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毒和驴强毒全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卢景良 张宝山 +1 位作者 刘永刚 孔宪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4-75,共2页
本项研究以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毒感染细胞总DNA和驴强毒感染驴外周血病毒RNA为起始材料,应用PCR和RTPCR的方法,分段扩增出马传贫弱毒疫苗毒前病毒和驴强毒各基因,并将各基因克隆后进行测序。根据与国外发表的马... 本项研究以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毒感染细胞总DNA和驴强毒感染驴外周血病毒RNA为起始材料,应用PCR和RTPCR的方法,分段扩增出马传贫弱毒疫苗毒前病毒和驴强毒各基因,并将各基因克隆后进行测序。根据与国外发表的马传贫病毒核苷酸序列比较,推导出马传贫疫苗毒和马传贫驴强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贫白细胞弱毒 马传贫驴强毒 核苷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基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薛飞 朱远茂 +6 位作者 王晓钧 杨建德 相文华 刘志英 赵立平 吕晓玲 沈荣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基质蛋白 (p1 5 )的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 ,其氨基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标签 ,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基质蛋白 (p1 5 )的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 ,其氨基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标签 ,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 ,重组的基质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 ,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及在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蛋白 传染性贫血病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P1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薛飞 贾斌 +6 位作者 朱远茂 杨建德 王晓钧 相文华 赵立平 吕晓玲 沈荣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1-325,共5页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 (TMIR)的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一部分是可溶的 ,其氨基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标签 ,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 (TMIR)的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一部分是可溶的 ,其氨基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标签 ,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 ,重组的TMIR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 ,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及马传贫诊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 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重组蛋白(TMIR) 间接ELISA 免疫印迹试验 马传贫 白细胞弱毒疫苗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白细胞弱毒疫苗接种马攻击强毒后脾脏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相文华 王继科 +4 位作者 尹训南 吴东来 刘洪 蔡虹 褚桂芳 《中国畜禽传染病》 CAS CSCD 1991年第4期56-57,共2页
选接种马传贫弱毒疫苗并经强毒攻击后有三种形态学类型马各二匹,对其脾脏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其中Ⅱ、Ⅲ型马脾内以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为主,且与单核-巨噬细胞构成“免疫岛”;而Ⅰ型马脾内免疫活性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变性、坏死性病... 选接种马传贫弱毒疫苗并经强毒攻击后有三种形态学类型马各二匹,对其脾脏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其中Ⅱ、Ⅲ型马脾内以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为主,且与单核-巨噬细胞构成“免疫岛”;而Ⅰ型马脾内免疫活性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变性、坏死性病变为主.从而进一步证实是T、B 和单核-巨噬细胞三种细胞协同免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疫苗 接种 脾脏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机理的研究——马传贫弱毒接种马、驴体内病毒抗原跟踪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褚桂芳 马云燕 尹训南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2年第2期50-55,共6页
