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雷达产品计算风暴相对螺旋度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丽荣 胡志群 匡顺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1,共7页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反映了一定气层厚度内环境风场的旋转程度和输入到对流体内环境涡度的多少,对雷暴、龙卷和大范围暴雨的分析与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首先探讨了由多普勒天气雷达提供的垂直风廓线(VWP)产品计算SRH的方法和步...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反映了一定气层厚度内环境风场的旋转程度和输入到对流体内环境涡度的多少,对雷暴、龙卷和大范围暴雨的分析与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首先探讨了由多普勒天气雷达提供的垂直风廓线(VWP)产品计算SRH的方法和步骤。根据此方法,分别计算、分析了暴雨、冰雹、大风三个天气个例的SRH。结果表明:SRH与大面积降水过程的暴雨雨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水强度的变化滞后SRH强度的变化约半小时左右,可以由SRH大致估计降水加强及消亡的时间;SRH对尺度非常小的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提前10~20分钟的预报作用。应用VWP产品计算出的SRH,可以作为实际业务工作中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因子,给预测人员预报强对流天气提供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垂直风廓线(VWP)产品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 强对流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暴相对螺旋度与强对流天气类型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石燕茹 寿绍文 +2 位作者 王丽荣 杨荣珍 赵严厂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1期65-71,共7页
对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的定义进行了介绍。通过对2007—2008年石家庄地区27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统计分析,找出短时暴雨、冰雹和大风任意组合时高、低层SRH的不同特征,得到不同天气现象的预报指标,并利用2009年的几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 对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的定义进行了介绍。通过对2007—2008年石家庄地区27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统计分析,找出短时暴雨、冰雹和大风任意组合时高、低层SRH的不同特征,得到不同天气现象的预报指标,并利用2009年的几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出现短时暴雨时,SRH低经常连续较长时间为正值,但数值较小,SRH高也是以正值为主;伴有冰雹或者大风时,SRH低、SRH高的差值迅速增大,SRH高可达到100 m2.s-2或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风暴相对螺旋度 强对流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暴相对螺旋度的降雨预报模型检验 被引量:4
3
作者 路志英 陈靖 +1 位作者 田硕 贾惠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3期9-14,共6页
风暴相对螺旋度是一个衡量对流风暴发展强度的物理量,所以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提取2008—2010年3a天津地区153个降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数据来计算风暴相对螺旋度,然后将风暴相对螺旋度与从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中... 风暴相对螺旋度是一个衡量对流风暴发展强度的物理量,所以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提取2008—2010年3a天津地区153个降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数据来计算风暴相对螺旋度,然后将风暴相对螺旋度与从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中提取的风暴信息相融合,得到基于风暴相对螺旋度的降雨预报模型。经过2014年4—8月天津地区59个降雨过程对本文所提出的降雨预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降雨预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61%,其中提前2 h预测降雨占41%,在2 h以内预测降雨占59%。上述结果说明,风暴相对螺旋度在结合其他降雨特征后对降雨具有良好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相对螺旋度 降雨预报 多普勒雷达 雷达反射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健宏 《陕西气象》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引入了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的概念,阐述了SRH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分析了2003-07-15大降水过程的演变。结果表明SRH作为一个预报强天气的参数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风暴相对螺旋度 切变风矢 沿流线方向涡度 S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普勒雷达垂直风廓线产品的风暴相对螺旋度对山西暴雨的诊断 被引量:10
5
作者 白玎玲 汤达章 +1 位作者 徐芬 胡程达 《干旱气象》 2013年第4期778-783,共6页
