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锥形束CT转化二维图像与传统头颅侧位片定量分析颈椎骨龄的一致性
1
作者 彭源浩 吕冬梅 +2 位作者 庄昕仪 喻婷 程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81-2886,共6页
背景:传统的头颅侧位片始终存在放大失真、左右重叠不一致等问题,而锥形束CT能真实展现颅面部的三维结构。对锥形束CT进行三维重建,再将所选区域内的锥形束CT转化为二维图像,能使左右侧基本重叠一致且能减小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目的:... 背景:传统的头颅侧位片始终存在放大失真、左右重叠不一致等问题,而锥形束CT能真实展现颅面部的三维结构。对锥形束CT进行三维重建,再将所选区域内的锥形束CT转化为二维图像,能使左右侧基本重叠一致且能减小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目的:探究两种不同整合厚度的锥形束CT转化二维图像与传统头颅侧位片定量分析颈椎骨龄的一致性。方法:收集118例青少年正畸患者的锥形束CT及头颅侧位片资料。首先在3D imaging software中对锥形束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在矢状向界面中分别选择两种不同整合厚度的锥形束CT影像并转化为二维图像,两种图像分别被命名为ICB-1、ICB-2。再运用智贝云对头颅侧位片、ICB-1、ICB-2中的第2颈椎基底部凹陷与椎体下缘所成的角度(@2)、第3颈椎与后面高的比值(AH3/PH3)、第4颈椎高度与宽度的比值(H4/W4)及颈椎骨龄等项目进行测量计算,间隔2周后再随机抽取20例青少年重复上述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法评价3种图像各自测量颈椎骨龄的可重复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3种图像两两间测量颈椎骨龄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3种图像两两组间对颈椎骨龄分期评估的一致性。结果与结论:①除头颅侧位片组AH3/PH3的ICC<0.9,各组其余测量项目ICC均>0.9;②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除ICB-1组与头颅侧位片组、ICB-1组与ICB-2组间AH3/PH3、H4/W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其余项目的测量结果两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Kappa检验结果显示,3组颈椎骨龄分期评估结果两两组间的Kappa系数均>0.8(P<0.001);④提示ICB-1、ICB-2测量颈椎骨龄的可重复性优于头颅侧位片,头颅侧位片、ICB-1、ICB-2两两组间对颈椎骨龄的测量均有良好的一致性,但考虑到对颈椎椎体结构记录的完整性,ICB-2较ICB-1更适合用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头颅侧位片 二维图像 颈椎骨龄 颈椎骨龄定量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颈椎骨龄青少年下颌骨外斜线区骨量的锥形束CT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庄昕仪 彭源浩 +3 位作者 喻婷 吕冬梅 温秀杰 程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3-1258,共6页
背景:微种植钉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但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的研究却十分鲜见,未见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的系统性研究。目的:运用锥形束CT对不同颈椎骨龄青少年下颌骨外斜线区骨量进行测量,探究... 背景:微种植钉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但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的研究却十分鲜见,未见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的系统性研究。目的:运用锥形束CT对不同颈椎骨龄青少年下颌骨外斜线区骨量进行测量,探究不同颈椎骨龄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差异及该区域骨量与颈椎骨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2021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05例青少年患者矫治前的锥形束CT资料,采用颈椎成熟法分为CS3组(n=24)、CS4组(n=26)、CS5组(n=29)及CS6组(n=26)。应用Mimics Medical 21.0软件对青少年外斜线区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下颌骨右侧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釉牙骨质界下6,11 mm颊侧骨宽度,釉牙骨质界颊侧4,5 mm处骨高度,测量分4个层面:第1层面为下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根所在层面;第2层面为下颌右侧第一磨牙远中根所在层面;第3层面为下颌右侧第二磨牙近中根所在层面;第4层面为下颌右侧第二磨牙远中根所在层面。结果与结论:①在同组内,4组青少年外斜线区颊侧骨宽度均自第一磨牙近中向第二磨牙远中逐渐增大,釉牙骨质界下6 mm及11 mm颊侧不同层面间骨宽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距釉牙骨质界下11 mm颊侧的骨宽度均大于6 mm处;4组青少年外斜线区颊侧骨高度自第一磨牙近中向第二磨牙远中逐渐增大,釉牙骨质界颊侧4 mm及5 mm处不同层面间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距釉牙骨质界颊侧4 mm处的骨高度均大于5 mm处;②在相同层面下,CS3组、CS4组、CS5组第4层面距釉牙骨质界下方11 mm颊侧骨宽度均小于CS6组(P<0.05);CS3组及CS4组第3层面釉牙骨质界颊侧4 mm及5 mm处骨高度、第4层面釉牙骨质界颊侧5 mm处骨高度均小于CS6组(P<0.05),CS3组第4层面距釉牙骨质界颊侧4 mm处骨高度也小于CS6组(P<0.05);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除部分测量位点与颈椎骨龄有弱相关外,其余测量位点骨量与颈椎骨龄无相关性;④结果显示,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随颈椎骨龄的增长变化不明显,CS3-CS6青少年外斜线区第二磨牙近中根及远中根颊侧满足微种植钉植入的骨量要求,为适合的植入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 下颌外斜线区 骨量 微种植钉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颈椎骨龄、牙龄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刘晶晶 刘学志 +1 位作者 刘颖 郭熙苑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颈椎骨龄、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为正畸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8~1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通过数码头颅侧位片及口腔曲面断层片对其颈椎骨龄及左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进行测量... 