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1
作者 乐梦云 邱翔 +5 位作者 曾小红 李璐柳 杨蕾 喻蕊蕊 王亚星 蒋石胜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行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入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5例;两组均行CT增强扫描,研究组应用颈外静脉穿刺,常规组应用...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行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入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5例;两组均行CT增强扫描,研究组应用颈外静脉穿刺,常规组应用四肢浅静脉穿刺。比较两组外周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穿刺舒适度[采用舒适度量表(BCS)]、碘对比剂外渗率、患者满意度差异,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碘对比剂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比较,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碘对比剂外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B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Logistics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静脉通路护理不当是碘对比剂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CT增强扫描选择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安全性均较高,并且可以缩短穿刺时间、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颈外静脉穿刺 CT增强扫描 穿刺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绵羊颈外静脉构建面颈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
2
作者 杨霞 沈艳玲 +6 位作者 郭军 刘源 闫志伟 杨向明 吴炜 冯瑶 杨耀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改建绵羊颈外静脉,初步建立面颈部静脉畸形(VMs)动物模型。方法:解剖、观察并测量5只健康成年绵羊颈外静脉的位置、走行、分支和外径。通过近心端静脉主干缝扎缩窄、远心端分支静脉结扎或缩窄等方法构建具有汇入静脉...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改建绵羊颈外静脉,初步建立面颈部静脉畸形(VMs)动物模型。方法:解剖、观察并测量5只健康成年绵羊颈外静脉的位置、走行、分支和外径。通过近心端静脉主干缝扎缩窄、远心端分支静脉结扎或缩窄等方法构建具有汇入静脉和回流静脉的VMs动物模型。术后4周,通过多普勒超声、大体观察以及组织学观察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绵羊颈外静脉位于双侧颈部侧面,主干由上颌静脉、舌面静脉汇合而成,外径为6~12 mm,平均外径9.3 mm。颈外静脉经过近心端静脉主干缝扎缩窄、远心端分支静脉结扎或缩窄处理后即刻血液回流速度减慢,模型区域静脉鼓起变粗。术后4周,大体观察见多数静脉收缩变细,部分静脉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标本中心区隆起扩张,部分模型外周侧支静脉扩张。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制备成的VMs模型静脉管腔较粗,回流静脉、汇入静脉较细,管腔内可见彩色血流。组织学观察显示静脉血管内皮及管壁结构与正常静脉接近,部分标本血管壁增厚。结论:绵羊颈外静脉构建的VMs动物模型基本符合要求,有望用于面颈部VMs治疗方法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颈外静脉 静脉畸形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改良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3
作者 李玲 季静 田伟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7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改良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选取2022年5月1日~2023年5月31日急诊科收治的87例改良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穿刺结果分多次穿刺组21例和一次穿刺成功组66例,... 目的:分析急诊改良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选取2022年5月1日~2023年5月31日急诊科收治的87例改良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穿刺结果分多次穿刺组21例和一次穿刺成功组6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等,对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87例改良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急诊患者中,年龄、进针角度、休克指数、穿刺体位、心理恐惧等为急诊改良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患者、平卧位穿刺、30°~40°进针角度、心理恐惧、休克指数等为急诊改良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进针角度、休克指数、穿刺体位、心理恐惧均为影响急诊改良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患者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强化患者血管、生命体征等评估监测与管理,提高自身穿刺操作技能水平,纠正患者休克状态、维持适宜穿刺体位的同时,缓解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关因素 急诊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双干颈外静脉及右侧颈外静脉属支变异一例
4
作者 李政然 赵思涵 +1 位作者 郑晓琳 许凤燕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619-619,共1页
在解剖教学中发现一具中年男性尸体在头颈部颈外静脉出现变异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有学者发现颈外静脉存在走行、属支和注入部位等变异情况[1-2],而此次发现存有不同。为累积国人血管解剖学变异的数据,现报道如下。正常情况下,颈外静脉由... 在解剖教学中发现一具中年男性尸体在头颈部颈外静脉出现变异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有学者发现颈外静脉存在走行、属支和注入部位等变异情况[1-2],而此次发现存有不同。为累积国人血管解剖学变异的数据,现报道如下。正常情况下,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耳后静脉、枕静脉汇合而成;面静脉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为面总静脉,注入颈内静脉。该标本左侧呈双干颈外静脉(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 属支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颈外静脉变异一例
5
作者 刘莹 李莉霞 +3 位作者 温宇铭 刘靖 曾满红 文锦坤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406-407,共2页
颈外静脉是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通常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与枕静脉在下颌角附近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行向后下,至该肌下端后缘、锁骨上方位置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颈外静脉体表投影在下颌角至锁骨中... 颈外静脉是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通常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与枕静脉在下颌角附近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行向后下,至该肌下端后缘、锁骨上方位置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颈外静脉体表投影在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上[1]。课题组课题组在系统解剖学课程静脉部分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1例成年男性标本左侧颈外静脉存在变异。为了丰富颈外静脉的变异数据,现将该变异进行报道,同时对有关颈外静脉变异的文献报道进行回顾,以期为人体解剖学基础教学以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 变异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置管在ICU患者治疗用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6
