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文彬运用整合针灸学治疗慢性额窦炎性头痛经验介绍
1
作者 韦斯博 高金凤 +2 位作者 程威豪 李锦云 符文彬 《新中医》 2025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介绍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针灸学“一针二灸三巩固”疗法治疗慢性额窦炎性头痛的临床经验。符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寒,内生痰浊,上犯清窍。本病迁延不愈的根本在于神志不安,气机不畅。因此,符教授认为治疗慢性额窦炎性头痛,须... 介绍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针灸学“一针二灸三巩固”疗法治疗慢性额窦炎性头痛的临床经验。符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寒,内生痰浊,上犯清窍。本病迁延不愈的根本在于神志不安,气机不畅。因此,符教授认为治疗慢性额窦炎性头痛,须重视调理脾胃,辅以调神定志,主张采用整合针灸学“一针二灸三巩固”疗法,综合运用针刺、精灸、皮内针、刺络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额窦炎性头痛 整合针灸学 符文彬
原文传递
电磁导航实施额窦球囊成形术的应用
2
作者 陈李清 张楠楠 +2 位作者 李丽明 张庆丰 唐志元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介绍并评价在运用电磁精准导航引导下辅助球囊成形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手术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确诊慢性额窦炎患者在术中使用电磁导航辅助球囊成形术处理额窦病变,记录手术前后VAS、SNOT-22、Lund-Mackay CT评分评分进... 目的介绍并评价在运用电磁精准导航引导下辅助球囊成形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手术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确诊慢性额窦炎患者在术中使用电磁导航辅助球囊成形术处理额窦病变,记录手术前后VAS、SNOT-22、Lund-Mackay CT评分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眶内、颅内并发症,无鼻腔粘连,无眼部不适)。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SNOT-22、Lund-Mackay 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额窦球囊成形术在治疗慢性额窦炎有良好的疗效,在电磁导航下此种术式易操作,扩张的额窦口不易闭合,术区定位精准、出血量少、创伤范围小、术区恢复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 球囊成形术 额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相关头痛患者额隐窝气房发育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3
作者 刘承耀 王向东 +4 位作者 许庆刚 崔世磊 刘仲燕 赵岩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4期242-247,共6页
目的根据国际额窦解剖分类(International Frontal Sinus Anatomy Classification,IFAC)确定额窦相关头痛患者额隐窝气房变异的出现率,探讨额隐窝气房变异在额窦相关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46例额窦相关头痛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 目的根据国际额窦解剖分类(International Frontal Sinus Anatomy Classification,IFAC)确定额窦相关头痛患者额隐窝气房变异的出现率,探讨额隐窝气房变异在额窦相关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46例额窦相关头痛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的鼻窦CT,分析其额隐窝引流区域的额隐窝相关气房,并分析中鼻道变异和鼻窦受累情况。观察其在头痛与否之间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92侧鼻窦CT中,鼻丘气房(agger nasi cell,ANC)出现率为100%(92/92),其次筛泡上气房(supra bulla cell,SBC)为78.3%(72/92),鼻丘上气房(supra agger cell,SAC)为67.4%(62/92),筛泡上额气房(supra bulla frontal cell,SBFC)为27.2%(25/92),鼻丘上额气房(supra agger frontal cell,SAFC)为20.7%(19/92),额窦间隔气房(frontal septal cell,FSC)为8.7%(8/92),眶上筛房(supraorbital ethmoid cell,SOEC)为0%(0/92)。在传统的额窦引流区域,IFAC分类中的SBFC(P=0.0108)和SAC(P=0.0104)和SAFC(P=0.0088)与额窦相关头痛的发生有显著相关。中鼻道变异如泡状中鼻甲也表现出和额窦相关头痛的发生明显相关(P=0.0390)。结论在额隐窝引流通道中,SAC、SAFC、SBFC及泡状中鼻甲的发育异常均与额窦相关性头痛具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头痛 额隐窝 国际额窦解剖分类 泡状中鼻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片”支架成形术修补额窦大缺损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仇琰凯 柳羲 +3 位作者 张帆 吕行 王跃华 刘利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究“小骨片”支架成形术在修补额窦(FS)大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5月—2023年8月间收治的10例行前额底入路并使用“小骨片”支架进行FS重建的患者。结果10例患者中,2例颅咽管瘤、1... 目的探究“小骨片”支架成形术在修补额窦(FS)大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5月—2023年8月间收治的10例行前额底入路并使用“小骨片”支架进行FS重建的患者。结果10例患者中,2例颅咽管瘤、1例垂体瘤、1例胶质瘤、1例动脉瘤、5例脑膜瘤;4例患者彻底清除FS黏膜,6例患者黏膜无特殊处理,术后随访1~26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显示所有患者均无脑脊液漏、术后感染或粘液囊肿。结论“小骨片”支架成形术简单、有效,可以恢复FS的形态,保留生理功能,避免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前颅底手术 额窦缺损 支撑骨片 额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Draf Ⅱ-Ⅲ型额窦开放手术在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并窦道形成中的应用
5
