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耕覆盖提升土壤水分利用和马铃薯产量的协同效应
1
作者 韩固 侯贤清 +3 位作者 段瑞兵 马媛 刘亚楠 李荣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目的]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春旱与春寒并重、土壤有效耕层浅等问题,为探究免耕覆盖对提升土壤水分利用和马铃薯产量的协同效应。[方法]于2014—2016年连续3 a在秋作物收获后设置免耕覆盖秸秆(NJ)、免耕覆盖地膜(ND)、免耕不覆盖(NB)3种不... [目的]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春旱与春寒并重、土壤有效耕层浅等问题,为探究免耕覆盖对提升土壤水分利用和马铃薯产量的协同效应。[方法]于2014—2016年连续3 a在秋作物收获后设置免耕覆盖秸秆(NJ)、免耕覆盖地膜(ND)、免耕不覆盖(NB)3种不同免耕覆盖模式,以翻耕不覆盖为对照(CK),分析休闲期免耕覆盖模式对宁南旱区土壤蓄水保墒效果、降水利用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休闲期土壤蓄水量和蓄水效率均在相对枯水年以ND处理最高,分别较CK提高7.60%和140.35%;平水年和枯水年均以NJ处理最高,分别较CK显著提高11.18%、65.43%、28.42%和122.72%。NJ处理在平水年、枯水年苗期-收获期及相对枯水年蕾期-收获期土壤蓄水量最高,分别平均较CK提高10.51%、12.89%、20.04%;ND处理在相对枯水年苗期土壤蓄水量较CK显著提高11.42%。免耕覆盖秸秆处理对相对枯水年马铃薯现蕾-膨大期100~140 cm土层,平水年40~100 cm土层、枯水年0~40、100~160 cm土层土壤蓄水效果最佳,免耕覆盖地膜处理对平水年和枯水年18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效果最佳。在相对枯水年生育前期(播种-现蕾期)和枯水年生育中期(现蕾-膨大期)ND处理耗水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2.26%和36.57%;NJ处理在相对枯水年和枯水年生育后期(膨大-收获期)、平水年生育中后期(现蕾-收获期)耗水量分别平均较CK显著提高1.21、7.14倍和13.91%。马铃薯产量在相对枯水年以NJ处理最高,较CK显著提高51.80%;平水年和枯水年ND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6.35%和71.36%。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苗期-现蕾期耗水量对产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块茎形成-收获期耗水量对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起至关重要作用。年降水利用效率、生育期降水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在相对枯水年以NJ处理效果较佳,分别较CK显著提高51.79%、51.80%和50.52%;ND处理在平水年和枯水年平均分别较CK显著提高35.14%、36.14%和21.61%。[结论]免耕结合覆盖措施能有效改善休闲期和生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果,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降水利用效率,以免耕覆盖秸秆模式可实现马铃薯持续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年型 免耕覆盖 土壤水分 马铃薯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对高寒黑土区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籽懿 韩伟 +5 位作者 齐贝 黄修梅 杨忠仁 李濛池 赵玉平 王洪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9-15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高寒黑土区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6个种植模式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分别为2年轮作的马铃薯-小麦-甜菜-马铃薯(St-Ta-Bv-St)和马铃薯-水飞蓟-小麦-马铃薯(St-Sm-Ta-St);3年轮作的小麦-甜菜-小麦-... [目的]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高寒黑土区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6个种植模式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分别为2年轮作的马铃薯-小麦-甜菜-马铃薯(St-Ta-Bv-St)和马铃薯-水飞蓟-小麦-马铃薯(St-Sm-Ta-St);3年轮作的小麦-甜菜-小麦-马铃薯(Ta-Bv-Ta-St),油菜-小麦-甜菜-马铃薯(Bn-Ta-Bv-St)和小麦-油菜-大麦-马铃薯(Ta-Bn-Hv-St);马铃薯2年连作的油菜-小麦-马铃薯-马铃薯(CK)。[结果]与CK相比,不同轮作模式对0~20 cm土层有机质、总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促进作用,Ta-Bv-Ta-St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提高82.22%、123.89%、140.08%和20.06%;Bn-Ta-Bv-St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CK显著提高72.78%和37.95%。不同轮作模式均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其中Ta-Bv-Ta-St产量最高(58.02 t/hm^(2))。不同轮作处理马铃薯商品薯率均极显著高于CK,其中,Ta-Bn-Hv-St商品薯率最高,为88.76%。马铃薯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Ta-Bv-Ta-St、St-Sm-Ta-St与Ta-Bn-Hv-St轮作模式较其他处理更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马铃薯产量,适宜在高寒黑土区推广,其中Ta-Bv-Ta-St对提高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黑土区 轮作 土壤养分 马铃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调控对宁夏中部旱区马铃薯产量与土壤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杨莹攀 尹娟 +1 位作者 朱银浩 李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8-370,458,共14页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区马铃薯产量不高和土壤质量较低等问题,本研究探讨和评价宁夏中部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质量状况,马铃薯产量与农田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农田土壤质量。以马铃薯农田为研究对象,2年试验采用三因素完全...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区马铃薯产量不高和土壤质量较低等问题,本研究探讨和评价宁夏中部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质量状况,马铃薯产量与农田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农田土壤质量。