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敏配方短期干预对母乳喂养婴儿食物蛋白介导的直肠结肠炎转归的影响
1
作者 张纪泳 曾永梅 +5 位作者 何昊冰 李伟艳 丘晓颖 王媛媛 陈柚燕 曾凡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低敏配方短期干预对母乳喂养婴儿食物蛋白介导的直肠结肠炎(FPIAP)的临床症状缓解、免疫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妇幼保健院确诊为FPIAP且以母乳喂养为主的29 d~6月龄婴... 目的探讨低敏配方短期干预对母乳喂养婴儿食物蛋白介导的直肠结肠炎(FPIAP)的临床症状缓解、免疫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妇幼保健院确诊为FPIAP且以母乳喂养为主的29 d~6月龄婴儿67例。根据限制饮食情况将其分为低敏配方组(暂停母乳,以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替代2周后,逐渐恢复母乳喂养,43例)和母乳喂养组(继续喂养,但母亲回避饮食,24例)。比较两组在1个月、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6~8月龄时的辅食过敏率以及12月龄时的免疫耐受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低敏配方组在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均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90.70%vs 50.00%,97.67%vs 62.50%,P<0.05)。两组辅食过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龄时,低敏配方组获得免疫耐受的比例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57.58%vs 20.00%,P<0.05)。两组各月龄的体重、身长、头围及增长情况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敏配方短期干预可促进症状缓解且不影响母乳喂养的恢复,不影响婴儿的远期生长发育,且对免疫耐受有益。是否采用此方法可根据患儿症状严重程度、看护人的焦虑程度等因素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蛋白介导的直肠结肠炎 母乳喂养 深度水解配方 氨基酸配方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患儿不同乳制品喂养前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
2
作者 崔子鑫 樊迎朝 张新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737-743,共7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喂养方式对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患儿喂养前后肠道微生物特点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1月至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的60例FPIP患儿作为试验组(失访15例,最... 目的探讨3种不同喂养方式对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患儿喂养前后肠道微生物特点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1月至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的60例FPIP患儿作为试验组(失访15例,最终纳入45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3个亚组:母乳喂养组(母亲回避牛奶、鸡蛋、坚果)(Breastfeeding group,BAM组)、深度水解配方乳喂养组(Extensively hydrolyzed formula group,eHF组)和游离氨基酸配方乳喂养组(Amino acid formula group,AAF组);以本院产科同期分娩、并于后期在儿童保健科定期随访中均未出现FPIP症状的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母乳喂养和/或普通配方乳喂养。比较各组研究对象不同喂养方式前后的临床症状、肠道微生态特点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①实验组3种喂养方式中,AAF组中FPIP患儿腹泻、便血及肉眼血便消失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粪便物种丰度AlPha多样性中,试验组的丰富度(Chao1 richness,Chao1)指数和利用稀有物种估算物种多样性(Abundance-based coverage estimator,ACE)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中3组的粪便物种丰度的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mic unit,OTU)及AlPha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本研究对肠道菌群的物种差异进行分类学分析,以门水平为例,治疗前试验组较对照组菌群多样性降低,以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降低为主;治疗后试验组3组中,BAM组菌群多样性更接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F组和AAF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3组患儿治疗5个月后的体重、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氨基酸配方乳在治疗FPIP时,临床效果更好;FPIP患儿菌群多样性较健康婴儿降低;母乳喂养(母亲回避牛奶、鸡蛋、坚果)更有利于FPIP婴儿后期健康肠道菌群的建立;母亲回避饮食的母乳喂养、深度水解配方乳喂养和游离氨基酸配方乳喂养对后期体格发育影响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牛奶蛋白过敏 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 肠道微生态 体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早期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鑫 谢晓丽 《儿科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2-64,I0001,共4页
1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PIAP)定义及发病情况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是由于特异性免疫介导的、可重复出现的、危害健康的过敏反应。近年来,FA发生率逐年上升。澳大利亚墨尔本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显示,≤1岁婴儿口服食物激发... 1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PIAP)定义及发病情况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是由于特异性免疫介导的、可重复出现的、危害健康的过敏反应。近年来,FA发生率逐年上升。澳大利亚墨尔本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显示,≤1岁婴儿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ral food challenge,OFC)中FA患病率高达10%[1]。美国儿童中,8.0%出现FA,2.4%存在多种FA,3.1%发生过严重F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结肠炎 早期诊断指标 免疫介导 食物过敏 队列研究 蛋白诱导 过敏反应 危害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欢 李禄全 包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63-2068,共6页
