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骨桥形成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田玲 徐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和骨桥形成是AS典型病理变化的两个阶段,炎症是AS的最主要特征,骨桥形成是AS致残的主要因素,以往观点认为,炎症促发了骨桥形成,但临床研究发现控制炎症似乎不能阻滞关...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和骨桥形成是AS典型病理变化的两个阶段,炎症是AS的最主要特征,骨桥形成是AS致残的主要因素,以往观点认为,炎症促发了骨桥形成,但临床研究发现控制炎症似乎不能阻滞关节和脊柱发生强直,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模糊。本文就近十多年来关于AS骨桥形成机制及炎症与骨桥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炎症 骨桥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骨软骨瘤伴骨桥形成一例
2
作者 周俊林 位春萍 +1 位作者 刘建莉 董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2-362,共1页
关键词 椎管内 骨桥形成 病例报告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治疗有骨桥形成的颈椎病126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辉 《中医外治杂志》 2007年第2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牵引对有骨桥形成的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24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枕颌吊带牵引与中医正骨按摩并用治疗,对照组只进行中医正骨按摩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30次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牵引对有骨桥形成的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24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枕颌吊带牵引与中医正骨按摩并用治疗,对照组只进行中医正骨按摩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30次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牵引对有骨桥形成的颈椎病治疗作用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骨桥形成 牵引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骨骺损伤与骨桥形成
4
作者 覃佳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35-235,共1页
解答:骨骺与骺板的存在是生长中的儿童区别于成人骨骼的独特之处,也是骨骼解剖结构的薄弱区,容易导致损伤,换言之,骨骺损伤(epiphyseal injury)是儿童骨折特有的类型,包括骺(生长)板、骨骺、骺板周围环的损伤。目前。
关键词 骺损伤 骨桥形成 儿童 解剖结构 生长 骺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尺桡关节处骨桥形成致肘关节旋转功能障碍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康长周 安翎 《中国厂矿医学》 2002年第2期176-176,F003,共2页
关键词 上尺桡关节处骨桥形成 肘关节旋转功能障碍 X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后皮质外骨桥形成
6
作者 胡孔足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肿瘤切除术 假体置换术 皮质外骨桥形成 关节周围肿瘤 无菌性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板损伤后骨桥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任廷果 彭国璇 +5 位作者 孙红 林廉洋 彭洪成 黄明智 姜华 邓进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64-470,共7页
生长板损伤或骨骺损伤是由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长骨生长板软骨损伤。生长板损伤后会引起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桥,由此导致的肢体短缩与成角畸形一直是小儿矫形外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软骨内成骨参与了生长板损伤后骨桥的形成,许... 生长板损伤或骨骺损伤是由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长骨生长板软骨损伤。生长板损伤后会引起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桥,由此导致的肢体短缩与成角畸形一直是小儿矫形外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软骨内成骨参与了生长板损伤后骨桥的形成,许多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通过控制软骨内成骨程序在骨桥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印度刺猬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炎症相关因子以及缝隙引导配体3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会导致生长板损伤后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软骨内成骨活动。因此,本文综述生长板损伤后骨桥形成的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旨在为生长板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板损伤 骨桥形成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Dickkopf-1、BMP-2的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骨桥形成的关系