作者 吕操 黄晓斌 +4 位作者 陈杰 兰忠 涂艺 杨晓红 白忠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手术在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并窦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8例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额部反复感染、流脓、窦道形成,发病时间平均43.25个月。患者在鼻内镜下行DrafⅡ-Ⅲ...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手术在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并窦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8例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额部反复感染、流脓、窦道形成,发病时间平均43.25个月。患者在鼻内镜下行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术,其中DrafⅡa型2例,DrafⅡb型5例,DrafⅢ型1例,术中扩大开放额窦口,见额窦内有骨蜡堵塞额窦口,取出骨蜡,额窦引流通畅。全部患者未做面部切口。结果术后8例患者额部感染明显减轻,治愈出院,术中、术后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或颅内感染。出院后,于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复查,见额窦口保持通畅,额部未再发生感染,瘘口逐渐愈合。结论鼻内镜下采用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术式,是处理颅脑外伤术后额窦反复感染并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鼻窦炎 额窦 颅脑损伤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丘气房形态特征及额窦口参数在慢性额窦炎中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李文意 余文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三维重建分析鼻丘气房(ANC)形态特征及额窦口(FSO)参数在慢性额窦炎(CFS)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0例确诊单侧CFS患者鼻窦CT,通过Mimics21.0软件分别测量三组间ANC和FSO相关参数,采用... 目的三维重建分析鼻丘气房(ANC)形态特征及额窦口(FSO)参数在慢性额窦炎(CFS)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0例确诊单侧CFS患者鼻窦CT,通过Mimics21.0软件分别测量三组间ANC和FSO相关参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三组间相关参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ANC形态特征及FSO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其与CFS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ANC体积、表面积、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在三组间总体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分组ANC上下径均高于0分组、1分组(P<0.05)。2.FI值及FI截面积在三组间总体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分组FI值及FI截面积均高于1分组、2分组(P<0.05);1分组FI值及FI截面积均高于2分组(P<0.05)。3.FI值与FI截面积呈正相关(r=0.485,P<0.05);FI值、FI截面积分别与ANC体积、上下径及左右径均呈负相关(r=-0.372,r=-0.332,r=-0.357,r=-0.253,r=-0.423,r=-0.193,P<0.05)。结论1.鼻丘气房体积、上下径及左右径与FI值、FI截面积均呈负相关,ANC形态通过影响FI值、FI截面积,可使CFS病情加重。2.FI值、FI截面积与CFS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额窦口参数中评估FSO是否狭窄的一个客观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丘气房 额窦 形态特征 慢性额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 被引量:9
7
作者 文忠 李永贺 +3 位作者 肖健云 郭梦和 赵素萍 田勇泉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手术。方法 总结201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炎症性病变190例,额窦粘液囊肿10例,额窦骨瘤1例,合并其它鼻腔病变247侧。术前行鼻窦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除或纠正额窦开口及其周围...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手术。方法 总结201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炎症性病变190例,额窦粘液囊肿10例,额窦骨瘤1例,合并其它鼻腔病变247侧。术前行鼻窦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除或纠正额窦开口及其周围结构病变或变异,以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性的额窦通气引流通道。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一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额窦手术 额窦 额窦粘液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地区正常人与额窦炎患者额隐窝气房的CT影像学比较
8
作者 王树伦 徐丽 马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4期159-161,165,共4页
目的:评估中国南方地区正常人及额窦炎患者在额隐窝气房的CT影像学表现上是否有区别。方法: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4年3月行鼻旁窦CT扫描的患者100例(有效数据187侧)的影像学数据,并导入RadiAnt DICOM Viewer(2020.2... 目的:评估中国南方地区正常人及额窦炎患者在额隐窝气房的CT影像学表现上是否有区别。方法: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4年3月行鼻旁窦CT扫描的患者100例(有效数据187侧)的影像学数据,并导入RadiAnt DICOM Viewer(2020.2)进行三维重建,记录其Lund-Mackay鼻窦炎程度量化评分、额窦大小、额窦口前后径、额隐窝气房、钩突附着方式等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比较正常人(额窦炎症评分0分)与额窦炎患者(额窦炎症评分1~2分)在鼻窦解剖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87侧有效数据中,正常额窦共144侧(77.01%),炎症额窦共43侧(22.99%)炎症额窦组与正常额窦组的年龄、侧别、额窦前后径、额窦大小、ANC、SAC、SAFC、SBC、SBFC、F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炎症额窦组与正常额窦组的前组筛窦炎症评分、OMC炎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AC标准下额窦炎与额隐窝气房无明显相关性,与额窦引流通道处(前组筛窦、OMC等)的炎症刺激下黏膜肿胀、窦口阻塞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额隐窝气房 额窦引流通道 CT影像学阅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影像学分析额窦的发育规律