目的:探讨儿童颈椎骨龄、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为正畸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8~1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通过数码头颅侧位片及口腔曲面断层片对其颈椎骨龄及左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进行测量,采用相关性分析颈椎骨龄、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颈椎骨龄与年龄呈中度正相关(r=0.665,P<0.05);CS3、CS4、CS5三个阶段男性和女性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际年龄多为12、13、14岁;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与年龄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925,P<0.05),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牙齿的钙化逐渐增高。结论:长治地区儿童颈椎骨龄及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与年龄有相关性,正畸治疗中采用颈椎骨龄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 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 X线头颅侧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的上颌发育不足患者最佳矫形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袁正林 林久祥 陈莉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0,166,共6页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探讨上颌发育不足的Ⅲ类错畸形的最佳矫形治疗时机。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探讨上颌发育不足的Ⅲ类错畸形的最佳矫形治疗时机。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发育不足、表现为Ⅲ类错畸形的患者,根据陈莉莉、林久祥等研制的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双盲法将患者分为4期:QCVM第Ⅰ期(加速期)、QCVM第Ⅱ期(高峰期)、QCVM第Ⅲ期(减速期)、QCVM第Ⅳ期(结束期),每期30例共120例患者入选,年龄8.5~15.6岁(平均年龄12.5岁,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分别利用正畸前牵引面具对4组患者上颌骨前牵,解除面中部凹陷和前牙反,疗程约6个月。然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X线片进行比较,观察在QCVM 4期中各个阶段的患者上颌骨骨骼参数的变化,利用t检验对各组治疗前后的参数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矢状方向的变化显示:在QCVMⅠ期、Ⅱ期和Ⅲ期SNA、A-N perp、Co-A、ANB、颌凸角、Wits、ANS-PNS⊥SN’等矢状向参数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变化;上颌垂直方向的变化显示:在QCVMⅠ期、Ⅱ期,ANS⊥SN’、PNS⊥SN’等参数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变化。4期治疗前后的参数变化绝对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QCVMⅠ期>QCVMⅡ期>QCVMⅢ期>QCVMⅣ期。结论 QCVM作为一种新的评估颅面部生长发育的量化标准,在预测上颌骨矫形治疗的最佳时机方面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 生长发育 上颌前牵 Ⅲ类错[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颈椎骨龄定量分期的常用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莉莉 林久祥 许天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骨龄定量分期常用的敏感参数。方法从901位中小学生中挑选87位(女55,男32)正常个体,每年定期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手腕骨片,连续6年,组成8~18岁混合纵向资料。不参照Lamparski图谱,而是以当今国际上广泛公认的Fishman手腕骨... 目的探讨颈椎骨龄定量分期常用的敏感参数。方法从901位中小学生中挑选87位(女55,男32)正常个体,每年定期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手腕骨片,连续6年,组成8~18岁混合纵向资料。不参照Lamparski图谱,而是以当今国际上广泛公认的Fishman手腕骨龄分期法(SMI)为金标准,研究第2~5颈椎形态变化的特征。结果通过对相关的颈椎参数进行非参数曲线拟合、相关系数比较和变量聚类,选择出最具代表性的颈椎骨龄定量分期参数。结论颈椎骨龄分期参数的选择,对临床定性定量评价颈椎骨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 Lamparski图谱 手腕骨片 Fishman骨分期法 头颅侧位定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青少年颈椎骨龄与腕骨骨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丹 戚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0-101,110,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青少年颈椎骨龄、腕骨骨龄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评价颈椎骨龄在判断女性青少年生长发育方面的精确度,以期为颈椎骨龄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61名8~13周岁女性初诊患者的同期颈椎骨龄和腕骨骨龄进行测定,... 