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茅醇和柠檬醛对茶炭疽病菌丝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薇 刘惠芳 +1 位作者 马驰宇 陈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90-99,共10页
【目的】探明香茅醇和柠檬醛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抑菌机理,为利用植物源挥发成分防控茶炭疽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香茅醇和柠檬醛对茶炭疽病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纤维素酶(... 【目的】探明香茅醇和柠檬醛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抑菌机理,为利用植物源挥发成分防控茶炭疽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香茅醇和柠檬醛对茶炭疽病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纤维素酶(CE)、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试剂盒检测分析香茅醇和柠檬醛处理后对茶炭疽病菌丝的结构、酶活性和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香茅醇和柠檬醛对茶炭疽病的MIC值分别为0.50 mg/mL和0.25 mg/mL,MBC值分别为1.0 mg/mL和0.5 mg/mL。香茅醇和柠檬醛最小杀菌浓度处理茶炭疽病菌丝7 d后,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菌丝皱缩并伴有不同程度折叠、扭曲交叉和细胞表面结构严重受损;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到菌体细胞膜结构完整性被破坏和内质溶解体现象。香茅醇和柠檬醛可增强CE活性而分解细胞壁上的纤维素,使细胞壁结构发生破坏;降低POD和SOD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MDA含量,使细胞膜结构损伤;降低SDH和MDH活性而影响细胞线粒体的代谢,干扰三羧酸(TCA)循环,从而抑制菌体正常生长。【结论】香茅醇和柠檬醛能够有效抑制茶炭疽病的生长,其中,柠檬醛的抑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醇 柠檬醛 茶炭疽病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茅醇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冉学光 江焕峰 +1 位作者 朱新海 许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6,共3页
用硼氢化钾与丙二酸生成的丙二酰氧基硼氢化钾在四氢呋喃中与二氢月桂烯反应制备香茅醇。在60℃下,反应6h时,反应100%发生在末端双键,且有90%以上的硼原子加成在末端双键的1位碳原子上。然后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和用质量分数为30%双氧水继... 用硼氢化钾与丙二酸生成的丙二酰氧基硼氢化钾在四氢呋喃中与二氢月桂烯反应制备香茅醇。在60℃下,反应6h时,反应100%发生在末端双键,且有90%以上的硼原子加成在末端双键的1位碳原子上。然后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和用质量分数为30%双氧水继续反应,得到质量分数大于90%的香茅醇,在该条件下没有发现酮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醇 合成方法 硼氢化钾 丙二酸 四氢呋喃 二氢月桂烯 香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合成油酸香茅醇酯的超临界连续反应-分离过程 被引量:8
3
作者 曾健青 张耀谋 +1 位作者 刘莉玫 张镜澄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将固定床动态酶促反应过程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过程相耦合,设计并建立了一套超临界相反应分离一体化的实验装置。在该装置上初步考察了反应压力和温度对脂肪酶催化油酸甲酯和外消旋香茅醇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我们所建立的... 将固定床动态酶促反应过程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过程相耦合,设计并建立了一套超临界相反应分离一体化的实验装置。在该装置上初步考察了反应压力和温度对脂肪酶催化油酸甲酯和外消旋香茅醇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我们所建立的反应装置能有效地实现反应分离一体化过程;当体系压力接近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时反应速率最高;9MPa压力下反应温度为328K时反应转化率最高,而在14MPa压力下反应转化率在308K~328K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香茅醇 超临界二氧化碳 酶催化反应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茅醇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冉学光 江焕峰 +1 位作者 朱新海 陈伟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97-101,共5页
 香茅醇是广谱的香料原料,对香茅醇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天然的香茅醇存在于70多种精油中,合成的香茅醇主要通过天然产物为原料的半合成法、利用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全合成法得到。本文对这些方法予以较全面介绍,并重点介绍以二氢...  香茅醇是广谱的香料原料,对香茅醇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天然的香茅醇存在于70多种精油中,合成的香茅醇主要通过天然产物为原料的半合成法、利用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全合成法得到。本文对这些方法予以较全面介绍,并重点介绍以二氢月桂烯为原料的几种合成方法。同时对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生产工艺加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醇 合成 香料 原料 二氢月桂烯 生产工艺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乙醇提取香叶天竺葵中香茅醇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鹏 谭乐和 +4 位作者 徐飞 刘向阳 郝朝运 吴刚 张翠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34-1536,共3页
