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颗粒类型的精补料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杨帆 李璇玥 +2 位作者 李超 肖海霞 陈晖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0,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补饲不同颗粒类型的精料补充料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哺乳期驴驹早期补饲选择不同大小颗粒粒度的饲料提供理论依据。选择10头2月龄、体重(46.80±7.05)kg的哺乳母驴驹随机分为颗粒料组和... 试验旨在探究补饲不同颗粒类型的精料补充料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哺乳期驴驹早期补饲选择不同大小颗粒粒度的饲料提供理论依据。选择10头2月龄、体重(46.80±7.05)kg的哺乳母驴驹随机分为颗粒料组和碎粒料组,每组5头。2组哺乳驴驹饲养管理及精料补充料配方相同,颗粒料组饲喂的颗粒饲料直径为6~8 mm,长度为1~2 cm;碎粒料组饲喂的碎粒饲料是由颗粒饲料二次破碎加工制成,粒度大小为1~2 mm,可过3 mm筛孔。饲养试验为期60 d,定期测量驴驹体重和体尺数据,在试验第55~60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测算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颗粒料组总增重和日增重比碎粒料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4.82%和35.14%(P<0.05),体尺数据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营养物质消化率方面,颗粒料组各营养物质消化率都高于碎粒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颗粒料组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碎粒料组,提高了5.76%(P>0.05)。而颗粒料组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碎粒料组,提高了6.21%(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饲料并不能显著提高哺乳早期驴驹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但颗粒饲料相较于碎粒饲料提高了哺乳早期驴驹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显著提高了驴驹的总增重和日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类型 哺乳驴驹 体重 体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飞灰的显微颗粒类型与显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俊民 韩德馨 +1 位作者 姚强 徐旭常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7,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燃煤煤种和锅炉类型电厂飞灰进行观察研究 ,建立了燃煤飞灰显微颗粒的系统分类方案 ,并揭示出各类颗粒的显微结构特征。首先根据物质成分将飞灰分出硅铝质、铁质、钙质和炭粒 4个组 ,然后根据微观...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燃煤煤种和锅炉类型电厂飞灰进行观察研究 ,建立了燃煤飞灰显微颗粒的系统分类方案 ,并揭示出各类颗粒的显微结构特征。首先根据物质成分将飞灰分出硅铝质、铁质、钙质和炭粒 4个组 ,然后根据微观形貌和内部结构分出 16种显微颗粒类型。研究发现空心微珠和子母珠是飞灰中普遍存在的显微颗粒类型 ,不仅广泛分布于不同粒级的硅铝质颗粒中 ,而且常见于钙质和铁质颗粒中 ;发现并命名了多孔微珠这一新的显微颗粒类型 ;在多种颗粒中广泛分布的次级细小灰球的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飞灰 显微颗粒类型 显微结构 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典型断面悬浮体颗粒类型与粒级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3
作者 邵和宾 范德江 +2 位作者 麦晓磊 张晶 李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6,共10页
利用环境扫描显微镜对2010年10月执行国家基金委东海公共航次期间获得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典型断面的悬浮颗粒物类型以及粒级组成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口典型断面悬浮体颗粒类型包括矿物颗粒、生物颗粒... 利用环境扫描显微镜对2010年10月执行国家基金委东海公共航次期间获得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典型断面的悬浮颗粒物类型以及粒级组成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口典型断面悬浮体颗粒类型包括矿物颗粒、生物颗粒、有机质颗粒及絮团颗粒四种类型,近岸矿物颗粒、有机质团块百分含量高,而从岸向外生物碎屑增加,絮团颗粒则没有明显的差异,矿物颗粒与生物颗粒的含量呈反相关,有机质团块与絮凝颗粒呈正相关;长江口典型断面中悬浮体颗粒粒径小于10μm的占70%左右,小于20μm的占90%,悬浮体粒径由近岸向离岸方向逐渐减小。影响该断面悬浮颗粒类型的因素有河流输入、混合作用、生物作用、絮凝作用和再悬浮作用等,影响颗粒粒径大小除了上述影响外,还受到颗粒沉降作用的影响,这些因素与该处的水团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颗粒类型 粒径 影响因素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中寒武统颗粒类型与水动力条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金丽娜 单新 王喆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1-20,共10页