目的分析以血便为首发表现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本院门诊中收治的207... 目的分析以血便为首发表现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本院门诊中收治的207例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NEC及FPIPC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FPIPC 150例(72.5%),NEC 57例(27.5%)。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FPIPC组患儿较NEC组更易腹泻,粪便中更易出现脂肪球,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更明显(P<0.05);NEC组患儿较FPIPC组发病更早,更易出现腹胀、呕吐、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粪便中出现白细胞,肠壁积气或门脉积气(P<0.05)。结论以血便为首发表现的患儿中,NEC发病年龄更早,更易合并败血症。FPIPC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更明显,亦可出现肠壁积气及门脉积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便 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早产儿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颖 彭华 +1 位作者 徐颂周 贺万香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早产儿FPIP 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文献中的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早产儿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早产儿FPIP 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文献中的病例资料,分析总结早产儿FPIP的临床特征及研究进展。结果5例最初均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胎龄31^(+3)~33^(+6)周,发病时间生后3~39 d,血便程度从少量血丝便到大量黏液血便,其他症状包括呕吐、腹胀,肠鸣音均正常,4例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4例感染指标正常,2例腹部平片可见肠壁积气,5例情况及预后良好。文献复习显示,临床特征与该研究基本相符,同时报道FPIP外周血及大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特应性斑贴试验、皮肤点刺试验可有阳性,肠道超声在FPIP仅局部肠袢受累,其余肠段可表现为蠕动正常甚至增加。结论对于早产儿血便,要警惕FPIP,特别是当临床征象与感染中毒症状、腹部体征、感染指标等不相称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特应性斑贴试验、皮肤点刺试验及肠道超声等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 牛奶蛋白过敏 血便 早产儿
原文传递
饮食回避对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芳 吕攀攀 +2 位作者 耿立蒙 刘聪聪 王鑫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5期105-107,111,共4页
目的探讨母亲食物回避法对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的疗效,为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86例纯母乳喂养发生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 目的探讨母亲食物回避法对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的疗效,为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86例纯母乳喂养发生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患儿,嘱母亲回避食物中动物及植物蛋白,观察患儿治疗效果。结果86例患儿,经过回避饮食2周,治疗有效80例,有效率为93.0%;加上2周后无效,暂停母乳,改为氨基酸配方奶喂养病例,有效86例,有效率为100.0%。结论母亲回避饮食来治疗纯母乳喂养儿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有效率高,经验性回避饮食失败者,也不能立即排除过敏问题;可采取暂停母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回避 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 食物过敏 纯母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与沙门菌肠炎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凡 简翠 舒赛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4-830,共7页
目的比较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PIP)和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征差异,为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FPIP和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FPIP组191例,男106例、女85例,中位发病年龄3.8(1.5~7.4... 目的比较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PIP)和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征差异,为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FPIP和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FPIP组191例,男106例、女85例,中位发病年龄3.8(1.5~7.4)月;沙门菌肠炎组120例,男75例、女45例,中位发病年龄14.7(9.9~20.0)月。与沙门菌肠炎组相比,FPIP组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长,湿疹史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IP组的发病年龄以<6月为主,沙门菌肠炎组以6~24月龄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PIP全年散发,沙门菌肠炎发病主要分布于夏秋季节(6~10月)。与沙门菌肠炎组比较,FPIP组肉眼血便、黏液便、黏液血便发生率较高,呕吐和发热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沙门菌肠炎组比较,FPIP组C反应蛋白>10 mg/L和贫血比例较低,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和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门菌肠炎组抗生素使用率高于FP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PIP多见于无发热、有血丝便的6月龄以内患儿,可伴有湿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沙门菌肠炎多见于6~24月龄儿童,好发于夏秋季节,常伴有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 沙门菌肠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患儿肠道菌群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顺丽 汤正珍 +2 位作者 黄波 赵兴艳 陈寿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6-542,共7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患儿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合肥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小于6月龄纯母乳喂养发生FPIP患儿31例纳入FPIP组,正...