目的探讨女性青少年颈椎骨龄、腕骨骨龄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评价颈椎骨龄在判断女性青少年生长发育方面的精确度,以期为颈椎骨龄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61名8~13周岁女性初诊患者的同期颈椎骨龄和腕骨骨龄进行测定,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探讨颈椎骨龄、腕骨骨龄和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颈椎骨龄、腕骨骨龄、年龄各变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腕骨骨龄与颈椎骨龄相关程度大于腕骨骨龄与年龄之间的相关程度。年龄与腕骨骨龄、颈椎骨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腕骨骨龄与颈椎骨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椎骨龄与腕骨骨龄在评价女性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阶段时具有相同的准确性,但评价个体生长发育潜力时,仍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 腕骨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青少年颈椎骨龄定量分析法(QCVM)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陆玥 林久祥 陈莉莉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青少年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以Fishman手腕骨龄分期法为金标准,将口腔正畸门诊正常青少年患者分为4期,每期30例,共120例患者入选。再在双盲的情况下,由专家组和研究生组(初学组)分别根据颈... 目的探讨正常青少年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以Fishman手腕骨龄分期法为金标准,将口腔正畸门诊正常青少年患者分为4期,每期30例,共120例患者入选。再在双盲的情况下,由专家组和研究生组(初学组)分别根据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对患者进行骨龄分组。比较2组观察者用QCVM法进行分期和手腕骨龄分期的一致性,从而检验QCVM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结果从QCVM准确性来看,专家组与初学组对总样本的颈椎骨龄分组与手腕骨分组结果高度一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QCVM的重复性来看,专家组与初学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专家组重复性相对优于初学者,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QCVM的应用,专家组与初学组具有同样的准确性同时重复性良好。QCVM简便快速,能够为正畸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客观可靠的依据,同时减少手腕部X线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 手腕骨分期法 准确性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骨龄与牙龄推断上海地区儿童年龄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妙辰 沈诗慧 +1 位作者 白雪冰 陶疆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评估并比较Willems牙龄推断法和上海地区特异性颈椎骨龄回归公式2种方法在推测上海地区儿童实足年龄上的适用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上海地区8~15岁儿童的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640张(男160名,女160名,全景片和头颅侧位... 目的:评估并比较Willems牙龄推断法和上海地区特异性颈椎骨龄回归公式2种方法在推测上海地区儿童实足年龄上的适用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上海地区8~15岁儿童的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640张(男160名,女160名,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各320张),分别运用Willems法和颈椎骨龄回归公式评估得到牙龄和颈椎骨龄。采用SPSS 25.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评估实足年龄与推断年龄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2种方法的标准差、平均绝对误差、可接受误差内的正确判断率,对2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相比实足年龄,男性牙龄平均低估(0.75±1.03)岁,女性平均低估(1.05±1.18)岁;男性颈椎骨龄平均低估(0.78±1.40)岁,女性平均低估(0.53±1.31)岁。Willems牙龄推断法的总平均绝对误差为1.15岁,上海地区颈椎骨龄回归公式的总平均绝对误差为1.20岁。临床可接受误差在±0.5岁内的正确判断率Willems法和颈椎骨龄回归公式分别为26.25%和27.19%。结论:相比上海地区特异性颈椎骨龄回归公式,Willems法在推断上海地区8~15岁儿童的实足年龄上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更高。但因推断年龄与实足年龄仍存在差异,2种方法仍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 颈椎骨龄 Willems牙推断法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的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冯筱妍 卢诗娟 +1 位作者 李一鸣 林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7-194,共8页