以马铃薯农田为研究对象,2年试验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灌溉处理设置灌溉定额(2250 m^(3)/hm^(2),W3)、节水20%(1800 m^(3)/hm^(2),W2)、节水40%(1350 m^(3)/hm^(2),W1);施氮处理设置施氮量(195 kg/hm^(2),N3)、减氮20%(156 kg/hm^(2),N2)、减氮40%(117 kg/hm^(2),N1),以当地不施氮肥和不灌水为CK处理,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产量,并将其纳入土壤质量指数(SQI),与马铃薯产量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水氮调控对土壤速效钾、有效磷、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水氮调控下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SP)、蔗糖酶活性(SS)、土壤脲酶活性(SU)、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SAP)W2N2处理最大,较CK处理增加23.66%、86.28%、58.66%、56.92%,并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马铃薯产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在W2N2(1800 m^(3)/hm^(2)、156 kg/hm^(2))处理最大。通过SQI得出中水中氮(W2N2)土壤质量等级最高,通过拟合发现W2N2处理能够协同提升土壤综合质量与马铃薯产量,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干旱地区马铃薯可持续生产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量 土壤化学性质 灌溉定额 施氮量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樊仙 李勇成 +3 位作者 曾丽 田露 王焦健 何旺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为明确红河州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佳的有机肥替代比例,分别在建水县甸尾乡高楼寨村和曲江镇他龙村以“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对马铃薯块茎养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试验点施用... 为明确红河州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佳的有机肥替代比例,分别在建水县甸尾乡高楼寨村和曲江镇他龙村以“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对马铃薯块茎养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试验点施用有机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全氮、全磷养分含量均高于当地施肥处理。且其块茎产量、产值、纯收入及产投比均以施用有机肥替代15%氮肥处理最大,其产量分别为45146.89kg/hm^(2)和42461.88kg/hm^(2),产值分别为81264.41元/hm^(2)和76431.38元/hm^(2),纯收入分别为57967.01元/hm^(2)和53133.98元/hm^(2)。因此,在当地施肥基础上,有机肥替代15%氮肥能有效促进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改善其商品属性,提高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 马铃薯产量 养分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姗姗 户卫焉 +3 位作者 刘辰琛 刘树杰 魏巍 李纯娜 《河北农业》 2024年第3期83-84,共2页
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粮菜兼用,在粮食安全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铃薯块茎的营养成分丰富且齐全,含有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蛋白质,尤其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与人体的基本一致,其吸收利用率非常高。马铃薯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关键词 马铃薯产量 吸收利用率 马铃薯块茎 粮菜兼用 多种维生素 不同施肥方式 营养成分 粮食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6
作者 康宝玉 赵小龙 《乡村科技》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为进一步探明旱作区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提高马铃薯对肥料的利用率,通过试验来探索测土配方施肥、不同功能有机肥施用量及马铃薯专用肥与尿素组合对马铃薯生长指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的农... 为进一步探明旱作区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提高马铃薯对肥料的利用率,通过试验来探索测土配方施肥、不同功能有机肥施用量及马铃薯专用肥与尿素组合对马铃薯生长指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的农艺性状,提高其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综合来看,每33 m2施用12.5 kg功能有机肥,马铃薯的单株结薯质量、大薯质量、商品薯率、产量和净收益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62 kg/株、0.5 kg/株、80.2%、30586.5 kg/hm2和30750.3元/hm2。由此可知,该种植方式值得在马铃薯旱作区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施用量 马铃薯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间作马铃薯模式下的马铃薯产量表现
7
作者 何志贵 《种子科技》 2024年第21期35-37,共3页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在贵州省福泉市开展大田试验,探讨玉米与马铃薯间作模式的效果,这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比不同种植模式下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研究发现间作模式显著优于单一种植。特别是黔芋8号品种,...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在贵州省福泉市开展大田试验,探讨玉米与马铃薯间作模式的效果,这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比不同种植模式下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研究发现间作模式显著优于单一种植。特别是黔芋8号品种,在间作模式下单薯质量显著提高至105.12 g,单株产量达到0.61 kg,复合产量显著提高至13.17 t/hm^(2)。这一结果强调了间作模式在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生产能力上的优势,并对未来农业实践及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间作马铃薯 马铃薯农艺性状 马铃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旱区沟垄覆盖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马铃薯产量 被引量:35