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接种马传贫弱毒的14匹马和20头驴体内病毒抗原进行了8~9个月的连续跟踪观察。结果表明,病毒抗原主要出现在肝淋、脾淋、骨髓等免疫器官。其形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存在于巨噬细胞胞浆内;第二类是以免疫复合物形式附... 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接种马传贫弱毒的14匹马和20头驴体内病毒抗原进行了8~9个月的连续跟踪观察。结果表明,病毒抗原主要出现在肝淋、脾淋、骨髓等免疫器官。其形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存在于巨噬细胞胞浆内;第二类是以免疫复合物形式附贴在增生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第三类的为泡沫样无定型荧光,主要存在于肾细尿管管腔中。本文就弱毒抗原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理、弱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及机体免疫状态关系、神经-内分泌调节在免疫发生中的作用以及马与驴免疫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疫苗 免疫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对马传贫弱毒疫苗接种马血清中相应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孔宪刚 刘滨东 卢景良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2年第3期30-32,共3页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的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证明,自28份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中均检出与单抗呈阳性反应的相应抗原,持续期达51个月以上;自19份人工感染传贫马、自然感染传贫马、弱毒疫苗免疫后攻毒马及4...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的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证明,自28份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中均检出与单抗呈阳性反应的相应抗原,持续期达51个月以上;自19份人工感染传贫马、自然感染传贫马、弱毒疫苗免疫后攻毒马及42盼健康马血清中均未捡出单抗相应抗原。病理学检查表明,弱毒疫苗免疫马无马传贫病理学改变。以弱毒免疫马肝、脾、骨髓材料进行生物学试验表明,弱毒免疫马体内不存在致病性病毒。这为阐明该弱毒疫苗的免疫本质提出一个非常值得今后深入加以探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单克隆抗体 疫苗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病毒基因组转录图谱的研究
7
作者 刘相冬 张宝山 +5 位作者 孙成群 刘永刚 周家喜 王凯波 刘建华 孔宪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68-,共1页
EIAV和HIV-1、FIV等病毒均属慢病毒属成员,这些病毒在基因组结构、复制的分子机制、抗原漂移及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在慢病毒基因转录过程中,首先形成一个与病毒基因组等长的mRNA,然后经过不同方... EIAV和HIV-1、FIV等病毒均属慢病毒属成员,这些病毒在基因组结构、复制的分子机制、抗原漂移及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在慢病毒基因转录过程中,首先形成一个与病毒基因组等长的mRNA,然后经过不同方式的拼接,得到长短不一的mRNA,进而出现核表达不同的蛋白。我们知道,慢病毒的基因表达受多种病毒蛋白及细胞核因子的复杂调控,这一过程的改变往往会影响病毒的致病力和繁殖能力。马传贫白细胞弱毒疫苗是目前唯一成功的慢病毒疫苗,因此比较 DLA EIAV的拚接位点及拚接方式与其他毒株的异同,对于揭示 DLA EIAV致弱的分子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首先鉴定了 DLA EIAV和 DA EIAV的几个拼接位点和几个转录产物,将这些拼接位点与已报道毒株相比较,发现 DLA EIAV和 DAEIAV外显子3上游拼接位点为新发现的位点信号。同时,Rev的靶序列RRE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在本研究试验条件下,未克隆到DLAEIAV的1、2、4外显子拼接产物及DAEIAV感染动物细胞的1、4外显子拼接产物,这可能由于样品采集时间及病毒体内外繁殖环境差异造成的假阴性结果,但也有一种可能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转录产物 毒株 基因组 染色体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免疫中细胞免疫作用的研究 Ⅰ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外周血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8
作者 卢景良 何兆忠 +1 位作者 林秀英 孔宪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1981年第4期7-9,共3页
