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驼背鲈幼鱼脑、肝、肌肉组织适应不同盐度的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李啸圻 孙慧邦 +2 位作者 刘宇翔 刘金相 张全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83,共15页
为探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长期养殖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幼鱼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体质量1.1~1.7 g的驼背鲈幼鱼分别养殖于盐度为32的自然海水和盐度为18的低盐度海水中,分别在养殖第50和60天时选取不同盐度组驼背鲈幼鱼的... 为探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长期养殖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幼鱼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体质量1.1~1.7 g的驼背鲈幼鱼分别养殖于盐度为32的自然海水和盐度为18的低盐度海水中,分别在养殖第50和60天时选取不同盐度组驼背鲈幼鱼的脑、肝脏和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研究结果表明:脑组织中的差异基因显著多于肝脏和肌肉组织;脑组织中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裂、营养物质代谢以及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肝脏组织中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糖类物质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酶复合体形成等过程;肌肉组织中的差异基因则主要与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有关,并与生长相关的信号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本研究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对3个组织中分别随机选取的3个DEG进行表达量验证。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的结果一致,从而证明测序数据可信。本研究的结果为今后继续开展驼背鲈养殖育种工作和盐度适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盐度 转录组分析 GO富集分析 KEGG富集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头前伸、圆肩驼背体态矫正的研究
2
作者 雷一闻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探讨功能性训练在大学生头前伸、圆肩驼背矫正中的应用效果,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形态整体姿态测量评估筛查出40名存在圆肩和头部前倾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组设计,将40名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探讨功能性训练在大学生头前伸、圆肩驼背矫正中的应用效果,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形态整体姿态测量评估筛查出40名存在圆肩和头部前倾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组设计,将40名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功能性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每周接受三次60分钟功能性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持续8周。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对比分析,经过8周的功能性训练后,实验组静态颈肩部姿势头前伸角度和圆肩角度均有所减小,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功能性训练组在头前伸、圆肩驼背的纠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组(P<0.05),功能性训练是改善大学生头前伸、圆肩驼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训练 圆肩驼背 头前伸 矫正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圆肩驼背多练菱形肌
3
作者 曹雨萌 《农家致富》 2024年第18期60-60,共1页
菱形肌位于人体肩胛骨和脊柱之间,对体态有着重要影响,大部分圆肩驼背人群的姿势都与菱形肌紧张无力有直接关系。菱形肌由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两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参与肩胛骨的内收、上提、下回旋等活动,以及稳定肩胛骨。当菱形肌处于... 菱形肌位于人体肩胛骨和脊柱之间,对体态有着重要影响,大部分圆肩驼背人群的姿势都与菱形肌紧张无力有直接关系。菱形肌由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两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参与肩胛骨的内收、上提、下回旋等活动,以及稳定肩胛骨。当菱形肌处于紧张状态时,常表现为肩胛骨内侧缘及周围区域的有疼痛和紧张感,时间长了,菱形肌会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力量,导致肩胛骨向前旋转,形成圆肩体态,从而引发驼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肌 紧张感 内侧缘 肩胛骨 驼背 紧张状态 体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33
4
作者 区又君 廖锐 +1 位作者 李加儿 勾效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4-632,共9页
鉴定和描述了驼背鲈鳞片的年龄及其年轮特征,采用4种生长模型来模拟其体长生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对其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相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驼背鲈鳞片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疏密型,偶见副... 鉴定和描述了驼背鲈鳞片的年龄及其年轮特征,采用4种生长模型来模拟其体长生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对其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相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驼背鲈鳞片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疏密型,偶见副轮和生殖轮。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 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均可反映驼背鲈的体长生长过程,其生长特点属于均匀生长类型,其中Gompertz生长方程能更好地描述10龄以前的体长生长性状。体长体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66.0139[1-e-0.1549(t+1.0988)];Wt=4531.0076[1-e-0.1641(t+0.76635)]3.0245。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t=2.3×10-5Lt3.0245。渐近体长L∞=566.0139 mm,渐近体重W∞=4531.0076 g,体重生长拐点tr=5.98龄,此时的体长与体重分别为376.94 mm和1 346.26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年龄 生长特征 生长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pH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江华 区又君 +1 位作者 李加儿 吴水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5-100,共6页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肠、幽门...