8
作者 李荣 王艳丽 +4 位作者 吴鹏年 孙瑞萍 仇佳欣 苏梅 侯贤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175,共8页
垄覆塑料地膜沟内覆盖集雨种植模式可影响土壤水热状况,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探讨旱作条件下沟垄二元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效果,于2015年在宁南旱区设置垄覆地膜沟内覆盖不同材料(普通塑料地... 垄覆塑料地膜沟内覆盖集雨种植模式可影响土壤水热状况,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探讨旱作条件下沟垄二元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效果,于2015年在宁南旱区设置垄覆地膜沟内覆盖不同材料(普通塑料地膜、玉米秸秆、生物降解膜、麻纤维地膜及液态地膜),以垄覆地膜沟不覆盖为对照,研究沟垄二元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耕层土壤温度、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处理在马铃薯前期、中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在马铃薯生育后期土壤蓄水量最高(P<0.05)。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处理增温效果明显,马铃薯全生育期0~25 cm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植株株高和茎粗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P<0.05),在马铃薯生育后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沟垄二元覆盖模式下马铃薯增产效果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最为显著,较对照增产56.1%(P<0.05),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81.1kg/(hm2·mm))。总之,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对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效果显著,建议在宁南旱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温度 秸秆 旱作区 沟垄二元覆盖 马铃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不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涛 何文寿 +3 位作者 姜海刚 王耀科 党柯柯 赵小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86,共7页
采用311-A最优设计与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施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宁夏雨养农业区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与氮、磷、钾施肥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马铃薯产量及淀粉含量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优... 采用311-A最优设计与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施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宁夏雨养农业区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与氮、磷、钾施肥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马铃薯产量及淀粉含量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优选了马铃薯目标产量在30 000 kg/hm^2时最高产量的最佳施肥量组合为氮、磷、钾(kg/hm2):267.3-139.0-82.1,最佳经济施肥用量组合为氮、磷、钾(kg/hm^2):258.6-131.1-71.1;淀粉含量最高时最佳组合氮、磷、钾(kg/hm2):183.9-106.4-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量 淀粉 311-A设计 主效应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保水剂对旱作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7
10
作者 侯贤清 李荣 +3 位作者 何文寿 马琨 代晓华 赵基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10-2417,共8页
为促进宁夏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支柱产业的发展,解决马铃薯生产,特别是苗期干旱缺水等问题,以2种土壤保水剂(沃特保水剂和微生物保水剂)为对象,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量对旱作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保水... 为促进宁夏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支柱产业的发展,解决马铃薯生产,特别是苗期干旱缺水等问题,以2种土壤保水剂(沃特保水剂和微生物保水剂)为对象,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量对旱作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保水剂处理(对照),2种保水剂均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穴施沃特保水剂90 kg·hm-2的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9.0%,穴施微生物保水剂90 kg·hm-2的30~6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8.9%。施用微生物保水剂各处理使0~30 cm土层〉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施沃特保水剂各处理使30~60cm土层〉0.25 mm团聚体数量较对照显著提高。在马铃薯关键生育期,施用微生物保水剂可改善马铃薯生育前期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而施用沃特保水剂可提高马铃薯生育中后期土壤水分状况。2种保水剂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穴施沃特保水剂60~90 kg·hm-2的增产效果最佳(41.4%),商品薯率最高(21.1%)。该研究可为宁夏旱作区马铃薯合理施用保水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容重 团聚体 土壤水分 马铃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侯贤清 李荣 +2 位作者 何文寿 马琨 代晓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6-1022,共7页
