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战期间法国的马格里布政策研究
1
作者 陈明浩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3期21-30,90,91,共12页
法国曾是马格里布地区b的殖民宗主国,与该地有着紧密的历史联系。尽管马格里布三国后来获得独立,但法国在该地依然保持着重要影响力。马格里布政策成为法国在非洲实施大国外交战略的支点,也是法国外交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时期,法... 法国曾是马格里布地区b的殖民宗主国,与该地有着紧密的历史联系。尽管马格里布三国后来获得独立,但法国在该地依然保持着重要影响力。马格里布政策成为法国在非洲实施大国外交战略的支点,也是法国外交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时期,法国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同时追求扩大地区和全球影响力、恢复“大国地位”。本文以法国与马格里布三国签订的协议及外交互动为研究基础,旨在客观总结冷战期间法国对马格里布政策的演变,并推理政策调整的关键原因,探讨其内在逻辑。通过系统分析历史文献和外交文件,本文试图揭示法国马格里布政策变化的动因和对法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马格里 冷战 外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模式:马格里布、热那亚抑或其他?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卫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35-39,共5页
本文不同意史晋川教授就温州模式所作的比附。温州模式既不同于马格里布模式 ,也不同于热那亚模式。温州商业的人格化调整并非内生于其传统文化 ,而是对中国整体性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滞后性的回应。
关键词 温州市 区域经济 马格里 热那亚 史晋川 商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萨赫勒化及其对阿尔及利亚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意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6,79,共7页
近年来,阿尔及利亚政府积极的反恐措施一定程度地削弱了"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阿的活动能力。为了寻求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更易于实施恐怖活动,该组织将活动中心从阿尔及利亚转移到萨赫勒地区。此举不但对萨赫... 近年来,阿尔及利亚政府积极的反恐措施一定程度地削弱了"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阿的活动能力。为了寻求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更易于实施恐怖活动,该组织将活动中心从阿尔及利亚转移到萨赫勒地区。此举不但对萨赫勒地区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且影响了马格里布关键力量的均衡。凭借足够的资源优势,阿尔及利亚通过对"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打击,逐步获得萨赫勒地区的领导地位。"萨赫勒牌"有可能成为阿尔及利亚外交政策中的主要工具之一,它不仅提高了阿尔及利亚的地缘政治地位,而且有助于阿尔及利亚在马格里布、地中海区域乃至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 萨赫勒化 阿尔及利亚 地缘政治 恐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地”马格里布分支的组织演变与行为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晋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64,共13页
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的北非局势陷入动荡,为恐怖主义在该地区的扩展提供了机遇,秉持伊斯兰极端组织教义的"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不断扩张,北非、中非、西非和东非面临的反恐形势日益严峻。本文主要探讨了"基... 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的北非局势陷入动荡,为恐怖主义在该地区的扩展提供了机遇,秉持伊斯兰极端组织教义的"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不断扩张,北非、中非、西非和东非面临的反恐形势日益严峻。本文主要探讨了"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在非洲的历史源起和发展。通过分析过去数年"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的袭击和绑架事件,归纳了该组织在非洲的行为特点,并认为,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在活动地域上逐渐南移,在组织构成上更加"多元",在组织架构上不断"碎化"。结合相关当事国和西方国家对非洲恐怖主义的应对策略,中国应当对"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的扩张保持必要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 “基地”组织 北非 马格里 阿尔及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马格里布地区现代国家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楚楚 肖超伟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9,120,共16页
马格里布地区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意义,是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汇之地,历史上曾多次受到外族入侵。本文认为,马格里布地区的地缘政治演变对现代国家构建产生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历史编纂差... 马格里布地区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意义,是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汇之地,历史上曾多次受到外族入侵。本文认为,马格里布地区的地缘政治演变对现代国家构建产生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历史编纂差异使马格里布地区诸国民族文化认同与定位呈现多元性与模糊性特征,妨碍了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对国家的认同。另一方面,多次异族入侵与伊斯兰体制历史遗产等地缘政治因素导致了前现代关系与政教合一思维的根深蒂固,不利于在该地区推行民主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格里 地缘政治 现代国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格里特超现实绘画中的哲理与梦幻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彩君 《艺术探索》 2006年第1期78-80,共3页
