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与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雨欣 杨峰山 +2 位作者 付海燕 宋新宇 刘春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143-150,共8页
作为一种植物功能性食品,食用植物酵素在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的生产工艺在原料、发酵微生物和发酵条件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开展综述,分析了食用植物酵素的研究现状,从食用植物酵素的主要发酵方式、主要活性成分、主要... 作为一种植物功能性食品,食用植物酵素在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的生产工艺在原料、发酵微生物和发酵条件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开展综述,分析了食用植物酵素的研究现状,从食用植物酵素的主要发酵方式、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功能作用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进行了梳理。食用植物酵素发酵一般采用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的发酵工艺。采用人工接种技术具有能有效缩减发酵所需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显著优点。食用植物酵素的主要活性成份为多糖、多酚、维生素等,在降血脂、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预防治疗效果。在食用植物酵素的制作过程中,人工接种发酵需要选对菌种、控制发酵条件、防止环境污染。分析结果表明,食用植物酵素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并对食用植物酵素的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食用植物酵素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酵素 发酵 微生物 活性成分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酵素中33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学妍 邵瑞婷 姜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39-345,共7页
该实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一种准确、高效测定食用植物酵素中33种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用溶剂[V(乙腈)∶V(水)∶V(甲酸)=79∶20∶1]提取,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净化,浓缩富集后用定容溶液复溶,样液经C18反相色谱... 该实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一种准确、高效测定食用植物酵素中33种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用溶剂[V(乙腈)∶V(水)∶V(甲酸)=79∶20∶1]提取,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净化,浓缩富集后用定容溶液复溶,样液经C18反相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乙腈和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扫描模式,同时对正、负离子进行采集,阴性基质配制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3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0,回收率为60.9%~119.4%,相对标准偏差为6.9%~14.9%。该方法具有前处理操作简单、定性定量准确、通量高等特点,可以用于食用植物酵素中33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酵素 QuEChERS净化 真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酵素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易媛 左勇 +4 位作者 黄雪芹 杨建飞 徐佳 马倩 胡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6-321,共6页
食用植物酵素是指以果蔬、谷物、中药材等植物类为原材料,经过多种有益微生物发酵,富含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产品。该文对食用植物酵素发酵的微生物多样性、发酵技术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目前食用植物酵素产业存在... 食用植物酵素是指以果蔬、谷物、中药材等植物类为原材料,经过多种有益微生物发酵,富含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产品。该文对食用植物酵素发酵的微生物多样性、发酵技术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目前食用植物酵素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食用植物酵素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酵素 功能食品 微生物 发酵工艺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酵素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成龙 王珍珍 +5 位作者 余瞻 王高坚 冯哲校 史文超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6,共7页
为了研究食用植物酵素中酵母菌及其耐高糖和低pH的能力,以紫苏酵素、火龙果酵素、茶叶酵素、乌饭树叶酵素以及铁皮石斛花酵素原液为原料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2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其在高糖和低pH条件下... 为了研究食用植物酵素中酵母菌及其耐高糖和低pH的能力,以紫苏酵素、火龙果酵素、茶叶酵素、乌饭树叶酵素以及铁皮石斛花酵素原液为原料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2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其在高糖和低pH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从酵素中筛选出7株菌Y1~Y7,鉴定结果表明,Y1、Y2、Y3与鲁氏接合酵母的同源相似性均高于99%;Y4、Y6与酿酒酵母的同源相似性均高于99%;Y5与二孢接合酵母的同源相似性高于99%;Y7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的同源相似性高于99%。Y1~Y7的最高耐受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750、750、750、450、750、600和600 g/L;最低耐受初始pH值分别为2.5、2.5、3.0、3.0、3.0、1.5、1.5。7株菌均可在高糖低pH条件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酵素 酵母菌 生理生化实验 耐受性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酵素中有机酸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黄颖 任廷远 +1 位作者 万红琼 谢姣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9-214,共6页
文章综述了酵素产品中有机酸组成及发酵过程的动态变化,对酵素中有机酸的抗氧化、调整肠道菌群、增强饱腹感、抗肿瘤等有助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活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后续可对食用酵素中有机酸评价体系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 有机酸 食用植物酵素 发酵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酵素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尹小庆 文华英 +2 位作者 张玉红 白婷 王姗姗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3-227,共5页
多酚是食用植物酵素的特征理化指标之一,具有抗氧化、减脂和抗肿瘤等功效。文章综述了食用植物酵素产品中多酚类物质的组成、影响食用植物酵素多酚物质形成的因素,以及多酚类物质的保健功效,并展望了食用植物酵素多酚类物质进一步的研... 多酚是食用植物酵素的特征理化指标之一,具有抗氧化、减脂和抗肿瘤等功效。文章综述了食用植物酵素产品中多酚类物质的组成、影响食用植物酵素多酚物质形成的因素,以及多酚类物质的保健功效,并展望了食用植物酵素多酚类物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食用植物酵素 多酚类物质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酵素菌种选择及功能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艳杰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56-59,共4页
食用植物酵素是一种以植物为原料,由微生物发酵后制得的可食用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酵素产品,因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等功能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并被广泛应用。该文对食用植物酵素工艺研究中不同菌种选择进行了总结,... 食用植物酵素是一种以植物为原料,由微生物发酵后制得的可食用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酵素产品,因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等功能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并被广泛应用。该文对食用植物酵素工艺研究中不同菌种选择进行了总结,并对食用植物酵素的功能保健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可食用植物酵素产品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酵素 菌种选择 功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酵素产品质量监管浅析
8
作者 周义 韩勇 《华东科技(综合)》 2021年第3期467-467,共1页
