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来西亚华语口语里的代词“酱”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敏 方清明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4,96,共6页
马来西亚华语是全球华语的一部分,具有华语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性。马来西亚华语口语里的"酱"用法复杂,具有指代事物、事情、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实指功能;"酱"的虚指功能表现在其前置用法、后置用法、语篇... 马来西亚华语是全球华语的一部分,具有华语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性。马来西亚华语口语里的"酱"用法复杂,具有指代事物、事情、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实指功能;"酱"的虚指功能表现在其前置用法、后置用法、语篇中间都不充当句法成分,既有近指标记功能,也有部分的远指推断标记功能;既有前指的事件指代功能,又有后指的推论功能。在语言演变当中,指示代词合音现象颇为常见,"酱"也应该属于合音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 马来西亚华语 口语 代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与定量统计的马来西亚华语形容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计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9,共8页
与较为成熟的世界英语变体的描写与研究相比,海外华语的研究方兴未艾。在海外华语变体的描写上,普-华对比与定量统计是基本方法。形容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语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具体成员、意义及搭配范围上存在诸多差异。精确的描写是进一... 与较为成熟的世界英语变体的描写与研究相比,海外华语的研究方兴未艾。在海外华语变体的描写上,普-华对比与定量统计是基本方法。形容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语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具体成员、意义及搭配范围上存在诸多差异。精确的描写是进一步拓展海外华语研究空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 定量统计 马来西亚华语 形容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与定量统计的马来西亚华语动词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计伟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6,96,共9页
在海外华语变体的描写上,普—华对比与定量统计是基本方法。在动词的及物性分类与意义分类方面,马来西亚华语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具体成员、意义及用法上存在诸多差异,显示海外华语语法研究具有巨大的学术空间。
关键词 对比 定量统计 马来西亚华语 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的疑问成分“做么”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晓梅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8,共8页
本文以表示疑问的"做么"为例谈马来西亚华语口语语法结构的形成及其规范问题。文章结合"做么"在马来西亚华语口语小型语料库中的有关用例,讨论了它的用法和语法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其来源;基于普遍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本文以表示疑问的"做么"为例谈马来西亚华语口语语法结构的形成及其规范问题。文章结合"做么"在马来西亚华语口语小型语料库中的有关用例,讨论了它的用法和语法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其来源;基于普遍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提出应该将"做么"纳入马来西亚华语语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么” 马来西亚华语 语法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介词的变异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彩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81,96,共10页
采用语料库检索和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马来西亚华语介词的变异情况,发现使用频率和使用方法是变异的两大表现;语言的欧化及欧化程度、普通话的影响、方言的影响、语言的类推作用,同类词语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词义的多寡等是导致变异... 采用语料库检索和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马来西亚华语介词的变异情况,发现使用频率和使用方法是变异的两大表现;语言的欧化及欧化程度、普通话的影响、方言的影响、语言的类推作用,同类词语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词义的多寡等是导致变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介词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助词的变异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彩云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78-87,共10页
采用语料库检索和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马来西亚华语助词的变异,发现使用频率和使用方法是助词变异的两大表现;而导致变异的原因包括受大陆"国语"的影响、英语的影响、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同类词语的相互竞争以及使用... 采用语料库检索和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马来西亚华语助词的变异,发现使用频率和使用方法是助词变异的两大表现;而导致变异的原因包括受大陆"国语"的影响、英语的影响、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同类词语的相互竞争以及使用习惯的不同等因素。随着大陆"国语"时代的日益远去、普通话影响力的增强,马来西亚华语助词呈现出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助词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的三维分析框架--以有标差比句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晓梅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31-38,共8页
本文以有标差比句为例,提出分析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的三维分析框架。文章借助语料库,分析了马来西亚华语的三类有标差比句:"较"字句、"比"字句、"过"字句。本文主张从历时-共时、书面语-口语、共同语-方言... 本文以有标差比句为例,提出分析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的三维分析框架。文章借助语料库,分析了马来西亚华语的三类有标差比句:"较"字句、"比"字句、"过"字句。本文主张从历时-共时、书面语-口语、共同语-方言三个维度分析马来西亚华语语法,指出"较"字句承继了早期国语的用法,"比"字句可用在书面语与口语,"过"字句源自粤方言并部分复制了方言语法功能。基于有标差比句的分析,我们认为马来西亚华语与港式中文、台湾国语、新加坡华语等华语变体同中有异,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比句 马来西亚华语 三维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者”缀词语的变异性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敏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4,共8页
