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细胞真皮基质和带蒂颊脂垫瓣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李慧敏 高庆玲 +2 位作者 焦建军 马超 陆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25-828,共4页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并比较患者的最大开口度,记录患者的修复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吞咽功能、术后语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M组与PBFPF组患者最大开口度组间比较、组间与时点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FPF组中缺损面积为>13~20 cm2的患者修复有效率高于ADM组(P<0.05)。PBFPF组患者的咀嚼功能优于ADM组(P<0.05)。结论PBFPF及ADM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各有优势,对于黏膜缺损面积较大(>13~20 cm2)的患者,PBFPF的修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软组织缺损 脱细胞真皮基质 带蒂脂垫瓣 并发症 口腔颌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德超 吴亚龙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商丘华美医疗美容医院接受面部年轻化治疗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均行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比较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美容效果、心理状... 目的探讨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商丘华美医疗美容医院接受面部年轻化治疗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均行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比较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美容效果、心理状态、面部定量指标、面部整体美容效果改善量表(GAIS)、皱纹严重程度量表(WSRS)、中面部体积量表(MMVS)、美容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中面部美容效果优20例,良1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88%(31/32);32例患者术后ABC弧度、瞳孔点至鼻唇沟与瞳孔垂线交点距离低于术前,双侧颧点间距高于术前(P﹤0.05);32例患者术后GAIS评分高于术前,WSRS评分、MMVS评分低于术前(P﹤0.05);32例患者术后面部饱满度、外形美观度及皮肤紧致度评分高于术前(P﹤0.05);32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高于术前(P﹤0.05);32例患者共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脱发,发生率为6.25%(2/32)。结论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在面部年轻化中价值更高,可提高患者美容效果,加快皱纹消失,利于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化 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 美容效果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颊部血管瘤切除修复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游晓波 傅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252,共1页
目的总结应用扩张皮瓣修复面颊部血管瘤切除后较大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颊部扩张皮瓣及局部岛状皮瓣修复面颊部血管瘤切除后缺损1例,男,45岁;血管瘤大小10cm×6cm。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组织扩张器植入术,二期行血... 目的总结应用扩张皮瓣修复面颊部血管瘤切除后较大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颊部扩张皮瓣及局部岛状皮瓣修复面颊部血管瘤切除后缺损1例,男,45岁;血管瘤大小10cm×6cm。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组织扩张器植入术,二期行血管瘤切除、颊部旋转皮瓣和局部岛状皮瓣移位修复缺损创面。结果患者伤口Ⅰ期愈合,面部表情活动正常。1年后随访,血管瘤无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获得良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结论颊部扩张皮瓣皮肤组织量充足,手术切口与颜面部美容单位边界一致,适宜于面颊部较大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血管瘤 颊部皮瓣 组织扩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耳前及耳后双叶皮瓣修复面颊部缺损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相斌 高学书 +1 位作者 章惠兰 刘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8-,共1页
作者应用耳前及耳后邻位双叶皮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应用解剖 耳前面部皮瓣是以下方为蒂的任意皮瓣。耳后皮瓣是以耳后动、静脉为蒂的轴型皮瓣。耳后动脉直径约1.2mm,沿耳根后上行,沿途发出数支分布于耳后... 作者应用耳前及耳后邻位双叶皮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应用解剖 耳前面部皮瓣是以下方为蒂的任意皮瓣。耳后皮瓣是以耳后动、静脉为蒂的轴型皮瓣。耳后动脉直径约1.2mm,沿耳根后上行,沿途发出数支分布于耳后,在乳突前有二个大支,即耳支及枕支。耳支经耳后的深侧分布于耳廓的颅面和耳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前 双叶皮瓣 颊部缺损 耳支 颊部 枕支 颞浅动脉 鼻缘 肌止端 全厚皮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部木刺伤的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红燕 龚新环 吴春云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颊部 超声表现 刺伤 肿胀疼痛 颊部肿胀 张口困难 黏膜 消炎药 陈旧性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带蒂皮瓣修复35例累及口角的颊部洞穿性缺损效果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洪磊 陈伟良 +2 位作者 袁开放 周斌 陈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比较4种带蒂皮瓣修复累及口角的颊部洞穿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35例累及口角的颊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4种带蒂皮瓣进行修复重建,4种皮瓣分别为交叉唇瓣(A-EF)、折叠延长锁骨上岛状皮瓣(SFIF)、折叠胸大肌肌皮瓣(PM... 