介绍了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的原理及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风廓线(VWP)产品计算螺旋度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分辨率对螺旋度应用效果的影响,最后重点对山西2个典型夏季暴雨个例分别做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利用VWP产品计算... 介绍了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的原理及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风廓线(VWP)产品计算螺旋度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分辨率对螺旋度应用效果的影响,最后重点对山西2个典型夏季暴雨个例分别做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利用VWP产品计算的SRH具有较好的时间分辨率,可用于山西夏季暴雨的短时临近预报研究,相较于15min和30min,1h分辨率的螺旋度数据稳定、曲线平滑,更有利于直观分析和业务化;螺旋度强弱变化趋势与降水大小的变化趋势比较吻合,螺旋度变化一般提前于降水变化,有1—2h的提前预报量,可以作为短时(临近)预报降水开始、维持、结束的一个有效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垂直风廓线(VWP)产品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暴相对螺旋度在昌吉州大降水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柳宏英 余建华 +1 位作者 摆琰 李阿桥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年第5期40-43,共4页
对2007—2011年5—9月昌吉、阜康、天池3个气象站大降水天气过程的风暴螺旋度(基于乌鲁木齐雷达风廓线产品)和雨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RH数值与降水量值无明显的线性关系,降水强度的变化普遍滞后于SRH强度的变化,可根据SRH... 对2007—2011年5—9月昌吉、阜康、天池3个气象站大降水天气过程的风暴螺旋度(基于乌鲁木齐雷达风廓线产品)和雨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RH数值与降水量值无明显的线性关系,降水强度的变化普遍滞后于SRH强度的变化,可根据SRH推断降水的生消;SRH正值开始时间超前于降水开始时间,有提前预报量;SRH极大值出现时间大多数超前于降水极大值出现时间,对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产品 风暴相对螺旋度 大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暴相对螺旋度在龙岩前汛期单站短时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维 罗小金 +2 位作者 胡海洋 李剑刚 冯晋勤 《福建气象》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是一个衡量环境风场具有多大沿气流方向的水平涡度及其贡献的参数,对短时暴雨的分析与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读取雷达风廓线产品,计算分析龙岩11次暴雨过程中的风暴相对螺旋度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是一个衡量环境风场具有多大沿气流方向的水平涡度及其贡献的参数,对短时暴雨的分析与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读取雷达风廓线产品,计算分析龙岩11次暴雨过程中的风暴相对螺旋度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SRH增量时间超前于强降水量增量时间,这对短时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暴雨 垂直风廓线(vwP)产品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不同季节台风引发广西特大暴雨的水汽和螺旋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卢小丹 王黎娟 +1 位作者 刘国忠 姚学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5-385,共11页
利用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广西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降水资料,对引发广西特大暴雨的深秋台风"海燕"(1330)和盛夏台风"威马逊"(1409)进行对比分析... 利用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广西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降水资料,对引发广西特大暴雨的深秋台风"海燕"(1330)和盛夏台风"威马逊"(1409)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秋季台风"海燕"特大暴雨中冷空气作用明显,而夏季台风"威马逊"则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由于西南季风的作用,"威马逊"影响广西期间其水汽输送比"海燕"强,"海燕"则完全靠台风本身的水汽输送;而动力条件上,"海燕"则较"威马逊"强,表现为相对风暴螺旋度最大正值中心比"威马逊"大,同时广西上空的水汽辐合层厚度也比"威马逊"要厚得多。广西的降雨开始于东边界水汽输入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减小、南边界由水汽输出转为水汽输入且开始出现明显突增现象时,而最强降雨时段则发生在南边界水汽输入达到峰值的前后。相对风暴螺旋度正值中心与强降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且有至少6 h的提前量,因此,相对风暴螺旋度在台风暴雨预报中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冷空气 西南季风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相对风暴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秋季台风“海燕”(1330)引发广西特大暴雨的水汽和螺旋度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卢小丹 王黎娟 刘国忠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为了探讨深秋季台风暴雨的形成机制,利用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和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降水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等方法,对引发广西特大暴雨的深秋季台风"海燕"(1330)进行... 为了探讨深秋季台风暴雨的形成机制,利用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和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降水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等方法,对引发广西特大暴雨的深秋季台风"海燕"(1330)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特大暴雨期间水汽输送完全靠台风环流本身,但其水汽辐合层伸展到较高的高度。广西的降雨开始于东边界水汽输入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减小、南边界由水汽输出转为水汽输入且开始出现明显突增现象时,最强降雨时段发生在南边界水汽输入达到峰值前后。冷空气侵入前期,增强了台风的斜压性,对暴雨起积极作用,但后期冷空气的加强完全破坏台风的暖心结构,使台风迅速填塞同时暴雨也很快结束。相对风暴螺旋度正值中心与强降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且有至少6 h的提前量。深秋季台风暴雨预报应重点关注水汽辐合高度和冷空气的作用,而相对风暴螺旋度在台风暴雨预报中有非常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水汽收支 冷空气 相对风暴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罕见飑前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 被引量:79
