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种植体支抗用于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MMP-8、MMP-9、NO、IGF-1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赵欢欢 孙洋 曹素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211-2215,共5页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支抗用于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支抗用于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采用口外弓支抗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口腔结构、上下颌骨角度[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上齿槽座点及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形成角(ANB)]、血清MMP-8、MMP-9、NO、IGF-1水平,记录两组美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口腔结构方面,观察组磨牙移位为(3.21±0.84)mm,显著低于对照组[(5.32±1.11)mm],上中切牙凸距差、中切牙倾角差分别为(4.24±1.66)mm、(26.42±4.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5±1.21)mm、(12.44±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SNA、ANB分别为(72.01±2.19)°、(4.68±0.78)°,显著低于对照组[(76.49±2.21)°、(5.37±0.82)°],SNB为(78.65±2.36)°,显著高于对照组[(76.07±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MMP-8、MMP-9、NO、IGF-1水平分别为(94.16±10.84)μmol/L、(74.49±9.87)pg/mL、(55.72±8.03)μmol/L、(643.85±26.32)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2.51±11.02)μmol/L、(86.52±10.01)pg/mL、(67.96±8.41)μmol/L、(703.36±26.9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美学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骨性错牙合畸形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口腔结构和上下颌骨角度,调节血清MMP-8、MMP-9、NO、IGF-1水平,且美学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牙合畸形 微种植体支抗 口外弓支抗 基质金属蛋白酶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一氧化氮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口内矫治器制作方法
2
作者 何旭顺 蔡斌 +1 位作者 谢永健 林玉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3年第4期34-34,共1页
安氏Ⅲ类错牙合不及时进行矫正治疗会对颌骨发育及面部美观造成影响,对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颞下颌关节的健康也会造成危害.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及早治疗.
关键词 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 口内矫治器 咀嚼功能 颞下颌关节 牵引 颏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类骨性错牙合下颌牙弓和基骨弓的测量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思豆 吴补领 +4 位作者 孙风阳 田智慧 钟恩意 慈博雯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错牙合与个别正常牙合下颌牙弓、基骨弓的形态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27例骨性Ⅰ类错牙合、3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2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及27例个别正常牙合于正畸治疗前进行锥形束CT扫描,获得下颌虚拟模型,分别测量牙弓、基骨弓... 目的探讨骨性错牙合与个别正常牙合下颌牙弓、基骨弓的形态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27例骨性Ⅰ类错牙合、3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2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及27例个别正常牙合于正畸治疗前进行锥形束CT扫描,获得下颌虚拟模型,分别测量牙弓、基骨弓的长、宽度,分析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拟合牙弓、基骨弓的形态曲线。结果Ⅲ类错牙合的基骨弓长、宽度显著大于其余三组,牙弓宽度显著大于Ⅱ类错牙合,Ⅱ类错牙合的前牙牙弓长度显著大于其余三组。牙弓、基骨弓在尖牙间、磨牙间宽度及全牙段长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8、0.836、0.818,前牙长度r为0.395。结论Ⅲ类错牙合基骨发育过度,Ⅱ类错牙合前牙弓最长以弥补其基骨发育不足;牙弓与基骨弓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牙合畸形 弓形态 弓形态 曲线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同时配合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陶斯雅 周嫣 +1 位作者 唐升荣 张大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通过骨性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中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分析,为正畸临床探索行之有效的肌功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骨性错牙合伴口周肌功能异常患者78例(男35例,女43例),年龄16~39岁。进行相应的肌功能指导与训练,采用自行设计... 目的:通过骨性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中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分析,为正畸临床探索行之有效的肌功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骨性错牙合伴口周肌功能异常患者78例(男35例,女43例),年龄16~39岁。进行相应的肌功能指导与训练,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评价表,每1~2个月正畸复诊时检查、记录患者肌功能训练的进行和配合情况,连续记录6次。结果:6次均能按要求正确、熟练进行者(依从性好)15例(占19.23%);4~5次能按要求正确进行者(依从性较好)22例(占28.21%);2~3次能按要求正确进行者(依从性较差)24例(占30.77%);仅1次能基本按要求正确进行者(依从性差)17例(占21.79%)。其中依从性好和较好者中女性27例(占62.8%),男性10例(占28.6%)。结论:1女性骨性错牙合患者正畸中肌功能训练配合度相对较好;2正畸医生应针对不同患者的错牙合特点、年龄、性别采取相对个性化的方法进行正畸肌功能训练指导,从而达到提高依从性及训练目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骨性错牙合 肌功能训练 依从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错牙合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长度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思豆 吴补领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7-282,287,共7页
