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形理论的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相对渗透率模型
1
作者 崔传智 隋迎飞 +2 位作者 王一单 吴忠维 李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分析聚合物颗粒运移规律;而描述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过程中油水流动规律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较少。首先,分析聚合物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非均匀分布现象,引入生物流体力学中红细胞树状叉体积分数分布理论,建立考虑聚合物颗粒相分离机制影响的体系黏度表征方法;其次,基于分形理论与渗流理论,建立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模型,通过与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验证模型准确性,并分析各因素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该研究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开发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黏度表征 分形理论 相渗曲线 聚合物颗粒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分散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宇 刘家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158-161,共4页
对颗粒在液体介质和空气介质中的分散过程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增强微细颗粒分散的手段在于合适的分散剂和高效的分散机械,并叙述了几种评价分散效果的方法,指出了颗粒分散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颗粒分散 分散 微细颗粒 颗粒润湿 润湿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干法制粉机搅拌轴偏心距对颗粒分散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南星 廖达海 占甜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00-3303,共4页
针对陶瓷干法制粉机制粉过程中颗粒的分散性问题,基于双流体模型模拟分析制粉过程颗粒的分散性及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鉴于陶瓷干法制粉机建立物理模型并通过CFD软件模拟制粉过程,模拟研究搅拌轴偏心距在制粉过程中对颗粒分散性的影... 针对陶瓷干法制粉机制粉过程中颗粒的分散性问题,基于双流体模型模拟分析制粉过程颗粒的分散性及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鉴于陶瓷干法制粉机建立物理模型并通过CFD软件模拟制粉过程,模拟研究搅拌轴偏心距在制粉过程中对颗粒分散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偏心距为20 mm、30 mm、40 mm时,颗粒的体积占造粒室体积依次为53%、54%、52.5%,分布在颗粒堆积密度为0.4 kg/m3以上范围内的颗粒体积占造粒室体积分别为10%、3%、6%,说明搅拌轴偏心距对整体颗粒的体积分布大小影响较小,但对堆积密度大的颗粒体积分布影响较大,且在搅拌轴偏心距为30 mm时颗粒的分散性最佳。同时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趋势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表明搅拌轴偏心距为30mm时制粉过程中颗粒的分散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制粉机 双流体模型 搅拌轴偏心距 颗粒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晶石表面疏水改性对表面能与颗粒分散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红 丁浩 沈凯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2,40,共3页
采用硬脂酸钠和油酸钠对重晶石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变其表面的润湿性,通过接触角及表面能的变化看出,改性后重晶石的表面从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且通过改变改性剂的用量可对重晶石的疏水性程度进行调控;试验同时表明,当改性剂用量为1%时,重... 采用硬脂酸钠和油酸钠对重晶石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变其表面的润湿性,通过接触角及表面能的变化看出,改性后重晶石的表面从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且通过改变改性剂的用量可对重晶石的疏水性程度进行调控;试验同时表明,当改性剂用量为1%时,重晶石在煤油中分散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表面改性 表面能 颗粒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分散技术在真空液相浸渗制备C_f/Al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新坤 汪定江 陈名华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5年第4期29-33,共5页
采用真空反压液相浸渗工艺,以碳纤维增强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M40J纤维增强AlMg10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SiC及淀粉分散颗粒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可以减少铝液在束内的浸渗阻力,并使纤维分布均匀,从而提高复合... 采用真空反压液相浸渗工艺,以碳纤维增强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M40J纤维增强AlMg10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SiC及淀粉分散颗粒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可以减少铝液在束内的浸渗阻力,并使纤维分布均匀,从而提高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型性和力学性能。