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患儿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合肥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小于6月龄纯母乳喂养发生FPIP患儿31例纳入FPIP组,正常健康婴儿31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粪便样本提取DNA并通过PCR扩增,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粪便样品中的16S r DNA V3~V4片段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示FPIP组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丰富度Chao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门水平上,两组菌群组成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4个菌门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PIP组中放线菌门构成比显著降低(P<0.001),变形菌门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FPIP组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组成;健康对照组主要由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PIP组中双歧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构成比明显降低(P<0.05),梭状芽孢杆菌属和志贺氏菌属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FPIP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丰富度升高;在菌群组成结构上某些细菌菌属存在差异。提示在FPI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在属水平上的构成改变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 高通量测序技术 肠道菌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干预对牛奶蛋白诱导的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伟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338-339,共2页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食物过敏,发生率为2%~7%[1],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给予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饮食干预,采用回避牛奶蛋白,利用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部分水解蛋白奶粉,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奶粉,能有效...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食物过敏,发生率为2%~7%[1],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给予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饮食干预,采用回避牛奶蛋白,利用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部分水解蛋白奶粉,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奶粉,能有效降低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我科对116例确诊由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进行饮食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直肠结肠炎 饮食干预 过敏性 婴儿 护理效果 水解蛋白 食物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国际共识指南
10
作者 Anna Nowak-We.grzyn MirnaChehade +42 位作者 Marion E.Groetch Jonathan M.Spergel Robert A.Wood Katrina Allen Dan Atkins Sami Bahna Ashis V.Barad Cecilia Berin Terri Brown Whitehorn A.Wesley Burks Jean-Christoph Caubet Antonella Cianferoni Marisa Conte Carla Davis Alessandro Fiocchi Kate Grimshaw RNutr Ruchi Gupta Brittany Hofmeister J.B.Hwang Yitzhak Katz George N.Konstantinou Stephanie A.Leonard Jennifer Lightdale Sean McGhee Sami Mehr Stefano MiceliSopo Giovanno Monti Antonella Muraro Stacey Katherine Noel Ichiro Nomura Sally Noone Hugh A.Sampson Fallon Schultz Scott H.Sicherer Cecilia C.Thompson Paul J.Turner Carina Venter A.Amity Westcott-Chavez Matthew Greenhawt 李丽莎 钱家鸣 杨红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FPIES)是一种非IgE,细胞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其表现可以很严重,甚至导致休克。虽然该类过敏反应有潜在的严重性,但FPIES 的知晓率却较低;而且有关FPIES 病理生...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FPIES)是一种非IgE,细胞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其表现可以很严重,甚至导致休克。虽然该类过敏反应有潜在的严重性,但FPIES 的知晓率却较低;而且有关FPIES 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的高质量研究数据缺乏;其临床预后尚不明确。这篇国际共识由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食物不良反应委员会和国际FPIES 协会宣传组召集组织国际工作组总结撰写。这是第一部基于临床证据的FPIES 国际指南,有助于提高FPIES 的临床诊治水平。当然未来还需要更多有关FPIES 患病率,病理生理学,诊断标志物和未来治疗方法的研究,以便为FPIES 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些指南内容将会在获得更多证据后定期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 指南 非IgE 介导的食物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蛋白诱导的儿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小芹 王菊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7-261,共5页
回顾总结食物蛋白诱导的儿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管理的最新进展。食物蛋白诱导的儿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主要是由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致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症状可表现为哭闹、... 回顾总结食物蛋白诱导的儿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管理的最新进展。食物蛋白诱导的儿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主要是由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致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症状可表现为哭闹、腹泻、便血、皮疹等,可累及消化、呼吸、皮肤等一个或多个系统。回避饮食有效加上激发试验阳性为诊断的金标准,饮食回避是治疗食物蛋白诱导的儿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主要方法,全面认识并掌握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治,合理实施营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直肠结肠炎 食物蛋白 儿童
