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嵬事变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发生在唐玄宗出亡途中的马嵬事变,具有相当的偶然性,由于玄宗权威的下降,粮食供应的短缺,引发了禁军的哗变,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得到太子的支持,将禁军的怒火引向宰相杨国忠以保证玄宗的安全。事变造成了玄肃之际权力的更迭,对于肃宗及... 发生在唐玄宗出亡途中的马嵬事变,具有相当的偶然性,由于玄宗权威的下降,粮食供应的短缺,引发了禁军的哗变,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得到太子的支持,将禁军的怒火引向宰相杨国忠以保证玄宗的安全。事变造成了玄肃之际权力的更迭,对于肃宗及以后的中枢朝局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嵬事变 唐玄宗 太子李亨 高力士 陈玄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咏贵妃诗的政治内涵——兼论中晚唐的马嵬诗 被引量:2
2
作者 贺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历来咏杨贵妃的诗歌,归纳起来有同情和批判两种主题。这两种主题都肇端于杜甫,但杜甫咏贵妃的诗歌主旨和感情倾向与后世同类诗歌又有着细微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杜甫诗歌的政治含义和思想感情。杜甫咏贵妃的诗歌中,一... 历来咏杨贵妃的诗歌,归纳起来有同情和批判两种主题。这两种主题都肇端于杜甫,但杜甫咏贵妃的诗歌主旨和感情倾向与后世同类诗歌又有着细微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杜甫诗歌的政治含义和思想感情。杜甫咏贵妃的诗歌中,一以贯之地寄托着对朝政阙失的讽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杨贵妃 马嵬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贵妃马嵬还魂之谜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汉镛 《文史杂志》 1995年第5期50-52,共3页
自吴宓、孙次舟两教授,相继提出杨贵妃未死于马嵬,而是东渡日本,其后即有报导说日本有杨妃墓。但都缺少根据,仅是推理。尤其东渡日本一说,更不能成立。以释鉴真为例,他在教徒——包括岭南采访使刘巨麟的帮助下,五次东渡,均未成功,最后... 自吴宓、孙次舟两教授,相继提出杨贵妃未死于马嵬,而是东渡日本,其后即有报导说日本有杨妃墓。但都缺少根据,仅是推理。尤其东渡日本一说,更不能成立。以释鉴真为例,他在教徒——包括岭南采访使刘巨麟的帮助下,五次东渡,均未成功,最后还是靠乘日本使船才抵达的。而返国使船中,尚有一艘被风漂到南海,足见当时海上交通之难。因此杨妃要想偷渡,谈何容易?故日本的杨妃墓,当然是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贵妃 安禄山 马嵬事变 营山县 《长恨歌传》 高力士 玄宗 日本 海上交通 《青琐高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杨贵妃之死看《梧桐雨》《长生殿》的不同 被引量:4
4
作者 龙明明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第1期144-146,共3页
《梧桐雨》《长生殿》两剧对同一题材的表现在主题思想、人物表现等方面出现的大不同 ,是两剧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 ,对剧作的主题思想在认识上不同 ,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程度不同 ,对封建女性的看法不同等原因造成的。两剧不同的面貌体现作... 《梧桐雨》《长生殿》两剧对同一题材的表现在主题思想、人物表现等方面出现的大不同 ,是两剧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 ,对剧作的主题思想在认识上不同 ,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程度不同 ,对封建女性的看法不同等原因造成的。两剧不同的面貌体现作者不同的思想意图 ,却带给读者不同的艺术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雨> <长生殿> 马嵬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境与长恨——论《长恨歌》的情节和主题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9-37,共9页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唐诗中的宏篇巨制,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之一。自从《长恨歌》问世一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一直存在着分歧。从建国后学术界对其主题的争论来看,就有爱情说、讽谕说、爱情和讽谕兼而有之的双...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唐诗中的宏篇巨制,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之一。自从《长恨歌》问世一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一直存在着分歧。从建国后学术界对其主题的争论来看,就有爱情说、讽谕说、爱情和讽谕兼而有之的双重主题说等。考察各家之争论,觉得对《长恨歌》的结尾所描写的玄宗派遣方士去东溟蓬莱,访杨妃幽灵这一重要情节的解释,还不够清楚。对这一情节的理解。可以直接关系到对长诗主题思想的认识,因此,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讽谕说 长篇叙事诗 李夫人 长恨歌传 玄宗 马嵬事变 马嵬 元白 杨太真外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贵妃参与国政的史实与影响
6
作者 张思恩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0-85,共6页
杨贵妃是唐玄宗后期宫廷后妃中最为显赫的人物,她借着玄宗对她的专宠,结成以杨国忠为首的杨氏外戚集团,把持朝政、巧取豪夺、收受贿赂、淫乐腐化,直接参与高级官员的任命和军国重大政务的决策和执行,在政治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以... 杨贵妃是唐玄宗后期宫廷后妃中最为显赫的人物,她借着玄宗对她的专宠,结成以杨国忠为首的杨氏外戚集团,把持朝政、巧取豪夺、收受贿赂、淫乐腐化,直接参与高级官员的任命和军国重大政务的决策和执行,在政治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对近年来宣扬的"杨贵妃从不参与政治"、"杨贵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妃中唯一不参与政治的一个"等说法,明确提出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杨贵妃 杨国忠 安史之乱 马嵬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诗管窥(卷九)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5-25,共11页