为探究宁南地区保水剂对马铃薯关键生育期水分利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沃特和微生物保水剂,以不施保水剂处理为对照,研究2种保水剂不同用量(30、60、90 kg·hm^(-2))对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经济效... 为探究宁南地区保水剂对马铃薯关键生育期水分利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沃特和微生物保水剂,以不施保水剂处理为对照,研究2种保水剂不同用量(30、60、90 kg·hm^(-2))对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作物主要生育期,微生物保水剂可改善马铃薯生育前期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促进马铃薯的生长,而沃特保水剂的施用可提高马铃薯中后期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其作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不施保水剂处理。与对照相比,沃特保水剂施用90 kg·hm^(-2)时马铃薯增产效果最佳,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44.1%和75.8%,微生物保水剂60 kg·hm^(-2)次之;施用沃特保水剂60 kg·hm^(-2)的商品薯率最高(87.3%),微生物保水剂60 kg·hm^(-2)次之。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发现,在宁南旱地马铃薯生产中,推荐施用沃特保水剂30~60 kg·hm^(-2)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为保水剂在旱作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水分 马铃薯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钾与化学钾肥配施对黔中马铃薯产量、品质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岗 赵欢 +1 位作者 秦松 肖厚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62,共8页
为探究秸秆钾与化学钾肥配施对黔中地区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钾平衡的影响,为黔中地区秸秆钾和钾肥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马铃薯宣薯2号为供试作物,设置不施钾肥(NP)、化学钾肥(NPK)、秸秆钾肥(S)、化学钾肥+秸秆钾肥(NPKS)、... 为探究秸秆钾与化学钾肥配施对黔中地区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钾平衡的影响,为黔中地区秸秆钾和钾肥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马铃薯宣薯2号为供试作物,设置不施钾肥(NP)、化学钾肥(NPK)、秸秆钾肥(S)、化学钾肥+秸秆钾肥(NPKS)、高量化学钾肥(NPK1)5个处理,研究秸秆钾与化肥钾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养分满足的条件下,单施化学钾肥与秸秆钾、秸秆钾与化学钾肥配施,较NP均有明显增产效应,表现为NPKS>NPK1>NPK>S>NP,秸秆钾与化学钾肥配施增产效果最好,随着种植年限增长年度间产量变异系数变小,有利于稳产;养分吸收量与品质(淀粉、Vc含量)均随着钾素的增加逐渐增加,但还原糖、硝酸盐含量却随着钾素增加而逐渐降低;无论高、低钾素条件下,化学钾肥与秸秆钾对养分吸收量与品质影响都呈相似的趋势,仅钾吸收量、Vc含量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土壤钾素表观盈亏来看,土壤钾素含量为129.2 kg/hm2时能满足马铃薯生长所需。因此,高钾情况下土壤钾素处于盈余状态,NPKS、NPK1、NPK、S处理的钾素表观平衡系数分别为1.36、1.51、0.65、0.63。综上所述,在施用充足氮、磷肥的基础上,秸秆钾与化学钾肥配施(施钾量225 kg/hm^2)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同时,有利于钾素的收支平衡,减轻马铃薯对土壤钾素的耗竭,可维持土壤钾素肥力的稳定,也减少因气候因素等影响引起的产量变异,提高了产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量 钾素 品质 养分吸收 秸秆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穆俊祥 曹兴明 +3 位作者 弓建国 梁建功 郭美兰 李惠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428-432,共5页
采用分三个正交区组的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乌兰察布地区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对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及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和有机肥的合理配合施用能使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明显提高。最后... 采用分三个正交区组的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乌兰察布地区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对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及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和有机肥的合理配合施用能使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明显提高。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获得了在本试验地条件下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的配方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量 淀粉含量 商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条件下不同地表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2
14
作者 李荣 侯贤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15-123,共9页
水分不足是限制旱区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覆盖耕作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环境,从而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探讨深松结合地表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3-2015年在宁南旱区采用深松覆盖秸秆... 水分不足是限制旱区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覆盖耕作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环境,从而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探讨深松结合地表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3-2015年在宁南旱区采用深松覆盖秸秆、深松覆盖地膜、深松不覆盖3种覆盖耕作模式,以传统耕作不覆盖为对照,对土壤体积质量、团聚体、水分、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结合地表覆盖可有效降低耕层土壤体积质量,改善土壤孔隙状况,以深松覆盖秸秆处理效果最佳,深松覆盖秸秆处理0~40 cm平均土壤体积质量较传统耕作降低17.1%。