本文以"者"缀为例比较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词缀派生构词的差异,主要在于马来西亚华语有"业者、有者"等特色鲜明的"者"缀词语。以华语为视角,重视语料库统计和比较研究方法是当今华语比较研究向纵深发展... 本文以"者"缀为例比较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词缀派生构词的差异,主要在于马来西亚华语有"业者、有者"等特色鲜明的"者"缀词语。以华语为视角,重视语料库统计和比较研究方法是当今华语比较研究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普通话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社会称谓语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潘碧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年第3期53-58,共6页
通过对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和语言学院21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并比较了几个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的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差异情况,认为文化政治、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是制约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大陆的社会通称存在明显差异的因素。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普通话 社会称谓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被”字句研究--兼论华语语法研究的原则和着力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刁晏斌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7,共16页
秉持以常用语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理念,从表已然和表未然两个角度,对马来西亚华语“被”字句作了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的描写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语语法研究的三项基本原则,即均衡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和充分性原则;提出今后研究的... 秉持以常用语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理念,从表已然和表未然两个角度,对马来西亚华语“被”字句作了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的描写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语语法研究的三项基本原则,即均衡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和充分性原则;提出今后研究的三个着力点,即开展常用语法现象研究、显性差异与隐性差异并重而以后者的发掘为主、注重进行华语语法的内部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语法 “被”字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在X下”结构研究——兼论华语语法研究的“视角”问题
11
作者 刁晏斌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91,共13页
马来西亚华语“在X下”结构与普通话具有较大差异,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语语法特点,文章从结构形式和表义类型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文章还通过“在X下”分析华语语法研究的“视角”问题,立足于“六角观”,分别从华语自... 马来西亚华语“在X下”结构与普通话具有较大差异,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语语法特点,文章从结构形式和表义类型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文章还通过“在X下”分析华语语法研究的“视角”问题,立足于“六角观”,分别从华语自身、早期国语以及外语方面对该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多视角观”对华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语法 “在X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话与华语说话人语言态度的共性与差异——以马来西亚华语为例
12
作者 王晓梅 朱菀瑩 张欣怡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语装配对实验的方法,调查中国留学生与马来西亚大学生对马来西亚华语的态度,分析其共性与差异。问卷调查从已有文献中提取了七类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结构,分别调查了193位中国留学生与281位马来西亚华裔大学生。语装配...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语装配对实验的方法,调查中国留学生与马来西亚大学生对马来西亚华语的态度,分析其共性与差异。问卷调查从已有文献中提取了七类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结构,分别调查了193位中国留学生与281位马来西亚华裔大学生。语装配对实验则针对马来西亚通俗华语与马来西亚标准华语,分别调查了183位中国留学生与272位马来西亚华裔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两组调查对象对七类语法结构的态度同中有异;居留时间是影响中国留学生对马来西亚华语态度的重要因素;两组调查对象对马来西亚标准华语的评分均高于马来西亚通俗华语。研究结果表明:马来西亚华语的标准变体是中马两国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变体;而通俗华语比标准华语更具情感价值。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地域、性别、居留时间三项社会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问卷调查与语装配对实验在语言态度研究中的作用。普通话与华语说话人对马来西亚华语的语言态度的共性与差异有助于预测普通话与华语的融合,为全球华语跨区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华语 语言态度 马来西亚华语 语装配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研究历史分期与特点分析
13
作者 王晓梅 《世界华文教学》 2023年第1期219-235,共17页
本文首先归纳出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历史分期:草创探索期(1957—1982年)、教学语法研究期(1983—1999年)、融入全球华语语法研究期(2000年至今)。进而总结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研究的六大特点:(一)以本地华语为基础的语法现象描述为... 本文首先归纳出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历史分期:草创探索期(1957—1982年)、教学语法研究期(1983—1999年)、融入全球华语语法研究期(2000年至今)。进而总结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研究的六大特点:(一)以本地华语为基础的语法现象描述为主;(二)以“古、方、普、外”为语法分析的四个视角;(三)以语言接触和语法化为语法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四)应用性导向较突出;(五)融入全球华语语法研究;(六)本土研究与国际研究相结合。最后,本文提出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研究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华语语法 应用性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社会称谓语“安娣”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晓梅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34-40,共7页
