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重证据的风景遗产时空演进及价值特征研究——以重庆涪陵北岩为例
1
作者 刘琮杨 毛华松 程语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目的】在空间“局部”与周边环境“整体”关联的宏大尺度、长期层积的背景下,风景遗产具有空间要素与价值内涵持续转变的巨时空特征。针对风景遗产的巨时空特征及空间环境与历史信息双重破碎化的紧迫性问题,构建认知风景遗产时空演进... 【目的】在空间“局部”与周边环境“整体”关联的宏大尺度、长期层积的背景下,风景遗产具有空间要素与价值内涵持续转变的巨时空特征。针对风景遗产的巨时空特征及空间环境与历史信息双重破碎化的紧迫性问题,构建认知风景遗产时空演进及价值特征的研究路径。【方法】基于中国风景遗产留存文献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优势,借鉴景观考古的理论方法,选择重庆涪陵北岩风景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建构基于多重证据的涪陵北岩风景遗产时空演进及价值特征研究路径。在多重历史证据的比对互证、景观特征分析、时空演进分析等方法的基础上,复原遗产空间过程,解译其空间关联、空间要素以及文化价值的演进过程。【结果】1)涪陵北岩风景遗产具有与自然融合的“山—江—村—园”整体性环境,呈现出锚固核心空间层积拓展的时空演进特征。2)涪陵北岩风景遗产承载着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包括地方重要教化之地、地方风景标志和地方重要活动场所3个方面。【结论】依据涪陵北岩风景遗产的时空演进及价值特征和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保护策略,为中国风景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遗产 多重证据 景观考古 遗产保护 涪陵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机制的城市风景遗产集群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毛华松 孙少彬 程语 《园林》 2022年第7期4-12,共9页
虽然中国近年来对城市中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断提升,但以目标单体为主的遗产保护手段导致遗产与其原生文化背景、周边环境及遗产集群之间关联脱离,进而影响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梳理城市风景遗产以及集群内涵... 虽然中国近年来对城市中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断提升,但以目标单体为主的遗产保护手段导致遗产与其原生文化背景、周边环境及遗产集群之间关联脱离,进而影响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梳理城市风景遗产以及集群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生成机制的城市风景遗产集群保护思路,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为例,以史料、田野调查为支撑,以GIS空间统筹技术为辅助,识别地段内城市风景遗产资源;解析农耕、民国、建国初期三个关键时期空间关联、事件关联、功能关联的差异机制与相应集群特征;再综合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功能等场地条件,提出基于“遗产-环境”“遗产-遗产”“遗产-城市”三层次的全面要素保护、关联结构重建、融合机制营造的在地性保护措施。探索了基于生成机制的可持续性集群保护体系,丰富了城市风景遗产在地性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遗产 城市风景遗产 生成机制 集群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遗产科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可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9-92,共4页
作为建立中国风景遗产科学的基础工作,对与该学科体系密切相关的5个方面:风景遗产概念与风景遗产独特性、风景遗产资源与风景遗产、风景遗产资源的性质与特点、风景遗产资源的持续利用及遗产发展/管理评价体系和遗产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指... 作为建立中国风景遗产科学的基础工作,对与该学科体系密切相关的5个方面:风景遗产概念与风景遗产独特性、风景遗产资源与风景遗产、风景遗产资源的性质与特点、风景遗产资源的持续利用及遗产发展/管理评价体系和遗产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等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和总结,指出了中国风景遗产的定义尚待明确的现状、现有研究对遗产物质保存之重视和对遗产精神传承之忽视之间的反差、对遗产利用之定义的单一性及对遗产语境中"持续性"定义的不尽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遗产科学 风景遗产资源 持续利用评价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方志的中国风景遗产保护理论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毛华松 汤思琦 程语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56-65,共10页
【目的】中国风景认知及实践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城乡风景的代际传承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造就了中国本土特有的遗产类型——风景遗产。而当前风景遗产概念的泛化,导致相应保护实践的创新性不足。因而理清风景与风景遗产的概念与内涵,... 【目的】中国风景认知及实践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城乡风景的代际传承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造就了中国本土特有的遗产类型——风景遗产。而当前风景遗产概念的泛化,导致相应保护实践的创新性不足。因而理清风景与风景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明晰风景遗产的保护对象及其代际传承中的方法、途径,可为中国风景遗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为世界遗产地方转向贡献中国智慧。【方法/过程】以记述时间跨度长、风景类型及数量丰富的古代绍兴为研究对象,以方志作为基本研究材料,基于文本分析、词频分析、案例统计、历史地理空间标注的方法,回溯古代风景实践,并进行文字及空间上的深描。【结果/结论】总结了基于风景“自然人文关联性”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形态表征特征,结合风景遗产代际性与代表性特征的风景遗产识别方法,归纳了风景遗产在形成过程中,“名胜”与“形胜”、“人杰”与“地灵”的双向融合;在传承中,以儒家教化价值观为导向;在传播中,以景物的文化阐释和生活的途径来强化自然及人工物质要素和非物质精神的代际传承。风景遗产作为中国极为独特的遗产类型,在当前保护实践中应完善其标准、价值与内涵,积极吸收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风景遗产 文化景观 遗产保护 浙江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下风景遗产保护路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应临 张玉钧 《风景园林》 2020年第3期14-17,共4页