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肠、幽门盲囊、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胃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5℃,幽门盲囊的最适温度为40 ~ 45℃,其他部位均为40 ℃;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其他部位均为3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3.2,肠、幽门盲囊、肝的最适pH均为8.2;胃、肝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8.2,其他部位均为6.2;胃淀粉酶的最适pH为7.2 ~8.2,其他器官的最适pH均为7.2.各部位在最适温度和pH下,脂肪酶酶活力顺序为肠>胃>肝>幽门盲囊,淀粉酶酶活力顺序为肠>幽门盲囊>胃>肝;蛋白酶在最适温度和pH下的酶活力顺序分别为肠>胃>肝>幽门盲囊、肠>胃>幽门盲囊>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消化酶活力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鳃丝的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何永亮 区又君 +2 位作者 蔡文超 李加儿 谢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89,共4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鳃丝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鳃丝和鳃小片的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的基本相似,鳃丝表面分布有众多规则或不...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鳃丝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鳃丝和鳃小片的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的基本相似,鳃丝表面分布有众多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鳃丝排列紧密,末端膨大;鳃丝呼吸上皮细胞薄,其下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胞间具分泌细胞开口.鳃小片表面呈褶皱状、凹凸不平,排列在鳃丝两侧.鳃小片是由上下2层单层呼吸上皮细胞以及把它们撑开的支持细胞所构成,泌氯细胞大量分布在鳃丝、鳃小片上,并有开口通往外界.讨论了驼背鲈鳃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鳃丝 光镜 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的形态和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28
7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陈福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观察并解剖32尾活体驼背鲈,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和内部组织结构。驼背鲈的显著特征是身躯侧扁,头顶凹入,后头部突然隆起,体甚高,上下颚无犬齿,后鼻孔呈垂直长裂孔;背鳍10棘,体褐色,体表布满黑色圆点。胃发达,卜型;肠管中... 观察并解剖32尾活体驼背鲈,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和内部组织结构。驼背鲈的显著特征是身躯侧扁,头顶凹入,后头部突然隆起,体甚高,上下颚无犬齿,后鼻孔呈垂直长裂孔;背鳍10棘,体褐色,体表布满黑色圆点。胃发达,卜型;肠管中等长,幽门盲囊10~13个;胆囊非常细长如线状,屈曲,其长为体长的23%~25%;生殖腺粗短,雌雄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形态特征 内部组织 雌雄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头肾和脾脏的形态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区又君 刘江华 +2 位作者 李加儿 吴水清 谢木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34-2039,共6页
【目的】观察研究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头肾和脾脏的组织学结构,以充实该鱼类免疫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组织学等基础资料,为深入研究驼背鲈生物学及其养殖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采集驼背鲈的头肾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及HE染... 【目的】观察研究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头肾和脾脏的组织学结构,以充实该鱼类免疫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组织学等基础资料,为深入研究驼背鲈生物学及其养殖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采集驼背鲈的头肾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及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头肾和脾脏的显微组织结构。【结果】驼背鲈头肾位于食道背面、胸腔内咽退缩肌之上,其外覆盖一层疏松结缔组织性被膜,属于淋巴样实质组织,无肾单位及明显小梁,分为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其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血管和血窦组成,其间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驼背鲈脾脏位于胃后方、肠的前部背面,表面也覆盖一层较薄的结缔组织性被膜,其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混合排列组成,小梁不明显,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血细胞及粒细胞,有椭圆体和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脾脏中的动脉、静脉及神经束互相结伴而行。【结论】驼背鲈头肾是机体重要的造血和免疫器官,而脾脏具有很强的血液过滤及储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头肾 脾脏 形态特征 组织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循环养殖系统中驼背鲈和斜带石斑鱼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于赫男 林小涛 +2 位作者 梁旭方 许忠能 蒙耀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闭合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驼背鲈(Cromileptesaltivelis)和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的生长特性。经343d养殖 ,驼背鲈幼鱼平均体质量由24.16g增加到124.4g,平均日生长率为1.2 % ,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关系式为M=32.674e0.0048t,... 研究闭合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驼背鲈(Cromileptesaltivelis)和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的生长特性。