9
作者 李雨琦 杨雨濛 +4 位作者 孔江维 周威邦 刘小涵 侯赟 张小兵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汉族人群正常额窦的CT影像,分析左右额窦发育与年龄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1~25岁患者的CT资料,通过Mimics软件进行双侧额窦的三维重建,观察额窦气化发育的时间,并测量发育额窦的高度、宽度、深度及体积等参数,对数... 目的通过研究汉族人群正常额窦的CT影像,分析左右额窦发育与年龄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1~25岁患者的CT资料,通过Mimics软件进行双侧额窦的三维重建,观察额窦气化发育的时间,并测量发育额窦的高度、宽度、深度及体积等参数,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额窦气化发育最早在2岁儿童中可以观察到,其大小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在4~8岁和10~14岁时有激增期,17岁以后发育成型;左侧额窦有发育优势;男性额窦大于女性,但17岁以下无统计学差异,17以上的成熟额窦除了右侧宽度(P=0.085)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三维重建来理解额窦的正常发育规律,为不同年龄汉族人群额窦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发育 三维重建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引流通道内气房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庄 杨钦泰 +2 位作者 邹艳 史剑波 邝思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和Advantage Windows 4.1(AW4.1)影像工作站对额窦引流通道的相关气房进行影像学研究。【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65例成人,30例正常成人(无额窦炎组)及35例额窦炎患者(额窦炎组)的额窦引流通道行水平位薄层...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和Advantage Windows 4.1(AW4.1)影像工作站对额窦引流通道的相关气房进行影像学研究。【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65例成人,30例正常成人(无额窦炎组)及35例额窦炎患者(额窦炎组)的额窦引流通道行水平位薄层扫描后用Advantage Windows 4.1(AW4.1)影像工作站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动态分析和比较两组额窦引流通道内出现的相关气房。【结果】①额隐窝内出现的相关气房(无额窦炎组出现率/额窦炎组出现率):终末气房(23.7%/45.5%),前筛气房(15.3%/31.8%),鼻丘气房(13.5%/28.8%);②额窦内出现的相关气房:额气房(22%/42.4%),眶上气房(25.4%/33.3%),额窦中隔气房(20%/27.3%)。两组间额窦引流通道内出现并影响额窦通气引流功能的部分气房(终末气房、前筛气房、鼻丘气房和额气房)出现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MSCT和AW4.1工作站能对额窦引流通道的病变和解剖情况做出准确、合理的术前评估,对额窦微创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中指导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此外,额窦引流通道解剖结构复杂多变,部分额周气房的过度发育可能是额窦引流通道阻塞导致额窦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额隐窝 额窦引流通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经钩突径路和鼻丘径路开放额窦手术的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琴 胡国勤 +6 位作者 徐明安 周汝环 刘斌 刘诗敏 郑文雯 孙晓飞 周虎军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9期24-26,共3页
探索改良的经鼻内窥镜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手术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的61例慢性额窦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行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对照组30例行鼻内窥镜下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 探索改良的经鼻内窥镜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手术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的61例慢性额窦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行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对照组30例行鼻内窥镜下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术后随访6月~12月,收集资料,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P<0.05)。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对额隐窝和额窦的暴露较好,术中视野开阔,术后粘连较少,额窦和额隐窝引流通畅,手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丘径路 额窦开放术 慢性额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手术中两种额窦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别鹏飞 李贞伟 +4 位作者 王红光 孙梅 李冰 刘佳雨 黄楹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451-453,共3页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中两种方法封闭额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中额窦开放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额窦关闭法封闭额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额窦炎以及颅内感染...