食用植物酵素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目前国内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市场上酵素产品名目繁多,如何从监管理层面上去做好指导和监管,需要进行深入探讨。本文目的主要是从产品质量监管的角度,根据《食用酵素良好生产规范》、《植物酵素》两个行业标... 食用植物酵素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目前国内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市场上酵素产品名目繁多,如何从监管理层面上去做好指导和监管,需要进行深入探讨。本文目的主要是从产品质量监管的角度,根据《食用酵素良好生产规范》、《植物酵素》两个行业标准,结合企业的产品生产实际,就怎样从厂址选择、车间要求、生产控制等方面进行监管,确保食用植物酵素生产企业按照行业标准安全、规范生产,提高食用植物酵素产品质量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酵素 质量监管 浅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酵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梁红敏 刘洁 史红梅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3-197,共5页
T/CBFIA 08003—2017《食用植物酵素》标准规定食用植物酵素(Edible plant source Jiaosu)是以植物为原料,由微生物(酵母菌、乳酸菌等)发酵制得的可食用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酵素产品。该文综述了食用植物酵素的发酵用微生物、发酵... T/CBFIA 08003—2017《食用植物酵素》标准规定食用植物酵素(Edible plant source Jiaosu)是以植物为原料,由微生物(酵母菌、乳酸菌等)发酵制得的可食用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酵素产品。该文综述了食用植物酵素的发酵用微生物、发酵工艺、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功能作用、存在问题等,为酵素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酵素 微生物 功能性成分 作用
原文传递
不同植物酵素发酵菌种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若男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本文梳理近年来食用植物酵素工艺菌种选择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植物原料发酵中应用的菌种,指出菌种的差异。最后针对发酵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为今后食用植物酵素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植物酵素 菌种选择 发酵工艺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7
11
作者 方晟 陈犇 +1 位作者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9-46,共8页
为了解百合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通过对其发酵过程中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进行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有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百合酵素发酵过... 为了解百合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通过对其发酵过程中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进行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有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百合酵素发酵过程中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呈上升趋势;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不规则变化。百合酵素有机酸以乳酸和醋酸为主,还含有草酸、L-酒石酸、L-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及琥珀酸;除L-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呈不规则变化外,其余有机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随发酵时间延长而上升,60~80 d达到最高后稳定或略微降低。在类间距离15处,聚类分析将发酵阶段归为3类,将有机酸种类归为2类。除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外,其余抗氧化活性指标均与乳酸、醋酸、草酸和L-苹果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11~0.945)。该研究揭示了百合酵素发酵过程中各种有机酸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的差异性,为百合酵素发酵阶段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食用植物酵素 有机酸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手酵素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方晟 陈俊沲 +2 位作者 周瑾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8-74,共7页
以金佛手为主要原料制备食用植物酵素,对其自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有机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佛手酵素发酵过程中超氧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体呈上升趋势,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 以金佛手为主要原料制备食用植物酵素,对其自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有机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佛手酵素发酵过程中超氧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体呈上升趋势,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变化。金佛手酵素发酵5~15 d以L-苹果酸和柠檬酸为主,发酵40~90 d期间以乳酸、乙酸和L-酒石酸为主,此外还含有莽草酸、抗坏血酸、琥珀酸和草酸;发酵过程中,总有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发酵90 d时达到最高,为(9.600±0.18)mg/mL,相较发酵5 d时增长105.47%。在类间距离15处,聚类分析将发酵阶段归为2类,将有机酸种类归为3类;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与乳酸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5和0.680)。本研究揭示了金佛手酵素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组成及含量、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变化规律,为金佛手酵素的精准制备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手 食用植物酵素 有机酸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酵素代谢产物及卫生情况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彩凤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0期268-268,276,共2页
指出了人体内有一定的酵素储存量,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酵素的含量会随之递减。酵素的数量不足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所以要从饮食上加强酵素的摄入,一些酵素瓶、酵素桶产品的出现,引起了自制酵素的潮流,利用酵素桶自制酵素,对不同发酵... 指出了人体内有一定的酵素储存量,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酵素的含量会随之递减。酵素的数量不足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所以要从饮食上加强酵素的摄入,一些酵素瓶、酵素桶产品的出现,引起了自制酵素的潮流,利用酵素桶自制酵素,对不同发酵阶段的酵素的代谢产物、重金属以及卫生状况进行了测定,将测量结果与食用植物酵素的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自制酵素的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酵素 代谢产物 卫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酵素功能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金哲宁 方晟 +1 位作者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0-28,共9页
为了解沙棘酵素的功能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对其发酵过程中总酸、总游离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以及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种类及... 为了解沙棘酵素的功能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对其发酵过程中总酸、总游离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以及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并以VC为对照考察发酵60 d沙棘酵素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发酵时间延长升高;总酸、总游离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发酵60 d时分别达到(32.493±0.64)、(3.059±0.07)、(0.570±0.01)mg/m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酸含量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极强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和0.956)。沙棘酵素中有机酸以L-苹果酸为主,含量为(11.262±0.23)mg/mL;游离氨基酸以谷氨酸为主,含量为(1.257±0.05)mg/mL。沙棘酵素的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4.049 mgVC/mL、2.554 mgVC/mL和0.406 mgVC/mL。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VC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食用植物酵素 发酵 功能成分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