目的:建立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初步评估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的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生长发育期(8~16岁)儿童同时段拍摄的侧位体层片和锥形线束CT作为实验数据。在锥形线束CT上通过Otsu算法提取... 目的:建立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初步评估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的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生长发育期(8~16岁)儿童同时段拍摄的侧位体层片和锥形线束CT作为实验数据。在锥形线束CT上通过Otsu算法提取患者的面部区域,使用三维最小二乘法获得一个矢状面,并在此矢状面上应用超像素算法来对图像进行分割以获取颈椎区域,随后分别进行人工定点与形态学算法的自动定点,对两组坐标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颈椎骨龄分期指南的定义,进行算法设计,建立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同时通过同期的侧位体层片进行人工颈椎骨龄判读。采用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及Gamma相关度检验比较人工侧位体层片颈椎骨龄判读结果与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结果,判断智能颈椎骨龄预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自动化捕捉的颈椎形态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形态识别度,在预测13个点中的8个拐点时,自动定点与人工定点在X轴和Y轴上的Wilcoxon检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智能系统的颈椎骨龄评估结果与人工识别结果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加权Kappa值0.877,Gamma值0.991,均P<0.05)。结论: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进行的自动化颈椎形态捕捉和智能颈椎骨龄预测系统有一定的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 智能评估 锥形线束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侧位体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颈椎骨龄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发育情况的评估
10
作者 金娜 范存晖 +3 位作者 许涛 杨丽霞 王宏扬 赵雪芳 《口腔疾病防治》 2016年第7期416-419,共4页
目的用颈椎骨龄来评估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的发育情况。方法将45例9~16岁的UCLP患者作为试验组(UCLP组);另选取年龄、种族与UCLP组相匹配的45例非唇腭裂(none cleft lip and pala... 目的用颈椎骨龄来评估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的发育情况。方法将45例9~16岁的UCLP患者作为试验组(UCLP组);另选取年龄、种族与UCLP组相匹配的45例非唇腭裂(none cleft lip and palate,Non-cleft)患者作为对照组(Non-cleft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测量计算UCLP组与Non-cleft组的颈椎骨龄。对相同性别的UCLP组与Non-cleft组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UCLP组男性患者的颈椎骨龄比Non-cleft组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CLP组女性患者的颈椎骨龄与Non-clef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on-cleft患者相比,9~16岁年龄段男性UCLP患者的发育相对迟缓,而女性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颈椎骨龄 发育 头颅定位侧位片 头影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颧牙槽嵴区皮质骨厚度的锥形束CT测量及其与颈椎骨龄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彭源浩 庄昕仪 +3 位作者 喻婷 吕冬梅 温秀杰 程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3-629,共7页
目的:对青少年颧牙槽嵴区皮质骨厚度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其与颈椎骨龄的相关性。方法:采集80例青少年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其中颈椎骨龄为Cvs3、Cvs4、Cvs5及Cvs6的青少年各20例。以上颌平面为基准平面,重建CBCT图像,分别以与基准平面平行... 目的:对青少年颧牙槽嵴区皮质骨厚度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其与颈椎骨龄的相关性。方法:采集80例青少年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其中颈椎骨龄为Cvs3、Cvs4、Cvs5及Cvs6的青少年各20例。以上颌平面为基准平面,重建CBCT图像,分别以与基准平面平行及成60°角的测量方向测量左侧上颌颧牙槽嵴区不同层面皮质骨厚度。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测量方向与基准平面平行及成60°时Cvs3~Cvs6青少年颧牙槽嵴区皮质骨厚度分别为(0.90±0.09)~(1.72±0.21)mm及(1.35±0.44)~(3.98±1.48)mm,Cvs4、Cvs5两组相比皮质骨厚度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颧牙槽嵴区皮质骨厚度与颈椎骨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青少年颧牙槽嵴区皮质骨厚度随颈椎骨龄的增长而增大,在Cvs4~Cvs5期间皮质骨厚度可能出现显著增大。就皮质骨厚度而言,Cvs3~Cvs6青少年颧牙槽嵴区各层面均适合植入微种植钉,而Cvs3、Cvs4青少年应尽量选取靠前的层面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 颧牙槽嵴 皮质骨厚度 微种植钉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的骨性Ⅰ类和Ⅱ错牙合畸形患者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
12
