、出口位及闭孔斜位、髂骨斜位等位置定位准确后,微创用空心螺钉内固定骶髂关节、耻骨支、耻骨联合、髂骨。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8.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4.5个月,疗效评估按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5%。结论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固定效果好、费用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 内固定 稳定性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环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日新 陈选明 +3 位作者 张志刚 刘万新 陈矢明 廖梓杰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0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手术完成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58例,按Tile分型:B型32例,C型26例。微创内固定组40例,用空心螺钉内固定骨盆环;开放复位内固定组18例,用钢...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手术完成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58例,按Tile分型:B型32例,C型26例。微创内固定组40例,用空心螺钉内固定骨盆环;开放复位内固定组18例,用钢板固定骨盆环。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按Majeed功能恢复评价表评价,优良:微创内固定组92.5%;开放复位组8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采用微创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 骨折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文森 赵富金 秦建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797-798,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对于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进行SSD与MPR重建。结果SSD与MPR重建图像能够立体而直观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对于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进行SSD与MPR重建。结果SSD与MPR重建图像能够立体而直观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关系信息。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对于显示骨盆环骨折的空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表面遮盖法重建 多平面重建 骨盆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环损伤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水小龙 孔建中 《浙江创伤外科》 2007年第6期561-563,共3页
随着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增多.骨盆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多,目前已占骨折总例数的1%~3%.骨盆骨折病死率在5%~20%左右,致残率高达50%。60%。以往骨盆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20世纪70年代广泛应用骨盆外固定器,80年代开展了切开复... 随着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增多.骨盆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多,目前已占骨折总例数的1%~3%.骨盆骨折病死率在5%~20%左右,致残率高达50%。60%。以往骨盆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20世纪70年代广泛应用骨盆外固定器,80年代开展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近年来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使稳定骨盆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拟就骨盆环损伤和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进一步提高骨盆骨折的诊治水平提供力学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损伤 生物力学 保守治疗 不稳定骨盆骨折 固定术治疗 工伤事故 交通事故 致残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