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银娣教授“四元平衡”学术思想及其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1
作者 何佳 孙银娣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7期31-33,共3页
“四元平衡”学术思想是孙银娣教授在三十余载临床诊治骨伤科疾病工作中总结提出的,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从“阴阳”“气血”“筋骨”“动静”四个方面判断疾病中人体失衡因素,运用于骨伤科疾病的诊、治、防,临床疗效显著。作为... “四元平衡”学术思想是孙银娣教授在三十余载临床诊治骨伤科疾病工作中总结提出的,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从“阴阳”“气血”“筋骨”“动静”四个方面判断疾病中人体失衡因素,运用于骨伤科疾病的诊、治、防,临床疗效显著。作为孙银娣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在临床跟师学习工作中对孙银娣教授“四元平衡”学术思想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总结其在辨病、治病、防病中的应用规律、操作方法以及防病思路,同时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例进行应用展示,希望可以构建以“四元平衡”为基础的骨伤科疾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发展“四元平衡”骨科特色诊疗,希望为推动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平衡 孙银娣 骨伤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谱的系统整理与分析
2
作者 蔡睿峰 李可大 郑一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5期22-27,共6页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分析近30年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探讨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施灸方法与疾病谱。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自1992年1月1日至2022...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分析近30年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探讨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施灸方法与疾病谱。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自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使用NoteExpressV3.7.0软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建立数据库,以文献发表年份按照时间跨度分为两个时间段(B组:1992—2007年,A组:2008—2022年)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时间段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疾病谱。结果:获得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共3790篇,其中A组文献3280篇,B组文献510篇。A组病种49种,B组病种34种;A组高频病种7种,B组高频病种5种,将不同时间段中共同高频病种计为1种,可得到各年代高频病种共计9种,文献总数按照从高到低依次是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下背部疼痛、肱骨外上髁炎、慢性肌肉骨骼痛。艾灸是采用较多的施灸方式。结论:总体来看,应用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种类较多,此类疾病多由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损伤或炎症所致,病位遍及全身,施灸方式多采用艾灸。从时间尺度上看,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越来越科学化,疾病谱越来越精细化,施灸方法逐渐向简便快捷、安全无痛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骨伤科疾病 疾病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筋经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恺 袁荣金 +1 位作者 陈坤飞 李婷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0期75-76,78,共3页
易筋经发展至今相关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也与古本易筋经有所偏差,但多以“易筋经十二势”为基础进行创作。2009年,严蔚冰教授以衙门藏版《达摩易筋经》为依据结合师承所传进行整理,基本保留了易筋经核心内容,体现了易筋经的传承脉络。
关键词 易筋经 骨伤科疾病 十二势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灵仙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耀文 姚博文 +1 位作者 李梦迪 孟宪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201-1205,共5页
威灵仙,祖国医学常用中药,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运用。近些年,国内外针对威灵仙及其提取物的研究也取得长足发展,进一步证实其在治疗骨伤疾患方面的显著效果。本文将针对近年国内外威灵仙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相关文献展开总结分析,... 威灵仙,祖国医学常用中药,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运用。近些年,国内外针对威灵仙及其提取物的研究也取得长足发展,进一步证实其在治疗骨伤疾患方面的显著效果。本文将针对近年国内外威灵仙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相关文献展开总结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骨伤领域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monly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on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and its extracts have also made great progress, further confirming its remarkabl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injury diseases. 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in orthopedic diseas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clinical research on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in the field of bone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骨伤科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thon语言探析《杂病广要》中骨伤科疾病痛症的用药规律
5
作者 郑洋 杨少锋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的:采用Python语言探析《杂病广要》中骨伤科疾病痛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杂病广要》中骨伤科疾病痛症的中药方剂,构建数据库,并运用Python语言分析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等。结果:共纳入方剂120首,涉及中药151味。... 目的:采用Python语言探析《杂病广要》中骨伤科疾病痛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杂病广要》中骨伤科疾病痛症的中药方剂,构建数据库,并运用Python语言分析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等。结果:共纳入方剂120首,涉及中药151味。药物使用频次共1026次,高频药物依次为炙甘草、当归、茯苓、肉桂、白芍、川芎、附子、白术。药性以温、平为主,未使用凉性药物;药味以辛、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肝经为主。中药功效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补虚、解表、活血化瘀。对频次≥10次的高频药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出3组药物组合,84条关联规则。结论:《杂病广要》中骨伤科疾病的核心药物为当归、白芍和川芎,并辅以补虚、温里药物以补益肝肾;同时针对外感邪气,运用解表药物以祛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症 骨伤科疾病 《杂病广要》 PYTHON语言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杨隆奎运用通补法论治骨伤科疾病经验
6