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中两种方法封闭额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中额窦开放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额窦关闭法封闭额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额窦炎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法处理术中额窦开放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2%、2.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1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是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封闭额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额窦 开放 额窦 封闭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雁冰 徐明安 +3 位作者 周汝环 邵成奇 曹峰 李坤军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78-879,共2页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单侧慢性额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组行鼻内镜下保留黏膜功能额窦开放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单侧慢性额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组行鼻内镜下保留黏膜功能额窦开放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为93.88%,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保留黏膜功能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额窦 额窦开放术 鼻内镜 保留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治疗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1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凤珠 梁建平 +3 位作者 瞿申红 陆秋天 尹曼莉 陈世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治疗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1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其中4例联合行眉弓小切口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观察手... 目的探讨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治疗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1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其中4例联合行眉弓小切口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观察手术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全部治愈,术中术后无大出血、眶内及颅内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7年,原有症状如头痛、突眼消失,鼻内镜检查见额窦开口引流通畅,术腔上皮化良好,囊肿无复发。结论鼻内镜额窦开放术具有手术微创、疗效高、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及面部无疤痕的优点,是治疗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额窦黏液囊肿 鼻内镜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茂 宋艳红 +1 位作者 吴丹 张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5-1115,1117,共2页
目的通过术中鼻内镜下解剖额隐窝,探讨鼻内镜手术中额窦开口的确认和处理方法。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炎35例(58侧),术前根据CT扫描判定额窦引流方式;术中以钩突为参考标志,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结果冠状位CT扫描提示额窦开口于... 目的通过术中鼻内镜下解剖额隐窝,探讨鼻内镜手术中额窦开口的确认和处理方法。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炎35例(58侧),术前根据CT扫描判定额窦引流方式;术中以钩突为参考标志,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结果冠状位CT扫描提示额窦开口于钩突与中鼻甲之间为28侧(48.2%);额窦开口与钩突与眶纸板之间为30侧(51.8%)。术后随访3~18个月,全部症状消失或改善,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钩突上部为CT扫描和术中定位额窦口解剖参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额窦 额隐窝 CT扫描 额窦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例额窦囊肿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保院 史丽 +1 位作者 张毅 王袁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45-46,共2页