"安娣"(Aunty)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华语中特有的社会称谓语,用以指称女性长辈。本文分析了其来源及其语义范围,并通过对中学生和成年人两组问卷调查的分析,来探讨调查对象对"安娣"一词的态度及其使用情况。此外,&qu... "安娣"(Aunty)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华语中特有的社会称谓语,用以指称女性长辈。本文分析了其来源及其语义范围,并通过对中学生和成年人两组问卷调查的分析,来探讨调查对象对"安娣"一词的态度及其使用情况。此外,"安娣"一词近年来开始有语义范围扩大的趋势,可以受"很"的修饰,并且带上贬义的色彩,而与之相应的"安哥"(Uncle)一词也有类似的发展趋势。反观较书面化的"阿姨"、"叔叔"等社会称谓语,却没有类似的语义发展。本文探讨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从语言变异的角度分析了"安娣"与"阿姨"在马来西亚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娣 社会称谓语 语言变异与变化 马来西亚华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名词语义韵变异现象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玉红 方清明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49-56,共8页
与普通话相比,马来西亚华语名词一定程度上存在语义韵变异现象,如抽象名词"论调、气焰、野心"除了具有消极语义韵特征,还具有中性语义韵特征。普通话中"事迹"只具有积极语义韵,而马来西亚华语里"事迹"则... 与普通话相比,马来西亚华语名词一定程度上存在语义韵变异现象,如抽象名词"论调、气焰、野心"除了具有消极语义韵特征,还具有中性语义韵特征。普通话中"事迹"只具有积极语义韵,而马来西亚华语里"事迹"则包含积极、中性、消极三种语义韵。马来西亚华语指人名词"分子"的积极语义韵比例远远高于普通话。"人士"的消极语义韵为普通话所无。政治类名词"党魁、政客、领袖"也存在语义韵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马来西亚华语 普通话 语义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以“了”(liao)充“了”(le)现象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立诗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99-100,共2页
马来西亚高频使用的方言(福建话)里"了"(liao)具有普通话"了1"和"了2"的语法功能。因此,马来西亚华人习惯把"了1"和"了2"读作"liao",是因为和福建话长期接触而产生的一种... 马来西亚高频使用的方言(福建话)里"了"(liao)具有普通话"了1"和"了2"的语法功能。因此,马来西亚华人习惯把"了1"和"了2"读作"liao",是因为和福建话长期接触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福建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情态补语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环玉 郭熙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3,96,共10页
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情态补语有"V得C"和"V到C"两种形式,书面语中前者占优势,与普通话一致,口语中后者使用频率更高。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V得C"与"V到C"的述语和补语的考察,得出两者在... 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情态补语有"V得C"和"V到C"两种形式,书面语中前者占优势,与普通话一致,口语中后者使用频率更高。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V得C"与"V到C"的述语和补语的考察,得出两者在表达功能方面的分工与差异。前者主要用于表达状态,后者则倾向于表达程度,且使用范围更广,经常可以替换前者。两者在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与普通话中的分布差异主要受马来西亚华人"源方言"(闽南话、粤方言、客家话)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到C V得C 马来西亚华语 情态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的“VP没有”特殊问句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克威 《国际汉语学报》 2016年第1期67-75,共9页
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VP没有'问句式有两种特殊的功能:一、以动词成分VP构成表未然询问,如'吃饭没有'表示'要不要吃饭';二、以形容词成分VP构成表是非询问,如'好看没有'表示'是不是好看'。这类... 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VP没有'问句式有两种特殊的功能:一、以动词成分VP构成表未然询问,如'吃饭没有'表示'要不要吃饭';二、以形容词成分VP构成表是非询问,如'好看没有'表示'是不是好看'。这类问句式显然是受本地闽粤方言影响;它只用于口语中,未见于书面语。但这类问句式的理解与使用情况,及其形成原因与变异机制都从未有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文通过'VP+没有'与'VP+不'的问卷调查,确立'VP没有'特殊问句在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的使用普遍度,最后再与闽粤方言同型句式与相关否定副词的比较分析,将华语中这类问句式的形成解释为二阶段性的变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华语语法 否定副词 没有 反复问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与汉语同形异义词对比研究——以“美”“敏感”“实际”“素质”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鹏程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5期4-7,共4页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与作者自身马来西亚华裔的优势,以搜集语料、观察语用、面访驻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等方式,针对HSK词表中"美""敏感""实际"和"素质"四组马来西亚华语和汉语同形却异义的词语作出...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与作者自身马来西亚华裔的优势,以搜集语料、观察语用、面访驻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等方式,针对HSK词表中"美""敏感""实际"和"素质"四组马来西亚华语和汉语同形却异义的词语作出客观分析,望研究成果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汉语 同形异义词 调查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词汇变异类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祎 彭爽 《励耘语言学刊》 2020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由于马来西亚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和马来西亚华语的长期独立发展,马来西亚华语词汇在个体词语和词汇系统层面都相较于普通话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变异类型主要包括词形变异、词义变异、词语用法变异和无对应词语四大类.其中,词形变异所占... 由于马来西亚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和马来西亚华语的长期独立发展,马来西亚华语词汇在个体词语和词汇系统层面都相较于普通话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变异类型主要包括词形变异、词义变异、词语用法变异和无对应词语四大类.其中,词形变异所占比例最高,广泛分布于各词义类别的词语中.影响马来西亚华语词汇变异的因素主要来自汉语内部和与其他语言的接触,以及当地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词汇 变异类型 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