作者 杨雅娟 林月娟 黄冬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937-1939,共3页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置管在ICU患者治疗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ICU内需要接受静脉给药治疗的危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采用颈外静脉置管,对照组40例采用四肢外周静脉...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置管在ICU患者治疗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ICU内需要接受静脉给药治疗的危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采用颈外静脉置管,对照组40例采用四肢外周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平均耗时、平均留置时间、每周敷料更换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留置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平均耗时、平均留置时间、每周敷料更换次数、输液通畅度、平均穿刺次数及在ICU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留置总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四肢浅静脉置管而言,颈外静脉置管可缩短穿刺耗时、延长留置时间,有利于提高ICU抢救工作的效率。同时,该方法可降低穿刺次数,保护患者的血管,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 四肢浅静脉 ICU 危重症 穿刺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穿刺在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溢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魏岭娜 钱伟军 +1 位作者 李立 冯中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94-89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在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286例行CT增强扫描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43例(采用前臂桡侧静脉穿刺)和研究组143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在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286例行CT增强扫描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43例(采用前臂桡侧静脉穿刺)和研究组143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情况、造影剂输注畅通情况及成像质量、穿刺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穿刺耗费时间较对照组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漏液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造影剂推注时间较对照组短,CT值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穿刺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相较于前臂桡侧静脉穿刺,颈外静脉穿刺不仅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扫描图像质量,还能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溢和穿刺部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穿刺 增强CT 造影剂 静脉留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再改良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应莲琴 唐慧琳 王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6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改良技术 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 静脉输液 全肠胃营养 长期用药 患者体位 营养支持 穿刺部位 置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置管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秀兰 牛萍 惠晓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7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颈外静脉置管 护理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ICU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鸿雁 马风华 李云阳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0期3111-3112,共2页
笔者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抢救危重病人48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7~68岁,其中失血性休克34例,多发伤7例,心脏骤停2例,四肢伤残4例,烧伤1例,均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 笔者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抢救危重病人48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7~68岁,其中失血性休克34例,多发伤7例,心脏骤停2例,四肢伤残4例,烧伤1例,均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留置针 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 ICU 静脉穿刺留置针 失血性休克 危重病人 临床资料 心脏骤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在PICU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瑞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5年第5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开展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的应用。方法:危重患儿166例,随机分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技术的观察组及头皮、四肢静脉留置的对照组,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结果: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明...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开展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的应用。方法:危重患儿166例,随机分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技术的观察组及头皮、四肢静脉留置的对照组,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结果: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头皮及四肢静脉留置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输液外渗、留置针脱出及堵塞是常见的停止静脉留置的原因。颈外静脉留置可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与损伤,留置时间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 留置套管针 应用 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 PICU 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留置时间 四肢静脉 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亚平 张红英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病人 颈外静脉留置针 休克期 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 大面积烧伤患者 抢救 低血容量休克 治疗方法 最大流速 肘部静脉 大隐静脉 四肢皮肤 静脉萎陷 穿刺成功 输液不畅 输液速度 min 静脉 补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强利敏 张洛利 +1 位作者 王向芬 马晓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颈外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颈外静脉穿刺 静脉输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高龄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明芝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第6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化疗 颈外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损伤情况 静脉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穿刺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时宗泽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2期283-283,共1页