原文传递
CRP在婴儿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与直肠结肠炎变化的对比性分析
12
作者 王海政 刘倩 +2 位作者 林新宇 陈坤琦 张爱梅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比较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与直肠结肠炎(FPIP)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于新生儿科门诊就诊的食物过敏导致的胃肠道疾病婴儿112例,依照诊断指南的临床表现,其... 目的比较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与直肠结肠炎(FPIP)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于新生儿科门诊就诊的食物过敏导致的胃肠道疾病婴儿112例,依照诊断指南的临床表现,其中50例归为FPIES组,62例归为FPIP组,同时将全体患儿按照是否有发热分为发热组与非发热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CRP、血常规、抗生素使用情况等情况与变化趋势。结果FPIES组血清CRP升高、发热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FPIP组,发热组CRP上升幅度和使用抗生素比例明显高于非发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FPIES组与FPIP组的CRP水平均迅速降至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IES与FPIP患儿中都有CRP升高的现象,FPIES相较于FPIP升高的比例和程度更加明显,同时FPIES更容易出现发热症状。通过回避致敏食物后CRP数值在短时间内降至正常,检测CRP水平对诊断FPIES与FPIP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 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詹学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444-1451,共8页
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FPIES)是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的非IgE介导的胃肠道食物过敏反应,是可能具有潜在医疗风险的急症,重症患儿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目前对FPIES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迄今尚无专门针对FP... 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FPIES)是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的非IgE介导的胃肠道食物过敏反应,是可能具有潜在医疗风险的急症,重症患儿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目前对FPIES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迄今尚无专门针对FPIES的非侵入性的诊断性标志物或诊断程序,若对FPIES整体认识不足,常被误诊或延迟诊断。目前主要靠病史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确诊。病史不清楚时,确诊前的鉴别诊断非常必要。严格回避过敏食物为主要治疗方式,急性发作期可能需要静脉补液,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 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分型 诊断 鉴别诊断 管理
原文传递
237例新生儿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张佳 宋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247-248,共2页
探讨237例新生儿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PIPC)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237例FPIPC病例资料。结果:237例FPIPC足月儿198例,早产儿39例;纯母乳喂养70例,人工喂... 探讨237例新生儿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PIPC)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237例FPIPC病例资料。结果:237例FPIPC足月儿198例,早产儿39例;纯母乳喂养70例,人工喂养69例,混合喂养93例。发病年龄12.0d(6~18d)左右。(1)临床症状:以腹泻121例和呕吐45例常见,腹部体征如腹胀12例和肠鸣音减弱5例发生率低。(2)辅助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以肠道动力性改变者为主,共192例,肠壁积气及门脉积气者54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109/L者81例。(3)治疗及转归:113例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时间1d(0~5d)。禁食时间1.5d(1~2d),静脉营养时间1.5d(1~4d)。4例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3例,新生儿贫血3例。12例患儿饮食回避母乳喂养者症状不明显。143例病例换用深度水解奶喂养,11例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39例换氨基酸奶方喂养后好转。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FPIPC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例与NEC难以鉴别,严重病例可能继发NEC或败血症。临床上采用深度水解奶或氨基酸奶方喂养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便血 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型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廖伟伟 钟雪梅 +4 位作者 宫幼喆 王姣 张姌 王福萍 牛文全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分析婴儿型炎症性肠病(IO-IBD)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7例IO-IBD患儿作为IBD组,另选取同期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1例食物蛋白诱... 目的分析婴儿型炎症性肠病(IO-IBD)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7例IO-IBD患儿作为IBD组,另选取同期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1例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PIP)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O-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便血、腹泻的发生率)和腹泻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道超声检测方面,IBD组发生肠壁增厚和肛周病变的患儿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组患儿发病到确诊时间长于对照组,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白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语言(4.3.2版本)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前和校正后,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白蛋白降低、白介素-6升高均是IO-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表现为长期腹泻、便血的婴儿,应注意IO-IBD的可能,尤其是合并有营养不良、肠壁增厚、肛周病变等情况时,IO-IBD的可能性更大,建议尽早完善结肠镜检查及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白介素-6和白蛋白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IO-IBD与FPIP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婴儿 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综合征