马格里特绘画艺术之独特性,在于使用很多精简的造型和寂冷的画面风格,将很平凡的事物,赋予其新的面貌,他的作品是哲学的、思辨的、魔幻的。他认为任何艺术的再现都是使欣赏者产生一种仿佛真实的梦幻感觉。在他的作品中似乎一直传达着这... 马格里特绘画艺术之独特性,在于使用很多精简的造型和寂冷的画面风格,将很平凡的事物,赋予其新的面貌,他的作品是哲学的、思辨的、魔幻的。他认为任何艺术的再现都是使欣赏者产生一种仿佛真实的梦幻感觉。在他的作品中似乎一直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世界上没有见到的真实,绘画的真实是一种“人眼的幻觉”,艺术家只是图解而已。他具有一套使作品形式和内容达到充分的统一的图像词汇及其论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格里 绘画艺术 超现实主义 论述方式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格里特绘画的怪诞特色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法民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5-89,93,共6页
怪诞是与优美、崇高、悲剧、滑稽并列的审美形态,由丑恶和滑稽两种成分融合而成,以极端反常化为构成方式,既可怕又好笑是其接受反应。马格里特最重要的怪诞特色,主要表现在将物理距离最近和心理距离最远的两物对接、以美恶制造恐怖、以... 怪诞是与优美、崇高、悲剧、滑稽并列的审美形态,由丑恶和滑稽两种成分融合而成,以极端反常化为构成方式,既可怕又好笑是其接受反应。马格里特最重要的怪诞特色,主要表现在将物理距离最近和心理距离最远的两物对接、以美恶制造恐怖、以形象图解哲思、人物表情动作缺失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格里 怪诞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格里布地区一体化:进程与前景——地区认同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汪长明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15-21,共7页
20世纪后期,在国际政治领域,随着意识形态认同(制度认同)被地理空间认同(身份认同)所取代,地区合作成为地区内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政策取向。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马盟)作为北非重要的地区合作组织,自成... 20世纪后期,在国际政治领域,随着意识形态认同(制度认同)被地理空间认同(身份认同)所取代,地区合作成为地区内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政策取向。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马盟)作为北非重要的地区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由于成员国政治互信缺失,区内经济互补性不强,缺少领袖型国家的引领,导致地区认同缺失,地区一体化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成员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和经济联系的加强,地区合作开始走出困境,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认同 地区合作 地区主义 马格里布一体化 马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国在马格里布的外交突破与前景 被引量:1
9
作者 邵丽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80,共6页
俄国在马格里布具有传统的势力影响,苏联解体后一度被排挤出这一地区。自普京任俄罗斯总统后实现了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摩洛哥三国的外交突破,中经梅德维杰夫四年总统任期,俄国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关系停滞不前,与利比亚的关系遭受... 俄国在马格里布具有传统的势力影响,苏联解体后一度被排挤出这一地区。自普京任俄罗斯总统后实现了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摩洛哥三国的外交突破,中经梅德维杰夫四年总统任期,俄国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关系停滞不前,与利比亚的关系遭受挫折。2012年3月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与马格里布国家的外交前景出现新的转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马格里 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 摩洛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在马格里布地区的军事存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德刚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52,共19页
与冷战后美国在土耳其和海合会长期部署大型军事基地不同,美国在马格里布地区仅部署了柔性军事存在,这与美国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应对安全威胁的类型(非传统威胁)和马格里布地区对待美国军事部署的态度(既谨慎欢迎,又拒绝永久驻军)存在... 与冷战后美国在土耳其和海合会长期部署大型军事基地不同,美国在马格里布地区仅部署了柔性军事存在,这与美国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应对安全威胁的类型(非传统威胁)和马格里布地区对待美国军事部署的态度(既谨慎欢迎,又拒绝永久驻军)存在重要关联。本文以美国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军事部署为考察对象,并以冷战后美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军事存在和美国与其他马格里布国家的军事合作为例,分析美国建立柔性军事存在的历史进程、内外动因及美国非洲司令部前沿部署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基地 军事存在 马格里布地区 美国北非战略 大国中东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德与马格里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熟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5-70,共6页