随着细胞免疫学的进展,以往被认为是一种功能低下,处于衰老的分化终末的淋巴细胞,已证实是免疫反应中的主要细胞,是体液免疫反应或细胞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又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细胞与B细胞,它们是两种免疫功能完全... 随着细胞免疫学的进展,以往被认为是一种功能低下,处于衰老的分化终末的淋巴细胞,已证实是免疫反应中的主要细胞,是体液免疫反应或细胞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又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细胞与B细胞,它们是两种免疫功能完全不同的免疫潜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形成率 ER ATR 绵羊红细胞 外周血 豚鼠 荷兰猪 细胞免疫 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弱毒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免疫中细胞免疫作用的研究 Ⅱ致敏淋巴细胞对马传贫病毒感染细胞破坏反应的观察
9
作者 卢景良 何兆忠 +1 位作者 林秀英 孔宪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1981年第4期10-10,15,共2页
为了探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作用,前报对免疫马匹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E玫瑰花(ER)和活性玫瑰花(ATR)及其活性率(ATR/ER)进行了检测。本报根据Spell等报告,含有生长着的病毒和表面有病毒抗原的靶细胞,能在试管中被致敏的淋巴... 为了探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作用,前报对免疫马匹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E玫瑰花(ER)和活性玫瑰花(ATR)及其活性率(ATR/ER)进行了检测。本报根据Spell等报告,含有生长着的病毒和表面有病毒抗原的靶细胞,能在试管中被致敏的淋巴细胞识别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致敏淋巴细胞 马匹 免疫淋巴细胞 病毒抗原 靶细胞 细胞免疫 病毒感染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病毒阿根廷株接种中国马病理变化的观察
10
作者 褚桂芳 吴东来 +4 位作者 尹训南 曲连东 蔡虹 刘洪 王继科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3年第6期46-49,31,共4页
对接种 EIAV 阿根廷毒株的10匹马进行了病理解剖,病理组织和病毒抗原分布的观察。结果表明,接种阿根廷毒马出现黄染,出血素质、实质脏器肿大与渐进性坏死,胸腺萎缩、出血与水肿,股骨红髓区扩大与稀薄,铁逆转,淋巴样细胞反应,网内系活化... 对接种 EIAV 阿根廷毒株的10匹马进行了病理解剖,病理组织和病毒抗原分布的观察。结果表明,接种阿根廷毒马出现黄染,出血素质、实质脏器肿大与渐进性坏死,胸腺萎缩、出血与水肿,股骨红髓区扩大与稀薄,铁逆转,淋巴样细胞反应,网内系活化与增生,免疫器官中的巨噬细胞及肝脏的库氏细胞有病毒抗原存在等 EIA 共有的证病性病理变化。同时,在接种阿根廷毒的马也观察到出血性素质变化不十分严重;脏器淋巴结肿大、出血、水肿十分明显,而体表淋巴结不明显;85%病例髋结节区出现褥疮样皮下缺损;80%病例各器官,尤其脏器淋巴结髓质区、门区小梁动脉内皮下层显著水肿,甚至闭锁管腔,动脉周围大面积结缔组织增生,水肿;在肾脏,90%病例弓状动脉周围大面积增生,水肿的结缔组织附近尚见有贫血梗死样的大灶性细尿管坏死;部分小动脉,尤其内皮下水肿不明显的小动脉内皮细胞胞浆中有病毒抗原存在。这些特殊的病理变化是辽毒,wyoming 毒或云南毒接种马未曾观察到的。本文就这些共性和特殊性病变产生的原因,引起的结果,及其与防制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病 马传贫 病毒 接种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强毒攻击穴位注苗马的形态学观察
11
作者 褚桂芳 相文华 +2 位作者 尹训南 曹志平 吴东来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7年第4期52-56,共5页
穴位注射马传贫弱毒苗马22匹,分别在注苗后2、3、6个月用马传贫强毒攻击,3个月后迫杀。经病理学与免疫形态学联合检查表明,攻毒马有三种类型形态学改变:第Ⅰ种有较典型马传贫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减少,且变性、坏死;... 穴位注射马传贫弱毒苗马22匹,分别在注苗后2、3、6个月用马传贫强毒攻击,3个月后迫杀。经病理学与免疫形态学联合检查表明,攻毒马有三种类型形态学改变:第Ⅰ种有较典型马传贫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减少,且变性、坏死;第Ⅱ种类型无马传贫规律性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但肝内有铁反应;第Ⅲ种类型马无马传贫病理性损伤,免疫系统明显活化,增殖。据此查明2个月攻毒马1匹,出现第Ⅰ种类型形态学改变,3个月攻毒马80%以上呈现Ⅱ、Ⅲ类型反应,与疫苗皮下注苗6个月再攻毒效果相仿,表明穴位注苗具有缩短免疫发生时间的效果。但穴位注射6个月攻毒的马出现Ⅰ型,变化例数较多(33%),病理变化较明显,免疫反应有下降趋势,本文对这种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病 马传贫 疫苗 穴位注射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病毒白细胞弱毒疫苗毒株反转录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比较
12
作者 张宝山 刘永刚 +4 位作者 卢景良 孔宪刚 刘胜旺 杨威 马云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99-101,共3页
本实验从商品化马传贫弱毒疫苗培养物提纯马传贫疫苗毒病毒粒子并抽提病毒RNA后 ,采用RT_PCR方法扩增并首次克隆了马传贫驴强毒反转录酶 (RTase)基因。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得出反转录酶基因全长 1 6 6 8bp ,编码 5 5 6个氨基酸。通过与已... 本实验从商品化马传贫弱毒疫苗培养物提纯马传贫疫苗毒病毒粒子并抽提病毒RNA后 ,采用RT_PCR方法扩增并首次克隆了马传贫驴强毒反转录酶 (RTase)基因。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得出反转录酶基因全长 1 6 6 8bp ,编码 5 5 6个氨基酸。通过与已发表其它马传贫病毒反转录酶基因序列比较 ,发现在氨基酸和核苷酸水平差异率分别为 1 4 .0 %和 1 6 .6 %。变异氨基酸随机分布于整个基因上 ,无明显规律。在反转录病毒高度保守的酶基因上发现这样大的差异 ,展示出马传贫驴强毒作为马传贫弱毒疫苗亲本毒株的独特分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驴强毒 反转录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EI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琼扩阳性马病理形态学观察