目的比较骨性错牙合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长度,并评估3个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于治疗前收集104名骨性Ⅰ、Ⅱ、Ⅲ类错牙合及个别正常牙合的CBCT数据,使用MATLAB软件测量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长度,分析指标间... 目的比较骨性错牙合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长度,并评估3个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于治疗前收集104名骨性Ⅰ、Ⅱ、Ⅲ类错牙合及个别正常牙合的CBCT数据,使用MATLAB软件测量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长度,分析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Ⅲ类错牙合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显著小于其余3组,牙弓、基骨弓长度大于其余3组;Ⅱ类错牙合的下切牙矢状向倾斜度显著大于其余3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与相应基骨弓长度呈中度负相关(中切牙区至尖牙区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7、-0.554和-0.489,P<0.001),而与牙弓长度无相关性。结论不同骨性错牙合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长度存在差异。通过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的大小可以评估相应基骨的矢状向发育情况,但改变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不足以影响牙弓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牙合 矢状向倾斜度 弓长度 弓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SGTB矫治器治疗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贤宝 孙晓奕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2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SGTB矫治器对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苏州美莱美容医院收治的56例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矫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MBT... 目的分析SGTB矫治器对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苏州美莱美容医院收治的56例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矫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MBT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SGTB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性、上下颌中切牙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矫治后的下颌升支高度(Co-Go)、下颌长度(Co-Gn)、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夹角(SNB)、下牙槽座点以及颏前点至FHp平面垂直距离(Pg-FHp、B-FHp)相较于矫治前升高,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夹角(ANB)相较于矫治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矫治后的Co-Gn为(110.17±1.99)mm,低于对照组(114.86±2.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矫治后的下中切牙角(L1-MPA)、上中切牙角(U1-PP)、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下内角(U1-SN)相较于矫治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矫治后的L1-MP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前牙覆盖与磨牙关系的牙性、骨性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GTB矫治器在临床中对于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具有可靠的矫治效果表现,特别在矫治下切牙唇倾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 SGTB矫治器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配合肌功能训练改善骨性错牙合患者微笑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盘小梅 陈日新 杨扬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6期83-84,共2页
目的 探讨正畸配合肌功能训练对改善骨性错牙合微笑美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骨性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正畸治疗及常规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改善微笑美的肌功能训练,观察... 目的 探讨正畸配合肌功能训练对改善骨性错牙合微笑美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骨性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正畸治疗及常规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改善微笑美的肌功能训练,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4d的微笑指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微笑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微笑指标与颊廊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微笑宽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正畸配合肌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骨性错牙合患者的微笑美,提高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肌功能训练 骨性错牙合 微笑美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治疗成年人骨性Ⅱ类错牙合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皓岩 李欣怡 +3 位作者 石芯宁 李江阳 吴聿淼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4,共7页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深覆盖;影像学检查,ANB角为6.2°,骨性Ⅱ类错牙合。通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配合4枚微种植钉,经过20个月的治疗,患者拔牙间隙关闭完成,牙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前牙内收,下颌骨逆旋,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应用隐形矫治器配合微种植体支抗可以在成年人拔牙病例中实现良好的牙齿三维方向控制,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类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Ⅱ类 前磨 过山车效应 种植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效果研究
9
作者 刘彩凤 孙悦 杨盼盼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28例... 目的:探究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28例)和研究组(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头影测量指标、同行评估等级(PAR)指数、上气道形态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较治疗前减小且小于对照组,下齿槽座角(SNB)较治疗前增加且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3、2.340、4.601,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PAR指数各项得分及总分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3.657、2.365、3.785、3.946、3.072、5.105,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上气道总体积较治疗前增加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P<0.05)。结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应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可获得良好正畸效果,对改善上气道形态有积极作用,较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可获得更佳头影测量指标及牙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疗效对比 头影测量指标 PAR指数 上气道形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前后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与咽气道容积变化分析
