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基函数分解的连续变速颤振边界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谭博 郑华 裴承鸣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3期47-49,52,共4页
针对连续变速颤振试验实测信号的特点及在线处理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基函数展开的时变参数建模方法。通过对结构响应信号建模和稳定性判据的趋势分析,得到颤振边界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曲线。依据颤振试验机理,采用白噪声激励多模态耦合系统... 针对连续变速颤振试验实测信号的特点及在线处理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基函数展开的时变参数建模方法。通过对结构响应信号建模和稳定性判据的趋势分析,得到颤振边界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曲线。依据颤振试验机理,采用白噪声激励多模态耦合系统的方式生成了相应的仿真信号,进而在不同信噪比下验证了方法的数值性能。最后通过气弹模型低速风洞试验进一步检验本文方法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速颤振试验 基函数 时变参数建模 颤振边界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变速颤振试验的实时颤振边界预测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叔飚 裴承鸣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8-340,共3页
实时颤振边界预测系统主要用于完成飞机颤振试验过程中对颤振临界速度的预测。该系统基于非平稳信号处理理论设计开发,融合了多种结构阻尼与稳定性分析方法。本文概述了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应用数值仿真和实际工程试验验证考核... 实时颤振边界预测系统主要用于完成飞机颤振试验过程中对颤振临界速度的预测。该系统基于非平稳信号处理理论设计开发,融合了多种结构阻尼与稳定性分析方法。本文概述了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应用数值仿真和实际工程试验验证考核了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界面友好,可以满足连续变速颤振试验的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信号处理 实时颤振边界预测系统 连续变速颤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阶模型的不同厚度翼型颤振边界预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萌 高国柱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14,共8页
为了解决CFD/CSD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基于CFD技术,构造降阶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并耦合结构运动方程,建立频域/时域气动弹性系统ROM,采用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系统辨识方法,分析了气动弹性系统的标准模型Isogai二维翼型的颤振边界。结... 为了解决CFD/CSD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基于CFD技术,构造降阶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并耦合结构运动方程,建立频域/时域气动弹性系统ROM,采用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系统辨识方法,分析了气动弹性系统的标准模型Isogai二维翼型的颤振边界。结果表明,在翼型最大厚度所在位置保持不变时,计算不同翼型厚度下对应的颤振边界得出,随着翼型厚度增加,跨声速凹坑逐渐左移。因此,当翼型最大厚度所在位置保持不变时,为了达到提高颤振速度的目标,通过采用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来调整机翼翼型厚度,提高机翼对飞行环境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模型 翼型 颤振边界 边界预测 气动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EM-KS算法的连续变速颤振边界预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俊豪 郑华 +1 位作者 段世强 裴承鸣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1-1237,共7页
连续变速颤振试验(FTPVS)是近年来积极探索的一种颤振试验方案。针对该类试验中信号非平稳的特点,创新性地将期望最大化方法迭代优化的思想用于改善连续变速颤振信号的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该方法的卡尔曼滤波平滑(EM-KS)算法,有效... 连续变速颤振试验(FTPVS)是近年来积极探索的一种颤振试验方案。针对该类试验中信号非平稳的特点,创新性地将期望最大化方法迭代优化的思想用于改善连续变速颤振信号的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该方法的卡尔曼滤波平滑(EM-KS)算法,有效提高了时变参数的辨识性能。进而结合颤振时域判据,给出了可递推实现的连续变速颤振试验的颤振边界预测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实测数据对所提方法的可靠性与工程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EM-KS颤振边界预测方法不依赖于平稳随机过程的假设,精确度可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KS算法 卡尔曼滤波平滑 TVAR 颤振边界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紊流激励下基于贝叶斯统计推断的颤振边界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若婵 严刚 +2 位作者 李扬 施远 周大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289,共7页
