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现代表达与当代实践
1
作者 魏志达 《临沂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8-42,共15页
数字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数字化时代的深化体现,充分彰显了一种引领全球发展的先进数字合作理念。数字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科学技术观在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展现了高度的内在契合,数字命运共同体作为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现... 数字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数字化时代的深化体现,充分彰显了一种引领全球发展的先进数字合作理念。数字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科学技术观在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展现了高度的内在契合,数字命运共同体作为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现代表达,具体体现为: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的协同、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调整、国际合作与公平正义的追求。作为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当代实践,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必须推动全球治理模式数字化创新、提升全球治理的效率与公正性、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国际协调以及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 内在契合 现代表达 当代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科学技术观视角的人工智能发展探析
2
作者 王怀洋 牛皓然 +1 位作者 蒙乾汝 陈奕培 《哲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879-1885,共7页
从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角度深入探讨和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首先阐述人工智能和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概念、属性和指导意义。随后探讨人工智能对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确证,分析人工智能在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中的实践、动力和异化方面的影响。最... 从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角度深入探讨和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首先阐述人工智能和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概念、属性和指导意义。随后探讨人工智能对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确证,分析人工智能在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中的实践、动力和异化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马克思科学技术观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观点,强调应规制人工智能的异化倾向,建构和谐共生的人机关系。通过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未来展望的探讨,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引导人工智能朝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实现科技与人类共同繁荣的未来。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deeply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view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rstly, the concepts and meanings of AI and Marx’s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elaborated, and then the corroboration of AI to Marx’s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xplored. The impact of AI in terms of practice, dynamics, and alienation in Marx’s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nalyzed.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view that Marx’s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s the development of AI,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alienation tendency of AI should be regulated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human-machine relationship. By discussing the historical logic and future outlook of the development of AI, the whole society is called upon to make joint efforts to guide AI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mankind, and to realize a future whe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nkind can prosper toge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人本性发展--推荐算法的反向推荐
3
作者 陈国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0-13,共4页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以及大数据的运用和普及,以精准推送和有效供给为特征的推荐算法(Recommendation Alogrithm)成为当前网络领域内容传播最主要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获取想要的内容或者网络产品。但是推荐算法在为人...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以及大数据的运用和普及,以精准推送和有效供给为特征的推荐算法(Recommendation Alogrithm)成为当前网络领域内容传播最主要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获取想要的内容或者网络产品。但是推荐算法在为人们带来个性化推荐的便利和技术红利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用户隐私的泄露、恶意的舆论导向、毫无察觉的封闭式社交,违背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符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人本性,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因此,为实现推荐算法的人本性发展,文章构想出推荐算法的未来发展——反向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人本性 推荐算法 反向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新世纪人类文明之走向 被引量:5
4
作者 牛先锋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76,共3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它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它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它的落脚点是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当代科学技术进...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它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它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它的落脚点是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其结论是 :物质成果丰裕、精神成果丰硕、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共享、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将是 2 1世纪人类文明演进的总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动力观 被引量:3
5
作者 文兴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2,共5页
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握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多重职能,树立起"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的大科学观;是唯物史观的... 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握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多重职能,树立起"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的大科学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拓深形式。"科学技术动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开创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有效契合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新发展
6
作者 王力年 《新长征》 2001年第10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三个代表” 先进生产力发展 社会生产力 党的先进性 第一生产力 中国先进生产力 《讲话》 人的全面发展 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克海默的理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7
作者 魏薇 苏百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22-24,共3页
介绍了霍克海默的科学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对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分析了霍克海默的科学技术理性批判的价值和局限。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霍克海默 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时代创新
8
作者 李婷婷 《经济师》 2023年第10期29-30,共2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造,并由他们的继承者逐渐发展出来的,它注重于探索人类科技的生存发展规律,并由此而推动人类科技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思想。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还包括一些学科继承学者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造,并由他们的继承者逐渐发展出来的,它注重于探索人类科技的生存发展规律,并由此而推动人类科技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思想。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还包括一些学科继承学者的观点,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时代创新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研究生科研生态化中的功能价值
9
作者 李彩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34-37,共4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培养研究生的生态化科研人格和生态化科研精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评价较高且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对于研究生的科研具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培养研究生的生态化科研人格和生态化科研精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评价较高且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对于研究生的科研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探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功能价值,有助于培养研究生辨证的思维模式、整体的科研眼光、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科研原则、未来优先的科研人格、批判的科研态度等,对于研究生开展生态化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研究生 生态化科研人格 生态化科研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时代创新
10
