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黛玉与香菱的灵肉对照与正副体关系 |
岑群霞
李卫东
|
《曹雪芹研究》
|
2025 |
0 |
|
2
|
笨拙·穿凿·含蓄——读香菱的三首咏月诗 |
何修才
|
《语文天地》
|
2004 |
0 |
|
3
|
香菱:另一块“补天之石” |
邹自振
陈建芳
|
《闽江学院学报》
|
2005 |
3
|
|
4
|
《红楼梦》香菱百年研究综述 |
郑琦
|
《镇江高专学报》
|
2018 |
1
|
|
5
|
论香菱的艺术形象及其思想内涵 |
谢德俊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6
|
回归浑沌:“钗黛合一”的另一种可能——香菱形象的深层内涵兼论湘云 |
赵继承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7
|
香菱:从女性符号到结构符号——论《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
张雷
张璐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
8
|
《红楼梦》中香菱的三个名字 |
袁锦贵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9 |
1
|
|
9
|
谈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以《香菱学诗》为例 |
冯渊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0
|
留得残荷听雨声——英莲·香菱·秋菱 |
孔令彬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2 |
2
|
|
11
|
学诗之道与“红楼神韵”——《香菱学诗》的教学启示与文学解读 |
何希凡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2
|
论香菱亦主亦仆的身份意义 |
高宇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3
|
诗学传薪 文章津逮——读《香菱学诗》札记 |
戴建华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4
|
藕叶清香胜花气——论香菱名字的文化寓意与现实批判性 |
马涛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5
|
清代《红楼梦》评点论香菱及其“有命无运” |
何红梅
刘佳禾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1
|
|
16
|
说“憨”论“呆”话人生——史湘云和香菱的遭际警示录 |
王志尧
|
《闽江学院学报》
|
2002 |
1
|
|
17
|
基于问题解决的图式建构型写作——《香菱学诗》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
贺克春
|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
2015 |
1
|
|
18
|
“香菱学诗”的写作学意义 |
方乐
|
《文教资料》
|
2007 |
1
|
|
19
|
论香菱——兼论曹雪芹的反谶语选择 |
冯军
|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