目的总结额窦囊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例额窦囊肿患者,行单纯鼻内镜手术13例,鼻内镜鼻内径路+鼻外径路双进路手术6例。结果一次手术治愈14例、好转5例,术后复发3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额窦囊肿单纯鼻内镜手术即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目的总结额窦囊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例额窦囊肿患者,行单纯鼻内镜手术13例,鼻内镜鼻内径路+鼻外径路双进路手术6例。结果一次手术治愈14例、好转5例,术后复发3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额窦囊肿单纯鼻内镜手术即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对于较大的囊肿或有并发症的囊肿仍需与鼻外切口手术联合应用,以彻底清除窦腔内病变,开放鼻额管,确保术后引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囊肿 鼻内镜手术 额窦开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开口引流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海鹏 封新荣 +3 位作者 赵允沛 王惠忠 张增 王金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额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探讨额窦开口各种不同的引流方式,为临床建立一个安全的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路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34具(62侧,6侧额窦未发育)湿性成人尸头标本解剖后,显示额窦鼻腔开口、筛泡及钩突等,观察额窦... 目的通过对额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探讨额窦开口各种不同的引流方式,为临床建立一个安全的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路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34具(62侧,6侧额窦未发育)湿性成人尸头标本解剖后,显示额窦鼻腔开口、筛泡及钩突等,观察额窦开口及其引流部位、测量额窦鼻腔开口的直径大小。结果 34具(62侧)湿性尸头额窦矢状位观测额窦开口部位:额隐窝72.6%(45/62),筛漏斗12.9%(8/62),筛漏斗上隐窝14.5%(9/62)。62侧额窦鼻腔开口的直径观测结果:额隐窝(3.91±1.57)mm(1.7~6.9 mm),筛漏斗(2.78±1.01)mm(1.8~5.3 mm),筛漏斗上隐窝(3.37±1.29)mm(2.0~5.6 mm),3种引流方式的开口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19、0.24、0.12)。结论掌握额窦开口部位、引流方式的应用解剖,可预防额窦开放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解剖 内窥镜检查 额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气房的存在及其与额窦炎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立银 王振海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通过冠状位CT扫描观察额隐窝内额气房存在情况,并了解额气房与额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鼻窦炎或鼻中隔偏曲等鼻部疾病住院患者50例,行64层CT扫描,观察CT影像上额隐窝内额气房及额窦炎的存在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额气房... 目的通过冠状位CT扫描观察额隐窝内额气房存在情况,并了解额气房与额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鼻窦炎或鼻中隔偏曲等鼻部疾病住院患者50例,行64层CT扫描,观察CT影像上额隐窝内额气房及额窦炎的存在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额气房的出现率为37%(35/95),其中Ⅰ型气房16%(15/95),Ⅱ型3%(3/95),Ⅲ型气房18%(17/95),未发现Ⅳ型气房;额窦内间隔气房出现率为18%(8/50)。结论鼻窦冠状位CT能够清楚辨认额气房的存在情况,有或无额气房与额窦炎发生率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额气房 额窦 解剖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额窦病变的手术治疗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韵平 左可军 +2 位作者 江广理 李小敏 王静清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额窦疾病或以额窦为主体的疾病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诊治27例、29侧额窦内病变,包括阻塞性炎症、化脓性炎症、额窦囊肿、额窦霉菌病、良性肿瘤等,其中16例行鼻内径路鼻内镜手术,11例行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 目的:探讨孤立性额窦疾病或以额窦为主体的疾病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诊治27例、29侧额窦内病变,包括阻塞性炎症、化脓性炎症、额窦囊肿、额窦霉菌病、良性肿瘤等,其中16例行鼻内径路鼻内镜手术,11例行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鼻内镜手术16例中术后1年4例复发,复发率为25%,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鼻外、鼻内联合径路11例中术后1年3例复发,复发率为27.3%,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额窦手术尤其是鼻内镜下的额窦手术较为困难,须区别病变特性,以行适当的手术和术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额窦 内窥镜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鼻内镜额窦手术方式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舒畅 薛敏燕 沈佳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对鼻内镜额窦手术Wormald术式与筛泡前径路术式进行临床比较与评价。方法慢性额窦炎行功能性鼻内镜额窦手术患者50例70侧。随机分为2组:A组(Wormald术式)24例32侧;B组(筛泡前径路术式)26例38侧。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 目的对鼻内镜额窦手术Wormald术式与筛泡前径路术式进行临床比较与评价。方法慢性额窦炎行功能性鼻内镜额窦手术患者50例70侧。随机分为2组:A组(Wormald术式)24例32侧;B组(筛泡前径路术式)26例38侧。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①Wormald术式组有效率90.63%(29/32),筛泡前径路术式组有效率84.21%(32/38),2组比较P〉0.05。②额窦开放术后随访3个月,以额窦口直径〉0.5cm为标准,A组84.38%(27/32),B组78.95%(30/38),两组比较P〉0.05。③手术时间为A组平均54.32min,B组平均58.51min。④手术并发症为A组鼻泪管损伤1例;B组筛前动脉损伤1例,术后下眼睑瘀斑2例。结论对于2种手术径路的临床应用,可以依据鼻窦解剖、术者经验和手术器械的不同而定。但就鼻窦解剖特点而言,如鼻丘气房发育良好或钩突上端附着判断困难,则采取Wormald术式较好;如钩突上端附着于眶内壁或鼻丘气房发育小,则采取筛泡前径路术式较好。手术中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应用则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外科 额窦 额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