作者 刘书文 郝凤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3期10-16,23,共8页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以全面深刻的历史眼光对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是唯物史观在科学技术层面上的横向延伸。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创新,在...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以全面深刻的历史眼光对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是唯物史观在科学技术层面上的横向延伸。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创新,在理论层面诠释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在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人类对于传统科学技术的认识飞跃;在实践层面开创了新时代我国科技革命和创新发展二者相互融合的新境界;在发展层面对科学技术发展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作用作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人工智能 科技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化进程与启示
11
作者 王猛 《华章》 2021年第10期29-32,共4页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技发展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三次伟大飞跃,推动...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技发展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三次伟大飞跃,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总结宝贵经验,不难得出这样的启示:中国科技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切相关,党的领导是科技事业发展的政治之基;党在领导中国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人才的培养,明确指出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始终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理论指导,以国家安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导向,明确中国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国富民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自力更生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观浅探
12
作者 汤新华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0-43,共4页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观浅探汤新华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价值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对于全国贯彻落实...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观浅探汤新华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价值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对于全国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 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现代科学技术 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进步 毛泽东 科学技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本质观 价值观 进步观
13
作者 刘红梅 《柴达木开发研究》 1995年第1期31-32,共2页
邓小平同志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了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新概括,... 邓小平同志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了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新概括,其中体现的科学技术观,其思想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邓小平文选》 本质 价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功能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邓小平同志 现代科学技术 当代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哲学思考
14
作者 顾民 赵伯飞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26,共3页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哲学思考顾民,赵伯飞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是一个杰出的哲学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重大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哲学思考顾民,赵伯飞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是一个杰出的哲学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重大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只停留在一种主观思想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科技管理 时代精神 科学理论 科研机构 科学技术与社会 技术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义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剑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2年第3期25-28,共4页
近年来,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曾一再强调,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对这一科学论断所蕴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 近年来,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曾一再强调,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对这一科学论断所蕴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而应该从一个多维度的视角进行深层的思考。一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而且是一种“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核心与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 社会主义生产力 生产过程 转化为生产力 理论价值 经济发展问题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推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走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关于理工科博士研究生理论课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则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4-36,共3页
作者总结了10 年来开设理工科博士生理论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实践,认为这门课具有交叉认识功能、政治教育功能和理论指导功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和发展理论是这门课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因此这门课应... 作者总结了10 年来开设理工科博士生理论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实践,认为这门课具有交叉认识功能、政治教育功能和理论指导功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和发展理论是这门课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因此这门课应以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体系为基点,以发展为主题。文章还对课程的内容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理论课教学 理工科博士生 博士研究生 若干问题 教学实践 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当代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体系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佰莲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34-45,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建设实际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不断开拓创新,在本质论、动...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建设实际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不断开拓创新,在本质论、动力论、价值论、方法论四个维度上做出了卓越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我们党制定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是表征和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四个维度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AI技术赋能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寒梅 《福建教育》 2024年第33期1-1,共1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逐步渗透,以AI技术赋能教学改革成为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的必然选择。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技术的本质“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由此,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的本质,可以理解...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逐步渗透,以AI技术赋能教学改革成为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的必然选择。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技术的本质“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由此,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我们需要用技术解决什么样的教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教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程 AI技术 人工智能 教学改革 中小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逐步渗透 劳动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高科技战略观探析
19
作者 薛晓东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8-49,共2页
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着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高科技战略观,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重大发展,更是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邓小平关于发展高科技的思想及论述以其高屋建瓴的气势和鞭辟入里的分析,为我们研究和... 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着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高科技战略观,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重大发展,更是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邓小平关于发展高科技的思想及论述以其高屋建瓴的气势和鞭辟入里的分析,为我们研究和发展高科技奠定了一个高水平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科技战略 高科技领域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发展高科技 高科技发展 社会经济 探析 邓小平理论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0年年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被引量:1
20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优秀论文 中国科学 “三个代表” 西部大开发 2000年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党校 两个文明建设 现代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