提出将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推广应用于大气紊流激励下飞行器结构的颤振分析,对含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模态参数识别与颤振边界预测进行研究。在采用自然激励技术从结构在大气紊流激励下的响应中提取自由衰减信号后,基于贝叶斯统计推断,通... 提出将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推广应用于大气紊流激励下飞行器结构的颤振分析,对含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模态参数识别与颤振边界预测进行研究。在采用自然激励技术从结构在大气紊流激励下的响应中提取自由衰减信号后,基于贝叶斯统计推断,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算法对结构模态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进行采样识别,并利用Z-W(Zimmerman-Weissenburger)颤振裕度法获取颤振速度概率分布,预测颤振边界并分析其不确定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对大气紊流激励下的结构响应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边界预测 紊流激励 颤振裕度法 贝叶斯统计推断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的风力机翼型颤振边界研究
6
作者 于佳鑫 王晓东 +2 位作者 陈江涛 吴晓军 康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26,I0002,I0003,共9页
随着风力机叶片长度不断增加,其柔性增加,气弹稳定性下降。准确判别叶片气弹稳定性边界对叶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风力机现实工作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随机影响因素,使得叶片气弹稳定性边界不是确定值。基于OpenFOAM求解器,对FFA-W3-... 随着风力机叶片长度不断增加,其柔性增加,气弹稳定性下降。准确判别叶片气弹稳定性边界对叶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风力机现实工作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随机影响因素,使得叶片气弹稳定性边界不是确定值。基于OpenFOAM求解器,对FFA-W3-241翼型的动态失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能量法找寻翼型俯仰与沉浮耦合运动下的颤振边界;采用基于稀疏网格法的多项式混沌方法对耦合运动进行了不确定性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轻度失速工况下翼型颤振边界不明确,考虑不确定因素为俯仰平均攻角、俯仰攻角振幅、俯仰折合频率、沉浮距离振幅、沉浮折合频率后,翼型发生颤振的概率为49.48%。此外,颤振发生对俯仰折合频率的敏感度最高,其次是沉浮折合频率,而沉浮距离振幅、攻角振幅对颤振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翼型 颤振边界 CFD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颤振样本识别和颤振度分析的颤振边界预测方法
7
作者 陈鸣峰 周丽 《航空动力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225,共11页
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颤振边界预测方法,能够在风速到达亚临界状态前进行颤振速度的预测。从风洞响应信号中提取颤振信号特征,根据飞行状态的不同建立分类模型;接着分别在不同颤振样本下建立回归模型,用于颤振度分析。进行预测时,根... 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颤振边界预测方法,能够在风速到达亚临界状态前进行颤振速度的预测。从风洞响应信号中提取颤振信号特征,根据飞行状态的不同建立分类模型;接着分别在不同颤振样本下建立回归模型,用于颤振度分析。进行预测时,根据待测数据的分类表现,将颤振度分析的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当前风速对应的颤振度,再计算出颤振风速。在进行机器学习的算法选择时,使用朴素贝叶斯算法、支持向量机法、K近邻算法等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模型的构建,用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法、高斯过程回归等进行回归模型的构建。结果显示:K近邻算法在分类算法中表现最优,而高斯过程回归算法在回归算法中表现最优。通过试验数据的交叉验证,该方法可以通过颤振样本识别和颤振度分析,在离颤振边界较远时,较为准确地预测出颤振临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边界预测 机器学习 特征提取 颤振样本识别 颤振度分析
原文传递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气动热弹性分析及颤振边界控制
8
作者 陈志洋 刘文光 +1 位作者 成龙 陈红霞 《固体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0-830,共11页