经343d养殖 ,驼背鲈幼鱼平均体质量由24.16g增加到124.4g,平均日生长率为1.2 % ,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关系式为M=32.674e0.0048t,体质量与体长的关系式为M=0.0042L3.6184;斜带石斑鱼幼鱼体质量由20.10g增加到490g,平均日生长率为6.8% ,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关系式为M=34.319e0.0984t,体质量与体长的关系式为M=0.0656L2.7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循环养殖系统 驼背 斜带石斑鱼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合并妊娠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立群 穆庆 +2 位作者 王德智 郭欣宇 姚洪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驼背 缺氧 通气障碍 妊娠 心肺功能不全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多民族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驼背的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凤英 郭子宏 +2 位作者 冯晴 李燕 刘锦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为了解云南省各民族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状况 ,探索防治对策 ,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采用多点典型抽样对云南省 9地 (州 ) 18个县 (区 )的 2 2个民族 6 4 77名老年人进行骨折、驼背流行病学现状调查、头发微量元素测定及多因素调... 为了解云南省各民族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状况 ,探索防治对策 ,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采用多点典型抽样对云南省 9地 (州 ) 18个县 (区 )的 2 2个民族 6 4 77名老年人进行骨折、驼背流行病学现状调查、头发微量元素测定及多因素调查分析。骨质疏松 (骨折、驼背 )患病率为14 3% ,其中 :城市 12 1% ,低于农村 15 7% ;男性 11 1% ,低于女性的 17 0 % ;地区以楚雄州最高 ,为2 8 4 % ;民族以苗族居首 ,达 30 1%。吸烟、饮酒、发钙、发锶含量低组OP率高于对照组。年龄越大 ,绝经年龄越早、饮酒、吸烟越多、奶类和肉类食用量少、运动量每天少于 2h、发钙及发锶降低等均易导致骨折、驼背的发生。应采用加强健康教育 ,补充钙剂、加强营养、戒酒、戒烟适当运动以及加强对老年人的安全保护 ,对围绝经期妇女给予激素替代疗法等 ,是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率 ,促进骨骼健康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 驼背 流行病学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消化系统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区又君 勾效伟 李加儿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6,共8页
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分别用HE和AB-PAS染色法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食道内表面分布较多宽大的粘膜褶;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胃小凹和胃腺最多,盲囊... 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分别用HE和AB-PAS染色法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食道内表面分布较多宽大的粘膜褶;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胃小凹和胃腺最多,盲囊部厚度最大;前、中、后肠粘膜褶丰富,后肠粘液细胞密度最大;幽门与前肠交界处有幽门盲囊10-13个,结构与前肠相似。食道,胃,前、中、后肠及幽门盲囊均以分泌中性粘多糖的Ⅱ型粘液细胞为主。驼背鲈消化系统的结构表现出与其肉食性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消化系统 组织学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肝脏结构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静香 李加儿 +1 位作者 区又君 王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8-394,共7页
采用HE、Mallory氏三色法、Heidenhain氏Azan染色,PAS反应,组织块银浸染方法,对组织切片染色处理,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肝组织中肝细胞界限不明显,不存在双核现象,有暗细胞... 采用HE、Mallory氏三色法、Heidenhain氏Azan染色,PAS反应,组织块银浸染方法,对组织切片染色处理,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肝组织中肝细胞界限不明显,不存在双核现象,有暗细胞和亮细胞之分,胞质中细胞器丰富,有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溶酶体,高尔基体很难观察到,仅在胆小管和狄氏间隙的附近发现。此外,在肝血窦的附近观察到成纤维细胞、枯否氏细胞和贮脂细胞。肝组织中胆管数量众多包括肝叶中央胆管、支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小叶内胆管,并且在中央静脉附近偶见辐射状排列的肝细胞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肝脏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区又君 刘江华 +1 位作者 李加儿 吴水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81-85,共5页
观察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为探讨其发育和生长特征,提高种苗生产成活率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方法对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和舌均有味蕾和黏液细胞,唇无杯状细胞,舌杯状细胞丰... 观察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为探讨其发育和生长特征,提高种苗生产成活率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方法对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和舌均有味蕾和黏液细胞,唇无杯状细胞,舌杯状细胞丰富;食道短而粗,黏膜褶发达,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未见味蕾,肌层发达,属横纹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黏膜褶数量依次为:贲门部>盲囊部>幽门部,平均黏膜褶高度:盲囊部>贲门部>幽门部,有胃小凹,胃腺发达,无杯状细胞;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黏膜褶个数和平均高度:前肠>中肠>后肠,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纹状缘明显,无肠腺;幽门盲囊与肠的观察结果相似;肝小叶不明显,中央静脉分布无规律,肝血窦丰富,肝细胞索明显,可见肝动脉和胆管;胰脏弥散在肝脏外周,胰岛呈椭圆形团状,胰腺泡丰富,胰腺细胞清晰可见。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属典型的肉食性种类消化道结构,并表现出形态结构功能与食性和水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幼鱼 消化系统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肾脏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蔡文超 区又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3-778,共6页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肾脏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驼背鲈肾小体主要分布于肾脏组织背侧肾细胞集中的区域,肾脏组织腹侧主要分布有肾小管,这种分布区域性较强,提示驼...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肾脏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驼背鲈肾小体主要分布于肾脏组织背侧肾细胞集中的区域,肾脏组织腹侧主要分布有肾小管,这种分布区域性较强,提示驼背鲈的进化地位较为高等。根据驼背鲈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5个部分。驼背鲈肾小体长径平均55.0μm,短径平均45.8μm。肾小囊中分布有较多的足细胞,足突发达,对于原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由肾小管超微结构显示,第二近曲小管重吸收作用最强。驼背鲈肾脏的组织学研究结果为开展其泌尿功能及渗透调节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肾脏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静香 李加儿 区又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2,88,共7页
