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漳州地区1986-2009年布鲁氏菌病动态监测及首例病例的发现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俊惠 蔡茂荣 谢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1,共3页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为了动态掌握漳州市人、畜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评估密切接触人群及家畜的疫情状况,我们从1986-2009年对漳州市布鲁氏菌病开展动态监测,查清了人、畜布氏菌感染情况及流行特...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为了动态掌握漳州市人、畜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评估密切接触人群及家畜的疫情状况,我们从1986-2009年对漳州市布鲁氏菌病开展动态监测,查清了人、畜布氏菌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发现了首例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现症病人,首次证实了疫区,为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治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2009年 动态监测 首例病例 感染情况 密切接触人群 布鲁氏杆菌 人兽共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于飞 肖晓玲 罗晓峰 《华南预防医学》 2003年第5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广州市 首例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流行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首例O_(157):H_7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调查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淑平 逯吉国 +1 位作者 林志文 陈垂基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605-605,607,共2页
目的分析海口市在腹泻病人监测发现的1例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O157:H7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在常规监测中发现的1例腹泻病人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海口市在腹泻病人监测发现的1例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O157:H7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在常规监测中发现的1例腹泻病人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患者肛拭子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为O157:H7大肠杆菌阳性,并参考海南省肠道传染病监测资料和疫情信息,认定该病例系海南首例报告O157感染性腹泻病例。疫情得到有效处理,病人痊愈,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海南省存在有O157疫情的威胁,今后应加强该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首例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例 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首例肺包虫病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少滨 林春燕 +1 位作者 胡振徐 林章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8,共1页
关键词 肺包虫病 福建 首例病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首例经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报告
5
作者 郭晓黎 乔晓春 +5 位作者 王凤香 张丽芬 聂晓勇 毛爱玲 梁正虎 夏淑慧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年第3期154-154,共1页
山西省自1995年发现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感染人群逐渐扩大,包括供血(浆)员、吸毒者、暗娼、性病病人、自愿检测者以及术前病人等.2000年7月,我省首次发现1例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艾滋病 母缨传播 山西 首例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首例早老性痴呆症基因疗法试验
6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1年第08B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早老性痴呆 基因治疗 首例病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例植入式心脏辅助装置手术成功
7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1年第06B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植入式心脏辅助装置 心脏外科手术 首例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学校水痘疫情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徐爱民 陈桂香 崔向东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疫情 水痘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校 流行病学调查 首例病例 调查结果 幼儿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诊断处置流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卫建 吴佳玉 王晓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6-579,共4页
患者从美国圣路易斯出发,经3d的飞机(美国圣保罗-东京-北京-成都)后抵达成都。由于感到不适,患者与接机的2名亲人从机场乘坐出租车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就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在美国一直居住于密苏里大学内,当地没有猪... 患者从美国圣路易斯出发,经3d的飞机(美国圣保罗-东京-北京-成都)后抵达成都。由于感到不适,患者与接机的2名亲人从机场乘坐出租车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就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在美国一直居住于密苏里大学内,当地没有猪病死情况发生,附近没有活猪交易市场、农贸市场、饲养场、屠宰场;未曾与猪有接触史;发病前4d密切接触过有“感冒”症状的患者;患者发病前7d内未到过甲型H1N1流感病毒学实验室。临床检验发现,患者发热(37.8~38.8℃),WBC:7.9×10^-9L^-1;N:5.475×10^-9L^-1;L:19.5%;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较多,心影增大;咽拭子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四川省CDC第一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疑。四川省卫生厅组织防控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会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员发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省CDC病毒检测结果分析,诊断为国内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中国卫生部宣布,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经国家CDC和卫生部专家组认定为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流行病学 首例病例 诊断流程 处置流程 分析
原文传递
HIV/AIDS疫情发生与进展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超 贾忠伟 +1 位作者 郭秀花 王嵬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993-996,共4页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病例后,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传播,累计已造成超过2500万人死亡,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相对其它传染病,艾滋病有潜伏期长,传播途径隐秘(常通过吸毒、性...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病例后,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传播,累计已造成超过2500万人死亡,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相对其它传染病,艾滋病有潜伏期长,传播途径隐秘(常通过吸毒、性行为传播)等特征,常规监测方法不能获得准确疫情信息,因此,利用已掌握的有限信息,运用数学和流行病学模型等方法对其疫情进行科学估计和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信息 HIV/AIDS 预测 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模型 性行为传播 首例病例 持续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感染布鲁氏菌病1例报告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建华 祝绯飞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9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实验室感染 高危职业人群 血清学检测 首例病例 高危人群 新发病例 医院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理笑 金星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预防艾滋病 健康教育 HIV感染者 青少年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艾滋病病人 世界各地 首例病例 艾滋病病毒 传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阳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早期防控措施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振涛 胡允凯 +1 位作者 孙良 胡冰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阜阳市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早期疫情防控措施,为后续疫情早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阜阳市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进行分析,评价首例相关信息对早期疫情防控措施制定... 