本文利用香叶天竺葵的叶片,对香叶天竺葵中香茅醇的提取率进行研究。对提取香茅醇的最适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温度40℃、时间4 h、料液比1∶20的最佳组合,在... 本文利用香叶天竺葵的叶片,对香叶天竺葵中香茅醇的提取率进行研究。对提取香茅醇的最适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温度40℃、时间4 h、料液比1∶20的最佳组合,在该条件下香茅醇提取率可达0.8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天竺葵 香茅醇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茅醛气相加氢制香茅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林耀红 谈燮峰 萧树德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54,共8页
采用连续流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研究了M催化剂对香茅醛在常压下气相加氢制香茅醇的反应。通过对几种不同的金属催化剂的筛选,得到了一种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较高的加氢催化剂M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不同焙烧温度和不同的负载量下... 采用连续流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研究了M催化剂对香茅醛在常压下气相加氢制香茅醇的反应。通过对几种不同的金属催化剂的筛选,得到了一种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较高的加氢催化剂M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不同焙烧温度和不同的负载量下对其活性的影响,同时对反应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 加氢 香茅醇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月桂烯高效合成香茅醇 被引量:4
7
作者 冉学光 江焕峰 +1 位作者 朱新海 许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46-748,751,共4页
用一种硼氢化试剂———丙二酸与硼氢化钠反应生成的丙二酰氧基硼氢化钠在THF中与二氢月桂烯反应制备香茅醇。温度60℃,反应时间为6h时,反应100%发生在末端双键上,氧化生成香茅醇的质量分数大于90%,该条件下没有发现酮生成。
关键词 二氢月桂烯 硼氢化 香茅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BEA沸石催化香茅醛Meerwein-Ponndor-Verley(MPV)还原合成香茅醇 被引量:1
8
作者 邱俊 王建刚 金华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2,45,共5页
采用盐酸脱铝-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交换制备了改性BEA沸石催化剂,并进行催化剂XRD、SEM表征。以上述改性BEA沸石为催化剂、以异丙醇为氢源,通过MPV反应考察了催化剂还原香茅醛合成香茅醇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环化合成异胡薄荷醇和MPV还... 采用盐酸脱铝-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交换制备了改性BEA沸石催化剂,并进行催化剂XRD、SEM表征。以上述改性BEA沸石为催化剂、以异丙醇为氢源,通过MPV反应考察了催化剂还原香茅醛合成香茅醇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环化合成异胡薄荷醇和MPV还原合成香茅醇的两种竞争反应中,脱铝-离子交换改性沸石Cs-BEA对于MPV反应合成香茅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反应物香茅醛和异丙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反应条件的影响研究,在最优条件下,香茅醛转化率达到95.4%,香茅醇选择性达到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BEA沸石 香茅 催化还原 香茅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玫瑰中香茅醇的含量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大川 张方圆 +6 位作者 林晨 王李平 张志军 吴凌涛 林泽鹏 方丽 李雪莹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1期70-71,73,共3页
建立玫瑰中香茅醇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样品经乙醇进行超声提取后,用DB-1701 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在全扫描模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can和Sim)下进行质谱检测。在优化的气相色谱质谱... 建立玫瑰中香茅醇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样品经乙醇进行超声提取后,用DB-1701 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在全扫描模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can和Sim)下进行质谱检测。在优化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下,香茅醇与基质分离良好,其含量在0.4416~55.2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1,检出限为0.5μg/g;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0.6%~101.7%,相对标准偏差(RSD,n=6)4.51%。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具有分析时间短、抗干扰性好、定量准确等优点,可为评判玫瑰品质优劣提供判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玫瑰 香茅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相脂肪酶催化合成阿魏酸香茅醇酯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林林 王玲 +2 位作者 杨茜瑶 宋佳琪 辛嘉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7-1315,共9页
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435在非水相体系催化阿魏酸与香茅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阿魏酸香茅醇酯。在对有机溶剂、脂肪酶加入量、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等单因素实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对酶促合成阿魏酸香茅醇酯工艺进行优化。结... 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435在非水相体系催化阿魏酸与香茅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阿魏酸香茅醇酯。在对有机溶剂、脂肪酶加入量、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等单因素实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对酶促合成阿魏酸香茅醇酯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为3 mL异辛烷中,阿魏酸与香茅醇的底物摩尔比为1∶6(其中阿魏酸加入量为0.5 mmol),脂肪酶加入量为105 g,分子筛加入量为0.5 g,65℃反应120 h后,酯化反应转化率可达90.39%,反应产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香茅醇 脂肪酶 酯化反应 非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香料——硫代香茅醇、硫代芳樟醇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振锋 王修建 +1 位作者 梁宏 卢军 《广西化工》 1998年第1期11-15,共5页
