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松弛寰枕后膜治疗颈筋膜头痛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正松 彭德忠 +1 位作者 匡昆淋 卢宇航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3期58-59,66,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松弛寰枕后膜治疗颈筋膜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颈筋膜头痛患者采用手法松弛寰枕后膜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60例患者头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寰枕运动感觉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总有效率为91.67%(55... 目的:观察手法松弛寰枕后膜治疗颈筋膜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颈筋膜头痛患者采用手法松弛寰枕后膜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60例患者头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寰枕运动感觉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总有效率为91.67%(55/60)。结论:手法松弛寰枕后膜能明显改善颈筋膜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操作无创、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枕后 松弛 源性头痛 颈筋膜头痛 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筋膜中层的解剖特点及其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姜恒 单建林 +1 位作者 李放 孙天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598-1601,共4页
目的了解颈筋膜中层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对颈椎前路手术入路的方法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成人尸体标本22具,于颈中部纵形切开,显露颈动脉鞘和舌骨下肌群,观察颈筋膜中层的形态、质地及与颈动脉鞘的关系。向两侧分离脏器鞘和... 目的了解颈筋膜中层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对颈椎前路手术入路的方法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成人尸体标本22具,于颈中部纵形切开,显露颈动脉鞘和舌骨下肌群,观察颈筋膜中层的形态、质地及与颈动脉鞘的关系。向两侧分离脏器鞘和颈动脉鞘,观察二鞘之间连结组织的多少、质地,分析其可能对颈椎前路手术中钝性分离的影响,观察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与颈筋膜中层的解剖关系,观察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与颈动脉鞘的解剖关系。结果颈筋膜中层在颈总动脉的前外侧融入颈动脉鞘,层次、边界清楚。除颈筋膜中层外,脏器鞘和颈动脉鞘之间仅有少量疏松组织,容易分离。在颈右侧,喉返神经在约胸1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后缘穿出椎前筋膜,始终不与颈筋膜中层接触。双侧甲状腺下动脉均在约颈6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后缘穿出椎前筋膜,始终不与颈筋膜中层接触。结论颈筋膜中层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应被充分理解与利用,使颈前手术入路更合理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筋膜 动脉鞘 椎病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与颈筋膜的解剖关系及其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单建林 姜恒 王丽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82-1083,共2页
[目的]揭示颈筋膜与臂丛神经的解剖关系,增进臂丛神经显露的安全和简捷。[方法]取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21具,解剖观察颈筋膜浅层与颈神经浅丛的位置关系,解剖观察颈筋膜浅层、深层之间的脂肪层的结构,颈筋膜深层的质地及其与臂丛... [目的]揭示颈筋膜与臂丛神经的解剖关系,增进臂丛神经显露的安全和简捷。[方法]取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21具,解剖观察颈筋膜浅层与颈神经浅丛的位置关系,解剖观察颈筋膜浅层、深层之间的脂肪层的结构,颈筋膜深层的质地及其与臂丛神经的解剖关系。[结果]在颈中部及其以下的颈筋膜浅、深两层之间的脂肪层中无颈神经浅支,在此脂肪层中除颈横动脉和肩胛舌骨肌无重要结构,颈筋膜深层质地致密,臂丛神经紧位于其深面。[结论]利用颈筋膜深层紧位于臂丛神经浅面、致密清晰,其浅面脂肪内无重要结构的特点,可使颈部臂丛神经的显露更简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解剖关系 颈筋膜 手术中 解剖观察 肩胛舌骨肌 脂肪层 尸体标本 福尔马林 位置关系 横动脉 神经 结构 安全 显露 浅层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部分切除甲状软外骨膜围颈筋膜联合修复术在喉功能重建的应用(附10例报告)
4
作者 廖志莹 王英斌 +3 位作者 彭韶平 刘小平 刘家峰 陈伟峰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18-519,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软骨外膜围颈筋膜联合修复术在不同期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例不同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以甲状软骨膜围颈筋膜联合修复喉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误... 目的:探讨甲状软骨外膜围颈筋膜联合修复术在不同期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例不同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以甲状软骨膜围颈筋膜联合修复喉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咽,经适当训练后很快恢复,术后10—14天均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饮食,术后2—3周均拔除气管套管,发音较正常人嘶哑,能正常交谈。结论:甲状软骨膜围颈筋膜适用于不同期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残喉的修复及功能重建,尤其是声门型喉癌的理想修复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甲状软骨颈筋膜 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巫国海 邓江波 张名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7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究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究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喉上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作为新型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方法,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 甲状腺癌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巫国海 邓江波 +3 位作者 张名文 黎业科 范奕送 陈雄芬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7期168-169,共2页