10
作者 戴建华 陶岚 +2 位作者 丁杨 王元 陈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9-627,共19页
2009年6月5日,受一个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的影响,上海部分地区出现了直径25—30mm的冰雹,随后,飑线尾随该超级单体扫过上海,造成大风、雷电和强降水天气。基于常规天气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发现,该超级... 2009年6月5日,受一个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的影响,上海部分地区出现了直径25—30mm的冰雹,随后,飑线尾随该超级单体扫过上海,造成大风、雷电和强降水天气。基于常规天气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发现,该超级单体发生在东北冷涡西南侧的高空强冷平流与低空暖平流形成的强不稳定层结背景下,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发展在飑线前的暖区中,经过由"热岛效应"和海陆风锋共同形成的低空辐合线时明显加强发展;该风暴呈现出"指"状、"楔"状、弱回波区(WER)等超级单体雷达反射率特征,"指"状回波处出现了中气旋的径向速度特征,具有标志大冰雹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特征回波,通过三体散射长钉多普勒速度发现了大冰雹的下降区和增长区。分析还表明:东北冷涡西南侧横槽南摆导致中空降温,0℃层和-20℃层高度明显下降,为冰雹的空中增长提供较好的温度环境条件,较低的0℃层也保证冰雹在空中下落中融化较少。双风廓线仪对比观测表明,超级单体发展的低空风场环境中具有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中尺度对流系统与环境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风暴发展和维持的正反馈机制。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与飑线主体关系密切,起到类似"箭"与"弓"的引导作用,飑线主体的一部分进入超级单体所遗留下的"冷"区后明显减弱,东侧入海后也逐渐减弱,其余部分仍在发展加强;最终,强风暴逐渐减弱,超级单体特征也开始消失,飑线与之合并形成新的"人"字型中尺度对流系统,新的"弓"形回波带与原回波带相比移动方向发生右偏,因此,飑前超级单体在飑线主体移动和演变的临近预报中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冰雹 飑线 风廓线仪 垂直风切变 风暴相对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开发风廓线探测资料在暴雨及短时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11
作者 苏继锋 周寅 +2 位作者 王红磊 王海龙 丁洋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4期147-154,共8页
利用风廓线雷达风场数据二次开发计算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统计分析了2020—2021年芜湖地区18次暴雨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SRH特征,同时对2020年一次大暴雨过程中的风廓线产品特征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中SRH正负值均可能... 利用风廓线雷达风场数据二次开发计算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统计分析了2020—2021年芜湖地区18次暴雨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SRH特征,同时对2020年一次大暴雨过程中的风廓线产品特征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中SRH正负值均可能出现,对流发展旺盛时段同步于负值极大值出现时段,SRH数值大小与雨强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SRH数值与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2)近80%个例SRH峰值提前于雨强极大值1~3 h出现,其中79%个例提前量为1~2 h,另外21%个例提前了3 h;3)在暴雨雨强最大值出现前2~4 h内,≥12 m·s^(-1)的强风速区呈中高层下传至低层趋势;边界层切变层的高度随降水开始向上发展,雨强最大时达到峰值,随降水结束开始变小;4)当风廓线信噪比(SNR)值≥40 db、垂直速度≥4 m·s^(-1)时,降水明显;当雨强最大时,SNR和垂直速度的最大值可达60 db和7 m·s^(-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风暴相对螺旋度 信噪比 垂直速度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一次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晓霞 康凤琴 +2 位作者 张铁军 王有生 魏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7-1085,共9页
分析了2005年5月28日甘肃中部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同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强对流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较典型的蒙古低涡型强对流风暴;28日上午在甘肃中南部有不稳定能量区,午后由于局地热对... 分析了2005年5月28日甘肃中部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同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强对流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较典型的蒙古低涡型强对流风暴;28日上午在甘肃中南部有不稳定能量区,午后由于局地热对流、地形等抬升作用,不稳定能量发展旺盛,地面冷锋经过甘肃中部时,由于其强烈的抬升作用,低层流场急剧辐合并有强烈的旋转上升运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风暴相对螺旋度和能量螺旋度指数高值区对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预警作用,强对流天气往往出现在风暴相对螺旋度极大值中心的右侧,出现时间较能量螺旋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滞后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数值模拟 风暴相对螺旋度 能量螺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418号台风艾莉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杨宇红 沈新勇 +1 位作者 林两位 寿绍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87,共7页