经过5%SiC+3%淀粉溶液的分散后,复合材料的体积分数由72%降低到51%,而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31MPa,达到49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分散 真空液相浸渗 碳/铝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石表面有机改性及对颗粒分散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顾善发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降低硅灰石颗粒表面的亲水性,改善其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作用,采用硬脂酸钠为改性剂对硅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对改性工艺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考查,对改性后硅灰石表面润湿性和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灰石... 为降低硅灰石颗粒表面的亲水性,改善其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作用,采用硬脂酸钠为改性剂对硅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对改性工艺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考查,对改性后硅灰石表面润湿性和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灰石经硬脂酸钠改性后,在水中的润湿接触角由改性前的10.83°增大为69.33°,表面自由能由102.17 m J/m^2减小至41.78 m J/m^2,改性硅灰石在煤油中的分散性显著提高,通过热力学分析解释改性前后硅灰石颗粒分散性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石 表面改性 界面自由能 颗粒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颗粒分散液浓度对建筑结构钢锌系复合磷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翔 李秋艺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4,共5页
通过硫酸铜点滴实验、静态浸泡实验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以变色时间、电荷转移电阻、低频阻抗模值等作为指标,研究了SiO2颗粒分散液浓度对锌系复合磷化膜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颗粒分散液浓度对磷化膜的耐蚀性有较显著的影响,随... 通过硫酸铜点滴实验、静态浸泡实验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以变色时间、电荷转移电阻、低频阻抗模值等作为指标,研究了SiO2颗粒分散液浓度对锌系复合磷化膜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颗粒分散液浓度对磷化膜的耐蚀性有较显著的影响,随着SiO2颗粒分散液浓度从10 mL/L增加到60 mL/L,磷化膜变色时间从116 s逐渐延长到170 s,电荷转移电阻从1.170 kΩ·cm2逐渐增大到4.580 kΩ·cm2,低频阻抗模值从0.635 kΩ·cm2逐渐增大到3.845 kΩ·cm2,说明磷化膜的耐蚀性有较大幅度提高。随着SiO2颗粒分散液浓度从60 mL/L继续增加到80 mL/L,磷化膜变色时间、电荷转移电阻和低频阻抗模值都变化不大,其耐蚀性未进一步提高。但SiO2颗粒分散液浓度超过80 mL/L后,磷化膜的耐蚀性明显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蚀性 锌系复合磷化膜 建筑结构钢 SiO2颗粒分散液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分级机进料管内颗粒分散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刁雄 李双跃 +1 位作者 李良超 黄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258,共7页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对超细分级机进料管内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引入颗粒浓度分布不均匀度,建立了颗粒分散性的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导流片数量、尺寸、间距分布形式、入口风速、入口固体浓度、粒径对颗粒分散性的影响。...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对超细分级机进料管内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引入颗粒浓度分布不均匀度,建立了颗粒分散性的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导流片数量、尺寸、间距分布形式、入口风速、入口固体浓度、粒径对颗粒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流片的添加能提高颗粒的分散性;随着入口风速的提高,颗粒分散性逐渐提高,当风速大于13.6m/s时,分散性变化不大;随着入口固体浓度的增加,颗粒分散性降低;随着粒径的增加,颗粒浓度分布不均匀度增加,颗粒的分散性变差,当粒径大于50μm时,颗粒分散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分级机 进料管 颗粒分散 浓度不均匀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研磨制备单颗粒分散二氧化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王超 崔健 +2 位作者 江浩 姜海波 李春忠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2期60-64,80,共6页
采用机械湿法研磨,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研磨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二氧化钛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研磨分散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研磨速度3 000 r/min,时间80 min,锆球直径0.2 mm,p H值9.5,球料比(锆球与二氧化钛的质量比... 采用机械湿法研磨,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研磨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二氧化钛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研磨分散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研磨速度3 000 r/min,时间80 min,锆球直径0.2 mm,p H值9.5,球料比(锆球与二氧化钛的质量比)20:1,优化工艺条件下的二氧化钛颗粒在48 h内仍保持了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对研磨分散后的二氧化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进行粒径统计得其颗粒平均粒径为136.7 nm,与激光粒度仪测得的平均粒径139.2 nm以及BET比表面积测试法测得的等效直径134.2 nm基本一致,说明研磨后的二氧化钛呈单颗粒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湿法研磨 颗粒分散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驱动燃料云团界面不稳定性发展及颗粒分散过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洋 丁珏 翁培奋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2-815,共14页