目的分析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 目的分析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喉返神经损伤率2.0%、甲状旁腺损伤率2.0%均低于对照组的12.5%、15.0%(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和避免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颈筋膜间隙平面分离法 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旁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真空封闭引流装置(VSD)治疗坏死性颈筋膜炎1例
7
作者 陈伟坤 彭亚 +2 位作者 樊涛 李湘胜 宋桂林 《生命科学仪器》 2022年第S01期113-113,116,共2页
目的通过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辅助治疗坏死性颈筋膜炎(CNF),总结VSD技术应用于头颈部的优势、使用方法等,以便应用于头颈部重建。方法一位38岁男性患者,因“牙痛后出现颈痛1周余”入院,完善相关影像学等检查,全麻下行颈部探查清创... 目的通过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辅助治疗坏死性颈筋膜炎(CNF),总结VSD技术应用于头颈部的优势、使用方法等,以便应用于头颈部重建。方法一位38岁男性患者,因“牙痛后出现颈痛1周余”入院,完善相关影像学等检查,全麻下行颈部探查清创+多次VSD置入术。结果术腔未见脓性分泌物,同时形成新鲜肉芽组织,手术区无感染、皮肤糜烂。结论VSD技术在CNF中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它对细菌控制有积极作用,将其应用在头颈部重建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颈筋膜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火灸治疗急性颈筋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江永 许多 张秀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7期73-73,共1页
目的: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查,探讨雷火灸治疗急性颈筋膜炎愈后情况。方法:测定急性颈筋膜炎雷火灸治疗前、后颈部肌肉针极肌电图的异常自发电位。结果:120例急性颈筋膜炎患者雷火灸治疗后颈部肌肉针极肌电图异常自发电位频率衰减程度。结论... 目的: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查,探讨雷火灸治疗急性颈筋膜炎愈后情况。方法:测定急性颈筋膜炎雷火灸治疗前、后颈部肌肉针极肌电图的异常自发电位。结果:120例急性颈筋膜炎患者雷火灸治疗后颈部肌肉针极肌电图异常自发电位频率衰减程度。结论:急性颈筋膜炎患者通过检测颈部肌肉针极肌电图异常自发电位,证实了雷火灸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筋膜 雷火灸 针极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筋膜下颈丛阻滞行甲状腺术182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钟方 《华夏医学》 1999年第4期47-48,共2页
我科于1987年开始行颈筋膜下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本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减少。现将颈筋膜下颈丛阻滞麻醉182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56例;最大年龄6... 我科于1987年开始行颈筋膜下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本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减少。现将颈筋膜下颈丛阻滞麻醉182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56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14岁;其中甲亢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筋膜 丛阻滞麻醉 甲状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腹腔镜子宫颈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48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伍客青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标准腹腔镜 子宫颈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CISH 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 顽固性功能性子官出血 子宫肌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筋膜内热针联合项背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孙华景 彭玉昕 郑海潇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筋膜内热针联合项背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2例和观察组1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和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颈筋膜内热针联合项背部小针刀松解... 目的:探讨颈筋膜内热针联合项背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2例和观察组1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和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颈筋膜内热针联合项背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症状和体征积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185/190),高于对照组的88.54%(170/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为10.94%(21/192),观察组复发率为3.68%(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筋膜内热针联合项背部小针刀松解术可明显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筋膜内热针 小针刀松解术 椎病 痹症 针刺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红外热成像评价员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
12
作者 李子勇 邓文斐 +4 位作者 蓝丹纯 余琛 罗沐霖 彭鑫 常如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88-293,共6页