13
作者 褚桂芳 相文华 +4 位作者 尹训南 吴东来 王继科 刘洪 蔡虹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0年第3期47-48,共2页
26例马传贫(EIA)琼扩阳性马,按其病理过程和表现,12例为慢性活动型,14例为慢性静止型。前者是在慢性病理过程中兼有亚急性型的病变,即可见粘膜和浆膜有新、旧出血点混在,实质器官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全身结缔组织增生以及铁代谢障碍等,... 26例马传贫(EIA)琼扩阳性马,按其病理过程和表现,12例为慢性活动型,14例为慢性静止型。前者是在慢性病理过程中兼有亚急性型的病变,即可见粘膜和浆膜有新、旧出血点混在,实质器官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全身结缔组织增生以及铁代谢障碍等,此外,淋巴器官亦见有不同程度的病损变化。后者出血性素质不如前者明显,且实质器官病变轻微,仅有轻度铁反应和细胞反应,但结缔组织增生严重,淋巴器官接近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琼扩阳性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云南强毒及其攻击弱毒苗接种马的形态学观察
14
作者 褚桂芳 相文华 尹训南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2年第5期45-47,共3页
本试验观察了4匹马传贫云南强毒接种马和13匹用云南强毒攻击的弱毒苗接种马的形态学改变。4匹强毒马均出现急性型马传贫病理变化,但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坏死程度远不及我国辽毒急性型传贫马那样严重。甚至较美同Wyoming株毒也差。1... 本试验观察了4匹马传贫云南强毒接种马和13匹用云南强毒攻击的弱毒苗接种马的形态学改变。4匹强毒马均出现急性型马传贫病理变化,但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坏死程度远不及我国辽毒急性型传贫马那样严重。甚至较美同Wyoming株毒也差。13匹接种弱毒苗的攻毒马形态学有三种类型变化。第一类型具有铁逆转,组织球,淋巴样细胞反应和网内系增生等较典型的马传贫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少,且变性,坏死。第二种类型无马传贫规律性病变,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但肝铁反应增强,脾铁反应明显增生。第三种类型无马传贫病理性损伤,免疫系统明显活化,增殖。依此衡量,10^(-3)lml攻毒试验马中出现Ⅰ型变化的占4/7,显然弱毒苗保护效果不够理想。10^(-4)2ml攻毒马Ⅰ、Ⅱ型变化的占5/6,表明我国研制的弱毒苗对云南毒有预防作用,可用于云南马传贫防制工作。但其中Ⅱ型变化的占3/5,Ⅲ型变化在各弱毒接种马中仅占1/3,比辽毒和Wyoming株毒攻击的弱毒接种马出现Ⅲ型反应的比数均低,结果很不一致。显然云南分离到的马传贫强毒接种马的病理变化及再攻毒马形态学改变与辽寝和Wyoming株毒有差异。本试验对这种差异进行了讨论,认为云南马传贫毒可能是又一个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疫苗 接种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马传贫白细胞苗驴免疫形态学变化的连续观察
15
作者 褚桂芳 马云燕 尹训南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3年第3期49-52,共4页
对接种马传贫白细胞弱毒苗后0.5~9个月的20头驴进行了免疫形态学连续观察。结果,免疫驴以免疫器官增大、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为主要特征,既没见到马传贫证病性病理变化,但又与健康对照驴不同。本试验结果与连续跟踪的免疫马的结果... 对接种马传贫白细胞弱毒苗后0.5~9个月的20头驴进行了免疫形态学连续观察。结果,免疫驴以免疫器官增大、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为主要特征,既没见到马传贫证病性病理变化,但又与健康对照驴不同。本试验结果与连续跟踪的免疫马的结果相比又有很大差异:免疫驴的免疫器官增大、增重程度不及免疫马,丽免疫活性细胞增殖的幅度高于免疫马;免疫驴各免疫器官 T、B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三者在平衡、增殖的基础上形成的高蜂期是在接苗后3~4个月,比马提前3个月,本文就免疫驴的免疫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详尽描述,与免疫马的差异也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揭示了发生的机理,并为免疫驴比马抗感染时间出现早、保护率高提出了免疫形态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驴病 免疫 马传贫白细胞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血清学强、弱毒鉴别马及其生物学试验马病理学及免疫形态学观察
16
作者 褚桂芳 尹训南 蔡虹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1年第2期59-62,共4页
