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立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被引量:2
1
作者 陶玉泉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8,共7页
某些西方政客和学者们宣称:“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是以法国或美国革命的理想为终点:虽然现实世界的具体政权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些理想,但是它们的理论真理是绝对的,不可能加以完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即他们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 某些西方政客和学者们宣称:“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是以法国或美国革命的理想为终点:虽然现实世界的具体政权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些理想,但是它们的理论真理是绝对的,不可能加以完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即他们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在世界各地极有魅力”,是他们与社会主义进行意识形态竞争的“一手好牌”。他们确实到处打这副王牌。前几年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也反反复复打这个旗号,借这个题发难,呼风唤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资产阶级 商品经济 西方价值观 平等权利 平等观 自由平等 私有制 阶级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2
作者 李艳庆 李艳静 +4 位作者 吕新发 丁立磊 刘丽 李秋生 刘崇俊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2年第6期73-75,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本质要求,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指导,促进政治权利的公平,促进社会分配的公正,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治权利 社会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晓莺 付胜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4,共4页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认为平等的观念不是永恒的公理,而是一个运动着的历史范畴,这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历史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现实体现,特别是在构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认为平等的观念不是永恒的公理,而是一个运动着的历史范畴,这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历史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现实体现,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促进人的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平等的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理论解析与实践启发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23-30,共8页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建立在对资产阶级权利平等的批判与否定基础之上的,其基本内容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最后过渡到无阶级社会,最终实现对“权利平等”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核心观点是“权利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建立在对资产阶级权利平等的批判与否定基础之上的,其基本内容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最后过渡到无阶级社会,最终实现对“权利平等”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核心观点是“权利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要求在实践中使权利向弱者倾斜、关照弱势群体。这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平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发与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权利 平等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视域下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韩伟 卫东刚 《西部学刊》 2014年第12期66-69,共4页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内在地包涵着人的基本文化权利的平等,为我国人民平等地享有基本文化权利以及实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基本指向。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仍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文化投入结构失...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内在地包涵着人的基本文化权利的平等,为我国人民平等地享有基本文化权利以及实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基本指向。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仍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文化投入结构失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的区域结构失衡;特殊群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的"差别对待"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措施、市场的手段,坚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三方合力,坚持"三个公平"的原则,以期实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四个均等"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视域下的共同富裕 被引量:5
6
作者 易佳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1-4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石,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在中国的当代表达。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决...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石,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在中国的当代表达。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共同富裕的实现必然经历艰巨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反思和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得失,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积极探索共同富裕之路,不断丰富和深化对社会主义平等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优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视域下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7
作者 韩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90-93,共4页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内在的包涵着人的基本文化权利的平等,为我国人民平等地享有基本文化权利以及实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基本指向。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作为理论依据,针对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着的一些...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内在的包涵着人的基本文化权利的平等,为我国人民平等地享有基本文化权利以及实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基本指向。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作为理论依据,针对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基于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现实背景 被引量:1
8
作者 阎晓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与思想体系的过程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脉络下的平等观念,认为平等具有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特征,与绝对平均主义相区别,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物化"的平等观。中国在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与思想体系的过程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脉络下的平等观念,认为平等具有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特征,与绝对平均主义相区别,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物化"的平等观。中国在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正蕴含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价值思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平等与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尽管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在理论与实践维度上仍具有双重意义,不仅为脱贫攻坚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与社会主义平等实践的发展提供指引,致力于实现平等与效率的统一、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统一,追求实质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绝对贫困 脱贫攻坚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下的当代中国共享发展研究
9
作者 覃波 高安刚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在我国的具体实践,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客观上要求实现共享发展,共享发展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平等观,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共享发展理念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完善制度动力、健全公平保障机制、强化精准扶贫中的知识扶...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在我国的具体实践,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客观上要求实现共享发展,共享发展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平等观,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共享发展理念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完善制度动力、健全公平保障机制、强化精准扶贫中的知识扶贫力度以及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共享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看当今男女平等存在的问题
10
作者 蔡玉琦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10,共3页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认为,平等就是确保社会每个人平等地享有作为人基本权利的价值实现。而男女平等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却有着不同的解读。男女平等应当体现在社会权利与义务的方方面面,但是现实社会却没有真正地做到男女平等。所以,...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认为,平等就是确保社会每个人平等地享有作为人基本权利的价值实现。而男女平等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却有着不同的解读。男女平等应当体现在社会权利与义务的方方面面,但是现实社会却没有真正地做到男女平等。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当今社会的男女平等问题有新的思考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男女平等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伟大贡献——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 被引量:1
11
作者 尉锦昌 刘洪武 +2 位作者 李荫庆 黄其明 马云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9,18,共8页
本文从分析恩格斯对两种平等观的分歧与实质的阐述出发,认为社会主义的平等观不仅是强调在交换领域的劳动者间的平等权利,且存在于生产领域和生产过程,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权利和地位的平等。认为非劳动分配方式最终表现是... 本文从分析恩格斯对两种平等观的分歧与实质的阐述出发,认为社会主义的平等观不仅是强调在交换领域的劳动者间的平等权利,且存在于生产领域和生产过程,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权利和地位的平等。认为非劳动分配方式最终表现是不平等,而就现实要求来说又是平等的表现,平等包括大体平均的成分,但不能归结为平均。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应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平等观念,更新陈旧的平等意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平等现象,只有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经济环境,整顿金融秩序,全面深化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才能不断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平等观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恩格斯 资本主义 伟大贡献 平等要求 分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视域中的共同富裕