利用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和改良的血涂片染色法两种方式,通过光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血涂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的血涂片中可区分出6种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 利用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和改良的血涂片染色法两种方式,通过光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血涂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的血涂片中可区分出6种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偶尔可见到分裂的红细胞、分裂的血栓细胞、核影红细胞和聚集的白细胞。此外,统计了红细胞数1.7462×106个/mm3,白细胞数4.7817×103个/mm3,并对白细胞进行了分类计数:淋巴细胞37.26%、血栓细胞30.82%、嗜中性粒细胞23.57%、单核细胞8.35%、嗜酸性粒细胞极少见。描述了以上各细胞的显微结构。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小淋巴细胞的体积最小;淋巴细胞的数量最多,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血细胞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1 位作者 吴勇 刘楚吾 《南方水产》 CAS 2008年第5期51-54,共4页
采用PCR-DNA测序技术,对驼背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获得长度为1141bp的Cyt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组成平均是T为29.1%,C为32.3%,A为23.2%,G为14.0%,A+T的碱基百分比总体上略大于C+G,平均值分别是52.3%和46.3%。与... 采用PCR-DNA测序技术,对驼背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获得长度为1141bp的Cyt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组成平均是T为29.1%,C为32.3%,A为23.2%,G为14.0%,A+T的碱基百分比总体上略大于C+G,平均值分别是52.3%和46.3%。与其它鱼类相同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含量相似。在由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中,亮氨酸(Leu)所占的比例最高,为1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细胞色素b(Cyt b)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攻角下驼背鲸减摇鳍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7
18
作者 金鸿章 潘艳 杨波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9-1226,共8页
通过应用仿驼背鲸前缘突起来提高船用翼的水动力特性已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为验证前缘突起的高度和突起个数与升力的关系,选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船模水池实验室所做的减摇鳍动态水动力性能实验用的标准N... 通过应用仿驼背鲸前缘突起来提高船用翼的水动力特性已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为验证前缘突起的高度和突起个数与升力的关系,选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船模水池实验室所做的减摇鳍动态水动力性能实验用的标准NACA0015 4号矩形鳍为研究对象,对其前缘进行正弦波变形,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普朗特升力线性理论和切比雪夫数值逼近法,得出了前缘突起个数对升力的影响不大而突起幅值对升力有显著的决定性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摇鳍 驼背 普朗特升力线性理论 切比雪夫数值逼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引种驯养及人工诱导性腺发育和繁殖 被引量:15
19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陈福华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20-23,共4页
为探讨通过人工诱导获得驼背鲈成熟亲鱼的途径,在室内水池进行驼背鲈驯养研究;用口服和注射性激素、控温、控光、营养强化、模拟生态条件等方法处理驼背鲈以诱导其性腺发育。结果表明,控光和模拟生态条件不能有效诱导性腺发育;激素... 为探讨通过人工诱导获得驼背鲈成熟亲鱼的途径,在室内水池进行驼背鲈驯养研究;用口服和注射性激素、控温、控光、营养强化、模拟生态条件等方法处理驼背鲈以诱导其性腺发育。结果表明,控光和模拟生态条件不能有效诱导性腺发育;激素、控温和营养强化相结合可诱导驼背鲈性腺发育并成熟。对其中1 组诱导成熟的亲鱼(雌、雄各1 尾)进行人工催产后,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孵出仔鱼2 万尾。驼背鲈在驯养条件下生长较快;通过人工控制和诱导可达到性腺发育和成熟,性腺发育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驯养 性腺发育 繁殖 人工诱导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脑垂体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静香 李加儿 +1 位作者 区又君 王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068,共8页
采用PAS、Mallory三色法和腺垂体不同细胞改良染色法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脑垂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脑垂体为圆球形实心腺体,位于间脑腹面,由神经... 采用PAS、Mallory三色法和腺垂体不同细胞改良染色法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脑垂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脑垂体为圆球形实心腺体,位于间脑腹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2部分组成。根据神经纤维中所含分泌颗粒形态和大小把神经分泌纤维分为A1、A2和B型。神经纤维中存在2种垂体细胞,即呈椭圆形的Ⅰ型垂体细胞和呈梭形的Ⅱ型垂体细胞。腺垂体由3部分组成: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腺垂体部可以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其中RPD有2种内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PPD有3种内分泌细胞: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PI只有1种内分泌细胞,即促黑激素(MSH)分泌细胞。此外,腺垂体还有1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SC)。驼背鲈腺垂体中6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情况为:前外侧部分布有2种细胞,即嗜酸性的PRL分泌细胞和嗜碱性的ACTH分泌细胞;中外侧部有GH、GTH、TSH 3种分泌细胞;MSH分泌细胞分布在中间部。驼背鲈脑垂体中只有1种GTH分泌细胞,只是呈多种形态。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鱼类脑垂体的结构,为驼背鲈的繁育和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 脑垂体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