研究了超声速气流中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气动热弹性特性,并使用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对层合板进行主动颤振边界控制.采用超声速活塞理论计算气动压力,并基于假设模态法与Hamilton原理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频域方法对结构系统的... 研究了超声速气流中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气动热弹性特性,并使用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对层合板进行主动颤振边界控制.采用超声速活塞理论计算气动压力,并基于假设模态法与Hamilton原理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频域方法对结构系统的气动热弹性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层合板的纤维铺设角度和几何参数对临界颤振气动压力和临界屈曲温度变化的影响.采用比例反馈控制设计控制器,计算了不同增益系数下的颤振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长宽比下,铺设角度为[90°/-90°/90°]时层合板的气动热弹性稳定性最差;在纤维铺设角度为大角度时,长宽比越大,层合板的气动热弹性稳定性越好;采用比例反馈控制方法可提高系统颤振边界,但需要调整增益系数以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复合材料层合板 气动热弹性 主动颤振边界控制
原文传递
压气机转子叶片颤振边界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小伟 王延荣 徐可宁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2-396,共5页
通过发展的基于能量法的颤振数值预测方法得到了压气机转子叶片的颤振边界.将计算结构动力学(CSD)分析得到的叶片表面节点位移插值到耦合面的流体网格点上,并将设计的多层动网格技术应用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实现叶栅振荡作用下... 通过发展的基于能量法的颤振数值预测方法得到了压气机转子叶片的颤振边界.将计算结构动力学(CSD)分析得到的叶片表面节点位移插值到耦合面的流体网格点上,并将设计的多层动网格技术应用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实现叶栅振荡作用下的非定常分析,得到叶片表面的非定常气动功以及模态气动阻尼比.以某第一级压气机转子叶片为例,对比了不同振型、不同工况下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并最终在压气机转子特性图上给出了叶片的失速颤振边界.计算结果表明:所发展的数值预测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压气机叶片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并通过模态气动阻尼比能够较好地给出压气机叶片的颤振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颤振 能量法 模态气动阻尼比 颤振边界 预测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自然激励技术的颤振边界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扬 周丽 杨秉才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44-2749,共6页
为了预测紊流激励条件下机翼的颤振边界,基于自然激励技术提取紊流响应的自由衰减信号,采用矩阵束方法识别模态参数,最后通过Z-W(Zimmerman-Weissenburger)方法计算稳定性判据,拟合判据变化曲线并外推颤振边界.对平板机翼模型进行了数... 为了预测紊流激励条件下机翼的颤振边界,基于自然激励技术提取紊流响应的自由衰减信号,采用矩阵束方法识别模态参数,最后通过Z-W(Zimmerman-Weissenburger)方法计算稳定性判据,拟合判据变化曲线并外推颤振边界.对平板机翼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对单独机翼模型风洞颤振试验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自然激励技术与矩阵束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识别紊流激励响应的模态参数,频率识别误差小于6%,阻尼比识别误差小于30%,结合Z-W方法能够在较低风速较早地预测颤振边界,有助于提高试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边界预测 紊流激励 自然激励技术 矩阵束 稳定性判据
原文传递
基于扫频激励的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华 第五强强 +1 位作者 钟华寿 张伟伟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0,共5页
针对一种基于脉冲激励的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提出改变其原有的脉冲激励形式,采用扫频激励以改善脉冲激励激振频带较窄和信噪比较低等问题。根据采样数据和气动弹性运动方程,获得亚临界速度下的模态位移响应和模态气动力系数。采... 针对一种基于脉冲激励的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提出改变其原有的脉冲激励形式,采用扫频激励以改善脉冲激励激振频带较窄和信噪比较低等问题。根据采样数据和气动弹性运动方程,获得亚临界速度下的模态位移响应和模态气动力系数。采用系统辨识构建相应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耦合状态空间的结构运动方程和气动力方程得到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状态方程,进而预测颤振边界。基于两种激励形式预测的颤振边界的对比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测试速度下采用扫频激励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励 扫频激励 激振频带 颤振边界
原文传递
颤振飞行试验的边界预测方法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王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7期150-151,共2页