10
作者 吴嘉晴 沈爱丽 +1 位作者 钱轶峰 刘加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患者双颌手术前后颌骨矢状向移动量和咽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上颌骨前突伴下颌骨后缩患者28例。正颌术式为上颌骨Le Fort Ⅰ...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患者双颌手术前后颌骨矢状向移动量和咽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上颌骨前突伴下颌骨后缩患者28例。正颌术式为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退伴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前移,将下颌骨前移量减去上颌骨后退量定义为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根据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将患者分为2组,A组(14例)为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0 mm组,B组(14例)为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0 mm组。患者均于术前正畸结束时(T0)和正颌术后6个月时(T1)进行CT扫描。使用Dolphin Imaging 11.9软件进行咽气道形态参数及颌骨移动量测量,采用SPSS 2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与口咽气道容积呈线性正相关;B组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与口咽气道容积呈非线性关系,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差分别小于-1.24 mm(R^(2)=0.8225,P<0.05)、-1.02 mm(R^(2)=0.6670,P<0.05)、-1.34 mm(R^(2)=0.7717,P<0.05)和-1.17 mm(R^(2)=0.7332,P<0.05)时,咽气道总容积、鼻咽气道容积、口咽气道容积以及喉咽气道容积减少。结论:接受上颌骨后退伴下颌骨前移术的骨性Ⅱ类患者中,当上颌骨后退量较下颌骨前移量多1 mm以上时,咽气道容积显著减小。因此,对有咽气道狭窄倾向的骨性Ⅱ类患者,应适当调整方案以减少气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 正颌手术 咽气道 矢状向移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行BSSRO术后近心骨段的三维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11
作者 宋鑫利 胥雷 +1 位作者 李敏 李大鲁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术后近心骨段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术前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纳入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其中非偏颌35例(A组,对照组),偏颌35例(B组,实验组),术中均行双侧下颌支矢...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术后近心骨段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术前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纳入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其中非偏颌35例(A组,对照组),偏颌35例(B组,实验组),术中均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获取患者术前1周(T0)、术后1周(T1)以及术后1年(T2)的CBCT数据,利用ProPlan CMF 3.0软件进行重建并分离,得到包含颞下颌关节窝不含下颌骨的3D头颅模型以及下颌骨模型,对不同时期双侧近心骨段的相关项目进行测量,包括近心骨段髁突中心点(CoC)、冠突点(Cor)以及下颌角点(Go)的连线所在的平面在三维空间上位置的移动和旋转变化,并分析影响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行BSSRO术后近心骨段的稳定性因素。采用SPSS 2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患者T0期的左右侧下颌升支在yaw和roll位置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期无显著差异;与T0期比较,T1期2组患者双侧近心骨段均垂直向下移动、前倾、内旋(P<0.05),同时B组中偏斜侧近心骨段外倾(roll)(P<0.05),偏斜侧与偏斜对侧近心骨段在yaw和roll上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偏斜侧近心骨段的内旋量和外倾量与术前下颌偏斜量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590和0.573);与T1期比较,T2期2组患者双侧近心骨段均垂直向上移动、后倾、外展(P<0.05),且B组偏斜侧近心骨段整体水平向内侧移动(P<0.05);利用ROC曲线获取引起偏斜侧近心骨段水平向复发的术前偏斜量的截断值为6.31 mm,对于术前偏斜量大于6.31 mm的患者,偏斜侧近心骨段在水平向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行BSSRO术后偏斜侧近心骨段较不稳定,可能发生水平内侧移位。若术前下颌偏斜量较大(大于6.31mm),术前进行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设计时,应警惕术后偏斜侧近心骨段可能发生水平向内侧移动而加重或者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以及术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类[] 下颌偏斜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 近心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矫正器矫治与活动矫治器联合治疗小儿骨性Ⅲ类错牙合对硬软组织的影响探讨
12
作者 邱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联合使用固定矫正器矫治与活动矫治器治疗,并对患儿的硬软组织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本牙科诊所筛选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基线资料,共有64例患儿与此次研究要求相符,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将患... 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联合使用固定矫正器矫治与活动矫治器治疗,并对患儿的硬软组织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本牙科诊所筛选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基线资料,共有64例患儿与此次研究要求相符,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活动矫治器牙合垫舌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固定矫正器治疗。治疗期间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牙性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硬组织检测指标、治疗前后软组织检测指标、疗效,结果 显示P<0.05说明具有突出性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临床疗效对比具有突出性差异(P<0.05),研究组整体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更为理想。结论 为小儿骨性Ⅲ类错牙合联合使用固定矫正器矫治与活动矫治器,可有效改善对硬组织、软组织的影响,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Ⅲ类 矫正治疗 硬软组织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后退下颌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和睡眠呼吸通气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马惠 王雯 +1 位作者 仇岩 华泽权 《口腔医学》 202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分析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后退下颌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患者上气道间隙和睡眠呼吸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接受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于正颌手术前3 d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利用Mi... 