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骨半规管及前庭导水管的解剖学意义
1
作者 航盖 冯煜 +5 位作者 谢杭 龚宇康 姚国杰 宋健 徐国政 谢天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骨半规管及前庭导水管的解剖学意义。方法收集40例(男女各20例)无内耳器质性病变的病人的80侧颞骨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数据,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内听道重要解剖结构...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骨半规管及前庭导水管的解剖学意义。方法收集40例(男女各20例)无内耳器质性病变的病人的80侧颞骨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数据,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内听道重要解剖结构三维空间定位数据。结果三维模型显示,内听道后唇呈椭圆形,后缘锐利,位置固定,较易识别。选择三维模型内听道后唇为P点,男性P点至前庭导水管的距离为(9.412±1.687)mm、至后半规管的距离为(10.422±1.701)mm;内听道的长度为(9.847±0.870)mm。女性P点至前庭导水管的距离为(9.068±1.133)mm、至后半规管的距离为(9.858±1.089)mm;内听道的长度为(8.727±0.964)mm。男性和女性上述测量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听道后壁至前庭导水管的距离比到后半规管更短,提示术中磨除内听道后壁时更容易导致前庭导水管的损伤。前庭导水管外口和内淋巴囊靠近内听道后壁的硬脑膜,提示术中剪开硬脑膜时应避免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半规管 前庭导水管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 影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内听道后上壁的处理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贵杰 钟东 +4 位作者 唐文渊 夏海坚 谭云 王兵 吕安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评价听神经瘤术中恰当磨除内听道后上壁的处理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135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皆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采用高速微型磨钻充... 目的评价听神经瘤术中恰当磨除内听道后上壁的处理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135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皆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采用高速微型磨钻充分磨除内听道后上壁,开始时使用钢切削钻进行磨除,在骨质部分磨除后,改用金钢砂磨头精细磨除。主要磨除内听道后壁,有高位颈静脉球时,需小心避开。结果 135例T3a~T4b听神经瘤患者,手术全切者125例(92.6%),次全切除者8例(5.9%),大部分切除者2例(1.5%)。面神经解剖保留126例(93.3%),术后半年面神经功能评价,面神经功能保留82例(60.7%)[HB分级,Ⅰ~Ⅱ级者14例(17.1%),Ⅲ级者68例(82.9%)]。脑脊液漏5例(3.7%),其中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3.0%),1例经内听道后壁磨除修补后痊愈(0.7%)。吞咽呛咳7例(5.2%),共济失调6例(4.4%),死亡1例(0.7%)。结论术前进行充分有效的评估,术中磨除内听道后上壁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同时提高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内听道 气房 骨性半规管 颈静脉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