目的从疼痛程度方面评价员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借助红外热成像观察患侧颈肩温度,探讨员针治疗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6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从疼痛程度方面评价员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借助红外热成像观察患侧颈肩温度,探讨员针治疗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6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员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每组30例。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隔日治疗1次,共6次,其中员针治疗仅在首次使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运用红外热成像测量患侧颈肩区域温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F-MPQ总评分及PRI、VAS、PPI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17名患者(观察组9名、对照组8名)患侧颈肩部红外热成像温度,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两组间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较好,且员针干预所病肌层,对疼痛程度的改善作用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肌 针刺 员针 红外热成像 辨病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点深浅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炎66例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13
作者 张巍 潘超然 +2 位作者 谢松承 王超 王政研 《四川中医》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深度针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差异,找出针刺治疗的最佳深度,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纳入的6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深刺)和对照组(浅刺),每组各33例,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应用简易版McGil... 目的:观察不同深度针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差异,找出针刺治疗的最佳深度,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纳入的6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深刺)和对照组(浅刺),每组各33例,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应用简易版McGill疼痛评测问卷、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检测量表和肩关节功能指数测试量表观察,比较两种针刺方法对颈肩肌筋膜炎的影响。治疗结束后第2周随访,了解其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深刺组和浅刺组分别为96.9%、83.3%,两组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简易版McGill疼痛评测问卷、NDI颈痛量表、以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测量表,在治疗1周、治疗2周后两组的组内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治疗后深刺组简易版McGill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浅刺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点深刺疗法与浅刺疗法均可改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深刺在起效时间以及有效率方面优于浅刺治疗,为针刺治疗本病的适宜深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肌 针至病所 针刺深度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矩阵针灸对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疼痛、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锋 王立平 金钰钧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矩阵针灸对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疼痛、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将7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矩阵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5例,两组患者按规定方法针刺后留针40 min,共治疗10次。于针刺第0、2、4、8周分别评价患者视觉模拟评... 目的:观察矩阵针灸对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疼痛、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将7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矩阵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5例,两组患者按规定方法针刺后留针40 min,共治疗10次。于针刺第0、2、4、8周分别评价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弥漫性疼痛指数(widespread pain index,WPI)及中文版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和中文版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矩阵针刺组WPI和BAI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4周后,矩阵针刺组BDI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矩阵针灸能有效改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疼痛、焦虑和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肌 疼痛 焦虑 抑郁 矩阵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机及针灸治疗思路
15
作者 李阳 杜俊英 +4 位作者 周杰 田鸿芳 陆凤燕 高宏 方剑乔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3期97-101,共5页
经筋分布具有“结、聚、交、合”的整体性。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能存在着“点-线-面-体”的联动规律;经筋藏护经脉,其功能的发挥依赖经脉运行气血的濡养与经气的调节。基于经筋理论,可明确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机乃横络痹阻经脉... 经筋分布具有“结、聚、交、合”的整体性。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能存在着“点-线-面-体”的联动规律;经筋藏护经脉,其功能的发挥依赖经脉运行气血的濡养与经气的调节。基于经筋理论,可明确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机乃横络痹阻经脉,不通则痛,经筋失荣,进一步横络结聚,致局部经筋失能,整体经筋失衡,远端代偿经筋受累。针灸治疗应局部“解结”与整体“复原”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肌疼痛综合征 病机 针灸治疗
原文传递