对香茅醇转化为硫代香茅醇及芳樟醇转化为硫代芳樟醇的合成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产品在极低浓度时,硫代香茅醇具有酸杨梅、番石榴的香韵,硫代芳樟醇具有橙桔香韵。
关键词 硫代香茅醇 硫代芳樟 合成香料 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香茅醇酯
12
作者 于敏 周华 +2 位作者 任立伟 蒋振华 韦萍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在无溶剂体系中以大孔树脂NKA吸附固定的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ugosalipase)为催化剂,以脂肪酸为酰基供体,酶法合成香茅醇脂肪酸酯。考察了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对酰基供体的选择性,以及反应温度、摇床转速、酶用量、底物比例及微... 在无溶剂体系中以大孔树脂NKA吸附固定的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ugosalipase)为催化剂,以脂肪酸为酰基供体,酶法合成香茅醇脂肪酸酯。考察了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对酰基供体的选择性,以及反应温度、摇床转速、酶用量、底物比例及微量水添加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无溶剂中香茅醇酯的酶法合成工艺。研究表明,在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摇床转速为200 r/min,固定化酶用量为1250 U/L,反应温度为50℃,微量水添加量为4μL的条件下,反应10h,月桂酸香茅酯及油酸香茅酯的转化率分别可达95.6%和87.6%,明显高于在有机溶剂体系中的酯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醇 脂肪酶 固定化 无溶剂 酶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桉叶油催化加氢制香茅醇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小鹏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1993年第1期6-8,共3页
柠檬桉叶油的主要成分是香茅醛。文中介绍了采用02型催化剂由香茅醛选择性加氢制香茅醇的方法,分别考察了温度、压力、搅拌转速、原料纯度对反应的影响,并确定了相应的工艺操作条件。
关键词 柠檬桉叶油 催化 加氢 香茅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茅醇
14
作者 冉学光 江焕峰 +1 位作者 朱新海 许林 《化工中间体(科技.产业版)》 2004年第2X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香茅醇 香料 丙二酰氧基硼氢化钾 四氢呋喃 二氢月桂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茅醇不同旋光异构体对抑制茶炭疽病病菌活性的比较及其协同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向晓龙 杨文 +3 位作者 刘惠芳 陈瑶 周玉锋 胡安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30,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Horsfall方法和共毒系数法测定了香茅醇不同构型对茶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以及两构型不同比例混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右旋香茅醇和左旋香茅醇对茶树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113.2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Horsfall方法和共毒系数法测定了香茅醇不同构型对茶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以及两构型不同比例混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右旋香茅醇和左旋香茅醇对茶树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113.27±0.95)mg·L^-1和(119.87±0.20)mg·L^-1。按照质量比1.6︰1将右旋香茅醇和左旋香茅醇混配,协同增效作用最高,共毒系数为130.19;质量比为1︰1.4和1︰3.8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20.57和121.42,也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香茅醇及两旋光异构体对抑制茶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活性,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用后具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香茅醇 茶炭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iO_2催化香茅醇一步合成香茅腈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书含 胡云峰 +2 位作者 刘剑 高果柱 姜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5-859,共5页
以香茅醇为原料、制备的介孔Cu/SiO_2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一步法催化香茅醇合成香茅腈进行了研究。采用气象色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氨醇摩尔比和原料空速(WHSV)对反应的影响。实... 以香茅醇为原料、制备的介孔Cu/SiO_2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一步法催化香茅醇合成香茅腈进行了研究。采用气象色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氨醇摩尔比和原料空速(WHSV)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以Cu/SiO_2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70℃、0.1MPa、氨醇摩尔比4.5和原料空速1.24 h^(-1)时,反应转化率达到99.52%,香茅腈选择性达89.66%。