目的:比较4种带蒂皮瓣修复累及口角的颊部洞穿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35例累及口角的颊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4种带蒂皮瓣进行修复重建,4种皮瓣分别为交叉唇瓣(A-EF)、折叠延长锁骨上岛状皮瓣(SFIF)、折叠胸大肌肌皮瓣(PMMF)和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TIMF)。比较4组患者修复重建后的效果,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美学角度,口轮匝肌功能以及发音功能比较,A-EF组显著优于其他3组(P<0.05)。在最后的随访中,A-EF组4例患者(80.0%)、SFIF组7例患者(87.5%)、PMMF组5例患者(55.6%)、TIMF组5例患者(38.4%)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并存活;A-EF组1例患者(20.0%)、SFIF组1例患者(12.5%)、PMMF组2例患者(22.2%)、TIMF组4例患者(30.8%)带瘤生存;PMMF组2例患者(22.2%)和TIMF组4例患者(30.8%)于术后9~38个月分别死于原发灶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A-EF更适于临床Ⅱ期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SFIF更适于临床Ⅱ期或Ⅲ期肿瘤患者;PMMF更适于临床Ⅲ期或Ⅳ期肿瘤患者;TIMF更适于临床Ⅲ期或Ⅳ期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 鳞状细胞癌 颊部缺损 带蒂皮瓣 交叉唇瓣 延长锁骨上皮瓣 胸大肌肌皮瓣 下斜方肌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颊部洞穿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7
7
作者 尹英 邱翠华 +2 位作者 曹书艳 李静 厉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2-893,共2页
肿瘤切除或创伤造成的颊部洞穿缺损常采用各种组织瓣移植修复,以恢复其外形和功能[1]。临床实践证明:其手术成功与否,除了与手术者在术中的细心操作外,还与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关系密切。我科2002年2月至2011年10月对17例口腔癌患者... 肿瘤切除或创伤造成的颊部洞穿缺损常采用各种组织瓣移植修复,以恢复其外形和功能[1]。临床实践证明:其手术成功与否,除了与手术者在术中的细心操作外,还与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关系密切。我科2002年2月至2011年10月对17例口腔癌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遗留颊部洞穿缺损采用折叠双皮岛的游离前臂皮瓣、腹直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或带蒂胸大肌皮瓣等4种组织瓣移植修复,围手术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瓣移植 颊部缺损整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瓣和颊脂垫瓣修复老年颊部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海波 李向荣 +2 位作者 杭东跃 张志闻 许在叶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舌瓣和颊脂垫瓣修复老年颊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老年颊部缺损患者,分为舌瓣修复组和颊脂垫瓣修复组,每组18例。舌瓣修复组用舌体舌瓣进行修复,颊脂垫瓣修复组于组织缺损区边缘的近颊脂垫处进行修复。术后随访1~1... 目的探讨舌瓣和颊脂垫瓣修复老年颊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老年颊部缺损患者,分为舌瓣修复组和颊脂垫瓣修复组,每组18例。舌瓣修复组用舌体舌瓣进行修复,颊脂垫瓣修复组于组织缺损区边缘的近颊脂垫处进行修复。术后随访1~12个月,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手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舌瓣修复组总有效率100.00%,颊脂垫瓣修复组总有效率94.50%(17/18),2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6.67%(3/18),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瓣和颊脂垫瓣修复老年颊部缺损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手术风险小等优点,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瓣 脂垫瓣 颊部缺损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部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贺智晶 翦新春 +1 位作者 吴晓珊 黄慧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7-568,570,共3页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是临床上少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寄生于左颊部软组织内的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患者。患者男性,25岁,因左颊部肿块6个月收治入院。在左颊部肿块摘除术中发现,肿块中有一白色...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是临床上少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寄生于左颊部软组织内的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患者。患者男性,25岁,因左颊部肿块6个月收治入院。在左颊部肿块摘除术中发现,肿块中有一白色带状物,为一活虫体。患者血清的曼氏裂头蚴免疫试验快速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为阳性。白色带状物虫体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该患者的感染途径为食用感染过裂头蚴的生蛙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 寄生虫 颊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森林 徐金科 +4 位作者 曹罡 董震 陈伟 刘秉尧 孟昭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因肿瘤切除造成的颊部洞穿缺损的修复是个棘手问题。文中评价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4例颊部洞穿缺损,通过颊部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情况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随访3个月... 目的因肿瘤切除造成的颊部洞穿缺损的修复是个棘手问题。