为明确北京西山中寒武世沉积演化,本文基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沉积颗粒类型分析与水动力条件重建,对毛庄、徐庄、张夏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庄组仅发育灰泥似球粒,水动力条件为中等—轻微扰动;徐庄组主要发育巴哈马似球粒、厚层鲕、铁... 为明确北京西山中寒武世沉积演化,本文基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沉积颗粒类型分析与水动力条件重建,对毛庄、徐庄、张夏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庄组仅发育灰泥似球粒,水动力条件为中等—轻微扰动;徐庄组主要发育巴哈马似球粒、厚层鲕、铁质鲕、葡萄石、棘皮生物碎片,水动力条件为轻微—中等扰动;张夏组主要为放射鲕、团块、内碎屑及大量海洋底栖生物碎片,水动力中等—强烈扰动。根据沉积物特征可推断中寒武世整体海平面升高,依次发育低能内台地(毛庄组)、低能开阔海(徐庄组)和高能外台地(张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下苇甸剖面 中寒武统 颗粒类型 水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永峰 张艳秋 +4 位作者 杨新影 杨光 彭得兵 韩宇 王振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2-441,共10页
为明确富满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其分布,应用岩心、岩石薄片、碳同位素、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相及其展布开展了研究。研究区一间房组沉积相类型可分为斜坡—盆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后两者是颗粒滩的主要发育区;颗... 为明确富满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颗粒滩类型及其分布,应用岩心、岩石薄片、碳同位素、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相及其展布开展了研究。研究区一间房组沉积相类型可分为斜坡—盆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后两者是颗粒滩的主要发育区;颗粒滩包括砂屑滩、鲕粒滩、生屑滩、过渡类型等,厚度占比普遍大于80%,部分井区大于90%,具浅颗粒滩化,其分布受快速海侵及缓慢海退背景下侧向迁移为主的沉积方式控制。开阔台地大面积分布的砂屑滩及生屑砂屑滩具备良好的储集性能,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地区 奥陶系 一间房组 碳酸盐岩 颗粒类型 颗粒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沉降颗粒物及絮凝体类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方建勇 陈坚 +1 位作者 胡毅 廖连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5,共8页
2004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在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取得悬浮体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沉降颗粒物类型及其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单颗粒沉降颗粒物类型有生物颗粒、矿物颗粒和其他颗粒等3种类型;沉降颗... 2004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在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取得悬浮体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沉降颗粒物类型及其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单颗粒沉降颗粒物类型有生物颗粒、矿物颗粒和其他颗粒等3种类型;沉降颗粒物絮凝体类型包括住囊类、粪球絮凝体、硅藻絮凝体、矿物碎屑絮凝体、有机包膜、混杂絮凝体、微型藻类絮凝体等7种。颗粒物类型受到地形、海流和陆源输入等海洋环境的影响,生物絮凝和上升流可能是导致悬浮颗粒聚集的主要原因。絮凝在悬浮体的沉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沉降颗粒类型 絮凝 台湾浅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陶瓷颗粒对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杰 宗亚平 +1 位作者 庄伟彬 张跃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采用电流直加热动态热压制备,研究了不同类型陶瓷颗粒(SiC、Cr3C2、TiC和Ti(C,N))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应用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来考察不同类型增强粒子载荷传递的贡献,用以解释实验现象和揭示强化机理。结果表明,SiC颗粒对改... 采用电流直加热动态热压制备,研究了不同类型陶瓷颗粒(SiC、Cr3C2、TiC和Ti(C,N))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应用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来考察不同类型增强粒子载荷传递的贡献,用以解释实验现象和揭示强化机理。结果表明,SiC颗粒对改善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作用最好,Cr3C2粒子次之;TiC/Fe和Ti(C,N)/Fe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以增加粒子承担载荷的方式为主,而SiC/Fe和Cr3C2/Fe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除载荷传递外,还存在增强铁基体本身强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复合材料 Eshelby方法 不同类型颗粒 力学性能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地区中上白垩统滩相灰岩颗粒组成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8
作者 叶荣杰 段广慧 +2 位作者 黄婷婷 许家铖 伏美燕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3期457-461,477,共6页
伊拉克地区白垩系广泛发育滩相灰岩储层,由于这类灰岩储层的颗粒类型复杂导致沉积相划分和预测难度较大。前人的研究结果发现,伊拉克地区中上白垩统主要发育似球粒、绿藻、棘皮,其次为有孔虫、圆笠虫、内碎屑。针对该地区中上白垩统开... 伊拉克地区白垩系广泛发育滩相灰岩储层,由于这类灰岩储层的颗粒类型复杂导致沉积相划分和预测难度较大。前人的研究结果发现,伊拉克地区中上白垩统主要发育似球粒、绿藻、棘皮,其次为有孔虫、圆笠虫、内碎屑。针对该地区中上白垩统开展不同颗粒的类型及其组合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沉积微相和储层类型。该研究利用岩心和薄片观察,识别出了不同类型的颗粒,明确了中上白垩统Kh2层、Mi4层和Ma1层的颗粒类型。绿藻、薄壁瓣鳃类生物反映正常盐度海水或广盐度的浅海相对局限且水体能量较低的环境;有孔虫类中圆笠虫为移动底栖,分布范围广,反映水动力强;厚壳蛤这类厚壁瓣鳃类和内碎屑形成于浅海高能环境;棘皮类对沉积环境无选择性,分布范围广,各个层位中均可见。对中上白垩统典型层位不同颗粒类型的认识为我国在伊拉克地区油气开发和油气储层研究提供了岩相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中上白垩统 颗粒类型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成像测井的火山碎屑砂砾岩支撑类型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小青 王翔宇 +2 位作者 张志国 张维峰 陈海峰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326-333,共8页