接种马传贫疫苗地区琼扩阳性、班点试验阴性4匹马.属慢性活动型传贫马;其生物学试验的8匹马,一匹呈现急性型传贫的病理变化,一匹为亚急性型传贫病理变化,5匹为慢性活动型传贫病理变化,一匹为慢性静止型传贫病理变化.斑点试验阳性、琼扩... 接种马传贫疫苗地区琼扩阳性、班点试验阴性4匹马.属慢性活动型传贫马;其生物学试验的8匹马,一匹呈现急性型传贫的病理变化,一匹为亚急性型传贫病理变化,5匹为慢性活动型传贫病理变化,一匹为慢性静止型传贫病理变化.斑点试验阳性、琼扩试验阴性的2匹马.无传贫病理变化.为Ⅱ型免疫马;其生物学试验的2匹马亦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生物学 病理学 免疫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强、弱毒鉴别诊断法在马传贫检疫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绍熙 赵春泰 +1 位作者 冯柏清 赵德林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1年第5期33-33,共1页
1990年6月下旬,黑龙江省某国营种畜场从外地购入93匹种马后突然发生了马传贫。疫情发生后,我们应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马传贫强、弱毒鉴别诊断法进行检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及时扑灭了疫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马传贫 检疫 弱毒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病毒主要基因变异研究进展
18
作者 耿庆华 相文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马传贫病毒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它在体内要通过反转录酶的作用合成 DNA,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进行复制,由于反转录酶没有校正功能,使病毒在体内复制过程中 错误拷贝RNA基因组,导致高频率的遗传变异。近年国内外学者对EIA... 马传贫病毒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它在体内要通过反转录酶的作用合成 DNA,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进行复制,由于反转录酶没有校正功能,使病毒在体内复制过程中 错误拷贝RNA基因组,导致高频率的遗传变异。近年国内外学者对EIAV的研究发现变异的基 因主要集中在env、gag、LTR和S2等区域,这些区域基因的变异与病毒的毒力、病毒在体内的复制 水平及免疫原性密切相关。由于EIAV是慢病毒中最简单的病毒,它具有独特的发病进程和明显 的病程分界,使其成为研究包括HIV 内其它慢病毒基因变异与临床症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想 动物模型。因此对EIAV基因变异情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病毒 基因变异 研究进展 反转录病毒科 EIAV 反转录酶 慢病毒 校正功能 A基因组 遗传变异 免疫原性 动物模型 相互关系 临床症状 DNA 体内 复制 高频率 国内外 GAG LTR H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病毒与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比较
19
作者 王继科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6年第5期63-64,共2页
马传贫病毒(EIA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同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成员。目前,反转录病毒科包括七个属:哺乳动物B型肿瘤病毒属;哺乳动物C型反转录病毒属;禽C型反转录病毒属;D型反转录病毒属;泡沫病毒属;HTLV-BLV属和慢病毒属。在慢... 马传贫病毒(EIA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同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成员。目前,反转录病毒科包括七个属:哺乳动物B型肿瘤病毒属;哺乳动物C型反转录病毒属;禽C型反转录病毒属;D型反转录病毒属;泡沫病毒属;HTLV-BLV属和慢病毒属。在慢病毒属中主要包括有:梅地-维斯纳病毒、马传贫病毒、牛免疫缺陷病毒、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和猴免疫缺陷病毒等。它们是一组形态结构相关的病毒群。EIAV与HIV在病毒分类学上具有特殊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病毒 人免疫缺陷病毒 形态结构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病毒的基因组成及其结构模型
20
作者 王继科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89年第4期64-64,53,共2页
自1976年 Howardp 等人建议将马传贫病毒(EIAV)划归反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以来,人们对该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成和蛋白序列分析都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结果表明:EIAV 同慢病毒亚科的其它成员,如人的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HIV)和维斯纳... 自1976年 Howardp 等人建议将马传贫病毒(EIAV)划归反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以来,人们对该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成和蛋白序列分析都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结果表明:EIAV 同慢病毒亚科的其它成员,如人的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HIV)和维斯纳病毒之间,无论在形态学、血清学关系、基因组成和序列同源性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病毒 基因组成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