目的分析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后退下颌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患者上气道间隙和睡眠呼吸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接受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于正颌手术前3 d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利用Mimics软件重建颅颌面气道的三维模型。测量手术前后气道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以及气道各部分体积变化。于正颌手术治疗前3 d及术后6个月利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分别进行单次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记录监测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软腭下缘所在平面矢状径(SP-AP)、截面积(SP-CSA)减小(P<0.05);会厌谷所在平面矢状径(EP-AP)显著减小(P<0.01)、截面积(EP-CSA)减小(P<0.05);术后口咽区气道体积、气道总体积显著减小(P<0.01),会厌区气道体积减小(P<0.05)。术后多导睡眠监测AHI、睡眠效率、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接受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后退下颌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术后气道软腭下缘所在平面、会厌谷所在平面矢状径、截面积均减小。口咽区气道体积、会厌区气道体积、气道总体积均显著减小。而术后睡眠呼吸通气功能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 Ⅲ类畸形 CBCT 气道体积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通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媛 丁丽丽 《上海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宝鸡市人民医口腔科收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8例。治疗前1周(T0)、治疗后1个月(T1)和治疗后6个月(T2)对患者进行CBC...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宝鸡市人民医口腔科收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8例。治疗前1周(T0)、治疗后1个月(T1)和治疗后6个月(T2)对患者进行CBCT扫描,使用3D Slicer建模并导入Geomagic Qualify拟合配准,测量上下颌各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对T1、T2各标志点坐标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显复发标志点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1与T2相比,标志点Rgo水平向坐标产生变化,A、RP、B、Pog、Gn、Me、Rgo和Lgo前后向坐标点产生变化,Gn垂直向坐标点产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水平向标志点Rgo移动距离|T1-T0|与复发距离呈正相关(r=0.293,P=0.043)。前后向标志点A移动距离|T1-T0|与复发距离呈正相关(r=0.418,P=0.003),RP移动距离|T1-T0|与复发距离呈正相关(r=0.470,P=0.001),B点移动距离|T1-T0|与复发距离呈负相关(r=-0.523,P=0.000),Pog移动距离|T1-T0|与复发距离呈负相关(r=-0.391,P=0.006)。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够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双颌术后的预后评估提供精确的三维定量分析,有助于识别复发风险高的标志点,为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后续治疗和监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重建 Ⅱ类[]畸形 正畸 预后评估 复发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拥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晔 葛晓磊 +4 位作者 张士珑 覃缘 侯彦 卢海燕 马文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评价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拥挤的疗效。方法:将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按磨牙关系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磨牙中性或远中关系,应用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对照组磨牙近中关系,应用传统前方牵引矫治器。2组患... 目的:评价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拥挤的疗效。方法:将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按磨牙关系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磨牙中性或远中关系,应用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对照组磨牙近中关系,应用传统前方牵引矫治器。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角度测量中,SNA、ANB、SN-MP、U4-SN显著增加(P<0.01),SNB显著减小(P<0.01);SN-OL在试验组治疗前后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矢状向测量指标中,除对照组上颌牙弓长度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改变(P<0.05);垂直向测量指标中,U1-PP、L1-MP、U4-SN、U6-SN、ANS-Me显著增加(P<0.05);U4-PP、U6-PP在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值变化量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上颌牙弓长度显著增加,U6位置更偏远中,磨牙关系变化更小(P<0.01)。结论: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对磨牙中性或远中关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伴拥挤患者具有良好的前方牵引和推磨牙向远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类[] 改良前方牵引 列拥挤 推磨向远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高角开牙合拔除下颌磨牙正畸治疗1例
16
作者 武川清 余兵 +2 位作者 张湘宜 任娅岚 刘亚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该文介绍1例成人骨性Ⅲ类高角开[牙合]病例,通过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并竖直第三磨牙,解除开,建立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及磨牙良好的尖窝咬合关系。
关键词 Ⅲ类[] 高角 开[] 拔除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优先的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在骨性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赵家园(综述) 陈启林(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90-193,共4页
传统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术后正畸”,而手术优先的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则绕过术前正畸过程,缩短治疗时间,早期改善患者侧面美观。临床实践可知,手术优先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在骨性错[牙合]矫治的过程中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 传统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术后正畸”,而手术优先的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则绕过术前正畸过程,缩短治疗时间,早期改善患者侧面美观。临床实践可知,手术优先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在骨性错[牙合]矫治的过程中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有其弊端。本文就手术优先的正畸正颌治疗模式的发展、临床应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优先治疗模式 正畸治疗 正颌治疗 骨性错牙合 口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打印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的临床效果研究