在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实践与技术层面整合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中国独特性的风景遗产如何在新的保护地体系中得到妥善保护亟须加以研究。分析风景遗产... 在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实践与技术层面整合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中国独特性的风景遗产如何在新的保护地体系中得到妥善保护亟须加以研究。分析风景遗产在中国传统自然观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研究风景遗产保护制度的历史经验和现状问题。研究表明风景遗产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保护对象,应当将其纳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加以保护。并提出几点建议:1)科学确立风景遗产评价体系;2)将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风景遗产纳入国家公园;3)在不降低保护级别的前提下,采取适合风景遗产的管理方法;4)基于风景区制度进一步完善风景遗产管理制度等。为中国自然保护体系如何整合风景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产保护 风景遗产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保护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风景遗产保护中的空间布局研究——以径山寺风景区为例
6
作者 蒋健 王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754-17755,17758,共3页
在分析径山寺风景区历史及现状基础上,从梳理、过渡、强化3方面对其外部空间保护利用进行讨论,探讨山地型风景遗产保护中空间布局的特点以及外部空间保护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 杭州风景遗产 空间布局 径山寺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塔:从纪念物到文化风景遗产 被引量:1
7
作者 拉雷娜·亚迪莎堤( Laretna T.Adishakti ) 张伟明(译) 《中国博物馆》 2005年第3期82-82,共1页
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的马格冷地区的婆罗浮屠塔,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塔庙,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该塔建于公元八至九世纪。从地理上看,塔的周围被几个山岭所围绕。北部是Andong-Telomoyo山,东部是Merapi-M... 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的马格冷地区的婆罗浮屠塔,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塔庙,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该塔建于公元八至九世纪。从地理上看,塔的周围被几个山岭所围绕。北部是Andong-Telomoyo山,东部是Merapi-Merbabu山,南部是Menoreh丘陵,西部是Sumbing-Sindoro。河流则从这些山脉流向婆罗浮屠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婆罗浮屠塔 文化风景遗产 佛教塔庙 文物保护 旅游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师生联动模式的“风景遗产保护与利用”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凤仪 郭佩艳 张劼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3期173-175,共3页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学中已经普遍实施了案例教学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显著问题。本研究从“风景遗产保护与利用”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师生联动模式下的“风景遗产保护与利用”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组织实施方式,...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学中已经普遍实施了案例教学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显著问题。本研究从“风景遗产保护与利用”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师生联动模式下的“风景遗产保护与利用”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组织实施方式,以探求该课程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的改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联动模式 风景遗产保护与利用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遗产视角下藏羌交汇区聚落遗产空间特征识别与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松林 宋爽 《园林》 2022年第7期28-38,共11页
复杂的地理环境、匮乏的资源条件与动荡的历史背景使藏羌交汇区出现了以碉楼为核心的聚落风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视觉冲击力,并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基于风景遗产的视角出发,从环境本底特征、聚居建筑特征、人文景观... 复杂的地理环境、匮乏的资源条件与动荡的历史背景使藏羌交汇区出现了以碉楼为核心的聚落风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视觉冲击力,并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基于风景遗产的视角出发,从环境本底特征、聚居建筑特征、人文景观特征三方面对藏羌交汇区聚落风景遗产的空间特征进行识别与总结,提出9类藏羌聚落遗产的空间要素特征;并依据《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操作指南》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4个维度对其突出普遍价值进行概括凝练,以为藏羌聚落风景遗产正式申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遗产 藏羌聚落 聚落景观 遗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比较的中国风景遗产独特性初探
10
作者 李可欣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界与遗产学界共同使用的词汇,风景遗产中“风景”概念在强遗产语境之下亟待澄清与重构,探索中国风景遗产独特性是其中重要一步。本文在“家族相似”概念下,通过对中西风景活动中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三要素的比... 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界与遗产学界共同使用的词汇,风景遗产中“风景”概念在强遗产语境之下亟待澄清与重构,探索中国风景遗产独特性是其中重要一步。本文在“家族相似”概念下,通过对中西风景活动中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三要素的比较,总结了中国风景遗产的三方面独特性,即原始的公益性、风景欣赏的原真性和非占有武的风景态度;比较结论被用于解释几例独特的风景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景 风景遗产 独特性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完整性视野下山岳风景遗产的保护方法——以泰山为例
11
作者 赵烨 赵怡钧 +1 位作者 刘心宇 刘楠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86-92,共7页