火山碎屑砂砾岩在沉积过程中受河流搬运与火山作用共同影响,造成岩石粒径变化大、不同粒级组合的孔隙结构复杂,影响储层品质。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评价岩石粒级及不同粒级的组合模式是储层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X衍射的全岩分析实验结... 火山碎屑砂砾岩在沉积过程中受河流搬运与火山作用共同影响,造成岩石粒径变化大、不同粒级组合的孔隙结构复杂,影响储层品质。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评价岩石粒级及不同粒级的组合模式是储层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X衍射的全岩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研究区主要矿物成分及母岩类型特征。通过观察岩心照片结合岩电实验数据,发现研究区火山碎屑砂砾岩普遍存在骨架含有酸性火山岩的低阻砾石及正常沉积的高阻砾石。基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资料,利用分水岭算法,定量计算高、低阻砾石含量,并建立研究区岩性识别划分标准。在基于滑动窗口法生成的粒度谱基础上,构建粒度面积谱用来定量评价不同粒级砾石的含量,以获得不同粒级砾石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岩心不同粒级组合关系的含油性特征,确定砾石颗粒支撑类型,结合粒度谱及粒度面积谱,形成基于电成像测井的火山碎屑砂砾岩支撑类型评价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在砾石识别中的优势,为火山碎屑砂砾岩岩性识别及粒级组合模式评价提供了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火山碎屑砂砾岩 母岩类型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粒度面积谱 砾石颗粒支撑类型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异 被引量:35
10
作者 范德江 杨作升 王文正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4,共5页
利用显微镜观察、X射线物相分析、容量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分,结果表明长江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4%~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衰变型分布,在<0.125 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稳定于3%~5%左右;黄河沉积物中碳... 利用显微镜观察、X射线物相分析、容量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分,结果表明长江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4%~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衰变型分布,在<0.125 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稳定于3%~5%左右;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在8%~1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不对称鞍型分布,在<0.045 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明显增高,达12%以上.长江、黄河中的碳酸盐含生物碎屑和碎屑碳酸盐两种成因类型,生物碎屑多属文石质,主要分布于>0.125 mm的粒级之中;碎屑碳酸盐以低镁方解石占优势,长江以单晶方解石为主,黄河以隐晶质方解石集合体为主.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别主要受流域的风化条件、物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 长江 黄河 沉积物 碳酸盐 颗粒类型 物物组成 风化条件 物源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堆积理论优化的固井材料和工艺体系 被引量:107
11
作者 黄柏宗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9,共9页
常规固井水泥浆在混合和泵送顶替时的最优性能与长期层间封隔水泥环柱所要求的力学性能总是矛盾的,在密度低或高时矛盾更加突出。粉末技术和钠米材料以及微细颗粒大小分布测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材料力学的发展,材料科技工作除关注化学... 常规固井水泥浆在混合和泵送顶替时的最优性能与长期层间封隔水泥环柱所要求的力学性能总是矛盾的,在密度低或高时矛盾更加突出。粉末技术和钠米材料以及微细颗粒大小分布测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材料力学的发展,材料科技工作除关注化学键力的开发外,更注意颗粒间范德华力的开发,并发现紧密堆积理论是获得高性能固井材料的关键。利用紧密堆积理论与颗粒大小分布技术,使微细胶凝颗粒挤入材料的空隙,材料的胶空比大幅度降低,提高颗粒间的范德华力,从而创造出了新一代高性能胶凝材料。但用于紧密堆积的微细胶凝颗粒应是水化膜薄、外形呈球形、具有较好活性的颗粒。介绍了线性堆积密度模型以及二元系统的最大堆积密度与微细胶凝材料直径的关系,提出二元系统最大堆积时微细胶凝材料的体积分数为0.18~0.27,对于密度与水泥相近的微细胶凝材料,其最佳掺量为18%~27%,指出二元充填微细胶凝材料的尺寸应在被填充材料颗粒尺寸的1/2.5至1/10范围内;提出了干混材料堆积体积分数(PVF)的概念,PVF值越高,水泥浆性能越好。新一代高性能固井材料包括低密度高性能水泥浆、常规高性能水泥浆、高密度高性能水泥浆、微矩阵水泥和微细优化水泥,介绍了新型固井材料性能的优化设计以及与微细优化水泥相应的新的固井工艺——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水泥浆 紧密堆积理论 油气井 固井 工艺体系 颗粒大小分布颗粒类型 干混物最大堆积原理 堆积体系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对三相闭式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峰 林一鸣 +2 位作者 马宇鑫 齐国鹏 李修伦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5,共12页