作者 蓝智聪 陈洁 曹怡婷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8期53-57,共5页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比较青少年骨性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不同颈椎骨龄阶段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从门诊选择8-18岁在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360例,男女各180例,男性平均13.5岁,女性平均13.2岁...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比较青少年骨性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不同颈椎骨龄阶段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从门诊选择8-18岁在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360例,男女各180例,男性平均13.5岁,女性平均13.2岁,其中男性骨性Ⅰ类(90例)和男性骨性Ⅱ类(90例),女性骨性Ⅰ类(90例)和女性骨性Ⅱ类(90例),根据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分别将男性和女性的骨性Ⅰ类及骨性Ⅱ类分为高峰前期组(30例)、高峰期组(30例)和高峰后期组(30例),所有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均拍摄CBCT,以dicom格式导入Dolphin软件中截取正中矢状面图像,并对舌骨在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置进行定点,测量相关的角度及距离,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颈椎骨龄高峰前期,男性骨性Ⅰ类及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CSN(第三颈椎与前颅底交角)及∠HSN(舌骨与前颅底交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S-H(蝶鞍点与舌骨之间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颈椎骨龄发育高峰期,男性和女性∠CSH(颈椎、蝶鞍点和舌骨的交角)及H-C3(舌骨与第三颈椎的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男性S-C3(蝶鞍点与第三颈椎的距离)及女性H-RGN(舌骨至下颌颏部后下缘的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在颈椎骨龄高峰后期,男性所有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H-C3及H-RGN实际测量值骨性Ⅱ类均小于骨性Ⅰ类,而女性∠CHS、H-C3及H-R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颈椎骨龄的高峰前期至高峰后期,男性和女性骨性Ⅰ类与Ⅱ类的舌骨位置均向前下方向移位;在高峰后期,男性和女性骨性Ⅱ类的舌骨位置均比骨性Ⅰ类水平向更靠后,而垂直向两者没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位置 骨性Ⅱ类 颈椎骨龄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颈椎骨龄分期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周正涛 吴奔 谷岩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81-187,共7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基于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开发出自动化颈椎骨龄分期的特征融合模型,以辅助正畸学的临床诊断及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7~17岁患者的头颅侧位片1797... 目的本研究应用基于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开发出自动化颈椎骨龄分期的特征融合模型,以辅助正畸学的临床诊断及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7~17岁患者的头颅侧位片1797张,这些图像由正畸医师分为6个颈椎骨龄分期(CS1~CS6),最终纳入1655例(男774例,女881例),再通过人工标注头颅侧位片第二至第四颈椎上的标志点组成数据集。构建由关键点检测、特征融合和分类器模块组成的特征融合模型,然后将数据集输入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得到各样本的预测分期。最后计算模型的分期性能指标,并比较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两种分类器的分期性能。结果两种分类器的特征融合模型中,ANN分类器的分期准确率达到82.18%,加权Kappa值达到0.8919,显著高于随机森林分类器(准确率78.85%、加权Kappa值为0.8715)。结论特征融合模型不仅实现了全自动的颈椎骨龄分期,而且提高了模型准确率,可以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帮助正畸医师提供方便、快速和可靠的颈椎骨龄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 头颅侧位片 颈椎骨龄分期法 特征融合
原文传递
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最佳矫形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丽 林久祥 陈莉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探讨上颌发育正常的安氏II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最佳矫形治疗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在武汉协和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发育正常、表现为安氏II类I分...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探讨上颌发育正常的安氏II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最佳矫形治疗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在武汉协和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发育正常、表现为安氏II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根据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四期:QCVM第I期(加速期)、QCVM第II期(高峰期)、QCVM第III期(减速期)、QCVM第IV期(结束期),每期30例共120例患者入选。年龄8.2~16.1岁(平均年龄12.9岁,其中男62例,女58例)。分别利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导下颌向前,改善颌骨畸形,疗程约7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各参数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颈椎骨龄不同时期的患者,矫治后面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QCVM I期、II期和III期,SNB、ANB、Ar-Gn等骨骼测量参数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前后参数变化绝对值的顺序依次为:QCVM II期>QCVM III期>QCVM I期>QCVM IV期。而L1-NB、U1-L1等角度测量参数在QCVM IV期变化较明显(P<0.05)。结论: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能准确评估在不同的骨龄发育阶段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潜力,在预测下颌骨矫形治疗的最佳时机方面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 手腕骨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胎