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静 李慧敏 王勤俭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47例。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给予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47例。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给予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P物质(substance P,SP)、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rostaglandin E1α,6-keto-PGE1α)、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25-羟基维生素D[25-dihydroxy vitamin D,25(OH)D]含量,检测筋膜厚度、组织弹性图评分、杨氏模量值、平均振幅值及平均频率斜率,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IL-1β、COX-2、TNF-α含量低于针刺组,25(OH)D含量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6-keto-PGE1α、SP、5-HT含量低于针刺组,β-EP含量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筋膜厚度、组织弹性图评分、杨氏模量值低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平均振幅值、平均频率斜率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NDI评分、VAS评分低于针刺组,GQOLI-74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有效率为95.74%,针刺组有效率为82.98%,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抑制患者炎性因子含量,降低疼痛介质指标,改善患者组织弹性、肌肉活动能力和疲劳程度,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肌疼痛综合征 热敏灸 针刺 炎性因子 疼痛介质 组织弹性 疲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的解剖关系及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单建林 姜恒 +2 位作者 李放 孙天胜 王丽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93-495,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的解剖关系,提高颈椎前路手术中对颈总动脉的安全性。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22具,新鲜尸体6具,显露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观察椎前筋膜的层次、质地、向两侧的移行及其和颈动脉鞘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的解剖关系,提高颈椎前路手术中对颈总动脉的安全性。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22具,新鲜尸体6具,显露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观察椎前筋膜的层次、质地、向两侧的移行及其和颈动脉鞘的关系。结果:椎前筋膜浅层厚且致密,向椎体外侧直接延续移行到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前方,构成颈动脉鞘的前壁、内及外侧壁,在保持椎前筋膜浅层完整性的条件下,内外移动颈动脉鞘的活动度受到明显限制。结论:椎前筋膜是颈动脉鞘的主要组成部分,使颈动脉鞘相对固定,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避免用力牵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筋膜 动脉鞘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单建林 姜恒 李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化颈前手术入路。方法成人尸体标本22具,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横形切断气管、食管,观察椎前筋膜在椎体前方的移行,观察右侧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穿出椎前筋膜处与颈椎椎体水平的... 目的观察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化颈前手术入路。方法成人尸体标本22具,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横形切断气管、食管,观察椎前筋膜在椎体前方的移行,观察右侧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穿出椎前筋膜处与颈椎椎体水平的对应关系和与颈动脉鞘的位置关系。在同水平横行切开椎前筋膜、颈动脉鞘及其内容,横断面观察椎前筋膜的层次、质地、各层次向两侧的移行及与颈动脉鞘的关系,观察颈动脉鞘的形态及体验游离椎前筋膜的难易。结果颈椎椎前筋膜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致密,深层薄弱,二层容易相互分离,颈动脉鞘内侧直接与椎前筋膜浅层相移行。右侧喉返神经均在胸1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缘穿出椎前筋膜,甲状腺下动脉约在颈6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缘穿出椎前筋膜。结论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被利用使颈前手术入路更合理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筋膜 动脉鞘 椎病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筋手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特殊类型颈肩肌筋膜炎1例
19
作者 高楚峰 聂雯 +2 位作者 彭特 刘骥才 李影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90-792,共3页
针对一例起病原因特殊的颈肩肌筋膜炎,从作用机制着手,运用理筋手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手法 心理干预 肩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干与筋膜的关系及在颈椎前外侧手术入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聂政 姜恒 单建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了解颈交感神经干(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s,CST)与颈筋膜的解剖关系,为颈椎前外侧手术入路中避免CST损伤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42具,标本分为两组,第1组30具,观察CST与椎前筋膜浅层(Alar筋膜... 目的了解颈交感神经干(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s,CST)与颈筋膜的解剖关系,为颈椎前外侧手术入路中避免CST损伤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42具,标本分为两组,第1组30具,观察CST与椎前筋膜浅层(Alar筋膜)的位置关系及联系的紧密程度。在第2组12具,观察CST与颈动脉鞘关系。结果在第1组中,CST在第7颈椎椎体水平距离椎体中线的距离最小,约20 mm,所有标本中CST在第7颈椎椎体以上均紧密黏贴于Alar筋膜后面,有的甚至可视为被颈筋膜浅层包裹,不易与Alar筋膜钝性分离,当Alar筋膜被向外侧牵开时CST被一并牵开。在第2组中,所有标本中CST均紧贴于颈动脉鞘后面。结论 CST紧贴于椎前筋膜深面,可随Alar筋膜被自然牵开,在颈椎前外侧入路的手术中不需要辨认、分离CST,仅通过牵开颈筋膜浅层即可对CST进行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前外侧手术入路 颈筋膜 交感神经干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