18
作者 李根 王华 谷妍 《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评估数字化三维打印前方牵引装置联合上颌快速扩缩弓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中的骨效应、牙效应、软组织侧貌及气道变化。方法选取2018—2023年收治的22例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替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1.33±0.88)岁,... 目的评估数字化三维打印前方牵引装置联合上颌快速扩缩弓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中的骨效应、牙效应、软组织侧貌及气道变化。方法选取2018—2023年收治的22例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替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1.33±0.88)岁,男9例,女13例)。使用数字化3D打印前方牵引装置进行治疗,同时联合上颌快速扩弓及缩弓矫治。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锥形束CT扫描,评估治疗前后的骨性、牙性、软组织及上气道的矫治效果。结果治疗后,硬组织测量指标SNA、ANB、Wits值、Co-A、Co-Gn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NB、FMA、Occ plane to FH角、Y轴角无统计学意义变化。U1-SN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而U1-N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上唇距E线距离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唇角未发生统计学意义的变化。上气道腭后区容积显著增加。结论数字化3D打印前方牵引装置联合上颌快速扩缩弓可以促进上颌发育,抑制下颌发育,基本维持患者的垂直向变化,改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和侧貌,上气道腭后区容积也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3D打印前方牵引 上颌快速扩缩 Ⅲ类()畸形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赵健 史舒雅 +2 位作者 李超群 李昕 侯德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头帽口外弓+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矫治时间、治疗后6个月头影测量指标、微笑美学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矫治成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矫治时间[(14.3±3.6)月]低于对照组[(20.1±4.2)月,P<0.05];两组矫治后切牙唇倾度(U1-L1,L1-MP,U1-SN)、ANB、上颌中切牙内收量(U1-Ptm)、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量(U6-SP)、覆盖(OJ)、覆颌(OB)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矫治前后U6-SP变化量低于对照组,U1-L1、U1-SN、U1-Ptm、L1-MP变化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牙根吸收、上颌窦底感染、创伤性溃疡、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能缩短矫治时间,前牙内收效果更佳,微笑美观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嵴 微种植体 Ⅱ类()畸形 微笑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快速扩弓方式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效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0
作者 韩磊 鲁桐 +1 位作者 朱培香 李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2-1432,共11页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骨支抗式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作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及位置。方法·选取一名替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上颌发育不足的...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骨支抗式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作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及位置。方法·选取一名替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上颌发育不足的青少年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建立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骨支抗式、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而后将前述模型组装成为上颌复合体和骨支抗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1)、上颌复合体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2)。依次根据扩弓方式、牵引位置的不同,在模型1、2中分别建立以下工况:①根据扩弓方式,将模型1设置为A组,模型2设置为B组。②根据牵引位置,将上述2组继续分为试验组Ⅰ组(牵引钩位于双侧尖牙颊侧)、Ⅱ组(牵引钩位于双侧第一前磨牙颊侧)和Ⅲ组(牵引钩位于双侧第二前磨牙颊侧)。同时,分别将A、B组中不联合前方牵引设置为对照组(即为A0组、B0组)。采用图表分析的方法对A、B组在不同牵引位置时的颅颌面骨缝应力分布特征,以及颅颌面骨骼点、颅颌面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位移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在颅颌面骨缝应力分布特征方面,A、B组中翼突上颌缝的等效应变最大,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其等效应变均逐渐增加;AⅠ组各骨缝的最大主应变大于BⅠ组。在颅颌面骨骼位移趋势方面,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在水平向上A、B试验组的鼻骨和上颌骨均向右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在矢状向上该2组的鼻骨均向后移动且位移趋势均减小、上颌骨均向前移动且位移趋势均增大,在垂直向上该2组的鼻骨均向下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上颌骨均向上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在颅颌面骨骼点(ANS、PNS)位移趋势方面,A组中上颌平面(ANS-PNS平面)发生顺时针旋转,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该平面顺时针旋转趋势减小;而B组中ANS-PNS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该平面逆时针旋转趋势更加明显。在上颌牙列位移趋势方面,A、B试验组的中切牙在水平向、矢状向、垂直向上的位移均为负值,即存在远中、唇向、伸长的位移趋势,第一磨牙在水平向上的位移均为负值,即存在颊向位移趋势;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中切牙牙冠的唇向移动趋势增大,第一磨牙牙冠从远中移动变为近中移动。结论·临床上前方牵引位置放于后侧有利于上颌骨前移;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可选择不同的扩弓方式联合前方牵引,在实现上颌骨前移的同时实现上颌平面的有利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式快速扩弓 支持式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三维有限元分析 Ⅲ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