8
作者 王田玲 李慧 崔佳佳 《大医生》 2019年第6期51-52,59,共3页
目的研究Dickkopf-1(DKK-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强直性脊柱炎(AS)骨桥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S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DKK-1及BMP-2的水平... 目的研究Dickkopf-1(DKK-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强直性脊柱炎(AS)骨桥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S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DKK-1及BMP-2的水平。结果AS患者外周血中DKK-1与BMP-2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此推测AS患者体内Wnt与BMP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外周血中DKK-1、BMP-2的水平与疾病病程、ESR、CRP、BASDAI评分之间均无相关性,因此认为DKK-1、BMP-2的水平与炎症活动程度无关。结论研究发现AS的骨桥形成是一个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复杂过程,其体内DKK-1、BMP-2的变化参与了骨的形成,骨桥形成与炎症可能为2个独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DKK-1 BMP-2 炎症 骨桥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自体移植物防止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恩波 赵群 +1 位作者 马瑞雪 吉士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5-237,I002,共4页
目的 比较在骺板损伤后分别将自体脂肪 ,游离骺板 ,带肌瓣骺板作为移植物来防止骨桥形成 ,减小畸形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 32只未成熟家兔随机分为 4组 ,以A、B、C、D组表示 ,将A D组家兔左胫骨近端外侧骺板造成人为缺损 ,A组缺损旷置 ,... 目的 比较在骺板损伤后分别将自体脂肪 ,游离骺板 ,带肌瓣骺板作为移植物来防止骨桥形成 ,减小畸形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 32只未成熟家兔随机分为 4组 ,以A、B、C、D组表示 ,将A D组家兔左胫骨近端外侧骺板造成人为缺损 ,A组缺损旷置 ,B、C、D组分别以自体脂肪 ,游离腓骨骺板 ,带肌瓣腓骨骺板作为移植物填塞缺损。术后 12周处死 ,双下肢拍X线片和CT扫描。并对胫骨缺损处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只有D组 (带肌瓣骺板作为移植物组 )家兔发生的胫骨畸形较轻 ,与A组 (缺损旷置组 )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自体脂肪作为移植物不能完全避免骨桥的发生 ;带肌瓣骺板移植较游离骺板易于存活 ,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损伤 骨桥形成 防止 自体移植物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长骨生长板创伤性骨桥形成的MRI与病理学对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晨光 肖湘生 +5 位作者 刘光华 洪庆坚 蒋计生 刘会敏 徐雪元 陶志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859-861,共3页
目的研究MRI对长骨生长板创伤后骨桥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5周龄新西兰幼兔30只,钻孔法制成生长板创伤模型。术后3天、1周、2周、4周、6周分别采用0.35TMRI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所有骨标本均行常规病理组... 目的研究MRI对长骨生长板创伤后骨桥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5周龄新西兰幼兔30只,钻孔法制成生长板创伤模型。术后3天、1周、2周、4周、6周分别采用0.35TMRI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所有骨标本均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MRI对照。结果MRI平扫对软骨创伤区的检出率达100%。创伤后3天创伤区内有大量红细胞充填,MRI平扫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GdDTPA增强后无强化;创伤后1周创伤区内已出现大量的肉芽组织,平扫无特异性改变,但GdDTPA增强后创伤区有明显强化;创伤后2~4周创伤区内出现数量逐渐增多的骨小梁结构,GdDTPA增强后强化带逐渐变窄、强化减弱;创伤后6周创伤区内完全由骨性结构修复,GdDTPA增强后无强化,MRI平扫信号取决于其内部成分(红骨髓或脂肪)。结论MRI平扫对生长板创伤检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骺板损伤 骨桥形成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切除骨桥并填塞带血供脂肪筋膜瓣治疗中心型骨桥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克勇 余国荣 +3 位作者 余黎 张桃根 蔡林 陶圣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64-2366,共3页
