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TA对颈动脉分叉处解剖形态与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
席雨萌
范真真
袁开林
董志辉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24 |
0 |
|
2
|
颈动脉分叉部的三维CT血管成像解剖测量 |
段少银
林长华
荆晶
杨烈
林清池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
2013 |
8
|
|
3
|
三例人体颈动脉分叉管血液动力学的数值对比分析 |
王青
王炜哲
万大伟
费智敏
刘应征
曹兆敏
|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4
|
人颈动脉分叉模型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 |
于风旭
邓明彬
陈槐卿
石应康
廖斌
李新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5
|
人颈动脉分叉的TF-AHCB模型 |
丁祖荣
王克强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
6
|
TIA患者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与颈动脉分叉处狭窄的关系研究 |
刘碧英
郑永豫
陈光辉
严金柱
张国来
曹代荣
游瑞雄
刘颖
佘德君
|
《中国CT和MRI杂志》
|
2015 |
10
|
|
7
|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颈动脉分叉流场的数值模拟 |
聂永梅
陈槐卿
蒋文涛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8
|
颈动脉分叉区解剖类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CTA评价 |
王学廷
潘为领
王涛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0 |
7
|
|
9
|
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及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意义 |
谭庆晶
秦超
杨俊威
王天保
林浩海
张德敏
江志滨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0
|
颈动脉分叉类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
王明玉
杨茹
籍牛
李洪娥
周玲
|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
2019 |
5
|
|
11
|
颈动脉分叉血流类型改变对MRA信号影响的实验研究 |
唐光才
陈祖望
周康荣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
2000 |
3
|
|
12
|
颈动脉分叉角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CTA相关性分析 |
何汇忱
周仕恩
|
《中国CT和MRI杂志》
|
2017 |
11
|
|
13
|
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 |
谭庆晶
古联
王天保
季兴
张德敏
江志滨
|
《广西医学》
CAS
|
2017 |
2
|
|
14
|
颈动脉分叉部解剖学结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
谭庆晶
季兴
|
《医学综述》
|
2016 |
4
|
|
15
|
正常颈动脉分叉MRA成像的实验研究 |
唐光才
陈祖望
周康荣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
1999 |
1
|
|
16
|
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动脉窦粥样斑块的分布及其意义 |
江国伟
胡宇杲
黄娅林
王克强
于彦铮
|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1991 |
1
|
|
17
|
壁面剪切力与颈动脉分叉角度的计算流体力学评价 |
朱友余
王峰
邓雪飞
|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
2018 |
2
|
|
18
|
体外反搏辅助循环诱导颈动脉分叉血流及壁面切应力重分布的机制:基于临床测量及数值仿真的研究 |
杜健航
罗斌
王晖
彭俊萍
|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9
|
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
谭庆晶
秦超
王天保
杨俊威
张德敏
卢峰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20
|
颈动脉分叉部血流改变对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影响 |
文戈
张雪林
|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
2002 |
0 |
|