开发并组装了可变倾角的三相流(V/L/S)闭式重力热管(THPCT)。实验所用的工作流体为水,固相工质分别为碳化硅(SiC)、聚甲醛(POM)和玻璃珠颗粒,考察了倾角(0°~30°)、颗粒类型以及加热功率(100~300 W)对THPCT传热性能的影响。研... 开发并组装了可变倾角的三相流(V/L/S)闭式重力热管(THPCT)。实验所用的工作流体为水,固相工质分别为碳化硅(SiC)、聚甲醛(POM)和玻璃珠颗粒,考察了倾角(0°~30°)、颗粒类型以及加热功率(100~300 W)对THPCT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SiC和POM颗粒在4个倾斜角度下均能够明显改善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总热阻减少率最大分别为25.7%和39.4%,所对应的条件均为Q=100 W和θ=30°;而玻璃珠颗粒恶化了重力热管的传热。TPCT和THPCT的总热阻均随倾角的增加而波动;加热功率的增加导致总热阻减小,但其程度不断降低。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对流传热系数也均随着倾角的增加而波动;加热功率对冷凝段传热的影响比蒸发段更为显著。在大多数情况下,碳化硅或聚甲醛颗粒可以强化蒸发段和冷凝段的传热;玻璃珠颗粒的加入有利于蒸发段的传热,但基本上不利于冷凝段。TPCT和THPCT蒸发段的传热阻力均明显小于冷凝段。加热功率增大,各倾角下蒸发段和冷凝段的热阻比率减小,但其程度不断降低。热阻比率一般随倾角的增加而波动,但不同倾角之间的差异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减小。碳化硅和聚甲醛颗粒的加入降低了热阻比率,而玻璃珠颗粒的加入增加了热阻比率。绘制了总热阻随操作参数变化的三维等高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 颗粒类型 THPCT 传热过程强化 流化床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O type-reduction method for geometric interval type-2 fuzzy logic systems
13
作者 赵先章 高一波 +1 位作者 曾隽芳 杨一平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8年第6期862-867,共6页
In a special case of type-2 fuzzy logic systems (FLS), i.e. geometric inteIval type-2 fuzzy logic systems (GIT-2FLS), the crisp output is obtained by computing the geometric center of footprint of uncertainly (FO... In a special case of type-2 fuzzy logic systems (FLS), i.e. geometric inteIval type-2 fuzzy logic systems (GIT-2FLS), the crisp output is obtained by computing the geometric center of footprint of uncertainly (FOU) without type-reduction, but the defuzzifying method acts against the corner concepts of type-2 fuzzy sets in some cases. In this paper, a PSO type-reduction method for GIT-2FLS based on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is presented. With the PSO type-reduction, the inference principle of geometric interval FLS operating on the continuous domain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interval type-2 FLS operating on the discrete domain. Wit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it is proved that the PSO type-reduction exhibits good performance, and is a satisfactory complement for the theory of GIT-2F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al type-2 fuzzy sets PSO algorithm type-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泥石流形成过程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舒安平 孙江涛 +3 位作者 张欣 王澍 师哲 潘华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0-857,共8页
非均质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坡与沟谷中的一种典型固液两相流,具有颗粒级配宽、容重大、流动阻力与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等特征,致灾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在云南省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实施48组泥石流形成动力过程模拟试验,首先分析非均质泥... 非均质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坡与沟谷中的一种典型固液两相流,具有颗粒级配宽、容重大、流动阻力与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等特征,致灾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在云南省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实施48组泥石流形成动力过程模拟试验,首先分析非均质泥石流起动方式,将模拟泥石流起动划分为常遇型、溃坝型及滑坡型三种类型,并进一步将泥石流形成过程划分为固体颗粒起动、固体颗粒加速混掺及固液两相流形成的三个不同阶段;基于孔隙水压力及水力因子等测定数据,分析揭示了泥石流形成的三阶段的动力学特征,表明三类泥石流形成后流速较大,均呈急流状态,而且水流强度以溃坝型泥石流为最大,常遇型泥石流次之,滑坡型泥石流最小。本项研究成果对丰富泥石流学科内容以及提高泥石流灾害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泥石流 形成过程 颗粒起动类型 加速混掺 动力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