目的 观察带血供脂肪筋膜瓣填塞对骨桥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3.5mm克氏针损伤兔一侧股骨远端中心骺板,另一侧作正常对照.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骨桥切除+脂肪筋膜瓣填塞);B组(骨桥切除+游离脂肪填塞);C组为(单纯损伤);D组(... 目的 观察带血供脂肪筋膜瓣填塞对骨桥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3.5mm克氏针损伤兔一侧股骨远端中心骺板,另一侧作正常对照.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骨桥切除+脂肪筋膜瓣填塞);B组(骨桥切除+游离脂肪填塞);C组为(单纯损伤);D组(单纯骨桥切除).20周后,对4组手术侧股骨长度、外翻角与健侧的差值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运用筋膜脂肪瓣填塞骨桥切除后的缺损,可减轻股骨畸形的程度(P<0.01).A、B、C、D组的股骨短缩程度分别为(3.03 ±2.06)、(4.2±2.43)、(10.26 ±2.98)、(6.51 ±3.68) mm;外翻角的差异分别为(1.67±0.76).、(12.00±1.85)°、(23.47 ±3.02)°、(18.38±8.32)°.结论 填塞带血供脂肪筋膜瓣对骨桥形成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损伤 骨桥形成 带血供脂肪筋膜瓣
原文传递
腭裂术后腭裂隙内自发骨桥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宁北 马莲 张震康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5-266,共2页
目的 进一步观察腭裂修复术后腭裂隙骨性愈合状况 ,统计并讨论影响骨性愈合的因素。方法 对 5 2例完全性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头颅冠状CT扫描 ,观察腭裂骨性裂隙的愈合情况并测量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位置、形态及质量 ,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 ... 目的 进一步观察腭裂修复术后腭裂隙骨性愈合状况 ,统计并讨论影响骨性愈合的因素。方法 对 5 2例完全性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头颅冠状CT扫描 ,观察腭裂骨性裂隙的愈合情况并测量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位置、形态及质量 ,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 ,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5 2例受试者中的 37例 (71% )在腭裂隙处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术后腭骨板骨桥形成。经统计发现 ,在形成骨桥的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 ;单侧与双侧腭裂者骨桥形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在不同手术年龄的患者中 ,4~ 7岁接受腭裂修复术者骨桥形成最为明显 ;所形成的腭裂隙内骨桥相对集中于双尖牙区及磨牙区前份。结论 腭裂术后骨性腭裂隙内明显有新生骨桥形成 ,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与手术年龄有关 ,与性别及腭裂的类型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修复术 腭裂隙内骨桥形成 性愈合 影响因素 CT检查
原文传递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诊断及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柳万国 唐成林 +1 位作者 马犇 朱庆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0-1116,共7页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又称为Forestier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却易被忽略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脊柱和关节的韧带及肌腱附着点的钙化和骨化。DISH累及脊柱时表现为多个椎体前外侧...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又称为Forestier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却易被忽略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脊柱和关节的韧带及肌腱附着点的钙化和骨化。DISH累及脊柱时表现为多个椎体前外侧流注性骨赘和钙化等特征性改变,可导致脊柱强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脊柱强直 肌腱附着点 过伸性损伤 胸椎 颈椎 钉棒系统 骨桥形成 特征性改变 前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5-6骨折脱位1例
14
作者 张弘来 孙涛 丁惠强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724-725,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主因摔倒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伴四肢麻木半月入院。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病史20年。查体:神清,脊柱呈'驼背'畸形,后凸80°,颈椎屈曲10°,后伸0°。以C5~6椎体为中心棘突压痛、叩击... 1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主因摔倒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伴四肢麻木半月入院。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病史20年。查体:神清,脊柱呈'驼背'畸形,后凸80°,颈椎屈曲10°,后伸0°。以C5~6椎体为中心棘突压痛、叩击痛阳性。双侧乳头平面以下皮肤针刺觉减退。双侧肩胛提肌肌力5级,双侧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伸腕肌肌力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折脱位 颈椎 椎间隙 折复位 质疏松 合并 手内在肌 骨桥形成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腰背痛 警惕“竹竿病”