在工业爆炸灾害和国防军事领域,气体和燃料颗粒组成的燃料云团的非定常两相燃烧爆轰会对周围介质产生毁伤破坏效应,该效应与燃料运动特性和空间质量分布密切相关.建立了二维气液两相流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利用二阶精度的守恒型单调... 在工业爆炸灾害和国防军事领域,气体和燃料颗粒组成的燃料云团的非定常两相燃烧爆轰会对周围介质产生毁伤破坏效应,该效应与燃料运动特性和空间质量分布密切相关.建立了二维气液两相流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利用二阶精度的守恒型单调迎风格式(monotonic upwind scheme for conservation laws,MUSCL),以正庚烷燃料为对象,对爆炸驱动下冲击波在两相介质中传播、燃料云团界面不稳定性演化、冲击波诱导旋涡机制,以及颗粒初始运动性质开展数值研究.可以得出,波与燃料颗粒相互作用是一个动量、能量传递的过程.当冲击波扫过两相介质,压力发生衰减,与比例距离(Z)满足幂数律关系.同时,波在云团中发生反射和折射,两相介质中波阵面发生弯曲.燃料介质获得和波同向的平动速度.如初始粒径为60μm的燃料云团,在112μs时间内,云团扩散的径向速度提高到22.8 m/s.此外,当波作用于燃料云团,气液界面的流场发生扰动.当波扫过燃料云团外缘,会产生大尺度结构的旋涡,增强了原来未受扰动流场的湍流度.同时,界面附近流场的密度和压力梯度诱导出涡量,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Richtmyer-Meshkov instability,RMI)的发展使得界面生成一系列小尺度涡.大、小尺度的涡促进了湍流的发展,加剧了燃料云团的运动和颗粒的分散,为云团的膨胀及后续两相爆轰的发生提供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驱动 冲击波 燃料云团 冲击波诱导旋涡 颗粒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作用下铝熔体流场分布及SiC颗粒分散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泽政 常庆明 +1 位作者 洪守坤 陈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6,共7页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VOF和DPM模型对在搅拌作用下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铝熔体的流场分布和SiC颗粒在流场内部的空间分布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搅拌过程中流场速度和叶片浸入深度对SiC颗粒在铝熔体中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中流...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VOF和DPM模型对在搅拌作用下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铝熔体的流场分布和SiC颗粒在流场内部的空间分布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搅拌过程中流场速度和叶片浸入深度对SiC颗粒在铝熔体中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中流场的最大速度分布在桨片叶端,随着搅拌桨转速增加,流场中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的速度均不断增大,随着叶片浸入深度的增加,靠近容器底部和侧壁的流场速度逐渐增大,较大的流场速度有利于SiC颗粒在铝熔体中的分散;当叶片浸入深度一定时,自由液面的漩涡高度和深度随搅拌桨转速的加快而增加,当漩涡底部到达搅拌桨上端时,SiC颗粒开始进入流场内部扩散,在流场内上、下涡流的带动下实现均匀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熔体 流场分布 SIC 颗粒分散 搅拌 流场速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耦合方法的搅拌釜内固体颗粒分散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昕楠 刘艺芳 毕超 《煤矿机械》 2021年第9期180-183,共4页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方法分析立式搅拌釜溶液内颗粒团聚体的分散过程。搅拌釜釜壁挡板迎流面呈现上下分流的流场特征,且发生流场上下分流的位置为搅拌桨的安装位置。以轴向分区颗粒数量分布方差为指标定量地分析...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方法分析立式搅拌釜溶液内颗粒团聚体的分散过程。搅拌釜釜壁挡板迎流面呈现上下分流的流场特征,且发生流场上下分流的位置为搅拌桨的安装位置。以轴向分区颗粒数量分布方差为指标定量地分析了颗粒在搅拌釜内分布的均匀性。结果表明:搅拌桨旋转造成的涡流是促使颗粒圆周均匀分布的动力,而釜壁挡板造成的轴向流动是促使颗粒轴向混合的主要原因。提高转速可以提高颗粒在溶液中混合的均匀性,但是当转速达到一定数值时,颗粒分散均匀性的提高效果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釜 颗粒分散 CFD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熔体中固态颗粒分散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3
作者 隋心 左孝青 +1 位作者 李苍 罗峰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81-84,87,共5页
对固态颗粒在金属熔体中分散本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数学模型等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探讨了在金属熔体中固态颗粒分散的数值模拟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属熔体 搅拌 颗粒分散 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及热挤压对Al-Ti-B细化剂纳米TiB_(2)颗粒分散性与细化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郭路 闫敬明 +3 位作者 左孝青 易健宏 周芸 苗琪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3,共9页