赫德与马格里都是英国人,似乎应该团结互助共同发展了。然而不然,赫德是总税务司,是海关系统,马格里是外交系统。赫德要插手外交,引起马格里的反感。赫德又担心马格里会出任总税务司。因此,双方勾心斗角,形同敌国,直至马格里逝世。
关键词 赫德 马格里 英国人 总税务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格里特的绘画作品看现代平面设计
12
作者 姜丽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9-122,共4页
马格里特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受弗洛伊德思想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主张发掘未开发的想象、幻想、潜意识和心灵的世界,使人的思想全面解放。马格里特以其作品中形态的大胆变形、违反自然法则的光影描绘、物体材质的错位... 马格里特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受弗洛伊德思想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主张发掘未开发的想象、幻想、潜意识和心灵的世界,使人的思想全面解放。马格里特以其作品中形态的大胆变形、违反自然法则的光影描绘、物体材质的错位、不同物性的嫁接、一形多意的处理等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语汇,使现代平面设计出现令人意外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格里 绘画作品 平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格里特怪诞绘画研究
13
作者 刘法民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8年第5期114-119,共6页
怪诞是与优美、崇高、悲剧、滑稽并列的审美形态,由丑恶和滑稽两种成分融合而成,以极端反常化为构成方式,既可怕又与好笑是接受反应。马格里特绘画最重要的怪诞特色,表现在将物理距离最近心理距离最远的两物对接,以美恶制造恐怖,以形象... 怪诞是与优美、崇高、悲剧、滑稽并列的审美形态,由丑恶和滑稽两种成分融合而成,以极端反常化为构成方式,既可怕又与好笑是接受反应。马格里特绘画最重要的怪诞特色,表现在将物理距离最近心理距离最远的两物对接,以美恶制造恐怖,以形象图解哲思。人物还情动作缺失等四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格里 怪诞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格里布文化板块多重性解读
14
作者 孟昭毅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6-34,共9页
在东方文学领域,马格里布属于西亚北非伊斯兰文化圈,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的文化与文学受到非洲、欧洲、亚洲三大文化板块的碰撞与融合,表现出多重性。本文旨在分析1830年法国入侵马格里布之前该地区所受到的不同文化板块的影响,... 在东方文学领域,马格里布属于西亚北非伊斯兰文化圈,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的文化与文学受到非洲、欧洲、亚洲三大文化板块的碰撞与融合,表现出多重性。本文旨在分析1830年法国入侵马格里布之前该地区所受到的不同文化板块的影响,以及近现代马格里布文化文学的勃兴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格里 文化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格里布地区的柏柏尔问题
15
作者 高扬 饶敏 兰茜 《科技风》 2020年第11期223-224,共2页
本文对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柏柏尔语言及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从内部和外部多重角度讨论了造成柏柏尔问题出现的原因,指出当局政府对柏柏尔问题的态度,及该地区前殖民者法国对当局国家意识的影响;随后,文章介绍了柏柏尔问题在北非地... 本文对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柏柏尔语言及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从内部和外部多重角度讨论了造成柏柏尔问题出现的原因,指出当局政府对柏柏尔问题的态度,及该地区前殖民者法国对当局国家意识的影响;随后,文章介绍了柏柏尔问题在北非地区的不断激化,以及暂时出现缓和迹象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格里 柏柏尔 语言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种核糖体型的多环马格里夫藻(Margalefidinium polykrikoides)的形态和超微结构比较及分子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翟噎宇 邓蕴彦 +5 位作者 孙园园 LEAW Chui-Pin LIM Po-Teen 赵增霞 胡章喜 唐赢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2-1262,共11页
多环马格里夫藻是一种世界性广泛分布的有毒有害藻华原因种。过去30多年里多环马格里夫藻藻华在许多国家频繁暴发且呈快速扩散趋势。过去的研究根据不同地理来源种群在核糖体大亚基基因序列的显著差别,将其分成4种不同核糖体型(ribotyp... 多环马格里夫藻是一种世界性广泛分布的有毒有害藻华原因种。过去30多年里多环马格里夫藻藻华在许多国家频繁暴发且呈快速扩散趋势。过去的研究根据不同地理来源种群在核糖体大亚基基因序列的显著差别,将其分成4种不同核糖体型(ribotype),即东亚型、菲律宾型、美国/马来西亚型和地中海型。但是,不同核糖体型的种群在形态和超微结构上是否也存在可辨识差异尚未见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对从中国青岛胶州湾、美国东海岸和马来西亚近海分离的三株多环马格里夫藻(中国株MPJZBC3、美国株CP1和马来西亚株MPCoKK23)的细胞表面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基于核糖体大亚基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首先证明了分离自胶州湾的多环马格里夫藻属于东亚核糖体型,而美国株和马来西亚株均属美国/马来西亚型(中国株与美国株及马来西亚株在1523个碱基的核糖体大亚基序列上相似性为93.6%)。