利用MM5数值模拟的输出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4年8月25—26日台风艾莉造成福建省特大暴雨的物理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风转向西南横穿福建全省是造成大范围暴雨的关键,而台风外围风场不对称分布是台风转向的原因之一。台风暴雨区位... 利用MM5数值模拟的输出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4年8月25—26日台风艾莉造成福建省特大暴雨的物理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风转向西南横穿福建全省是造成大范围暴雨的关键,而台风外围风场不对称分布是台风转向的原因之一。台风暴雨区位于对流有效位能(CAPE)高值区、总风暴相对螺旋度中心、对流层低层湿非地转Q矢量散度辐合辐散交界处。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地形对垂直运动有明显影响,并且影响暴雨强度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 对流有效位能(CAPE) 风暴相对螺旋度 湿非地转Q矢量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E等环境参数在华北罕见秋季大暴雨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14
作者 陈艳 寿绍文 宿海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6-61,共6页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利用模拟结果计算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风暴相对螺旋度(SRH)、能量螺旋度指数(EHI),结果表明,以上3个参数对这次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有较好...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利用模拟结果计算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风暴相对螺旋度(SRH)、能量螺旋度指数(EHI),结果表明,以上3个参数对这次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在大暴雨发生前能量得到充分积累,大气处于强不稳定状态,强对流天气爆发后,不稳定能量逐渐释放减弱;大暴雨中心位于低层局地螺旋度大值中心南部等值线密集区。低层局地螺旋度大值中心轴线与切变线和地面倒槽辐合线走向一致,高层局地螺旋度与高空急流相对应;大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高风暴相对螺旋度结合低对流有效位能的环境中(SRH>200m2·s-2,CAPE<1500J·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对流有效位能 风暴相对螺旋度 能量-螺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莎台风造成冀东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艳 宿海良 +2 位作者 寿绍文 贾子冰 王莉萍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受其影响,8月8—10日河北东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有准饱和且深厚稳定的湿层,低层强烈辐合...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受其影响,8月8—10日河北东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有准饱和且深厚稳定的湿层,低层强烈辐合与高层辐散互相配合,强降水区与散度和垂直上升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台风东部暖、西部冷,中低层偏东风急流将海洋上的高能量暖湿空气向暴雨区输送;局地螺旋度的极大值中心对未来强降水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强降水区发生在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大值中心或其东南部的等值线密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莎台风 冀东大暴雨 风暴相对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5模式输出对流参数的效果检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庆梅 付宗钰 郭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8,T0001,共6页
利用MM5的输出资料计算各种强对流参数和物理量,结合北京地区20个雷暴个例对其使用效果作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模式输出参数能较好地反映雷暴和非雷暴日的区别,较实况探空而言,模式输出不仅可以从参数的大小,而且可以从参数的变化趋势... 利用MM5的输出资料计算各种强对流参数和物理量,结合北京地区20个雷暴个例对其使用效果作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模式输出参数能较好地反映雷暴和非雷暴日的区别,较实况探空而言,模式输出不仅可以从参数的大小,而且可以从参数的变化趋势来来判断雷暴的发生;模式输出参数同时能较准确地预报雷暴发生的时间和落区;和实况探空的对比以及不同预报时效的对比表明,模式和实况及业务需求还存在差距,模式输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数值模式 雷暴 K指数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地区雷雨大风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珏 张家国 +1 位作者 王佑兵 毛以伟 《暴雨灾害》 200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使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等资料,对2004—2005年发生在武汉附近五次灾害性大风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雷达风廓线产品(VWP)计算的0~1、O~3km的风垂直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等物理量,分析了低层环境风垂直切变与中气旋存在... 