16
作者 帕拉提.热合曼 解恩博 严超英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81-284,共4页
食物过敏性胃肠病常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两种。IgE途径介导的食物过敏性胃肠病主要急性起病,患者在进食某种食物后数分钟至2 h起病,通常伴随皮肤过敏症和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的表现。非IgE途径介导的食物过敏性胃肠病包括食物蛋白诱... 食物过敏性胃肠病常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两种。IgE途径介导的食物过敏性胃肠病主要急性起病,患者在进食某种食物后数分钟至2 h起病,通常伴随皮肤过敏症和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的表现。非IgE途径介导的食物过敏性胃肠病包括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 protein 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FP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蛋白 小肠结肠炎 肠综合征 诱导性 新生儿 IGE介导 过敏性休克 protein
原文传递
新生儿腹部超声门静脉积气征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娅 华子瑜 +1 位作者 韦红 徐珍娥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背景对于有血便、腹胀等表现且腹部超声门静脉积气征(PVG)阳性的新生儿,临床上仍存在将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PIPC)误诊为NEC的情况。目的比较NEC和FPIPC的临床资料及腹部超声表现,并分析NEC的相关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 背景对于有血便、腹胀等表现且腹部超声门静脉积气征(PVG)阳性的新生儿,临床上仍存在将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PIPC)误诊为NEC的情况。目的比较NEC和FPIPC的临床资料及腹部超声表现,并分析NEC的相关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至少1次腹部超声检查显示PVG阳性的新生儿,根据出院时第一诊断分为NEC组和FPIPC组。从电子病历中截取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部超声报告等,行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结局指标腹部超声检查PVG阳性的新生儿中确诊为NEC的影响因素。结果NEC组68例,FPIPC组42例。NEC组胎龄、入院日龄小于FPIPC组,出生体重和入院体重低于FPIPC组,腹胀、反应低下、肠鸣音减弱的百分比高于FPIPC组,N%高于FPIPC组,CRP升高和PCT异常的百分比高于FPIPC组;FPIPC组腹泻的百分比高于NE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部超声检查:NEC组肠蠕动减慢、腹腔积液的比例高于FPIP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VG阳性检出日龄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部超声复查(NEC组67例,FPIPC组37例)3 d内PVG未消失的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发现,腹部肠鸣音减弱(OR=14.7,95%CI:2.6~82.2,P=0.002)、CRP>10 mg·L^(-1)(OR=24.7,95%CI:1.4~431.7,P=0.028)、超声示肠蠕动减慢(OR=26.9,95%CI:1.8~389.9,P=0.016)与NEC相关。结论新生儿腹部超声PVG阳性时,需结合胎龄、出生体重、临床表现、炎症指标、腹部超声特点等进行鉴别诊断,当腹部肠鸣音减弱、CRP增高、腹部超声示肠蠕动减慢时,需警惕N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门静脉积气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的免疫机制和潜在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佳佳 李在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5-877,共3页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复杂, 缺乏具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 诊断和治疗方式单一, 常出现疾病误诊和诊断延迟, 因此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 寻找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现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方面总结目前...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复杂, 缺乏具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 诊断和治疗方式单一, 常出现疾病误诊和诊断延迟, 因此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 寻找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现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方面总结目前关于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的研究成果, 探讨能够辅助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并为该类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耐受 非IgE介导 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
原文传递
儿童消化道过敏判断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8
19
作者 戎赞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6,共5页
儿童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较常见慢性疾病,可表现为婴儿肠绞痛、口腔变态综合征、过敏性直肠结肠炎、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麸质过敏性疾病、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腹型)... 儿童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较常见慢性疾病,可表现为婴儿肠绞痛、口腔变态综合征、过敏性直肠结肠炎、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麸质过敏性疾病、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腹型)等。本文关注消化道过敏的判断及应对策略,以期有助于临床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过敏综合征(OAS) 过敏性紫癜(腹型) 肠绞痛 过敏性直肠结肠炎 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 麸质过敏性疾病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