文中评价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4例颊部洞穿缺损,通过颊部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情况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移植皮瓣成活,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张口不受限。腹部伤口愈合良好,无腹壁疝发生。结论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具有制备简便、血管蒂长、组织量大和供区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颊部洞穿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皮瓣 颊部洞穿缺损 显微外科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颈耳后联合旋转皮瓣修复颊部瘢痕畸形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宝珊 施耀明 +1 位作者 金一涛 陈乃理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96-198,共3页
应用面颈耳后联合旋转皮瓣修复颊部瘢痕26例。皮瓣设计于颊部外侧、耳后及颈侧方,介于颧弓至锁骨之间,在SMAS和颈阔肌浅层进行解剖分离。由于皮瓣内不含知名血管,属于随意型皮瓣。将皮瓣旋转移位后覆盖范围大。其色泽、厚度和... 应用面颈耳后联合旋转皮瓣修复颊部瘢痕26例。皮瓣设计于颊部外侧、耳后及颈侧方,介于颧弓至锁骨之间,在SMAS和颈阔肌浅层进行解剖分离。由于皮瓣内不含知名血管,属于随意型皮瓣。将皮瓣旋转移位后覆盖范围大。其色泽、厚度和质地均接近面部正常皮肤,特别适合面颊中2/3区域,呈上宽下窄形的较大皮肤缺损的修复。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 瘢痕畸形 修复术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扩张器扩张颈部-耳后联合皮瓣进行全颊部美学修复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佳 范金财 +5 位作者 刘立强 甘承 杨增杰 焦虎 陈文霖 殷竹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圆形扩张器扩张颈部-耳后联合皮瓣进行全颊部瘢痕一次性美学修复的可行性及优势,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2013年,笔者对18烧伤后全颊部瘢痕的患者(23侧颊部)进行美容性修复。使用200ml或300ml圆形扩张器扩张... 目的:探讨利用圆形扩张器扩张颈部-耳后联合皮瓣进行全颊部瘢痕一次性美学修复的可行性及优势,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2013年,笔者对18烧伤后全颊部瘢痕的患者(23侧颊部)进行美容性修复。使用200ml或300ml圆形扩张器扩张颈部皮肤,扩张完成后,取出扩张器,并将附加切口向耳后及后发际线延伸,以旋转推进的方式利用扩张皮瓣修复全颊部大面积瘢痕。供区一期缝合。结果:全部皮瓣均成活良好.平均皮瓣面积为9.8cm×7.8cm。扩张器扩张及手术过程中出现个别轻微并发症,经积极处理,未对最终手术结果照成影响。术后常规随访,平均随访年限为2.3年,皮瓣回缩率较低,供区外观功能良好,附加切口隐蔽,效果稳定。结论:圆形扩张器扩张颈部-耳后联合皮瓣为全颊部瘢痕的修复提供了颜色、质地、形状高度相似的组织,符合美学单位修复概念。以旋转为主、辅以推进的转移方式使皮瓣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垂直方向上的张力减小,供区形态功能得以保全。本方法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颊部瘢痕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瘢痕 扩张皮瓣 美容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胸大肌皮瓣移植行颊部组织缺损修补术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璞 余恩念 +1 位作者 王庆华 李秋红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37-738,共2页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移植术行颊部缺损修补术的护理技术和经验。方法在固定好特殊体位、密切观察受区皮肤血液循环的情况下 ,采取了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如受区和供区皮瓣的处理 ,口腔的冲洗 ,气管切开的护理 ,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等...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移植术行颊部缺损修补术的护理技术和经验。方法在固定好特殊体位、密切观察受区皮肤血液循环的情况下 ,采取了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如受区和供区皮瓣的处理 ,口腔的冲洗 ,气管切开的护理 ,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等。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大肌皮瓣移植术 颊部缺损 修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部颗粒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晓茹 郑延 +1 位作者 柯杰 逄键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78,共3页
报告1例颊部颗粒细胞瘤。患者女,38岁。右侧面颊部肿物1月余。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由纤维组织分割呈巢状,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及S-100蛋白阳性,提示肿瘤来源于雪旺细胞。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诊断 治疗 颊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友元 陈伟良 +6 位作者 黄志权 李劲松 杨朝晖 张大明 范松 张彬 王建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评价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2月施行的17例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 目的:评价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2月施行的17例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切除后颊部黏膜和皮肤巨大洞穿性缺损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伴晚期口腔癌切除后的颊部软硬组织巨大洞穿性缺损,修复口腔衬里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大小为10 cm×8 cm~14 cm×10 cm,修复外部缺损的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大小为15 cm×8 cm~25 cm×10 cm。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4个月,9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6例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应用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复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对于再次手术,以及放疗后病例,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游离皮瓣等其他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皮瓣 斜方肌肌皮瓣 颈横动脉 颊部缺损 头颈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颊部洞穿性缺损的综合外科修复 被引量:2