通过对预测的重要性着手,具体对其进行解析,探讨颤振飞行试验检验工作的作用,以及其预测工作基本内容,颤振飞行预测的有效把控对策,不管是从材料质量,现场边界预测还是质量验收等方面把控,对确保其边界预测质量提出有效对策,以便为相关... 通过对预测的重要性着手,具体对其进行解析,探讨颤振飞行试验检验工作的作用,以及其预测工作基本内容,颤振飞行预测的有效把控对策,不管是从材料质量,现场边界预测还是质量验收等方面把控,对确保其边界预测质量提出有效对策,以便为相关边界预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飞行试验 颤振边界预测 气动弹性 基本原理 技术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季辰 李锋 刘子强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实现在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颤振试验研究,设计了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装置和模型保护机构。风洞试验表明该试验装置可用于开展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研究,支撑方式可避免风洞及其他机构对模型的频率干扰;保护机构在高动压情况下可正常工... 为实现在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颤振试验研究,设计了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装置和模型保护机构。风洞试验表明该试验装置可用于开展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研究,支撑方式可避免风洞及其他机构对模型的频率干扰;保护机构在高动压情况下可正常工作,达到模型保护效果。试验验证了高超声速风洞固定马赫数阶梯变动压和连续变动压两种风洞开车方式。为验证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技术,对平板翼进行了高超风洞颤振试验,试验马赫数为5.0和6.0。试验采用随机子空间法(SSI)辨识结构模态参数,采用Zimmerman-Weissenburger方法预测颤振临界动压,其颤振预测动压比采用活塞理论计算值高12.7%。试验表明目前采用的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技术可用于开展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风洞颤振试验 亚临界 颤振边界预测 气动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风洞连续变动压舵面颤振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季辰 赵玲 +2 位作者 朱剑 刘子强 李锋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4,共8页
为了研究舵、翼面高超声速颤振特性,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建立了高超声速风洞连续变动压颤振试验技术。对具有相同结构动力学和气动特性的舵面模型进行颤振试验,试验马赫数为4.95和5.95。试验中缓慢连续增加试验动压直至颤振发生... 为了研究舵、翼面高超声速颤振特性,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建立了高超声速风洞连续变动压颤振试验技术。对具有相同结构动力学和气动特性的舵面模型进行颤振试验,试验马赫数为4.95和5.95。试验中缓慢连续增加试验动压直至颤振发生,并由此获得颤振临界参数;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时频域分析法研究了试验中模型频率随动压变化的耦合特性,分析表明该模型在试验条件下发生了经典弯扭耦合颤振。试验中还采用亚临界试验数据对颤振余度法和阻尼外推法2种颤振边界预测技术进行了研究,2种方法在高超声速颤振试验中都显示了良好的预测精度。研究还表明,动压增加的速率对颤振边界的预测精度影响较小。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模型的气动加热进行了研究,温度场测量显示舵面最高温度出现在舵根部前缘位置,舵前缘和舵面斜面中后部温度也较高;舵轴裸露在流场中的部分由于反射板附面层的影响其气动加热问题并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颤振试验 颤振边界预测 气动弹性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棒颤振裕度法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瞿福存 史忠科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2,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确定颤振边界的方法——鲁棒颤振裕度法。利用结构奇异值理论将颤振理论模型和试飞数据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了颤振边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颤振 飞行试验 结构奇异值 颤振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Chirplet信号展开及其在颤振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裴承鸣 舒畅 +2 位作者 宋叔飚 李中群 谭申刚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1-59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以高斯线调频小波作为基函数的自适应信号展开算法。算法融参数的初值估计和精确估计于一体 ,自适应地将信号展开在高斯线调频小波基函数集上 ,通过展开系数和基函数参数获得信号的自适应时频能量分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新的以高斯线调频小波作为基函数的自适应信号展开算法。算法融参数的初值估计和精确估计于一体 ,自适应地将信号展开在高斯线调频小波基函数集上 ,通过展开系数和基函数参数获得信号的自适应时频能量分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抗噪性好 ,信号可重构性高。同时 ,该算法作为一种时频域滤波技术 ,成功应用于某型飞机的颤振试验信号处理中 ,使得颤振边界预测的精度提高了 1 %~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颤振边界预测 CHIRPLET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HHT及其在颤振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振洋 郑华 +1 位作者 裴承鸣 谭博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5-268,342,共5页