使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等资料,对2004—2005年发生在武汉附近五次灾害性大风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雷达风廓线产品(VWP)计算的0~1、O~3km的风垂直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等物理量,分析了低层环境风垂直切变与中气旋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1)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上灾害性大风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存在于相对孤立的风暴内的小尺度大风核,下击暴流尺度相近,是下击暴流在地面附近的反映;二是弓状回波后的大风区或尾人流急流。(2)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下,风暴相对螺旋度较大,在强风暴发展过程中,强风暴伴随有中气旋的存在,天气也较剧烈。(3)多起下击暴流过程发生时回波顶、强回波中心高度下降,表明风暴减弱的开始是下击暴流开始形成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多普勒速度 风切变 风暴相对螺旋度 中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对流单体对飓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辛辰 王咏青 钟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利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诊断分析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飓风Bonnie(1998)中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分布特征,再现了Molinari等(2008)利用下投式探空仪获得的该飓风内部风暴相对螺旋度的离散观测结果。通过对比不同垂直风切变环境下,不同区域... 利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诊断分析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飓风Bonnie(1998)中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分布特征,再现了Molinari等(2008)利用下投式探空仪获得的该飓风内部风暴相对螺旋度的离散观测结果。通过对比不同垂直风切变环境下,不同区域风暴的相对螺旋度、对流有效位能及风速的水平分布,揭示出与高值风暴相对螺旋度相联系的强对流单体的分布与环境垂直风切变的密切联系。基于风暴相对螺旋度和对流有效位能的配置分析,研究强环境垂直风切变时段,眼壁附近的深厚涡旋对流以及螺旋雨带中的小型对流单体的三维结构和演变特征。分析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较强时,在眼壁附近的顺切变区存在典型的深厚涡旋对流系统,这类深厚涡旋系统能够激发二级垂直环流,有利于旋转上升运动的维持,并在近眼心区域引发补偿性的干暖下沉气流,有助于飓风暖心的维持和加强;同时,螺旋雨带中也存在以涡度为特征的小型对流单体,这些对流单体随着平流不断移入飓风中心,使得飓风中心垂直涡度增加,最终导致飓风强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飓风强度 诊断分析 涡旋对流单体 垂直风切变 风暴相对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6月黄冈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海燕 施望芝 陈光涛 《暴雨灾害》 2010年第1期65-70,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监测产品、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3日发生在鄂东黄冈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是华北冷涡后部偏北气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监测产品、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3日发生在鄂东黄冈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是华北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来的强冷平流和中低层暖湿切变线所致,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对流云团移动前方TBB等值线密集区与TBB冷中心之间的区域;典型弓形回波引起的地面大风对应的近地层径向速度图上一般表现为很强的辐散流场;当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大于150m2·s-2时,冰雹、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大,且SRH值越大,风暴旋转性越大,造成地面大风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相当黑体温度 对流有效位能 风暴相对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天气及其中短时强降水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 王元 +1 位作者 王亦平 费启瓅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7-464,共8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WRF模式模拟资料等,对2009年6月初晋豫鲁皖苏5省的一次强对流天气及其中短时强降水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在高空东北冷涡不断引导冷空气南...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WRF模式模拟资料等,对2009年6月初晋豫鲁皖苏5省的一次强对流天气及其中短时强降水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在高空东北冷涡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与低层低涡扰动形成冷暖空气汇合的有利天气形势下发生的。边界层内的强烈辐合抬升是触发对流发生和释放对流不稳定能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空有明显的干侵入并叠加在低层高假相当位温的暖湿空气之上,这种较强的位势不稳定形势对本次过程中对流系统的触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流系统移动方向一侧有较强的风暴相对螺旋度,通过低层辐合上升气流的倾斜作用,使更多的水平涡度转化为垂直涡度,为本次过程的发展、维持以及其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短时强降水 干侵入 风暴相对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