为获得高晶粒细化性能的Al-Ti-B细化剂,本文利用高能球磨法在微米Ti粉上负载纳米TiB_(2)颗粒制备了Ti/TiB_(2)粉末细化剂,并采用热挤压工艺制备了杆状Al-Ti-B细化剂,对比分析了两种细化剂的晶粒细化性能及机理。研究表明:高能球磨可将纳... 为获得高晶粒细化性能的Al-Ti-B细化剂,本文利用高能球磨法在微米Ti粉上负载纳米TiB_(2)颗粒制备了Ti/TiB_(2)粉末细化剂,并采用热挤压工艺制备了杆状Al-Ti-B细化剂,对比分析了两种细化剂的晶粒细化性能及机理。研究表明:高能球磨可将纳米TiB_(2)颗粒均匀负载分散在微米Ti粉表面,使工业纯铝的平均晶粒尺寸细化至74.6μm;热挤压则使细化剂致密化,微米Ti粉及纳米TiB_(2)颗粒在铝基体中分布更加均匀,可将工业纯铝的平均晶粒尺寸进一步细化至58.4μm,获得最佳细化效果,并使细化剂的抗衰退性能提高。机理分析表明,随着细化剂中纳米TiB_(2)颗粒的分散性提高、团聚现象减缓,其在铝熔体中的沉降速度缓慢,对晶粒的形核促进作用、长大抑制作用更充分,是热挤压Al-Ti-B细化剂对工业纯铝有优异晶粒细化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B细化剂 高能球磨 热挤压 纳米TiB_(2)颗粒分散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颗粒分散度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陈清林 洪翊 《福建建材》 1994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研究通过测定水泥体系颗粒分布,比表面积和水泥的主要性能,找出颗粒分散度与水泥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水泥体系,颗粒分布符合Rosin—Rammler—Bennet提出的粉磨产品粒度分布的数学表达式。保持水泥的化... 本研究通过测定水泥体系颗粒分布,比表面积和水泥的主要性能,找出颗粒分散度与水泥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水泥体系,颗粒分布符合Rosin—Rammler—Bennet提出的粉磨产品粒度分布的数学表达式。保持水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不变,使水泥颗粒分布趋向合理,就会取得水泥胶砂各龄期强度明显增加,水泥产品合格率提高的实际效果。 结论:改变水泥磨体系的有关操作参数,能使水泥的颗粒分布趋向合理,提高水泥产品的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颗粒分散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
16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2-662,共1页
关键词 颗粒分散 科学与技术 颗粒表面改性 胶体化学 化学理论 颗粒技术 相互作用 分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
17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32-1432,共1页
关键词 颗粒分散 科学与技术 颗粒表面改性 胶体化学 化学理论 颗粒技术 相互作用 分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
18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50-1650,共1页
该书从胶体化学、表面(界面)化学理论、材料学及颗粒技术出发,系统地介绍了颗粒的性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颗粒表面改性、颗粒在不同介质中的分散理论、分散特征、分散方法与技术。该书对分散剂、分散的评价方法、典型设备以及分散... 该书从胶体化学、表面(界面)化学理论、材料学及颗粒技术出发,系统地介绍了颗粒的性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颗粒表面改性、颗粒在不同介质中的分散理论、分散特征、分散方法与技术。该书对分散剂、分散的评价方法、典型设备以及分散技术的应用等也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分散 科学与技术 颗粒表面改性 胶体化学 化学理论 颗粒技术 相互作用 分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
19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6-536,共1页
该书从胶体化学、表面(界面)化学理论、材料学及颗粒技术出发,系统地介绍了颗粒的性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颗粒表面改性、颗粒在不同介质中的分散理论、分散特征、分散方法与技术。该书对分散剂、分散的评价方法、典型设备以及分散... 该书从胶体化学、表面(界面)化学理论、材料学及颗粒技术出发,系统地介绍了颗粒的性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颗粒表面改性、颗粒在不同介质中的分散理论、分散特征、分散方法与技术。该书对分散剂、分散的评价方法、典型设备以及分散技术的应用等也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分散 科学与技术 颗粒表面改性 胶体化学 化学理论 颗粒技术 相互作用 分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流体行为与颗粒分散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郭子义 邓坤坤 +2 位作者 聂凯波 王翠菊 刘力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1-790,共10页
采用ANSYS Fluent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在不同倾角(30°、45°、60°、90°)搅拌桨的作用下,坩埚内部流场的结构及其变化特点。通过建立k-ε湍流模型和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分析了坩埚内涡流分布规律,并通过模拟颗粒... 采用ANSYS Fluent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在不同倾角(30°、45°、60°、90°)搅拌桨的作用下,坩埚内部流场的结构及其变化特点。通过建立k-ε湍流模型和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分析了坩埚内涡流分布规律,并通过模拟颗粒的分散状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直叶桨坩埚内部流场流速快,但被桨叶搅拌作用分割为上下两个循环区域(双环型流型),混乱程度低,颗粒的分散效果不佳。斜叶桨表面内旋作用明显,矢量混乱度高,颗粒分散第一阶段的效率高;斜叶桨坩埚内部存在轴向流,可形成一体的循环区域(单环型流型),使得颗粒的流动区域更大,分散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机械搅拌 颗粒增强 流体行为 颗粒分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