作者 余泽俊 童庭 +1 位作者 余帮蝉 杨隆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93-597,共5页
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伤科”等[1]。《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骨伤科虽属于“疡医”-外科范畴,但其内治法也不可偏废。通补法属于骨伤科... 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伤科”等[1]。《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骨伤科虽属于“疡医”-外科范畴,但其内治法也不可偏废。通补法属于骨伤科内、外治疗中的重要治法,但并非简单的疏通补益机械相加。而是一种症-证-病-体相参,以补为通,以通为补,补中兼通,寓补于通,以通为用,通补并用,通滞和扶正相结合的一种治法。目前通补法主要运用于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内科及妇科疾病,鲜有用于骨伤科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 骨伤科疾病 疡医 内治法 通补法 肿疡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外治法防治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辛幸雨 刘明伟 +1 位作者 史明 谢进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3期115-119,共5页
壮医外治法是结合壮医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壮医药熨、壮医药物竹罐、壮医针刺、经筋疗法等方式,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等,达到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目的,具有无创、经济、方便等优势。该文对壮医外治法防治骨伤科疾病的文... 壮医外治法是结合壮医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壮医药熨、壮医药物竹罐、壮医针刺、经筋疗法等方式,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等,达到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目的,具有无创、经济、方便等优势。该文对壮医外治法防治骨伤科疾病的文献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骨伤科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 骨伤科疾病 壮医外治法 壮医药熨 壮医药物竹罐 壮医针刺 经筋疗法 膝骨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肌筋膜炎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和汤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子健 何俊君 洪振强 《中医正骨》 2017年第4期39-41,共3页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散寒凝之功。原方用于治疗阳虚寒凝之阴疽,但对肝肾亏虚型、阳虚寒凝型、气血不足型骨关节疾病也较为对症,因此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散寒凝之功。原方用于治疗阳虚寒凝之阴疽,但对肝肾亏虚型、阳虚寒凝型、气血不足型骨关节疾病也较为对症,因此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等多种骨伤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近期有关的基础研究主要针对阳和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展开,探讨了阳和汤对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及关节软骨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和汤 中医骨伤科疾病 临床试验 动物实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伤科疾病中医学辨证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郝阳泉 楚向东 刘德玉 《现代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75-76,共2页
传统的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一方面受大内科辨证体系的影响缺乏特异性,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病名量少而大量采用西医的病名和疾病分型或病理分型替代中医证候分型,有悖于中医理论,既不利于发挥中医辨证特色施法与用... 传统的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一方面受大内科辨证体系的影响缺乏特异性,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病名量少而大量采用西医的病名和疾病分型或病理分型替代中医证候分型,有悖于中医理论,既不利于发挥中医辨证特色施法与用药,又不能满足骨伤科快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建构一套系统的、适应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辨证论治模式来指导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骨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科疾病 辨证模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仰山治疗骨伤科疾病常用药对举隅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秋纬 邱德华 +2 位作者 李浩钢 汤伟忠 石仰山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7期23-26,共4页
介绍石仰山教授应用药对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证经验及特色:柴胡合细辛疗头部内伤;威灵仙合制南星疗痰湿入络;制南星合防风疗瘀血肿痛;桂枝合细辛疗寒湿痹痛等。
关键词 骨伤科疾病 药对 名医经验 石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骨伤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嘉伦 王璞 王亚旭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通过检索常用于骨伤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安全使用此类非处方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规定中成药范围包括国家非处方药品目录收载的骨伤科类中成药。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检索《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和CNKI中文... 目的:通过检索常用于骨伤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安全使用此类非处方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规定中成药范围包括国家非处方药品目录收载的骨伤科类中成药。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检索《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和CNKI中文数据库,收集用于骨伤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经检索上述数据库发现,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中成药21种,共遴选出53篇文献。结论:虽然非处方药的特点是药效确定、相对安全、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但药物安全性不容忽视,也需要考虑其不良反应并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科疾病 非处方药 中成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金花伤膏治疗骨伤科疾病4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小寅 黄伯灵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8-208,共1页
我院使用江苏省中医院诸方受教授所研制的洋金花伤膏,自1996-08~1998-02临床治疗了软组织扭挫伤、新鲜“安全”骨折及关节退变等患者48例,治疗1周后,有效率达95.8%,愈显率达43.8%。1临床资料1.1一... 我院使用江苏省中医院诸方受教授所研制的洋金花伤膏,自1996-08~1998-02临床治疗了软组织扭挫伤、新鲜“安全”骨折及关节退变等患者48例,治疗1周后,有效率达95.8%,愈显率达43.8%。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门诊患者,男性1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金花伤膏 中医药疗法 骨伤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老中医毛天东治疗骨伤科疾病经验方总结及验案举隅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蕾蕾 刘又文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14期57-58,共2页