【目的】识别山岳风景特质对中国山岳风景遗产的传承、保护地域风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将山岳风景遗产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自然与文化要素进行风景特质识别,完成风景特质分区;其次,从时间与空间完整性维度进行赋分评价,总结出管... 【目的】识别山岳风景特质对中国山岳风景遗产的传承、保护地域风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将山岳风景遗产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自然与文化要素进行风景特质识别,完成风景特质分区;其次,从时间与空间完整性维度进行赋分评价,总结出管护分级区域;最后,基于风景特质识别与评价结果提出保护模式。【结果】1)泰山城景表现为“自然山川基底—史前人类聚居—宗教山岳崇拜—城山风景融合”的演进过程;2)将泰山地域划分为20种典型的风景特质类型和43个风景特质区域,归纳出3类特质类型(历史遗产、自然生态、村镇聚落);3)基于时空完整性评价标准,将泰山风景遗产划分为3级管护单元(一级管护、二级管护、一般管护);4)提炼山岳风景遗产的保护模式,总结了9种不同模式的保护等级、保护对象和保护价值。【结论】定义了山岳风景遗产的内涵,提出了时空完整性视野下的山岳风景遗产保护方法,为保护地域风景、优化自然保护地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遗产 时空完整性 风景特质 遗产保护 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考古的重庆金碧山风景遗产阐释与保护研究
12
作者 罗评 汤思琦 +1 位作者 覃远 毛华松 《中国园林》 2025年第3期32-39,共8页
风景遗产作为城市空间格局的关键节点,对于自然与文化要素具有统筹作用,是文化遗产整体性与系统性保护的空间锚点。以具有形胜风景遗产典型性的重庆金碧山为例,以内外相连、古今一体的景观考古作为研究方法,基于“信息构建-空间还原-文... 风景遗产作为城市空间格局的关键节点,对于自然与文化要素具有统筹作用,是文化遗产整体性与系统性保护的空间锚点。以具有形胜风景遗产典型性的重庆金碧山为例,以内外相连、古今一体的景观考古作为研究方法,基于“信息构建-空间还原-文化分析”的研究路径,进行了金碧山风景遗产信息提取、空间还原与演变梳理,归纳、阐释了其山水秩序、功能结构、支撑系统及其文化过程。剖析了金碧山风景遗产山水高地意象消解、空间关联断裂、保护规划片段化等危机,总结了景观考古在风景遗产价值阐释、保护对象识别与保护认知上的意义与作用。这在风景遗产价值与特征的进一步揭示,以及风景遗产阐释研究的景观考古方法示范方面,对于推动风景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阐释与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遗产 景观考古学 遗产阐释 整体性保护 金碧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素同构”的课程探索与实践——以风景园林遗产类课程为例
13
作者 王强 阎涵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0期81-85,共5页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是遗产类课程体系的核心,通过课程的学习,旨在增强学生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意识,强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课程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特点,基于实际教学,指出了课程面...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是遗产类课程体系的核心,通过课程的学习,旨在增强学生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意识,强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课程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特点,基于实际教学,指出了课程面临的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立意—认知—稳固—拓展的“四素”同构法,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通过多样化教学组织提高学习效率,强化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设计能力,达到培养计划要求,为培养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发展事业人才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素同构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高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本科课程内容比较研究——基于国内11所具有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点高校的调查分析
14
作者 张劼 李凤仪 +4 位作者 孙迎坤 张颖 董欣冉 邵明浩 周春玲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2期164-166,共3页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8个核心知识领域之一,其课程内容建设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通过对国内11所具有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点高校的调研与比较,分别从课程内容构成、课程内容广度、课程内容特色3个方面,分析了...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8个核心知识领域之一,其课程内容建设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通过对国内11所具有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点高校的调研与比较,分别从课程内容构成、课程内容广度、课程内容特色3个方面,分析了高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本科课程内容的特点,探讨了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遗产 保护与利用 课程内容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遗产价值评估标准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敏 袁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3期86-95,共10页
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遗产国际宪章和评估文件的解读,阐述了风景园林遗产的定义和属性,分析了它与世界遗产评估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国内业界对世界遗产OUV评估标准的应用现状,对现有官网的中文译本提出了修改建议以求... 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遗产国际宪章和评估文件的解读,阐述了风景园林遗产的定义和属性,分析了它与世界遗产评估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国内业界对世界遗产OUV评估标准的应用现状,对现有官网的中文译本提出了修改建议以求更为确切地理解原意,并统计分析了世界遗产中风景园林遗产项目的OUV评估标准适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遗产 世界遗产 杰出普世价值 评估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杭州西湖第一山林“风景”欣赏到南宋临安皇家“园林”的叠山写仿--灵隐飞来峰风景园林文化遗产价值考 被引量:17
16
作者 鲍沁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92,共4页
