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形态学开运算的浸矿体系孔隙结构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雷鸣 李辉 +2 位作者 尹升华 潘晨阳 廖文胜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立足堆浸体系的偏析分层复杂结构,结合X-ray CT无损探测、形态学开运算处理、MATLAB和OsiriX可视化软件等手段,引入颗粒间孔隙的当量孔隙尺寸、面积、数量等关键表征参量,如从二维量化和三维可视化层面揭示浸矿体系中颗粒间孔隙结构特... 立足堆浸体系的偏析分层复杂结构,结合X-ray CT无损探测、形态学开运算处理、MATLAB和OsiriX可视化软件等手段,引入颗粒间孔隙的当量孔隙尺寸、面积、数量等关键表征参量,如从二维量化和三维可视化层面揭示浸矿体系中颗粒间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细颗粒夹层呈“包裹体”状且均位于粗矿石颗粒的内部,分析认为其是造成堆浸体系颗粒偏析和分层的重要致因;浸矿作用下微细颗粒迁移导致矿堆内部发生沉积压实作用,由197 mm降至180 mm以下;浸矿21 d后,矿堆上部孔隙呈增大趋势,下部孔隙率呈减小趋势,此外,纵向当量孔隙的直径由2.81 mm减小至2.18 mm,其变化趋势和程度要显著大于横向颗粒间孔隙的当量直径;对比浸矿0 d和21 d的柱浸体系三维颗粒间孔隙结构,证实了细颗粒夹层所处区域的粘结聚集以及细颗粒夹层周边区域形成溶液绕流、溶液优势流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堆浸技术 颗粒偏析 颗粒间孔隙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破壁粉制备工艺优化及物理指纹图谱评价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罗铮 邓雯 +1 位作者 张前亮 成金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980-5987,共8页
目的优选当归破壁粉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建立当归中5种活性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粉碎时间、粉碎温度和投料量进行考察,以当归破壁粉... 目的优选当归破壁粉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建立当归中5种活性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粉碎时间、粉碎温度和投料量进行考察,以当归破壁粉的粒径分布(D90,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和5种活性成分含量值作为响应值来构建响应面模型,在D90<45μm前提下,对5种活性成分含量做最大值求算,确定最优的当归破壁粉制备工艺参数;以D90、不均匀系数、粒径分布宽度、松装密度、振实密度、颗粒间孔隙度、卡尔指数、比表面积、孔体积、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和吸湿性13个物理指标构建当归破壁粉的物理指纹图谱,评价最优工艺制备的3批当归破壁粉的相似度。结果5种活性成分HPLC测定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导原则要求。Box-Behnken响应面优选的工艺参数为粉碎时间35 min、粉碎温度−10℃,投料量580 g。最优工艺制备的3批当归破壁粉5种活性成分含量和响应面拟合结果之间的RSD值均小于3%,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94以上。结论Box-Behnken优选的当归破壁粉制备工艺方法在保留活性成分尤其是挥发性成分含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物理指纹图谱作为评价中药粉体物理属性质量一致性的工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实现更高的中药破壁粉生产质量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破壁粉 物理指纹图谱 质量评价 阿魏酸 洋川芎内酯I 阿魏酸松柏酯 藁本内酯 丁烯基苯酞 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 HPLC 粒径分布 松装密度 振实密度 颗粒间孔隙 卡尔指数 比表面积 孔体积 豪斯纳比 休止角 干燥失重 吸湿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