原文传递
应用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评价正常青少年上下颌骨垂直向及纵向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莉莉 林久祥 许天民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以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为划分标准,探讨QCVMI→Ⅳ期上下颌骨垂直向生长量、相对生长速率和生长完成百分比的变化特点。方法:对901名中小学生,每年定期拍摄正中位头颅侧位片及手腕骨片,连续6年,资料完整者87名(女55名,男32名)... 目的:以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为划分标准,探讨QCVMI→Ⅳ期上下颌骨垂直向生长量、相对生长速率和生长完成百分比的变化特点。方法:对901名中小学生,每年定期拍摄正中位头颅侧位片及手腕骨片,连续6年,资料完整者87名(女55名,男32名),组成8~18岁正常青少年的混合纵向资料。按照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观察各期上下颌骨垂直向的变化。结果:①.上下颌骨垂直向各参数最大平均生长量均处于QCVM第Ⅱ期,最小生长量均处于QCVM第Ⅳ期;第二大生长量下颌处于第Ⅲ期,上颌处于第Ⅰ期;②.相对生长速率的快慢与生长量的大小并非完全一致。上颌前后部高度最大相对速率均处于QCVM第Ⅰ期,而下颌高度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发生在第Ⅱ期,第Ⅰ期次之;③.下颌骨高度在QCVM第Ⅱ期结束时仍有约30%的生长潜力,而上颌骨前后高度在QCVM第Ⅱ期完成生长约85%,男女性别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能评估上下颌骨高度在不同的骨龄发育阶段的生长量、相对生长速率、生长完成百分比,对正畸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 Fishman手腕骨分期法 生长绝对值 相对生长速率 生长完成百分比
原文传递
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在评估前后面高生长发育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莉莉 许天民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 以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为划分标准,探讨QCVM Ⅰ至Ⅳ期前后面高生长发育的纵向变化特点.方法 从901位中小学生中挑选87位(女55,男32)正常(牙合)个体,每年定期拍摄正中(牙... 目的 以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为划分标准,探讨QCVM Ⅰ至Ⅳ期前后面高生长发育的纵向变化特点.方法 从901位中小学生中挑选87位(女55,男32)正常(牙合)个体,每年定期拍摄正中(牙合)位头颅侧位片及手腕骨片,连续6年,组成8-18岁混合纵向资料,比较QCVM Ⅰ至Ⅳ期前后面高的生长量、相对生长速率和生长完成百分比.结果 ①所有面高参数最大平均生长量均处于高峰期(第Ⅱ期),最小生长量均处于结束期(第Ⅳ期);第二大生长量除下颌升支高度及男性后面高处于减速期(第Ⅲ期),其余均为加速期(第Ⅰ期);②所有参数从QCVM Ⅰ至Ⅳ期呈现加速→高峰→减速→结束的生长趋势,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均发生在第Ⅱ期(高峰期),第Ⅰ期(加速期)次之;③虽然在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速率上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但男女在颈椎发育的不同阶段完成相似的生长百分比.结论 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能评估前后面高的发育阶段、估计生长速率、预测生长剩余百分比,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 Fishman手腕骨分期法
原文传递
西安地区青少年颈椎骨龄分期与生理年龄分布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作林 焦光海 《人民军医》 2013年第10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调查了解西安地区青少年颈椎骨龄分期与生理年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西安地区8~20岁安氏I类错耠青少年348例,拍摄头颅侧位片,根据颈椎CVM分期法分析不同性别颈椎分期与年龄分布情况。结果:女性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出现在12... 目的:调查了解西安地区青少年颈椎骨龄分期与生理年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西安地区8~20岁安氏I类错耠青少年348例,拍摄头颅侧位片,根据颈椎CVM分期法分析不同性别颈椎分期与年龄分布情况。结果:女性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出现在12~13岁,男性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出现在13~14岁,且女性生长发育在各期均早于男性。结论:正畸时预测患者生长发育,应尽可能根据颈椎骨龄进行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颈椎骨龄 生理年
原文传递