乳腺癌患者由于手术侧肢体不宜做静脉穿刺。而手术后长期的化疗又需多次使用静脉,致使患者血管条件差、脆性大,而化疗药对血管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较强,易发生药物外渗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疼痛,局部炎症反应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和溃烂,严... 乳腺癌患者由于手术侧肢体不宜做静脉穿刺。而手术后长期的化疗又需多次使用静脉,致使患者血管条件差、脆性大,而化疗药对血管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较强,易发生药物外渗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疼痛,局部炎症反应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和溃烂,严重时可累及筋膜、肌肉、韧带、骨骼导致功能丧失。因此化疗药物能否安全有效地输入患者体内已成为护理上的难题。尽管深静脉置管和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大多数患者由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即使静脉不易穿刺也不愿选择深静脉置管。本科2006年1月~2009年5月使用颈外静脉置管为患者进行化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穿刺术 乳腺癌患者 化疗患者 静脉置管 局部炎症反应 经济承受能力 颈外静脉置管 化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16
作者 李玮玮 刘勤 《工企医刊》 2011年第6期72-73,共2页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是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留置针用于失血性休克等危重患者的抢救时,能快速输注药液,迅速增加血容量维持生命。在化疗及全胃肠外营养时,能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及再次穿刺的发生率。
关键词 颈外静脉留置针 颈外静脉穿刺 全胃肠营养 失血性休克 血容量维持 危重患者 快速输注 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颈外静脉及颈丛神经深支颈淋巴清扫术式的相关基础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欣 李龙江 +2 位作者 温玉明 王昌美 韩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研究保留颈外静脉及颈丛神经深支对颈淋巴清扫术的安全性、彻底性及术后颅内和面部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  2 0例口腔鳞癌患者均采用联合根治术并保留颈神经丛深支。按保留颈外静脉与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0例。检测患者... 目的 研究保留颈外静脉及颈丛神经深支对颈淋巴清扫术的安全性、彻底性及术后颅内和面部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  2 0例口腔鳞癌患者均采用联合根治术并保留颈神经丛深支。按保留颈外静脉与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0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的面部组织间质压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淋巴管并计数其密度 ,观察记录患者的术后主观症状。结果 保留颈外静脉组术后面部组织间质压的升高及持续时间均低于不保留组。颈部不同结构淋巴管密度的均值由高至低依次为 :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外静脉和颈丛深支。结论 保留颈外静脉及颈丛神经深支不影响颈淋巴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彻底性 ,并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颅内和面部的静脉回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 丛神经深支 淋巴清扫术 口腔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外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尹杰 张宪生 +2 位作者 郭宏杰 佘康 成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作为肿瘤化疗静脉输液通路的可行性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96例行输液港植入术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作为肿瘤化疗静脉输液通路的可行性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96例行输液港植入术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完成输液港植入。经颈外静脉置管成功率95.8%(92/96);2例因术前曾行放疗静脉挛缩,2例血管过细无法植入导管,改行同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中位随访26个月(8-4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6.2%(6/96)。其中2例因肿瘤复发压迫造成输液港导管闭塞,1例导管移位,2例血栓形成,l例锁骨区皮肤疼痛。应用输液港装置化疗中输液顺畅,无渗漏,未发生气胸、血胸、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夹闭综合征。结论经颈外静脉切开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是肿瘤化疗安全、快捷和有效的输液途径,可以避免气胸、血胸、夹闭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包括导管移位、阻塞、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颈外静脉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3
19
作者 韩毛毛 倪冀一 陈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4-845,共2页
关键词 颈外静脉 PICC 老年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外静脉与经肘部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小红 房巍 +2 位作者 周黎明 林小艳 李艳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284-3286,共3页
目的比较经颈外静脉与经肘部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危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由静脉留置针引导经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对照组选择上肢肘部静脉穿刺行PICC置管术,比... 目的比较经颈外静脉与经肘部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危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由静脉留置针引导经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对照组选择上肢肘部静脉穿刺行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完成时间、置管深度、导管异位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总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完成时间、置管深度、导管异位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经由颈外静脉入路行PICC置管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费用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 肘部静脉 静脉留置针 中心静脉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