15
作者 白蓉 《健康向导》 2025年第2期50-50,共1页
年纪轻轻,反复腰背痛,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又或者是腰肌劳损,不料竟是“竹竿病”——强直性脊柱炎找上门。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骶髂关节和中轴骨骼发炎,病变特点是纤维化和关节强直,随着病情进展出现椎体... 年纪轻轻,反复腰背痛,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又或者是腰肌劳损,不料竟是“竹竿病”——强直性脊柱炎找上门。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骶髂关节和中轴骨骼发炎,病变特点是纤维化和关节强直,随着病情进展出现椎体方形变,椎体间骨桥形成,脊柱形似“竹节”,所以又被称为“竹竿病”。它属于风湿病范畴,病因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背痛 关节强直 骶髂关节 骨桥形成 腰椎间盘突出 病情进展 病变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骺损伤肢体畸形16例治疗体会
16
作者 张福华 江华远 《实用骨科杂志》 1997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我院自1987~1993年,对16例骨骺损伤所致肢体畸形的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7~12岁11例,12~14岁5例,均有外伤病史。肢体短缩畸形4例,内外翻畸形12例;其中胫... 我院自1987~1993年,对16例骨骺损伤所致肢体畸形的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7~12岁11例,12~14岁5例,均有外伤病史。肢体短缩畸形4例,内外翻畸形12例;其中胫腓骨远端损伤9例,肱骨下端损伤5例,桡骨远端损伤2例,X线片示:骨骺部分闭合有骨桥形成的9例,骨骺发育不良7例;行1次手术矫正的11例,2次的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畸形 骺损伤 骨桥形成 治疗体会 内外翻畸形 手术治疗 切除 肢体短缩畸形 发育不良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支架-骨髓干细胞复合体治疗部分骺板生长障碍的实验应用
17
作者 汤旭日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56-256,共1页
各种伤病引起的儿童骺板早闭导致肢体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是目前小儿矫形外科临床治疗的难题。传统的治疗骨骺提前早闭的方法有骨桥切除后脂肪、多聚硅树脂、骨蜡或骨水泥等填塞方法。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探索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骺板部分... 各种伤病引起的儿童骺板早闭导致肢体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是目前小儿矫形外科临床治疗的难题。传统的治疗骨骺提前早闭的方法有骨桥切除后脂肪、多聚硅树脂、骨蜡或骨水泥等填塞方法。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探索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骺板部分缺损。该文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甲壳素支架与骨髓干细胞之间的生物兼容性,探讨应用体外构建的甲壳素支架-骨髓干细胞三维复合体修复兔胫骨大面积骺板缺损的可行性。采用幼兔胫骨近端内侧骺板50%缺损模型,将7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三组(每组24只),A组缺损区不做任何充填,B组充填无细胞的甲壳素支架材料,C组植入甲壳素-骨髓干细胞复合体。通过测量胫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支架 髓干细胞复合体 骺板 生长障碍 骨桥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32例X线征象分析
18
作者 常胜男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z1期159-,共1页
关键词 弥漫性特发性肥厚 征象 椎体 DISH 蜡样 脊椎炎 脊柱病 脊柱炎 前外侧 前纵韧带 肥大性 骨桥形成 骶髂关节 钙化率 后纵韧带 胸腰椎 肌腱炎 性强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脓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附23例分析)
19
作者 唐桂长 郝明珠 王月训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1993年第4期6-8,共3页
笔者报告了23例化脓性脊柱炎。本文着重分析对比了X线平片和CT检查结果,通过分析对比,发现CT检查优于X线平片,并有助于对化脓性脊柱炎早期作出诊断。主要影像学表现:早期,软组织肿胀和脓肿形成,骨质呈虫蚀状破坏,随之破坏区周围出现增... 笔者报告了23例化脓性脊柱炎。本文着重分析对比了X线平片和CT检查结果,通过分析对比,发现CT检查优于X线平片,并有助于对化脓性脊柱炎早期作出诊断。主要影像学表现:早期,软组织肿胀和脓肿形成,骨质呈虫蚀状破坏,随之破坏区周围出现增生硬化。CT 还能发现炎块中的气体。晚期,骨质修复占优势,即骨质增生硬化,骨桥形成,最后可产生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脊柱炎 质破坏 骨桥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片窗
20
作者 李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M0002-M0002,M0004,共2页
关键词 椎体前缘 骨桥形成 读片窗 影像表现 椎间隙 亚急性型 质增生硬化 病理诊断 软组织密度影 附件 机械元件 后纵韧带 椎间盘 脊柱 脓肿 炎症 肿块 炎性肉芽 腰大肌 环形强化 硬膜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