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Cu/SiO_2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400h后催化剂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醇 香茅 脱氢氨化 CU/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耐久型幼虫(L_Ⅳ)携带的香茅醇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来燕学 杨忠岐 +2 位作者 张慧丽 王小艺 张彦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目前有关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的关系及伴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是松树枯萎病研究的重点。为了揭示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作者对松材线虫L_Ⅳ幼虫携带的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根据培养性状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以... [目的]目前有关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的关系及伴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是松树枯萎病研究的重点。为了揭示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作者对松材线虫L_Ⅳ幼虫携带的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根据培养性状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以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确定L_Ⅳ幼虫携带的是香茅醇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携带率为100%;每条L_Ⅳ幼虫携带量在1.4×10~5~4.5×10~5。L_Ⅳ幼虫生活在松褐天牛体内,是引起松材线虫病侵染流行的唯一虫态;新发现的香茅醇假单胞杆菌能分解纤维素及降解或合成萜烯和酚类化合物。[结论]L_Ⅳ幼虫携带香茅醇假单胞杆菌的发现,揭示了松树、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细菌同为一体的紧密关系,并为揭示松树枯萎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病原和重要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枯萎病 松材线虫 松褐天牛 香茅醇假单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香茅油中香叶醇与香茅醇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光宗 朱华结 +2 位作者 赵福余 胡元文 涂妙仁 《云南化工》 CAS 1993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研究了香茅油中香叶醇与香茅醇的化学快速分离方法,筛选出了较好的分离条件,得到了品质香气较好的香叶醇与香茅醇。
关键词 香茅 香叶 香茅醇 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茅醇亚微乳的处方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佳佳 李婉蓉 +8 位作者 彭剑青 肖婷 吴林菁 周雪 杨增秋 姜丰 丁杨 沈祥春 陶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04-1710,共7页
目的:优化香茅醇亚微乳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茅醇亚微乳中的香茅醇含量;采用高速剪切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香茅醇亚微乳,以离心稳定常数(ke)、粒径为指标,对其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测定所得制剂的载药量... 目的:优化香茅醇亚微乳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茅醇亚微乳中的香茅醇含量;采用高速剪切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香茅醇亚微乳,以离心稳定常数(ke)、粒径为指标,对其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测定所得制剂的载药量的包封率。结果:香茅醇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4~64μg/mL(R2=0.9999);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为97.64%~101.97%(RSD=2.28%,n=3)、97.71%~99.50%(RSD=1.29%,n=3)、96.87%~101.48%(RSD=2.86%,n=3)。最优处方为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1∶1,g/g)总质量3.75 g,1.2%大豆磷脂0.6 g,胆固醇0.06 g,香茅醇1.25 g,0.6%油酸钠0.3 g,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0.75 g,泊洛沙姆1880.75 g,加水至50 mL。最优工艺为于4℃下以13000 r/min高速剪切5 min制得初乳后,经稀盐酸调pH至7,再以600 Bar高压均质5 min。按最优处方及工艺制备的3批香茅醇亚微乳的平均粒径为(91.05±0.26)nm,多分散系数为(0.20±0.01),Zeta电位为(-30.86±0.39)mV,ke值为9.23,香茅醇的平均含量为(100.21±0.01)%;载药量为(2.4817±0.0007)mg/mL,包封率为(99.27±0.03)%。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及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醇 亚微乳 高速剪切分散-高压均质法 处方 工艺 优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桉叶油为原料合成香茅醇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文重 熊芳 金林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6期49-49,59,共2页
以柠檬桉叶油为起始原料,采用盐酸脱铝一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离子交换制备了改性BEA沸石催化剂。以上述改性BEA沸石为催化剂、以异丙醇为氢源,通过脱铝-离子交换改性沸石Zr-BEA进行MPV反应将柠檬桉叶油中主要成分香茅醛合成香茅醇,再将香... 以柠檬桉叶油为起始原料,采用盐酸脱铝一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离子交换制备了改性BEA沸石催化剂。以上述改性BEA沸石为催化剂、以异丙醇为氢源,通过脱铝-离子交换改性沸石Zr-BEA进行MPV反应将柠檬桉叶油中主要成分香茅醛合成香茅醇,再将香茅醇从产物中减压分馏出来,进一步提纯及干燥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香茅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桉叶油 改性BEA沸石 香茅 MPV反应 香茅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