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覆盖地膜和深松覆盖秸秆处理可使0~40 cm土层〉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数量显著增加30.7%和17.4%。深松结合不同覆盖方式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状况,深松覆盖地膜对作物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保蓄效果较好,深松覆盖秸秆对生育中后期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效果最佳。深松结合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植株株高、茎粗及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作物生育前期以深松覆盖地膜处理效果最佳,中后期以深松覆盖秸秆处理促进作用明显。深松结合地表覆盖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深松覆秸秆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传统耕作处理平均提高37.3%、93.3%和41.2%。通过两年试验研究,在宁南旱区采用深松结合地表覆盖措施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对马铃薯生长有利,以深松覆盖秸秆处理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产量 水分 深松结合地表覆盖 土壤蓄水量 马铃薯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或深松结合秸秆覆盖提升土壤碳氮水含量和马铃薯产量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龙 李简 +3 位作者 赵富贵 李丹 侯贤清 李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6,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结合秸秆覆盖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全氮、水含量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探明耕作结合秸秆覆盖措施的增产机理,为宁南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参考。【方法】于2014—2016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免...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结合秸秆覆盖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全氮、水含量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探明耕作结合秸秆覆盖措施的增产机理,为宁南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参考。【方法】于2014—2016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免耕+秸秆覆盖(NS)、免耕+不覆盖(NN)、深松+秸秆覆盖(SS)、深松+不覆盖(SN)、传统耕作+秸秆覆盖(CS)、传统耕作+不覆盖(CN)。在2016年马铃薯收获期取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播种、现蕾、块茎形成和块茎膨大期测定了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苗期、现蕾、块茎形成、块茎膨大以及收获期测定了地上部生物量,成熟期调查了产量。【结果】同一耕作措施下,覆盖秸秆较不覆盖能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碳、氮含量,提高马铃薯播种期、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以CN处理为对照,0—20 cm土层土壤碳、氮含量的提高幅度以SS处理最高,增幅分别为29.9%和24.7%,20—40 cm土层则以NS处理最高,增幅分别为52.4%和27.4%(P<0.05);播种期土壤蓄水量2014年(干旱年)以NS处理最高,2015年(平水年)和2016年(干旱年)以SS处理最高,增幅依次为6.4%、11.4%和29.6%;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平均土壤蓄水量的增幅在2014和2016年以SS处理最高,分别为21.6%和26.0%,2015年以NS处理最高,增幅为17.2%。根据马铃薯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的Logistic模型计算,3年均以SS处理进入快速增长起始期最早,最大累积速率在2014年以NS处理最高,2015和2016年以SS处理最高。相比CN,马铃薯产量2014年以NS处理最佳,增幅为51.8%,2015和2016年均以SS处理最佳,增幅分别为36.7%和87.5%。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土壤蓄水量、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秸秆覆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马铃薯产量与土壤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氮、蓄水量和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和蓄水量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耕作措施配合秸秆覆盖可进一步提高土壤碳、氮含量和0—200 cm土层蓄水量,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在秸秆覆盖条件下,连续深松能够显著提升0—20 cm土层土壤碳、氮含量,提早马铃薯的生物量快速累积期,并在干旱年份延长快速增长持续期和提高最大累积速率;免耕在第一年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效果最佳,但连续免耕的增产效果不如连续深松甚至传统耕作。因此,综合考虑土壤碳氮水与作物产量的协同效应,建议免耕、深松配合秸秆覆盖措施在宁南山区马铃薯栽培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深松 秸秆覆盖 土壤碳氮 土壤蓄水量 马铃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与品种及栽培措施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白建明 杨琼芬 +4 位作者 杨万林 李先平 李世锋 杨丽英 隋启君 《中国马铃薯》 2006年第3期160-162,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肥量、不同播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淀粉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种,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播种密度,淀粉产量最高的品种是云薯201;在农民已施底肥...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肥量、不同播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淀粉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种,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播种密度,淀粉产量最高的品种是云薯201;在农民已施底肥的情况下,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产量的影响不大;品种为云薯201、667m2施肥量为80kg、播种密度为5200株的处理为最佳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设计 马铃薯产量 淀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浓度升高与增温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复合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秀云 姚玉璧 +2 位作者 雷俊 牛海洋 赵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0-246,共7页