16
作者 靳小雷 滕利 +4 位作者 徐家杰 卢建建 张超 张波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修复复杂毁损性面颊部洞穿性缺损的方法,分析唇颊部洞穿性缺损修复的特点。方法: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组织移植为基本方法,综合应用多项整形外科技术以及颅颌面外科技术,对10例唇颊部洞穿性缺损进行分期序列治疗。治疗周期最... 目的:探讨修复复杂毁损性面颊部洞穿性缺损的方法,分析唇颊部洞穿性缺损修复的特点。方法: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组织移植为基本方法,综合应用多项整形外科技术以及颅颌面外科技术,对10例唇颊部洞穿性缺损进行分期序列治疗。治疗周期最短半年,最长4年。结果:随访半年至3年,面部毁损性容貌明显改善,面部轮廓形态接近正常,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唇颊部洞穿性缺损治疗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熟练掌握整形外科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结合多项整形外科基本技术,分期序列进行修复,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穿性缺损 颊部 外科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面颊部皮瓣移位修复鼻尖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7
作者 纪荣明 熊绍虎 +4 位作者 李玉泉 李军辉 刘芳 林宁 蒋尔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为带血管蒂面颊部皮瓣修复鼻尖部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动脉内注红色乳胶的头颈部标本,解剖双侧面动脉发出至口角外上方、颧弓下方颊区内的直接皮支,测量皮支的外径、长度。将两侧口角连线的延长线定义为横线,眶上孔和颏... 目的:为带血管蒂面颊部皮瓣修复鼻尖部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动脉内注红色乳胶的头颈部标本,解剖双侧面动脉发出至口角外上方、颧弓下方颊区内的直接皮支,测量皮支的外径、长度。将两侧口角连线的延长线定义为横线,眶上孔和颏孔中点连线定义为垂线,分别测量皮支起点与两者间的距离,以此定位皮支起点的体表投影。1例铸型标本以观察面动脉直接皮支的起点和与其他动脉的吻合情况。结果:面动脉发出上唇动脉后,由其后壁向上发出1支至颊部的皮动脉,出现率86.7%。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8±0.20)mm,长度为(1.40±0.54)cm。皮支起点的投影位于横线上方者占76%,与横线的垂直距离为(0.65±0.22)cm;皮支起点的投影均位于垂线外侧,与垂线的水平距离为(2.64±0.82)cm。结论:带血管蒂面颊部皮瓣转移经临床证实是修复或再造鼻尖部缺损的良好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皮瓣 面动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桡侧-掌长肌腱复合瓣在唇颊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银华 田克斌 +2 位作者 刘伟东 樊彤海 郦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桡侧-掌长肌腱复合瓣在唇颊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临床手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应用前臂桡侧-掌长肌腱复合瓣对5例唇颊部缺损患者进行手术修复,掌长肌腱与残余口轮匝肌可共同维持唇颊部形态和功能,对折的前臂皮... 目的:探讨前臂桡侧-掌长肌腱复合瓣在唇颊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临床手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应用前臂桡侧-掌长肌腱复合瓣对5例唇颊部缺损患者进行手术修复,掌长肌腱与残余口轮匝肌可共同维持唇颊部形态和功能,对折的前臂皮瓣则可同时修复皮肤与黏膜缺损。术后定期随访,最短随访时间20个月。结果:5例游离复合瓣移植后均获得成活,成活率100%,在术后6个月,复合瓣外观形态较好;术后10~12个月,患者能很好地进行开闭口、咀嚼等运动。结论:前臂桡侧-掌长肌腱复合瓣修复唇颊部缺损,形态和功能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桡侧-掌长肌腱复合瓣 游离移植 颊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MAS-颈阔肌蒂肌皮瓣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晓军 刘志飞 +4 位作者 赵玉明 晏晓青 乔群 赵红艺 钱文江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280-281,共2页
目的探讨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肌皮瓣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的缺损面积,设计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横行肌皮瓣,经皮下隧道修复缺损.最大皮瓣面积为3.0 cm×5.0 cm,最小蒂宽度为1.0 cm... 目的探讨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肌皮瓣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的缺损面积,设计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横行肌皮瓣,经皮下隧道修复缺损.最大皮瓣面积为3.0 cm×5.0 cm,最小蒂宽度为1.0 cm.结果临床应用于8例患者,经3~12个月的随访,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较满意.结论应用设计部位较隐蔽的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皮瓣,远位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供良好,皮瓣的颜色、质地与缺损周围的正常组织相匹配,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S-颈阔肌蒂皮瓣 颊部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或带蒂组织瓣折叠修复颊部洞穿缺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森林 孟昭业 +2 位作者 董震 寿柏泉 杨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颊部缺损 前臂皮瓣 胸大肌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