目的回顾性分析阜阳市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早期疫情防控措施,为后续疫情早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阜阳市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进行分析,评价首例相关信息对早期疫情防控措施制定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阜阳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女性,42岁,快递物流长途货运人员,有武汉旅居史,无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接触史及菜市场接触史,感染的危险活动可能为逛街购物和在外就餐。患者发病当日症状为发热、寒战、乏力,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潜伏期可能为4天。发病到诊所就诊时间间隔2天,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为5天。首例病例确诊当日,阜阳市立即调整充实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启动并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采取关口前移、集中救治、应急处置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结论阜阳市积极主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强早期病例尤其首例病例的信息分析和利用,有利于市县级防控措施的切实落实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首例病例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措施 逛街 购物 就餐 发热症状
原文传递
腹部手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的诊治体会
14
作者 熊辉 张建良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7期38-38,共1页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自首例病例描述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特别是有腹部手术病史的患者得病率高,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较少,误诊率高,死亡率高。2005~2012年收治患者12...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自首例病例描述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特别是有腹部手术病史的患者得病率高,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较少,误诊率高,死亡率高。2005~2012年收治患者12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腹部手术后 诊治 缺血性疾病 首例病例 临床表现 临床医师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就H7N9联控网
15
作者 高悦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8期32-34,14,共3页
北京、河南的首例病例之所以能快速发现并及时救治,在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病例后,各地卫生系统迅速启动工作预案,从而加强了疫情戒备和监测防控。
关键词 首例病例 卫生系统 计生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139)霍乱弧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莉珍 董青 +1 位作者 朱莉勤 邹文燕 《医学动物防制》 2006年第3期175-176,共2页
O139霍乱弧菌是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自1992年10月,印度、孟加拉国相继发生霍乱样腹泻的爆发流行,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都与O1群霍乱弧菌基本相似,而且从病人分离的菌株与O1~O138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均不发生凝集。因而被WHO... O139霍乱弧菌是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自1992年10月,印度、孟加拉国相继发生霍乱样腹泻的爆发流行,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都与O1群霍乱弧菌基本相似,而且从病人分离的菌株与O1~O138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均不发生凝集。因而被WHO确定为引起霍乱弧菌的又一病原体。1993年5月,我国新疆首次出现O139霍乱爆发性流行,随后内地一些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相继出现流行或散发。1997年我省也发现了首例病例。2000年我市出现首例病人(2002年无病人)至今5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39霍乱弧菌 药敏分析 急性肠道传染病 O1群霍乱弧菌 鉴定 首例病例 霍乱样腹泻 爆发流行 孟加拉国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麻疹暴发的教训与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春华 陈栋才 王正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年第9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麻疹暴发 平均发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 全身症状 首例病例 红色斑丘疹 少数民族 农业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热病诊疗方案(2016年版) 被引量:8
18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3期I0001-I0004,共4页
黄热病(yellow fever)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弓I起,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3年非洲因黄热病造成的严重病例为8.4万-17万例,其中死亡2... 黄热病(yellow fever)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弓I起,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3年非洲因黄热病造成的严重病例为8.4万-17万例,其中死亡2.9万-6万例。安哥拉于2015年12月5日确诊首例病例,至2016年3月20日共报告疑似病例1132例,确诊375例,死亡16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热病毒 诊疗 世界卫生组织 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 热带地区 首例病例 疑似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各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摘抄(200412期)
19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2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疫情动态 摘抄 2004年 甲型副伤寒 病原学诊断 报告病例 首例病例 疑似病人 医学观察 发热病人 临床诊断 在校学生 灵川县 无死亡 发病数 桂林市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收治隔离病房污染状况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亚兰 孙庆云 +6 位作者 陈志美 赵黎燚 孟慧玲 黄娅玲 谢娟 樊安芝 李佩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200-2203,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内地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收治隔离病房物体表面的污染状况。方法以2022年9月16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猴痘确诊病例的负压病房为采样点。选取病房内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20个点位和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6个点位进行... 目的了解中国内地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收治隔离病房物体表面的污染状况。方法以2022年9月16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猴痘确诊病例的负压病房为采样点。选取病房内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20个点位和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6个点位进行采样,每日用病毒采样拭子在消毒前、后分别对固定物体表面与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涂抹采样,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结果共采集样本393份,消毒前总阳性率为47.93%,物体表面总阳性率55.02%,高于防护用品表面阳性率21.31%(P<0.05)。隔离病房患者个人用品、床单元、厕所、外环境物体表面阳性率分别为74.65%、58.43%、42.55%、4.55%,不同部位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护鞋套及水杯的阳性率最高(100%),其次为床头柜正侧面(91.67%)、床单元上半部位(90.91%)、衣物/被褥(76.09%)、病床扶手(72.73%)、洗手台(63.64%)、马桶(54.55%)。在防护面屏及防护服的正面、袖子及背面未检出阳性样本。消毒后阳性率为3.88%,低于消毒前(P<0.05)。结论猴痘确诊病例隔离病房环境物表和防护用品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其中防护鞋套污染、水杯及床头柜正侧面最为严重,应正确穿戴和按规程脱卸防护用品,做好手卫生与环境清洁消毒等标准预防工作,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病毒 首例猴痘病例 物体表面 个人防护用品 污染 核酸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