于2016—2017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利用新型开顶式气室(OTC),开展CO 2 浓度升高与大气增温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研究CO 2 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对马铃薯发育过程、产量及品质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增温+CO 2 浓度升高复合处理... 于2016—2017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利用新型开顶式气室(OTC),开展CO 2 浓度升高与大气增温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研究CO 2 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对马铃薯发育过程、产量及品质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增温+CO 2 浓度升高复合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增温处理高36.3%,较对照高34.7%;马铃薯叶片的水分利用率表现为增温+CO 2 浓度升高复合处理高于对照47.4%,高于单独增温处理43.4%;马铃薯实际产量和块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CO 2 浓度上升+增温处理高于对照12.9%、37.0%,高于单独增温处理59.7%、6.3%。在增温的同时增加CO 2 浓度,使得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水分利用率增大,有机物积累增多,经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量 品质 气候变化 CO2浓度升高 大气增温 协同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产量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孙俊 李剑萍 +3 位作者 吴志歧 杨美兰 罗京云 魏广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400-12402,共3页
[目的]研究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预报模型。[方法]用SPSS将历年马铃薯产量资料分离成气候产量和趋势产量,并对气候产量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影响马铃薯产量的气象因素分为普遍性和区域性。普遍性因素包括... [目的]研究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预报模型。[方法]用SPSS将历年马铃薯产量资料分离成气候产量和趋势产量,并对气候产量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影响马铃薯产量的气象因素分为普遍性和区域性。普遍性因素包括上年秋季8~9月的水汽压或相对湿度、当年6月下旬~7月上旬及8月中旬降水量;区域性因素有当年1月降水量、4月上旬至中旬的降水量、5月水汽压。用逐步回归建立产量预报模型,拟合率较好。[结论]该方法计算简单、预测时效长、预测准确率较高,为做好马铃薯种植业气象服务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量 气象条件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对不同缺水状态下盆栽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慧 贺学勤 +3 位作者 蒙美莲 罗伟 水丽红 宋佳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7,107,共6页
干旱胁迫是作物生长中最重要的环境限制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底西瑞为试验材料,采用硝普钠喷施现蕾期植株,然后控水、复水循环处理,观测分析硝普钠对不同缺水下盆栽马铃薯叶片含水量、块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是作物生长中最重要的环境限制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底西瑞为试验材料,采用硝普钠喷施现蕾期植株,然后控水、复水循环处理,观测分析硝普钠对不同缺水下盆栽马铃薯叶片含水量、块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硝普钠提高了不同缺水下大西洋叶片含水量及块茎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在严重缺水下,喷施比不喷施可提高块茎产量19.89%;提高了不同缺水下底西瑞叶片含水量和块茎中蔗糖含量,在严重缺水状态下可提高底西瑞块茎产量20.56%。相关分析发现:大西洋叶片含水量与产量相关性为0.9266,块茎中蔗糖和淀粉含量与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和-0.8623;底西瑞叶片含水量与块茎中蔗糖含量相关性为0.8908。因此,硝普钠喷施对缺水状态下马铃薯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NO 水分缺失 马铃薯产量 块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施用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贤清 李荣 何文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6-63,共8页
采用沃特和微生物2种不同保水剂,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量(2kg/667 m2、4kg/667 m2、6kg/667m2)对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前期,施微生物保水剂处理植株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均高于施沃特... 采用沃特和微生物2种不同保水剂,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量(2kg/667 m2、4kg/667 m2、6kg/667m2)对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前期,施微生物保水剂处理植株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均高于施沃特保水剂处理,其中施用微生物保水剂4kg/667 m2和6kg/667m2各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最高,均显著高于不施保水剂处理。施用保水剂均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其中施沃特保水剂4kg/667m2对马铃薯增产和提高商品薯率效果最佳,较不施保水剂处理显著提高34.6%和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干物质量 马铃薯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