灵隐飞来峰是西湖第一山林,具有峰石林立、洞壑万千的独特风景,对于南宋临安皇家园林叠山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是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价值至今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探讨了灵隐飞来峰的由来、独特平地石山风景及其对... 灵隐飞来峰是西湖第一山林,具有峰石林立、洞壑万千的独特风景,对于南宋临安皇家园林叠山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是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价值至今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探讨了灵隐飞来峰的由来、独特平地石山风景及其对园林叠山的影响,指出其文化反映的是自唐代以来兴起的中隐文化和以石为主的山林欣赏趣味的逐步成熟,是启发中国园林叠石为山的造园思路的重要源头之一。不但其佛教造像艺术非常重要,而且独特的风景园林文化遗产价值更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灵隐飞来峰 文化景观 风景遗产 园林叠山 南宋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教学团队知识共同体构建策略——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晓岚 李哲惠 《风景园林》 2020年第S02期12-17,共6页
知识是教师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合理的教师团队配置、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是实现"双一流""新工科"建设新要求的必经之路。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教学团队建设为例,通过梳理遗产保护的... 知识是教师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合理的教师团队配置、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是实现"双一流""新工科"建设新要求的必经之路。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教学团队建设为例,通过梳理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剖析新时期教学任务与存在问题,在学科基础平台(T-M-C)建设的前提下,探索多元融合的方式,提出"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教学团队知识共同体的构建策略,以期为中国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培养专业人才,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知识共同体 教学团队 知识库 南京林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中国风景园林”专类遗产体系刍议——以园林遗产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63,共6页
风景园林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其行业实践涵盖园林、城乡景观、风景名胜区等,具体到历史性遗存,中国古代造园体系与近现代园林的优秀代表实例丰富。然而,在遗产保护领域,中国古典园林虽是传统文物保护体系中的重要门类,但其丰富内涵尚未... 风景园林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其行业实践涵盖园林、城乡景观、风景名胜区等,具体到历史性遗存,中国古代造园体系与近现代园林的优秀代表实例丰富。然而,在遗产保护领域,中国古典园林虽是传统文物保护体系中的重要门类,但其丰富内涵尚未得到完全反映,且传统文物保护体系也不能完全满足园林保护的特定技术要求。试以近年涌现的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工业遗产等遗产门类为参照,以中国园林具备的专类遗产基本条件为例,分析建立“中国风景园林”专类遗产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探讨“中国风景园林遗产名录的代表性园林”的评选维度和方向,以期为以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风景园林遗产的更好保护提供研究探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物保护体系 专类遗产体系 中国风景园林遗产 中国重点园林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文化型风景道节事活动设计及启示——以美国66号历史公路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海沐 余青 《旅游论坛》 CSSCI 2011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遗产文化型风景道在风景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沿线节事活动的开展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遗产文化型风景道节事活动的设计进行了探析,并借鉴典型案例的经验,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从概念、特征、地位和作用等角度对遗产文... 遗产文化型风景道在风景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沿线节事活动的开展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遗产文化型风景道节事活动的设计进行了探析,并借鉴典型案例的经验,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从概念、特征、地位和作用等角度对遗产文化型风景道及其节事活动开展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借鉴典型案例——即美国66号历史公路的节事活动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节事活动的分类、设计原则、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等内容进行了评述,最后得出遗产文化型风景道节事活动设计与开发的结论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文化型风景 节事活动 66号历史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事件后如何认知遗产——基于瑞典森林火灾后的风景研究
20
作者 张文宇(译) +1 位作者 于倩(译) 赵烨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105-113,共9页
【目的】旨在从风景变化的角度阐述如何认识森林火灾后的风景遗产,揭示塑造风景的多种因素,并探讨风景的定义及其自明性。【方法】运用案例分析了瑞典韦斯特曼兰地区风景变化的驱动因素,并从过去的联系和未来的遗产两个方面来讨论与火... 【目的】旨在从风景变化的角度阐述如何认识森林火灾后的风景遗产,揭示塑造风景的多种因素,并探讨风景的定义及其自明性。【方法】运用案例分析了瑞典韦斯特曼兰地区风景变化的驱动因素,并从过去的联系和未来的遗产两个方面来讨论与火灾地区相关的遗产话语的发展。【结果】风景作为特质和遗产的载体及来源,其特征是自然或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和互动的结果。瑞典韦斯特曼兰地区风景变化的驱动因素受风景管理的影响和界定。【结论】在森林火灾后,自然保护区的设置延续了火灾的遗产,但对于象征重新焕发活力和创造新事物的火灾区域,应了解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和愿望,并结合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外部参与者”的意见,以确定灾后风景遗产的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变化 森林火灾 风景遗产 瑞典韦斯特曼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