中国1076名儿童及青年腭中缝影像学分期与其颈椎骨龄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璐 谷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研究中国儿童及青年腭中缝分期(midpalatal suture stage,MPS)与颈椎骨龄分期(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 stage,CS)的相关性,探讨CS对腭中缝骨化闭合程度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大... 目的通过锥形束CT研究中国儿童及青年腭中缝分期(midpalatal suture stage,MPS)与颈椎骨龄分期(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 stage,CS)的相关性,探讨CS对腭中缝骨化闭合程度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拍摄锥形束CT的1076名≥6岁且<21.0岁的骨性Ⅰ类错儿童及青年锥形束CT资料,其中男性401名,女性675名,观察锥形束CT轴位腭中缝区域,记录MPS与CS。MPS共分5期,包括1、2、3、4s1(亚期)、4s2(亚期)、5期;CS共分6期,包括1~6期。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与诊断试验的方法,研究有序分类变量MPS与CS的相关关系。结果CS与MP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03。诊断效能从强到弱的CS与MPS配对依次为CS 6期与MPS 5期、CS 5期与MPS 4s2期、CS 1期与MPS 1期、CS 4期与MPS 4s1期、CS 2期与MPS 1期、CS 3期与MPS 3期。CS 1~3期者90.9%(309/340)处于MPS 1~3期,另9.1%(31/340)处于MPS 4s1期。CS 4期者33.0%(107/324)处于MPS 3期,46.6%(151/324)处于MPS 4s1期。结论CS与中国儿童及青年MPS相关性较强。处于CS 4期、拟采用传统牙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弓患者有必要于矫治前拍摄锥形束CT,以明确腭中缝骨化闭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和发育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腭中缝 颈椎骨龄分期
原文传递
颈椎骨龄系统预测青春期女性下颌骨生长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燕 杨连平 +1 位作者 贺振华 周瑞云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目的:以颈椎骨龄为标准,建立适合本地区青春期女性下颌骨生长发育的百分位数曲线图,并对下颌骨生长发育进行预测。方法:选择10.0-17.9岁288名健康女性的数字化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依据颈椎C3、C4椎体的测量指标由计算机得出颈椎骨龄值(CB... 目的:以颈椎骨龄为标准,建立适合本地区青春期女性下颌骨生长发育的百分位数曲线图,并对下颌骨生长发育进行预测。方法:选择10.0-17.9岁288名健康女性的数字化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依据颈椎C3、C4椎体的测量指标由计算机得出颈椎骨龄值(CBAYK),按骨龄进行分组,采用百分位数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出随CBAYK变化的下颌骨长度、下颌支高度、下颌体长度的生长发育百分位数曲线图,探讨本地区女性下颌骨在10.0~17.9岁整个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结果:青春期女性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从10.0岁已经开始进入加速期,增长速度达最大的时间在11~12岁,15岁以后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其中下颌骨长度增长最多(10.0~17.9岁增长20.98cm)。结论:以颈椎骨龄为标准的青春期女性下颌骨生长发育百分位数曲线图是一种对下颌骨生长进行预测的合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 下颌骨 生长和发育
原文传递
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中变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游武林 马嘉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486-491,共6页
目的评价使用面具式前方牵引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效果,并探讨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中的变量与矫治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评价使用面具式前方牵引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效果,并探讨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中的变量与矫治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一科进行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35例,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并将矫治效果与QCVM中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相较于矫治前,矫治后测量结果中SNA角(由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角(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FMA角(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和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交角),以及Co-A(髁顶点到上齿槽座点的距离)、A-Y(上齿槽座点到Y轴的距离)、U1-Y(上切牙切点到Y轴的距离)、PNS-X(后鼻棘点到X轴的距离)、B-X(下齿槽座点到X轴的距离)、Co-Gn(髁顶点到颏顶点的距离)、ANS-Me(通过前鼻棘点和颏下点做水平参考平面的平行线间距离)、Wits值增大,SNB角(由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IMPA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和L1-Y(上切牙切点到Y轴的距离)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矫治前后A-X(上齿槽座点到X轴的距离)、ANS-X(前鼻棘点到X轴的距离)和B-Y(下齿槽座点到Y轴的距离)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4/W4(第四颈椎颈椎体上缘中点到最前下点和最后下点连线距离与第四颈椎颈椎体前缘中点到最后上点和最后下点连线距离的比值)与矫治前后A-Y、U1-Y的变化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于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能有效促进上颌骨生长;患者第四颈椎越细长,矫治难度越大,前方牵引上颌骨的效果可能越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畸形 面具式前方牵引器 颈椎骨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