12
作者 陈英杰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揭示了平等的历史性,剖析了资本主义平等的形式性、悖论性,实现了对贫富两极分化与平均主义的双重超越,以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平等的科学内涵与价值目标,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视角把握平等的实... 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揭示了平等的历史性,剖析了资本主义平等的形式性、悖论性,实现了对贫富两极分化与平均主义的双重超越,以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平等的科学内涵与价值目标,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视角把握平等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蕴含着共同富裕向度,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主体、内容、目标、过程、困境、路径奠定深刻的理论基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立足共同富裕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困境,把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高质量发展为物质基础,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制度保障,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生动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共同富裕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政策的内在联系
13
作者 钟雪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年第1期0189-0189,共1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经典部分就是其平等观,在历史的长河里为无产阶级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养料,它倡导的是所有人的公平发展和待遇而不是某一个人,在以我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也积极以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经典部分就是其平等观,在历史的长河里为无产阶级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养料,它倡导的是所有人的公平发展和待遇而不是某一个人,在以我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也积极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理论依据,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学前教育走进大众视野,国家颁布一系列学前教育的公共政策,就是进一步实现公平观的现实体现,本文将通过分析两者的具体内含总结两者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学前教育 公共政策 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读《反杜林论》关于平等观的论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兆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25,共6页
在《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里,恩格斯针对杜林的《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以及《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在平等观问题上,恩... 在《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里,恩格斯针对杜林的《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以及《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在平等观问题上,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评价了卢梭的平等学说,论述了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和阶级内容,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恩格斯 资产阶级 平等观 无产阶级 社会契约 平等权利 意志 完全平等 《反杜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理论渊源——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儒家和谐思想的融合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松 王同起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18,共3页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流域的主导地位,又要积极发掘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儒家和谐思想蕴含着...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流域的主导地位,又要积极发掘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儒家和谐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和谐文化的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理论渊源。出于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儒家思想时代化以实现二者优势互补的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融合,而融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儒家思想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和谐 儒家思想 融合
原文传递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加强平等观思想教育——以《改变这个世界深刻的不平等》为例
16
作者 李大明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5年第2期147-149,共3页
读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改变这个世界深刻的不平等》一文,思考良多。改变这个世界不平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追求平等、自由、和谐的美好社会的经典理论。以《改变这个世界... 读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改变这个世界深刻的不平等》一文,思考良多。改变这个世界不平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追求平等、自由、和谐的美好社会的经典理论。以《改变这个世界深刻的不平等》为例,加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思想教育,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造成社会不平等的原因,找到解决不平等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思想,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神,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而奋斗;有利于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核心任务——思想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思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政策的内在联系
17
作者 陶乔 《好家长》 2019年第38期9-10,共2页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指导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武器,渗入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学前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在其制定到实施的各个过程当中都具备一定的平等导向作用,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有着天然的、深厚...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指导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武器,渗入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学前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在其制定到实施的各个过程当中都具备一定的平等导向作用,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有着天然的、深厚的内在联系。二者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一致;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平等的学前教育公共政策的理论依据;平等的学前教育公共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现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学前教育公共政策 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系统研究德沃金平等思想的力作——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德沃金平等思想研究》
18
作者 张燕妮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价值理念。山西大学刘美玲教授所著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德沃金平等思想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的学术专著。该书以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价值理念。山西大学刘美玲教授所著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德沃金平等思想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的学术专著。该书以平等思想为主题,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介绍当代政治哲学家、道德哲学家德沃金(Ronald Dworkin)平等思想内涵与实质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内在矛盾与理论困境,客观评析德沃金平等思想所引发的理论争鸣。同时,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观照当今社会现实,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价值观 山西大学 学术专著 德沃金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争鸣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理论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19
作者 韩松 王同起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7年第12期59-62,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的价值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又要积极发掘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儒家 “和谐” 思想中蕴含着丰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的价值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又要积极发掘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儒家 “和谐” 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和谐文化的观念,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的理论渊源.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儒家思想时代化, 实现二者优势互补的需要, 有必要对其进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儒家思想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儒家“和谐”思想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平等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培育 陈远宁 《广东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10-16,共7页
长期以来,人们把平等理解为“人人平等”即人与人之间的平均、等同,并认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平等,而社会主义社会还不能实现平等,致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平等问题一直缺乏深刻的认识.今天,改革的洪流又一次将人们推上了平等问题的“... 长期以来,人们把平等理解为“人人平等”即人与人之间的平均、等同,并认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平等,而社会主义社会还不能实现平等,致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平等问题一直缺乏深刻的认识.今天,改革的洪流又一次将人们推上了平等问题的“讲台”,迫使人们不得不对什么是平等,什么是社会主义平等,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平等等问题进行新的、实事求是的反思.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平等的有关问题,以申半管之见,并期望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 人人平等 平等权利 社会地位 资产阶级 经济权利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权利平等 政治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