但是,在所有常用的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特征上[细胞大小、单细胞或群体及群体细胞数、上下锥形状、横沟位移度(绕细胞圈数)、纵沟形态、顶沟形态、细胞核位置与形状、染色体形状与数目、叶绿体的形状、结构、数目及分布、淀粉核形态等],中国株与美国株和马来西亚株(也即东亚核糖体型和美国/马来西亚核糖体型)都没有明显可区分的差别。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在生活史、休眠孢囊形态和生理学特征(如毒素种类及毒性强弱)以及性别相容性(sexual compatibility)等方面开展进一步比较研究,以获得对不同核糖体型种群的识别性状。在现阶段有害藻华的野外监测中,尤其是对于不同核糖体型种群可能造成的生物入侵的监测和追溯,多环马格里夫藻的鉴定尚必须以核糖体基因序列作为可靠的判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马格里夫藻 核糖体型 表面形态 超微结构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格里布柏柏尔人族群认同的变迁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明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柏柏尔人作为北非的土著居民,在历史上经历了诸多的外来侵略者,对其影响最大的当属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在与阿拉伯人的融合中逐渐完成伊斯兰教化,柏柏尔人族群认同出现变化。后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政策尽量抑制柏柏尔人的身份并且限制他... 柏柏尔人作为北非的土著居民,在历史上经历了诸多的外来侵略者,对其影响最大的当属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在与阿拉伯人的融合中逐渐完成伊斯兰教化,柏柏尔人族群认同出现变化。后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政策尽量抑制柏柏尔人的身份并且限制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这使得柏柏尔人的身份认同再一次出现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格里 柏柏尔人 族群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非区域集团化浅析——试谈马格里布联盟成立及其发展
18
作者 陈淑仁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27,共4页
1989年2月16-17日,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5国:元首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举行马.格里布国家首恼会议,签署了《马拉喀什条约》,发表《宣言》宣布“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成立。
关键词 北非 区域集团化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经贸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 《马拉喀什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格里布地区产能合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晶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8年第2期21-36,共16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日益加深。马格里布地区是北非重要的阿拉伯国家区域,也是我国与阿拉伯地区产业合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的重要研究层面。近年来,中国与马格里布地区在产业结构和经济...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日益加深。马格里布地区是北非重要的阿拉伯国家区域,也是我国与阿拉伯地区产业合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的重要研究层面。近年来,中国与马格里布地区在产业结构和经济要素方面互补性较强,双方在产能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双方都具有较强的意愿加强产能合作,利用“一带一路”提供的有利条件,深入开展战略对接和对话合作。双方应进一步加强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合作计划,打通交通物流通道,加快金融合作建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中国—马格里布地区研究智库,完善合作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针对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咨询,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保障企业、员工的安全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马格里布地区 产能合作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视觉语言对物理属性的再定义——对马格里特艺术作品的探究
20
作者 祁芬芳 郑世华 《丝绸之路》 2009年第16期91-92,共2页
马格里特是超现实主义时期一位重要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日常场景,不作变形歪曲,但通过事件的意外组合、错置其部位、转变大小尺寸等表现手法,造成题材情景之矛盾,把人们熟悉的形象重新解构再组合,产生新的艺术形象。描绘... 马格里特是超现实主义时期一位重要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日常场景,不作变形歪曲,但通过事件的意外组合、错置其部位、转变大小尺寸等表现手法,造成题材情景之矛盾,把人们熟悉的形象重新解构再组合,产生新的艺术形象。描绘出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现象,把科学严谨的理论表述通过直观的图象语言表达出来,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和对世界的认知,同时也给绘画艺术带来更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格里 物理属性 视觉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