颤振试验数据往往具有信噪比低、模态密集及非平稳现象严重等特点,对数据处理精度提出较高的要求。为精确提取颤振模态参数,对颤振边界进行准确预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希尔伯特黄变换算法,算法首先对测试信号进行移频处理,降低模态混叠程... 颤振试验数据往往具有信噪比低、模态密集及非平稳现象严重等特点,对数据处理精度提出较高的要求。为精确提取颤振模态参数,对颤振边界进行准确预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希尔伯特黄变换算法,算法首先对测试信号进行移频处理,降低模态混叠程度,然后进行EMD分解,并对分解结果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相应的瞬时幅值和瞬时相位,最后通过曲线拟合识别颤振模态参数。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完成相应的特性研究,并采用实测颤振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可以较精确地提取颤振模态参数和预测颤振临界速度,从而满足现行颤振试验数据处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尔伯特黄变换 经验模态分解 模型分析 颤振边界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网格区域对叶片颤振流固耦合计算效率及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蕤 仲继泽 +1 位作者 徐自力 阚选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86-2092,共7页
采用分区动网格对叶片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时,动网格区选取不当,会影响计算效率及精度。考虑到叶片振动主要影响叶片周围的流场,取叶片附近区域为动网格区,并通过弹性体法实时更新其内部网格。采用RANS方程描述流场,并通过SIMPLE算法求解... 采用分区动网格对叶片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时,动网格区选取不当,会影响计算效率及精度。考虑到叶片振动主要影响叶片周围的流场,取叶片附近区域为动网格区,并通过弹性体法实时更新其内部网格。采用RANS方程描述流场,并通过SIMPLE算法求解流场得到叶片表面静压。通过直接积分法求解叶片振动控制方程得到叶片响应。通过叶片振动与流场之间的迭代求解实现流固耦合计算。采用对数衰减率评估叶片振动的稳定性,对数衰减率为0时的压比即为颤振临界压比。计算了轴流压气机叶片的颤振边界,并研究了动网格区对计算效率及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叶高为0.17m左右的轴流压气机叶片来说,取动网格区外边界到叶片的距离与叶片最大位移的比值约为2时,能够在保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效率,计算时间比全域动网格减少了13.4%,颤振临界压比的计算值相对全域动网格的误差为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流固耦合 颤振边界 分区动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VMD算法在颤振试验信号模态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顾文景 周丽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2-300,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模态参数辨识算法,用于颤振试验信号的数据处理。采用自然激励技术提取脉冲响应信号;利用信号的先验信息结合本文提出的适应度函数,求解最优分解参数;用参数优化...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模态参数辨识算法,用于颤振试验信号的数据处理。采用自然激励技术提取脉冲响应信号;利用信号的先验信息结合本文提出的适应度函数,求解最优分解参数;用参数优化后的VMD算法将信号分解为指定个数的信号分量,每个分量仅含单一频率的振动模态;用矩阵束法识别模态参数。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研究表明:改进的VMD算法可以有效分离颤振试验信号中的密集模态,提高模态参数辨识的精度;结合颤振裕度法,有助于颤振边界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试验 模态参数辨识 变分模态分解 参数优化 颤振边界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颤振信号预处理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俊豪 裴承鸣 +1 位作者 郑华 段世强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2-56,共5页
颤振试验数据分析是获得飞行器颤振特性的重要途径。针对颤振试验信号普遍品质较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应用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对飞行器结构颤振实测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思路,以达到提高颤振边界预测精度的目的。研究了形态学滤波的基本理论... 颤振试验数据分析是获得飞行器颤振特性的重要途径。针对颤振试验信号普遍品质较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应用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对飞行器结构颤振实测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思路,以达到提高颤振边界预测精度的目的。研究了形态学滤波的基本理论及在不同的形态学运算型式和结构元素下的滤波效果,同时给出了以形态学滤波为预处理的颤振信号处理流程及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低速风洞颤振试验和飞行颤振试验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滤波的颤振边界预测方法在预测精度和抗噪性能方面能够满足实际工程中对颤振监测与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形态学 形态学滤波 颤振边界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