毛天东主任医师在治疗骨折脱位和关节周围骨折等骨伤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造诣颇深,其所创立的活血灵汤、壮腰汤、健骨汤、平乐补肾益气壮骨丸、滑膜炎汤、大黄汤、攻下逐瘀汤、温经通络汤、大黄逐瘀汤、益气通络汤等方剂广泛用于临床,... 毛天东主任医师在治疗骨折脱位和关节周围骨折等骨伤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造诣颇深,其所创立的活血灵汤、壮腰汤、健骨汤、平乐补肾益气壮骨丸、滑膜炎汤、大黄汤、攻下逐瘀汤、温经通络汤、大黄逐瘀汤、益气通络汤等方剂广泛用于临床,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科疾病 经验方 毛天东 正骨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8例骨伤科疾病患者舌象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勤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骨伤科疾病舌象表现,分析其与病证之关系,探讨舌诊应用之价值。方法统计施杞教授门诊348例病例,按舌象之舌质、舌苔、舌体及舌下静脉等类别观察,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舌象与临床证候、患者... 目的观察中医骨伤科疾病舌象表现,分析其与病证之关系,探讨舌诊应用之价值。方法统计施杞教授门诊348例病例,按舌象之舌质、舌苔、舌体及舌下静脉等类别观察,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舌象与临床证候、患者个体有密切关系。结论舌诊是中医骨伤科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杞 舌诊 骨伤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伤科疾病患者的痛风患病率调查与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莫巧璇 黄声淳 陈家钖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7期2899-2901,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广东地区骨伤科疾病人群的痛风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研究,以对该类人群的痛风患病建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等诊治方案应用于临床决策系统。方法回顾2020年1月1日至8月31日在该院骨伤科就诊的人群85254例,排除严重肾功能损害者,... 目的通过调查广东地区骨伤科疾病人群的痛风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研究,以对该类人群的痛风患病建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等诊治方案应用于临床决策系统。方法回顾2020年1月1日至8月31日在该院骨伤科就诊的人群85254例,排除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对最终入组的84794例研究对象行痛风及相关疾病横断面调查,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伤科疾病人群中痛风的患病率为6.4%(5427/84794)。男性的发病年龄(中位数41岁)明显比女性要提前(中位数58岁);男性痛风患病率为10.6%,明显高于女性的1.1%;痛风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肝病比例明显高于非痛风患者。上述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在骨伤科疾病人群的患病率明显升高,且比非痛风患者更易合并肝病、各类心脑血管病及代谢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骨伤科疾病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广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伤科疾病用经方治验2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丽红 郑文通 林柏洪 《光明中医》 2012年第10期2077-2078,共2页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首开辨证论治先河。其用药精当,组方严谨,成为后世经典。临证若能辨证准确,随症选用,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笔者颇有感受,举几例以说明。1骨折后瘀血发热证患者,男,14岁。
关键词 骨伤科疾病 经方 伤寒杂病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调理脾胃法在治疗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关彪 丁积勇 吴明 《浙江中医杂志》 2010年第6期406-406,共1页
关键词 调理脾胃法 骨伤科疾病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伤科疾病手法治疗的微课教学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亚军 安世林 +1 位作者 师振江 陈劲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6期163-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高校常见骨伤科疾病手法治疗微课教学的效果。方法:2014级专科体育保健专业5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2015级专科体育保健专业53名学生作为试验组;采用微课教学。结果:试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及考核结果的优良率明显... 目的:探讨高校常见骨伤科疾病手法治疗微课教学的效果。方法:2014级专科体育保健专业5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2015级专科体育保健专业53名学生作为试验组;采用微课教学。结果:试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及考核结果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在常用骨伤科疾病手法治疗的教学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科疾病手法治疗 微课 教学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四讲 推拿治疗骨伤科疾病(二)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选民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5期42-43,共2页
第七节髂腰韧带损伤髂腰韧带损伤是以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深在性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伤科病证。髂腰韧带连接第四、五腰椎与髂骨,分为上束和下束两部分。上束为薄的筋膜层,起于第四腰椎横突尖,纤维斜向外下方,向后止于髂嵴... 第七节髂腰韧带损伤髂腰韧带损伤是以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深在性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伤科病证。髂腰韧带连接第四、五腰椎与髂骨,分为上束和下束两部分。上束为薄的筋膜层,起于第四腰椎横突尖,纤维斜向外下方,向后止于髂嵴。下束为腱弓样组织,起于第五腰椎横突尖,纤维斜向外下方,向后止于髂嵴的上束止点前内方。下束又可分为两股,分别止于骶髂关节前面及骶骨翼的外侧,具有限制第5腰椎前屈、保护椎间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腰韧带 骶骨翼 腰部活动受限 骶髂关节 骨伤科疾病 髂嵴 骶棘肌 外旋 七节 斜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六讲 推拿治疗骨伤科疾病(四)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选民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9期34-35,共2页
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损或卡压导致神经传导阻滞,出现肢体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病变部位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伤科病证。上下肢均可发生,尤以上肢多见。本节主要讨论旋后肌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腕尺... 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损或卡压导致神经传导阻滞,出现肢体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病变部位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伤科病证。上下肢均可发生,尤以上肢多见。本节主要讨论旋后肌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等上肢部神经卡压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科疾病 推拿治疗 神经卡压综合征 神经传导阻滞 运动功能障碍 旋后肌综合征 腕尺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