发同谷县 回首虎崖石 《杜臆》云:“虎崖石,按:《志》有虎穴在成县之西。岂《寄赞上人》诗之“徘徊虎穴上”者耶?”按:《寄赞上人》子美在秦州时作。秦州去成州二百六、七十里,彼时子美安能徘徊于成州虎穴之上?此事已在七卷驳《卢注》... 发同谷县 回首虎崖石 《杜臆》云:“虎崖石,按:《志》有虎穴在成县之西。岂《寄赞上人》诗之“徘徊虎穴上”者耶?”按:《寄赞上人》子美在秦州时作。秦州去成州二百六、七十里,彼时子美安能徘徊于成州虎穴之上?此事已在七卷驳《卢注》时辩明,不拟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同谷县 乾元二年 阴平桥 成都尹 禄山 马嵬事变 辋川 龙门镇 中夜起 玄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高力士
8
作者 葛承雍 《人文杂志》 198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在唐开元、大宝时期,高力士蜚声宫闱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学术界历来把他定为劣迹昭彰的反面阉贵。我认为这个结论似欠公允,有必要再进行具体探讨,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关键词 高力士 玄宗 李林甫 安禄山 杨国 马嵬事变 李辅国 杨贵妃 天宝 姚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娇姿艳质化为土 此恨长在无消期——由杨玉环的形象看《长恨歌》的主题
9
作者 朱安义 《昭通学院学报》 1989年第Z1期87-93,105,共8页
文学家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总有一定的寄托,通过人物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甚至有时作者不仅是在塑造人物,同时也在塑造自己,以至作品中的人物有时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这种双向反映创造出来的形象,就是有机地融合了主客体,... 文学家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总有一定的寄托,通过人物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甚至有时作者不仅是在塑造人物,同时也在塑造自己,以至作品中的人物有时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这种双向反映创造出来的形象,就是有机地融合了主客体,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艺术典型。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探讨、把握迅作的主题。《长恨歌》中的杨玉环是作者精心塑造,着墨最多的一个人物,我们不妨从对杨玉环形象的分析,从这一艺术形象的客观效果上来看《长恨歌》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玉环 《长恨歌》 艺术典型 李隆基 长恨歌传 普遍性意义 李杨 马嵬事变 仙游寺 思想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贵妃生死之谜
10
《大观周刊》 2006年第21期14-15,共2页
一场促使大唐盛世转向衰败的政变;一个大唐最美丽的女人;一段帝王和绝世美人的不伦之恋;一个千年揭不开的生死之谜。
关键词 杨贵妃 唐朝 挖墓事件 马嵬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白居易《长恨歌》的价值
11
作者 王海花 《新课程学习》 2015年第6期167-167,共1页
《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在一气舒卷之中,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描写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而在语言音节上发挥了乐府歌行的特点,显得特别流畅匀称,优美和谐。由此被后人奉为古代长篇歌行中的绝唱,关于它的价值后人一直在... 《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在一气舒卷之中,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描写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而在语言音节上发挥了乐府歌行的特点,显得特别流畅匀称,优美和谐。由此被后人奉为古代长篇歌行中的绝唱,关于它的价值后人一直在研究探讨,随之也不断地有一些新认识,这篇论文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对历史的重构体现作者的历史观和现实观”方面来阐述我对《长恨歌》价值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歌行 长篇叙事诗 人物形象塑造 马嵬事变 杨玉环 李杨 叙事艺术 唐明皇 红颜知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师古文教学形象思维探索(二)——以诗歌教学为例
12
作者 宋丹 潘冬 廖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7X期7-9,共3页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古文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古代文学课教师在讲解作品时,应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角度入手,化无情为有情、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害怕的古文变为有情的生命和亲切的文字。一、还原生命:换位思维进入情境,人生多角色尝试作...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古文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古代文学课教师在讲解作品时,应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角度入手,化无情为有情、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害怕的古文变为有情的生命和亲切的文字。一、还原生命:换位思维进入情境,人生多角色尝试作品说到底毕竟是作家生命的轨迹,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因此在读作品的时候,可通过换位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用生命体悟生命,用一颗心去感受一颗心。一个人生命是有限的,阅历也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诗歌教学 个人生命 古代文学课 金铜仙人 王禹偁 思维探索 唐明皇 白居易诗 马嵬事变
原文传递
谈《长生殿》中的忏悔精神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振中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57,共3页
《长生殿》极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感金石,回天地”的生死之情,向来被称为是一曲帝王与妃子的爱情颂歌。马嵬事变后。
关键词 《长生殿》 马嵬事变 唐明皇 杨贵妃 挟势弄权 意乱如麻 月貌花庞 幺篇 叨叨令 罪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